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忠傅恒染恙歸京 能和珅八面玲珑
關燈
小
中
大
傅恒府在城東老齊化門一帶,離着鮮花深處胡同不遠,其實從東華門出來要近許多路。
但東華門是當年崇祯皇帝亡國出逃的門,不吉祥,滿洲人初入關,不在乎這一套,康熙年還盡有在東華門遞牌子的,雍正以後相沿成習都從西華門出入。
東華門大早開門,宮中采辦的活豬活羊鮮菜柴炭從這裡進宮——已經成了規矩。
但這一來,轎子就繞了遠,幾乎多走半匝紫禁城。
見阿桂一語不發,默默望着轎窗外灰不溜秋的街衢,紛紛回避的行人,似乎若有所思,又似乎什麼也沒想,李侍堯耐了許久,問道:“佳木公,你在想什麼?” “我在想……”阿桂眼睑微微一抖,從沉思中憬悟過來,“傅恒在老官屯被困,好容易等到援兵,他自己又病成這樣,這個仗打不下去了,該是見好就收的時候了……” “皇上,皇上怎麼想?我在廣東接見過六爺軍裡去采辦藥品的人。
仗打得太艱難了,遮天蔽日都是老樹林子,滿林都是青蛇瘴疠,蚊子蠓蟲兒蠍子小咬……不知死了多少人,畢竟和緬兵打仗倒是傷亡不多……但這事關乎國體,又隻能打下去,皇上恐怕未必肯罷手言和。
” “噢,你說得對。
但緬甸不同于蒙古,也不同于新疆,緬甸即使打下來,也還是和朝鮮、安南、日本、琉球一樣,是外藩屬國,難以法統歸一。
現在緬王已經修表,認罪請和,是講和時機,就怕皇上那性子,一味要滅此朝食,再增兵派将。
如果不能速戰速勝,這鍋夾生飯就難吃了……” “你和六爺通信,他的意思怎麼樣呢?” “六爺是統兵主将,他不宜主和的。
” “皇上呢?” “皇上還在兩可之間。
有些小人不懂政治軍事,隻是一味逢迎,投君所好,撺掇挑唆着添兵增将打下去……六爺這次病重,如果不治,他也還要違心主戰……”阿桂沉重地透一口氣,仿佛心中有吐不盡的憂悶憂愁,徐徐說道:“所以……難呐!” 這一來,李傳堯也陷入了沉思。
他在外曆任封疆,一天到晚沒完沒了的錢糧刑名,屬官任免地方治安,忙得不知所以,此刻才掂量出什麼叫“國家大事”,什麼叫“軍政要務”,剛剛到“天上宮阙”,已經覺得“高處不勝寒”了……心下思量着,試探地說道:“皇上聖明,高瞻遠矚。
據我所知,軍機處沒有小人。
至于三院六部、屑小太監,能左右聖躬視聽的也沒有,佳木公不必這麼憂心忡忡。
” “我正要提醒你。
”阿桂随轎身微起微落,皺着眉頭悠悠說道:“國家有制度,大臣有體。
和太監這類人來往,要有分寸,要循禮不悖。
” 李侍堯騰地一陣臉紅。
“你若在外任偶爾來京,我這話可以不說。
”阿桂沉靜地說道:“宦官是變了性兒的人妖。
我說循禮不悖,就是要用‘禮’鎮壓他的性兒。
亡漢亡唐亡明,就是趙匡胤‘燭影斧聲’,死得不明不白,沒有太監幫忙,成麼?——這是殷鑒!太監性陰,真正的小人。
你和他玩笑,他覺得可以近欺,就和你沒上沒下,日子久了不知生出多大的事!這在軍機處是大忌……” 他沒說完,李侍堯已明白是自己錯了。
他是個十分聰穎機警的人,立刻舉一返三——自己在外是一方諸侯,可以随意調侃左右,這裡居九鼎之側,視聽言動隻有一個尺子:禮,想到昨晚和和珅鬥氣,頓時也覺大為不妥。
他立刻覺得不安了,搓着手沉吟良久,紅着臉說道:“今非昔比,我真是跟不上你的腳蹤兒了,我在外随便慣了,又深蒙主子恩遇寵禮,生出了驕佚的心,佳木公這一提醒,深自愧恧,這些年不讀書,連心都荒蕪雜亂了……”因一長一短将進崇文門的事說了。
“你小看了這個和珅。
和他相處,其實和太監相處是一個道理。
”阿桂喟然說道:“他是我的跟班出身,跟了兩年,隻覺得勤謹媚巧,是小意兒,有時又落落大方,辦事處人都好,而今越來越瞧不透了。
參劾他,他沒有錯處,而且官也太小,但他一天到晚不是宮裡就是王爺府,到處都有他的影兒,人人都在說他的好話,戶部、内務府說是他的上司,他的官位又在銮儀衛,又晉了侍衛,竟是個鹽鼈戶(1),哪裡也管不到!我們見皇上,一是遞牌子,二是傳叫,他是一擡腳就能進養心殿、進澹甯居……我和紀昀議論過他,紀昀說他是皇上——”他突然覺得頗難措詞,紀昀的原話是“皇上褲裆裡的虱子”,但這話無法引用,話到口邊變成“皇上身上的禦虱,沒法捉”。
李侍堯聽得一笑即斂,阿桂卻道:“是和親王叫我舉薦選的侍衛,又晉升觀察道,他那麼好人緣兒,差使又沒什麼失漏,想拿掉他也難呢!你和他怄氣,大約也是聽了這些話,江蘇巡撫陸公舉是你的知交,他過崇文門稅關納不起稅,隻身進京,你借皇上這道密谕替公舉出這口氣,可是的?” 李侍堯眼中波光閃爍,點頭道:“公舉,那是多清廉剛直的人呐!硬要一萬兩!他病在武昌,我去看他,拉着我的手隻是歎息,說‘當清官難,見皇上一面還要繳一萬兩稅銀,這世事變局,沒法弄了’……”“一項議罪銀子,一項官員入京關稅,都是和珅建議。
”阿桂自嘲地一笑,“貪官犯罪繳了銀子免議,清官進京繳不起稅——真有意思!我去問皇上是誰的建議條陳,皇上說是他自己的主意,還說這兩條有弊病,要取締,卻又沒有取締的明旨,總而言之是小人可畏,小人難防——”他還要往下說,轎一頓,已經輕輕落地,便住了口。
李侍堯已聽得心旌動搖,有點暈轎的模樣,蒼白着面孔道:“現在還不知道聖意如何。
若還沒有定,請佳木公美言,還放我出去當總督。
” “這要看情勢。
”阿桂擡手示意他先下轎,說道:“你留軍機處是我的建議,皇上沒有旨意,說到京看情形再說,現在什麼話也不能說。
”說罷二人下轎。
李侍堯下車看表,剛剛過了辰時正牌。
三年未到此地,傅府與原來變化不大。
隻是原先三楹的抱廈門依着公府規模改為五楹過廳樓門。
此刻
但東華門是當年崇祯皇帝亡國出逃的門,不吉祥,滿洲人初入關,不在乎這一套,康熙年還盡有在東華門遞牌子的,雍正以後相沿成習都從西華門出入。
東華門大早開門,宮中采辦的活豬活羊鮮菜柴炭從這裡進宮——已經成了規矩。
但這一來,轎子就繞了遠,幾乎多走半匝紫禁城。
見阿桂一語不發,默默望着轎窗外灰不溜秋的街衢,紛紛回避的行人,似乎若有所思,又似乎什麼也沒想,李侍堯耐了許久,問道:“佳木公,你在想什麼?” “我在想……”阿桂眼睑微微一抖,從沉思中憬悟過來,“傅恒在老官屯被困,好容易等到援兵,他自己又病成這樣,這個仗打不下去了,該是見好就收的時候了……” “皇上,皇上怎麼想?我在廣東接見過六爺軍裡去采辦藥品的人。
仗打得太艱難了,遮天蔽日都是老樹林子,滿林都是青蛇瘴疠,蚊子蠓蟲兒蠍子小咬……不知死了多少人,畢竟和緬兵打仗倒是傷亡不多……但這事關乎國體,又隻能打下去,皇上恐怕未必肯罷手言和。
” “噢,你說得對。
但緬甸不同于蒙古,也不同于新疆,緬甸即使打下來,也還是和朝鮮、安南、日本、琉球一樣,是外藩屬國,難以法統歸一。
現在緬王已經修表,認罪請和,是講和時機,就怕皇上那性子,一味要滅此朝食,再增兵派将。
如果不能速戰速勝,這鍋夾生飯就難吃了……” “你和六爺通信,他的意思怎麼樣呢?” “六爺是統兵主将,他不宜主和的。
” “皇上呢?” “皇上還在兩可之間。
有些小人不懂政治軍事,隻是一味逢迎,投君所好,撺掇挑唆着添兵增将打下去……六爺這次病重,如果不治,他也還要違心主戰……”阿桂沉重地透一口氣,仿佛心中有吐不盡的憂悶憂愁,徐徐說道:“所以……難呐!” 這一來,李傳堯也陷入了沉思。
他在外曆任封疆,一天到晚沒完沒了的錢糧刑名,屬官任免地方治安,忙得不知所以,此刻才掂量出什麼叫“國家大事”,什麼叫“軍政要務”,剛剛到“天上宮阙”,已經覺得“高處不勝寒”了……心下思量着,試探地說道:“皇上聖明,高瞻遠矚。
據我所知,軍機處沒有小人。
至于三院六部、屑小太監,能左右聖躬視聽的也沒有,佳木公不必這麼憂心忡忡。
” “我正要提醒你。
”阿桂随轎身微起微落,皺着眉頭悠悠說道:“國家有制度,大臣有體。
和太監這類人來往,要有分寸,要循禮不悖。
” 李侍堯騰地一陣臉紅。
“你若在外任偶爾來京,我這話可以不說。
”阿桂沉靜地說道:“宦官是變了性兒的人妖。
我說循禮不悖,就是要用‘禮’鎮壓他的性兒。
亡漢亡唐亡明,就是趙匡胤‘燭影斧聲’,死得不明不白,沒有太監幫忙,成麼?——這是殷鑒!太監性陰,真正的小人。
你和他玩笑,他覺得可以近欺,就和你沒上沒下,日子久了不知生出多大的事!這在軍機處是大忌……” 他沒說完,李侍堯已明白是自己錯了。
他是個十分聰穎機警的人,立刻舉一返三——自己在外是一方諸侯,可以随意調侃左右,這裡居九鼎之側,視聽言動隻有一個尺子:禮,想到昨晚和和珅鬥氣,頓時也覺大為不妥。
他立刻覺得不安了,搓着手沉吟良久,紅着臉說道:“今非昔比,我真是跟不上你的腳蹤兒了,我在外随便慣了,又深蒙主子恩遇寵禮,生出了驕佚的心,佳木公這一提醒,深自愧恧,這些年不讀書,連心都荒蕪雜亂了……”因一長一短将進崇文門的事說了。
“你小看了這個和珅。
和他相處,其實和太監相處是一個道理。
”阿桂喟然說道:“他是我的跟班出身,跟了兩年,隻覺得勤謹媚巧,是小意兒,有時又落落大方,辦事處人都好,而今越來越瞧不透了。
參劾他,他沒有錯處,而且官也太小,但他一天到晚不是宮裡就是王爺府,到處都有他的影兒,人人都在說他的好話,戶部、内務府說是他的上司,他的官位又在銮儀衛,又晉了侍衛,竟是個鹽鼈戶
李侍堯聽得一笑即斂,阿桂卻道:“是和親王叫我舉薦選的侍衛,又晉升觀察道,他那麼好人緣兒,差使又沒什麼失漏,想拿掉他也難呢!你和他怄氣,大約也是聽了這些話,江蘇巡撫陸公舉是你的知交,他過崇文門稅關納不起稅,隻身進京,你借皇上這道密谕替公舉出這口氣,可是的?” 李侍堯眼中波光閃爍,點頭道:“公舉,那是多清廉剛直的人呐!硬要一萬兩!他病在武昌,我去看他,拉着我的手隻是歎息,說‘當清官難,見皇上一面還要繳一萬兩稅銀,這世事變局,沒法弄了’……”“一項議罪銀子,一項官員入京關稅,都是和珅建議。
”阿桂自嘲地一笑,“貪官犯罪繳了銀子免議,清官進京繳不起稅——真有意思!我去問皇上是誰的建議條陳,皇上說是他自己的主意,還說這兩條有弊病,要取締,卻又沒有取締的明旨,總而言之是小人可畏,小人難防——”他還要往下說,轎一頓,已經輕輕落地,便住了口。
李侍堯已聽得心旌動搖,有點暈轎的模樣,蒼白着面孔道:“現在還不知道聖意如何。
若還沒有定,請佳木公美言,還放我出去當總督。
” “這要看情勢。
”阿桂擡手示意他先下轎,說道:“你留軍機處是我的建議,皇上沒有旨意,說到京看情形再說,現在什麼話也不能說。
”說罷二人下轎。
李侍堯下車看表,剛剛過了辰時正牌。
三年未到此地,傅府與原來變化不大。
隻是原先三楹的抱廈門依着公府規模改為五楹過廳樓門。
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