第十二回 說差事牽連及邪教 遣餘興君臣遊禦苑
關燈
小
中
大
‘你沒見過狗吃屎,狗放屁?’我趕緊回禮謝罪,說:‘回王爺,狗吃屎乃是臣所見(陳索劍),狗放屁乃是臣所聞(陳索文)!’”
衆人一怔之下随即都放聲大笑。
乾隆正展臂伸欠,突然憬悟忍俊不得,差點走岔了氣,彎了腰咳嗽加笑。
颙琰便忙着過來,笑着給他捶背。
跟從的太監們也都笑得打跌趔趄,李侍堯一手捧腹,一手指着紀昀,渾身笑得亂顫,結結巴巴直叫:“口孽……口孽……也不怕主子笑閃了身子……”紀昀便忙着過來要水端給乾隆,又擰毛巾遞上,說道:“皇上輕易不得閑暇的,臣想逗您痛樂子,不覺就放肆了……” “無礙的。
”乾隆笑過一陣,覺得渾身松快通泰,說道,“紀昀诙諧,有點像先帝爺手裡的劉墨林。
他在世時朕在藩邸,朕也是很器重的……”他沉思着,已是變得有些感慨:“一晃就近半百年……劉墨林是遭了年羹堯的毒手死的。
如今怕也是墓樹已老木已拱了……”這件人事,李侍堯倒是多少知道一點,忙道:“奴才去西安給尹繼善送軍饷,拜望過這位前輩先賢的住城。
墳場護得很好,蘇舜卿也合葬在那裡。
奴才還栽了兩株合歡樹在墓前。
他們泉下有知,皇上五十年後還這麼着謹念追懷,必定感激無地,求報于生生無既了。
” 蘇舜卿,紀昀是耳熟得很了,隻道她是京師雍朝名妓,死得節烈,不料是和劉墨林有這一段纏綿凄情。
見乾隆感傷,忙勸道:“李臯陶說的是。
臣思量聖上有此一念三界皆知,不但劉某,蘇氏也無比蒙寵不勝榮耀!”見乾隆臉上綻出微笑,忙又湊趣兒:“上次他們幾個翰林挽蘇舜卿,寫詩寫賦的,總歸兒女子旖旎情長,臣這會子忽然有了警句——此固一時之雌也,而今安在哉!”他靈機一動,揚聲誦出這麼一句“警句”,又惹得衆人一陣歡笑。
乾隆因道:“你的《灤陽續錄》朕已經看過。
有人說文章诋毀宋儒離經叛道。
朕看诋毀宋儒有之,離經叛道則無。
它的宗旨是勸善懲惡麼!程朱那一套就沒有可疵議的?名為‘存天理,滅人欲’,其實是标榜自家門戶!責備起人來沒完沒了,危言聳論驚世駭俗,其實朱熹自己也算不得甚麼赤足完人。
像蘇舜卿,雖然操業不雅,一遭踐污就仰藥殉情,還不是烈女?要弄個道學家,不知編排她什麼呢!畢竟他自己心裡是怎麼個髒,真是天知道!”他忽然想起陳索文母親的事,換了正容問道:“陳索文為母親請命的事,似乎你有話要說?” “回皇上。
”紀昀也斂去笑容,一躬答道,“索文母親陳安氏旌表建坊一事,二十年前就報到了禮部。
當時禮部尤明堂派人去查,當地有人指證,安氏未嫁之時曾被海寇劫掠挾持四日,贖金放回的。
這件事隻好放下了。
後來陳氏随單寄來了索文祖母、姑姑和鄰居王嬷嬷證單,指證陳氏過門時确系處女。
臣覽閱之後大為詫異,一來事過四十餘年,家中存有當年婚時處女見證,此事聞所未聞,二來即當時她的婆婆、夫姐妹和鄰居,何由能知她是處女?又為什麼有此一驗?事出詭異,禮部引為笑談,就又放置了下來。
”乾隆不禁駭笑:“他母親當年嫁入還有身是處女證言?還是婆婆小姑子證明?”“是。
”紀昀說道:“臣心中有疑,即着禮部複查,得知竟确有其事——是安氏被劫贖回,陳氏即還帖退婚,所有親朋好友左右鄰舍無人相信她未遭污踐。
兩家姻親為此反目,訴到彰州府也無法決斷,兩造人一造拒婚,一造要嫁,鬧得沸反盈天舉城皆知。
陳安氏情急之下,白日素衣闖入陳家,說:‘陳家不要我,是怕我已經破了身子。
外邊我現今又是這個名聲,又要經官動府,我已經走投無路。
女人清白不清白一驗就清楚,與其在外頭丢人現眼,不如在婆婆姑嫂間斷個清白,請鄰居王媽媽作證。
’——說完直入内室脫衣解褲,驗明正身清白……一場轟轟烈烈的熱鬧傳言頓時消弭了下去。
” 本來都當是一段笑話,紀昀繪形繪色鋪陳渲染,說得驚心動魄,連乾隆都聽怔了,半晌才問道:“既是如此,陳安氏原本清白,又苦節數十年課子成名,為什麼不能旌表?”紀昀歎道:“她太潑辣了……部裡幾次議,幾位老先生都說,此事難以置信,即使是實情,也是有貞節無淑靜,不是安分女人行徑。
聽派人再查,回來說她母親一直出入富戶為人漿洗縫補,是當地有名的‘大腳婆’。
時或也進妓院幫工……這樣,就更難具奏請旌了。
我曾和于敏中議起過這件事。
他說‘名教’上的事,甯可嚴些不可人稍有疵議。
立起坊來查出有誤,更掃陳家顔面。
臣想這麼着無論如何都是為索文兄弟好。
多少窮鄉僻壤深山野林裡的女人毫無瑕疵終老一世,誰能想起為她們建坊表彰?苦節原為守志,何必汲汲去求那個虛名?私下裡也勸過索文,誰想他還是當面奏明了。
” “這可就是俗語裡說的了——哪個廟沒有屈死鬼呢?”乾隆歎了一聲,轉臉對颙琰道,“這都是小事,裡頭存着一個‘道’字,你可明白?”颙琰忙恭敬答道:“是。
據兒子聽,陳安兩家糾葛各有其理也各有其情。
陳氏當生死存亡之時铤而走險,禮部揆情也是據理而言,紀昀、于敏中權衡利弊,也都有不得已之情。
據之于天理,揆之于人情,即是道——兒子的見識愚鈍,請皇阿瑪訓誨。
”乾隆問道:“難道沒有是非?”“回皇上。
”颙琰從容答道,“大事國事須是非分明,小事家事甯可朦胧視聽。
要在取于忠恕之道,不以苛察折衡,或能近于中庸。
一存偏執之見就難以公允了。
”說罷低眉垂首聽訓。
乾隆沉吟了一下。
說道:“也還罷了,卻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見識。
你今年整十五歲,正是志學之日。
聽說下學隻是閉門讀書,朕還是取你這一條,不過,民間有長兄如父這一說,杜門不與兄弟們往來,也就帶了偏執之見了。
朕帶你出來,并非你有什麼驚動人的好處——已經拟定了李侍堯的主考,由他給你拟三十篇文章你作,春闱你下場去考一考。
”他轉臉看一眼随從太監,“你們誰活夠了,隻管往外說!” 皇子以公車舉人身份入試春闱!所有的人都愣住了,紀昀目瞪口呆,李侍堯懵懂發悶傻子似的張口結舌,颙琰那樣老成謹厚的人也一臉呆相,都茫然注目這位至尊,不知他葫蘆裡是什麼藥。
“朕不是好奇心盛标新立異。
”乾隆說道,“不講聖祖、世宗爺和朕,都是辦差辦出來
乾隆正展臂伸欠,突然憬悟忍俊不得,差點走岔了氣,彎了腰咳嗽加笑。
颙琰便忙着過來,笑着給他捶背。
跟從的太監們也都笑得打跌趔趄,李侍堯一手捧腹,一手指着紀昀,渾身笑得亂顫,結結巴巴直叫:“口孽……口孽……也不怕主子笑閃了身子……”紀昀便忙着過來要水端給乾隆,又擰毛巾遞上,說道:“皇上輕易不得閑暇的,臣想逗您痛樂子,不覺就放肆了……” “無礙的。
”乾隆笑過一陣,覺得渾身松快通泰,說道,“紀昀诙諧,有點像先帝爺手裡的劉墨林。
他在世時朕在藩邸,朕也是很器重的……”他沉思着,已是變得有些感慨:“一晃就近半百年……劉墨林是遭了年羹堯的毒手死的。
如今怕也是墓樹已老木已拱了……”這件人事,李侍堯倒是多少知道一點,忙道:“奴才去西安給尹繼善送軍饷,拜望過這位前輩先賢的住城。
墳場護得很好,蘇舜卿也合葬在那裡。
奴才還栽了兩株合歡樹在墓前。
他們泉下有知,皇上五十年後還這麼着謹念追懷,必定感激無地,求報于生生無既了。
” 蘇舜卿,紀昀是耳熟得很了,隻道她是京師雍朝名妓,死得節烈,不料是和劉墨林有這一段纏綿凄情。
見乾隆感傷,忙勸道:“李臯陶說的是。
臣思量聖上有此一念三界皆知,不但劉某,蘇氏也無比蒙寵不勝榮耀!”見乾隆臉上綻出微笑,忙又湊趣兒:“上次他們幾個翰林挽蘇舜卿,寫詩寫賦的,總歸兒女子旖旎情長,臣這會子忽然有了警句——此固一時之雌也,而今安在哉!”他靈機一動,揚聲誦出這麼一句“警句”,又惹得衆人一陣歡笑。
乾隆因道:“你的《灤陽續錄》朕已經看過。
有人說文章诋毀宋儒離經叛道。
朕看诋毀宋儒有之,離經叛道則無。
它的宗旨是勸善懲惡麼!程朱那一套就沒有可疵議的?名為‘存天理,滅人欲’,其實是标榜自家門戶!責備起人來沒完沒了,危言聳論驚世駭俗,其實朱熹自己也算不得甚麼赤足完人。
像蘇舜卿,雖然操業不雅,一遭踐污就仰藥殉情,還不是烈女?要弄個道學家,不知編排她什麼呢!畢竟他自己心裡是怎麼個髒,真是天知道!”他忽然想起陳索文母親的事,換了正容問道:“陳索文為母親請命的事,似乎你有話要說?” “回皇上。
”紀昀也斂去笑容,一躬答道,“索文母親陳安氏旌表建坊一事,二十年前就報到了禮部。
當時禮部尤明堂派人去查,當地有人指證,安氏未嫁之時曾被海寇劫掠挾持四日,贖金放回的。
這件事隻好放下了。
後來陳氏随單寄來了索文祖母、姑姑和鄰居王嬷嬷證單,指證陳氏過門時确系處女。
臣覽閱之後大為詫異,一來事過四十餘年,家中存有當年婚時處女見證,此事聞所未聞,二來即當時她的婆婆、夫姐妹和鄰居,何由能知她是處女?又為什麼有此一驗?事出詭異,禮部引為笑談,就又放置了下來。
”乾隆不禁駭笑:“他母親當年嫁入還有身是處女證言?還是婆婆小姑子證明?”“是。
”紀昀說道:“臣心中有疑,即着禮部複查,得知竟确有其事——是安氏被劫贖回,陳氏即還帖退婚,所有親朋好友左右鄰舍無人相信她未遭污踐。
兩家姻親為此反目,訴到彰州府也無法決斷,兩造人一造拒婚,一造要嫁,鬧得沸反盈天舉城皆知。
陳安氏情急之下,白日素衣闖入陳家,說:‘陳家不要我,是怕我已經破了身子。
外邊我現今又是這個名聲,又要經官動府,我已經走投無路。
女人清白不清白一驗就清楚,與其在外頭丢人現眼,不如在婆婆姑嫂間斷個清白,請鄰居王媽媽作證。
’——說完直入内室脫衣解褲,驗明正身清白……一場轟轟烈烈的熱鬧傳言頓時消弭了下去。
” 本來都當是一段笑話,紀昀繪形繪色鋪陳渲染,說得驚心動魄,連乾隆都聽怔了,半晌才問道:“既是如此,陳安氏原本清白,又苦節數十年課子成名,為什麼不能旌表?”紀昀歎道:“她太潑辣了……部裡幾次議,幾位老先生都說,此事難以置信,即使是實情,也是有貞節無淑靜,不是安分女人行徑。
聽派人再查,回來說她母親一直出入富戶為人漿洗縫補,是當地有名的‘大腳婆’。
時或也進妓院幫工……這樣,就更難具奏請旌了。
我曾和于敏中議起過這件事。
他說‘名教’上的事,甯可嚴些不可人稍有疵議。
立起坊來查出有誤,更掃陳家顔面。
臣想這麼着無論如何都是為索文兄弟好。
多少窮鄉僻壤深山野林裡的女人毫無瑕疵終老一世,誰能想起為她們建坊表彰?苦節原為守志,何必汲汲去求那個虛名?私下裡也勸過索文,誰想他還是當面奏明了。
” “這可就是俗語裡說的了——哪個廟沒有屈死鬼呢?”乾隆歎了一聲,轉臉對颙琰道,“這都是小事,裡頭存着一個‘道’字,你可明白?”颙琰忙恭敬答道:“是。
據兒子聽,陳安兩家糾葛各有其理也各有其情。
陳氏當生死存亡之時铤而走險,禮部揆情也是據理而言,紀昀、于敏中權衡利弊,也都有不得已之情。
據之于天理,揆之于人情,即是道——兒子的見識愚鈍,請皇阿瑪訓誨。
”乾隆問道:“難道沒有是非?”“回皇上。
”颙琰從容答道,“大事國事須是非分明,小事家事甯可朦胧視聽。
要在取于忠恕之道,不以苛察折衡,或能近于中庸。
一存偏執之見就難以公允了。
”說罷低眉垂首聽訓。
乾隆沉吟了一下。
說道:“也還罷了,卻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見識。
你今年整十五歲,正是志學之日。
聽說下學隻是閉門讀書,朕還是取你這一條,不過,民間有長兄如父這一說,杜門不與兄弟們往來,也就帶了偏執之見了。
朕帶你出來,并非你有什麼驚動人的好處——已經拟定了李侍堯的主考,由他給你拟三十篇文章你作,春闱你下場去考一考。
”他轉臉看一眼随從太監,“你們誰活夠了,隻管往外說!” 皇子以公車舉人身份入試春闱!所有的人都愣住了,紀昀目瞪口呆,李侍堯懵懂發悶傻子似的張口結舌,颙琰那樣老成謹厚的人也一臉呆相,都茫然注目這位至尊,不知他葫蘆裡是什麼藥。
“朕不是好奇心盛标新立異。
”乾隆說道,“不講聖祖、世宗爺和朕,都是辦差辦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