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蒙恩寵瑤林初诏對 說赈災吏治警帝心
關燈
小
中
大
物,此時尚敢如此胡作非為,真也令人匪夷所思!他冷冷地将糧袋丢了炕桌上,接過王八恥遞來的毛巾揩着手,思索着說道:“軍機處人手少,你們辦事人有你們的難處,此次記檔,不再另加處分了。
但——民命即是天命,幾十萬絕糧農民就聚在幾個縣,離着抱犢崮、孟良崮還有微山湖那麼近,萬一其中有陳勝、吳廣之流振臂一呼,這遍地幹柴燃起來,撲滅何其難也——這類事豈敢有絲毫的怠忽?!嗯?” “奴才們有罪……” “起來吧。
”乾隆深深歎了一口氣,叫過王八恥,“你去尹繼善府傳旨,朕已知繼善鶴駕西去,聞驚不勝哀恸。
即着皇八子颙璇持陀羅經被前往緻祭,并賜白銀五千兩治喪。
所有喪儀事務,由禮部拟注後施行。
”王八恥複述一遍卻身退出去,乾隆又道:“方才說軍機處人少,要增添人進來。
一個是大學士于敏中,一向兼着上書房大臣,毓慶宮皇阿哥總師傅,着補為軍機大臣,領侍衛内大臣。
劉墉授協辦大學士,兼直隸總督銜,加工部尚書銜,同在京師,軍機上的事忙不過來可以就近幫辦。
還有一個新進的,原銮儀衛總管和珅,着補軍機處行走,李侍堯嘛……”他偏臉看了看端坐不語的四個大臣,“你改任京師步軍統領,兼署直隸總督實職,明年春闱由你和于敏中主持。
春闱之後補軍機大臣。
”他啜了一口茶,坐回了椅子上。
這一串任命事先和誰也沒有商議過,四個人一時都愣住了。
于敏中他們都熟悉,是乾隆三年的狀元。
少年高第,才學既高,性氣也極大,就是人常說的“不與凡人答話”的那種主兒,主持理藩院不與禮部來往,主持翰林院、國子監又和同行鬧翻了一窩兒,遷東宮總師傅,連那群誰也不敢惹的皇阿哥、黃帶子宗室見他都繞着他走,像個不吃人間煙火食的,見誰都仰着個臉闆牢了面孔,乾隆怎麼想的,選他進軍機處當大臣?再一個和珅,四面應酬八面玲攏,一時一事見人換一個面孔,拼命結交巴結人的人,也要進軍機處參理國家大政?幾個人都在想。
但乾隆并沒有征詢意見。
阿桂心中暗暗叫苦,但他和紀昀剛剛引罪,無論如何不能谏阻。
劉墉輕咳一聲正要說話,李侍堯已經開口: “于敏中學術是純正的,品行也無可挑剔。
為人守正不阿是他的長處。
但據奴才所知,和珅其人軍政民政法司獄政都無出色建樹,且其資望甚淺,驟入軍機,恐有駭中外物聽,請皇上慎思明斷。
” “你說于敏中的長處,是半句話,想必還有短處,不必藏頭露尾,也說說看。
” “奴才與于敏中公私交往都不多,隻是耳聞。
”李侍堯已經聽出乾隆語中不滿意,忙躬身正容說道,“或因恃才而有所傲物,剛愎不能容人,奴才恐為璧中微瑕。
” “于敏中不好,和珅也不好,你以為誰德才兼備,既能軍政又能民政、法司獄政都好,比之傅恒阿桂有過之而無不及的?舉薦來朕聽聽!” 這一句既出,李侍堯頓時語塞。
他不是那種不識相的人,立刻便謝罪,紅着臉說道:“是奴才冒撞,口無遮攔。
奴才知過了。
”他看一眼阿桂三人,都木着臉毫無表情坐在一處。
不禁深悔自己多口。
劉墉對和珅其實并無惡感,但于敏中走一處換一處,從不能與人為善好生共事的,這是盡人皆知的事,入機樞當政,這是大病。
現李侍堯一開口便碰了不硬不軟一顆釘子,他就有一肚皮話也隻能憋回去。
隻索甯耐穩坐聽乾隆說話。
“朕自認還是有知人之明的。
”乾隆見這形容兒,知道他們未必都服氣自己,因放緩了口氣說道,“在位的軍機大臣,除了剛剛過世的尹繼善是受知于先帝,連同你們幾個,哪個不是朕親自識拔,特簡任用上來的?可曾有什麼錯誤?就是讷親,也是他自己逞能,不聽朕的教訓調度,所以失誤幹罪,雖然朕将他置之于法,追思他在軍機處作為,仍不失為賢能輔相。
”他忽然覺得自己說話滿了,沒有留出餘地來,又從容緩下陳詞,說道:“自古無赤足完人,必定要找出孔子周公那樣的人來入軍機,恐怕也是求全責備。
于敏中崖岸高峻,有剛愎自用的毛病,朕取他的守正剛直,于整饬吏治還是有益的,和他談過幾次,他也深悔自己鋒芒太露皎皎易污,少了容人之量。
有過能知能改就是好的嘛!你李侍堯在這裡說和珅不好,和珅卻在背後說你的好話,比較起來,倒是你更欠了風度器量!和珅沒做過地方官,軍政民政不是熟手,你們可以幫他嘛!他理财還是一把好手,做事勤勉恭謹,是軍機處用得着的人。
阿桂,你是他的老上司,他學習行走在軍機處,你仍是他的上司,可以多訓導教誨他些,曆練幾年也就出來了。
” 阿桂一邊聽一邊想,原也知乾隆近來數次接見于敏中,料想不過為明春春闱貢試的事,要點這位老狀元當主試官,到此刻才明白自己“料想”得離題萬裡。
他在軍機處,當然少不了聽于敏中的官箴為人,都說他難共事,“不好搭夥計”,當他下司上司都“難受”。
但見面禮恭揖讓,于敏中落落大方徇徇儒雅、舉動言語并不惹人厭。
乾隆乍一說他進軍機,阿桂就一直颠來倒去回顧二人交往情形,一邊聽着不敢漏掉乾隆言語,忙中抽暇又想心事,已有點神思不守,聽乾隆突然問到自己,憬悟之下忙躬身回道:“和珅是孝子,忠良出于誠孝,主子目力再不錯的。
現既拔入軍機,同列為臣,朝夕得皇上教導,必定更有進步。
奴才一定和于敏中同心協力,為皇上竭盡綿薄。
”說着,他已完全定下了心,沉吟着又道,“軍機處為聖命出入,景從天下之地,密勿獻替近尊彌密,所以号為宰相。
奴才跟從主子多年,有兩心得,一是慎密,慎密則不洩;二是通敏,通敏則不滞。
不滞不洩,決疑定計周行天下,機樞的責任也就盡到了。
願和于敏中和珅共勉,并不敢因和珅曾在行屬存輕忽怠慢的心。
” “實在這話才得了大臣之體。
”乾隆大為欣悅,本來黯淡的神情頓時開朗起來,撫掌歎道,“這是真讀書真作事的大臣才能想出來的道理,紀昀也要記住——你們都要記住。
” 紀昀看一眼阿桂。
這話是他去年夏天在阿桂水榭子亭裡說給阿桂的,阿桂現在現搬即用,皇帝反要自己也“記住”,不覺好笑,卻又不敢笑,恭恭敬敬答道:“臣謹記在心!” ————————————————————(1)?國語,即滿語。
(2)?賣荷花,誘騙良家少女賣給大戶人家,從中吃回扣。
但——民命即是天命,幾十萬絕糧農民就聚在幾個縣,離着抱犢崮、孟良崮還有微山湖那麼近,萬一其中有陳勝、吳廣之流振臂一呼,這遍地幹柴燃起來,撲滅何其難也——這類事豈敢有絲毫的怠忽?!嗯?” “奴才們有罪……” “起來吧。
”乾隆深深歎了一口氣,叫過王八恥,“你去尹繼善府傳旨,朕已知繼善鶴駕西去,聞驚不勝哀恸。
即着皇八子颙璇持陀羅經被前往緻祭,并賜白銀五千兩治喪。
所有喪儀事務,由禮部拟注後施行。
”王八恥複述一遍卻身退出去,乾隆又道:“方才說軍機處人少,要增添人進來。
一個是大學士于敏中,一向兼着上書房大臣,毓慶宮皇阿哥總師傅,着補為軍機大臣,領侍衛内大臣。
劉墉授協辦大學士,兼直隸總督銜,加工部尚書銜,同在京師,軍機上的事忙不過來可以就近幫辦。
還有一個新進的,原銮儀衛總管和珅,着補軍機處行走,李侍堯嘛……”他偏臉看了看端坐不語的四個大臣,“你改任京師步軍統領,兼署直隸總督實職,明年春闱由你和于敏中主持。
春闱之後補軍機大臣。
”他啜了一口茶,坐回了椅子上。
這一串任命事先和誰也沒有商議過,四個人一時都愣住了。
于敏中他們都熟悉,是乾隆三年的狀元。
少年高第,才學既高,性氣也極大,就是人常說的“不與凡人答話”的那種主兒,主持理藩院不與禮部來往,主持翰林院、國子監又和同行鬧翻了一窩兒,遷東宮總師傅,連那群誰也不敢惹的皇阿哥、黃帶子宗室見他都繞着他走,像個不吃人間煙火食的,見誰都仰着個臉闆牢了面孔,乾隆怎麼想的,選他進軍機處當大臣?再一個和珅,四面應酬八面玲攏,一時一事見人換一個面孔,拼命結交巴結人的人,也要進軍機處參理國家大政?幾個人都在想。
但乾隆并沒有征詢意見。
阿桂心中暗暗叫苦,但他和紀昀剛剛引罪,無論如何不能谏阻。
劉墉輕咳一聲正要說話,李侍堯已經開口: “于敏中學術是純正的,品行也無可挑剔。
為人守正不阿是他的長處。
但據奴才所知,和珅其人軍政民政法司獄政都無出色建樹,且其資望甚淺,驟入軍機,恐有駭中外物聽,請皇上慎思明斷。
” “你說于敏中的長處,是半句話,想必還有短處,不必藏頭露尾,也說說看。
” “奴才與于敏中公私交往都不多,隻是耳聞。
”李侍堯已經聽出乾隆語中不滿意,忙躬身正容說道,“或因恃才而有所傲物,剛愎不能容人,奴才恐為璧中微瑕。
” “于敏中不好,和珅也不好,你以為誰德才兼備,既能軍政又能民政、法司獄政都好,比之傅恒阿桂有過之而無不及的?舉薦來朕聽聽!” 這一句既出,李侍堯頓時語塞。
他不是那種不識相的人,立刻便謝罪,紅着臉說道:“是奴才冒撞,口無遮攔。
奴才知過了。
”他看一眼阿桂三人,都木着臉毫無表情坐在一處。
不禁深悔自己多口。
劉墉對和珅其實并無惡感,但于敏中走一處換一處,從不能與人為善好生共事的,這是盡人皆知的事,入機樞當政,這是大病。
現李侍堯一開口便碰了不硬不軟一顆釘子,他就有一肚皮話也隻能憋回去。
隻索甯耐穩坐聽乾隆說話。
“朕自認還是有知人之明的。
”乾隆見這形容兒,知道他們未必都服氣自己,因放緩了口氣說道,“在位的軍機大臣,除了剛剛過世的尹繼善是受知于先帝,連同你們幾個,哪個不是朕親自識拔,特簡任用上來的?可曾有什麼錯誤?就是讷親,也是他自己逞能,不聽朕的教訓調度,所以失誤幹罪,雖然朕将他置之于法,追思他在軍機處作為,仍不失為賢能輔相。
”他忽然覺得自己說話滿了,沒有留出餘地來,又從容緩下陳詞,說道:“自古無赤足完人,必定要找出孔子周公那樣的人來入軍機,恐怕也是求全責備。
于敏中崖岸高峻,有剛愎自用的毛病,朕取他的守正剛直,于整饬吏治還是有益的,和他談過幾次,他也深悔自己鋒芒太露皎皎易污,少了容人之量。
有過能知能改就是好的嘛!你李侍堯在這裡說和珅不好,和珅卻在背後說你的好話,比較起來,倒是你更欠了風度器量!和珅沒做過地方官,軍政民政不是熟手,你們可以幫他嘛!他理财還是一把好手,做事勤勉恭謹,是軍機處用得着的人。
阿桂,你是他的老上司,他學習行走在軍機處,你仍是他的上司,可以多訓導教誨他些,曆練幾年也就出來了。
” 阿桂一邊聽一邊想,原也知乾隆近來數次接見于敏中,料想不過為明春春闱貢試的事,要點這位老狀元當主試官,到此刻才明白自己“料想”得離題萬裡。
他在軍機處,當然少不了聽于敏中的官箴為人,都說他難共事,“不好搭夥計”,當他下司上司都“難受”。
但見面禮恭揖讓,于敏中落落大方徇徇儒雅、舉動言語并不惹人厭。
乾隆乍一說他進軍機,阿桂就一直颠來倒去回顧二人交往情形,一邊聽着不敢漏掉乾隆言語,忙中抽暇又想心事,已有點神思不守,聽乾隆突然問到自己,憬悟之下忙躬身回道:“和珅是孝子,忠良出于誠孝,主子目力再不錯的。
現既拔入軍機,同列為臣,朝夕得皇上教導,必定更有進步。
奴才一定和于敏中同心協力,為皇上竭盡綿薄。
”說着,他已完全定下了心,沉吟着又道,“軍機處為聖命出入,景從天下之地,密勿獻替近尊彌密,所以号為宰相。
奴才跟從主子多年,有兩心得,一是慎密,慎密則不洩;二是通敏,通敏則不滞。
不滞不洩,決疑定計周行天下,機樞的責任也就盡到了。
願和于敏中和珅共勉,并不敢因和珅曾在行屬存輕忽怠慢的心。
” “實在這話才得了大臣之體。
”乾隆大為欣悅,本來黯淡的神情頓時開朗起來,撫掌歎道,“這是真讀書真作事的大臣才能想出來的道理,紀昀也要記住——你們都要記住。
” 紀昀看一眼阿桂。
這話是他去年夏天在阿桂水榭子亭裡說給阿桂的,阿桂現在現搬即用,皇帝反要自己也“記住”,不覺好笑,卻又不敢笑,恭恭敬敬答道:“臣謹記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