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茗煙的奴才學
關燈
小
中
大
通過的。
所謂“閻王好見,小鬼難搪”,就是指這類人而言。
秦鐘病得不中用了,但尚未死,他老爹就得求焙茗向寶玉通報,這是私情。
一回明賈母,便公開化了,就由李貴陪着去哭靈了。
總之,一個小奴才能混到如此得心應手的地步,不簡單。
可他究竟何德何能在奴輩中獲此殊榮呢?那麼多奴才互相競争的局面,像若幹條狗在搶一根骨頭似的,他何以能脫穎而出,實在是讓人納悶的。
他若是長得十分人材,也許可以往同性戀上去懷疑,但書中一字未提過。
同樣,曹雪芹也未交待焙茗有多高的文學水平,會吟詩作畫,令主子賞識。
那他以什麼方法和手段得到寶二爺的信賴和寵幸呢? 或許,對奴學感興趣的諸位,希望獲得一些教益吧?如果從第二十三回的一段文字看,說不定有些啟發,但願—— “那寶玉不自在,便懶在園内,隻想外頭鬼混,卻癡癡地,又說不出什麼滋味來。
茗煙見他這樣(好小子!),因想與他開心(來機會了!)。
左思右想(出馊點子了),皆是寶玉玩煩了的,隻有一件(惡主意、邪主意來了!),不曾見過。
想畢,便走到書坊内,把那古今小說并那飛燕、合德、則天、玉環的外傳與那傳奇角本習了許多,孝敬寶玉。
” 這一招不可謂不厲害也!一下子擊中要害。
“寶玉一看,如得珍寶。
(魚上了鈎了!)茗煙又囑咐道:‘不可拿進園裡去,叫人知道了,我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寶玉那裡肯不拿進去?” 再吊一吊胃口,讓主子咬得更緊些。
由此可見,奴學之精髓在于教唆主子往惡的一面發展,把握住主子的畸變,便也把主子緊緊攥住了;當然,看這些當時認為是精神污染的書籍,倒也無大礙。
若是聲色犬馬,為非作歹,假設主子本質上也未必好到哪裡去,那就如魚得水,狼狽為奸。
如此兩惡相加,其惡更甚,那必為患一方了。
所以舊戲裡,惡主刁奴,勾結一起,朋比為奸,則必定壞出水來不可。
話說回來,按今日之眼光來看,《西廂記》、《牡丹亭》是算不得黃色書籍的。
按當時标準來衡量,顯然不是好書,屬禁書。
其實禁與不禁,此一時,彼一時,隻能相對而言,一個時期禁,過一個時期又不禁了,也有一個時期原不禁的,不知什麼緣故,過一個時期又禁得甚嚴起來,上面的脾胃,是很難說得清,和把握得住的。
反正在賈府或有賈府那個時代,這些書是被看成壞書或禁書的。
所以,茗煙敢用“禁書”去毒害他的主子,居心叵測,扮演了一個教唆犯的角色。
這種東西像海洛因一樣,很容易上瘾,加之吸毒者本人也知道事幹禁忌,于是,一種無法擺脫,甘受控制,甚至樂于依賴的局面便出現了。
這當然是比較“邪乎”的說法,第一,焙茗還不到如此老謀深算的程度,如果那樣的話,怡紅院早裝不下他了。
第二,賈寶玉也不至于“二百五”到不知好歹的地步,他把那些粗穢不堪的讀物,藏于外書房裡,“單把那文理雅道的揀了幾套進去,放在床頂上,無人時方看。
”可見賈寶玉也還是有分寸的公子哥兒。
從學塾替主子賣命沖殺,到引主子去花大姐姐家串門,到秘密提供“禁書”,寶玉對焙茗另眼相看,視為知己,成為奴才中的特殊人物,也就不奇怪了。
這快活自在的小奴才,在那個做人難、做狗也不易的環境裡,似乎從不見他愁過,而且決不耽誤他充分享受人生。
甚至最後,他的主子進考場丢了,滿世界找尋,全家人慌亂得一塌糊塗的時候。
他什麼也不想,這個既精明、又不精明的小奴才,居然滿懷信心,洋溢着樂觀主義精神地亂嚷:“我們二爺中了舉人,是丢不了的了!”别人問他何以見得?他說:“一舉成名天下聞,如今二爺走到哪裡,哪裡就知道的,誰敢不送來!”我們可以想象他那喜形于色的樣子。
他既不愁今天,也懶得去愁明天,他也許悟了,也許根本談不上悟,反正他這個優越條件,放在别的奴才頭上,早登着梯子往上爬了。
他大概不願意熬到李貴那樣,到處彎腰打千兒,倒索性不如當一個快活神仙了。
能有這份豁達,難得難得! 一般而言,正在勢頭上,踩着他人腦袋往上爬的大小奴才,很難有焙茗這點悟性。
于是,小奴才茗煙也有其可愛之處了。
所謂“閻王好見,小鬼難搪”,就是指這類人而言。
秦鐘病得不中用了,但尚未死,他老爹就得求焙茗向寶玉通報,這是私情。
一回明賈母,便公開化了,就由李貴陪着去哭靈了。
總之,一個小奴才能混到如此得心應手的地步,不簡單。
可他究竟何德何能在奴輩中獲此殊榮呢?那麼多奴才互相競争的局面,像若幹條狗在搶一根骨頭似的,他何以能脫穎而出,實在是讓人納悶的。
他若是長得十分人材,也許可以往同性戀上去懷疑,但書中一字未提過。
同樣,曹雪芹也未交待焙茗有多高的文學水平,會吟詩作畫,令主子賞識。
那他以什麼方法和手段得到寶二爺的信賴和寵幸呢? 或許,對奴學感興趣的諸位,希望獲得一些教益吧?如果從第二十三回的一段文字看,說不定有些啟發,但願—— “那寶玉不自在,便懶在園内,隻想外頭鬼混,卻癡癡地,又說不出什麼滋味來。
茗煙見他這樣(好小子!),因想與他開心(來機會了!)。
左思右想(出馊點子了),皆是寶玉玩煩了的,隻有一件(惡主意、邪主意來了!),不曾見過。
想畢,便走到書坊内,把那古今小說并那飛燕、合德、則天、玉環的外傳與那傳奇角本習了許多,孝敬寶玉。
” 這一招不可謂不厲害也!一下子擊中要害。
“寶玉一看,如得珍寶。
(魚上了鈎了!)茗煙又囑咐道:‘不可拿進園裡去,叫人知道了,我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寶玉那裡肯不拿進去?” 再吊一吊胃口,讓主子咬得更緊些。
由此可見,奴學之精髓在于教唆主子往惡的一面發展,把握住主子的畸變,便也把主子緊緊攥住了;當然,看這些當時認為是精神污染的書籍,倒也無大礙。
若是聲色犬馬,為非作歹,假設主子本質上也未必好到哪裡去,那就如魚得水,狼狽為奸。
如此兩惡相加,其惡更甚,那必為患一方了。
所以舊戲裡,惡主刁奴,勾結一起,朋比為奸,則必定壞出水來不可。
話說回來,按今日之眼光來看,《西廂記》、《牡丹亭》是算不得黃色書籍的。
按當時标準來衡量,顯然不是好書,屬禁書。
其實禁與不禁,此一時,彼一時,隻能相對而言,一個時期禁,過一個時期又不禁了,也有一個時期原不禁的,不知什麼緣故,過一個時期又禁得甚嚴起來,上面的脾胃,是很難說得清,和把握得住的。
反正在賈府或有賈府那個時代,這些書是被看成壞書或禁書的。
所以,茗煙敢用“禁書”去毒害他的主子,居心叵測,扮演了一個教唆犯的角色。
這種東西像海洛因一樣,很容易上瘾,加之吸毒者本人也知道事幹禁忌,于是,一種無法擺脫,甘受控制,甚至樂于依賴的局面便出現了。
這當然是比較“邪乎”的說法,第一,焙茗還不到如此老謀深算的程度,如果那樣的話,怡紅院早裝不下他了。
第二,賈寶玉也不至于“二百五”到不知好歹的地步,他把那些粗穢不堪的讀物,藏于外書房裡,“單把那文理雅道的揀了幾套進去,放在床頂上,無人時方看。
”可見賈寶玉也還是有分寸的公子哥兒。
從學塾替主子賣命沖殺,到引主子去花大姐姐家串門,到秘密提供“禁書”,寶玉對焙茗另眼相看,視為知己,成為奴才中的特殊人物,也就不奇怪了。
這快活自在的小奴才,在那個做人難、做狗也不易的環境裡,似乎從不見他愁過,而且決不耽誤他充分享受人生。
甚至最後,他的主子進考場丢了,滿世界找尋,全家人慌亂得一塌糊塗的時候。
他什麼也不想,這個既精明、又不精明的小奴才,居然滿懷信心,洋溢着樂觀主義精神地亂嚷:“我們二爺中了舉人,是丢不了的了!”别人問他何以見得?他說:“一舉成名天下聞,如今二爺走到哪裡,哪裡就知道的,誰敢不送來!”我們可以想象他那喜形于色的樣子。
他既不愁今天,也懶得去愁明天,他也許悟了,也許根本談不上悟,反正他這個優越條件,放在别的奴才頭上,早登着梯子往上爬了。
他大概不願意熬到李貴那樣,到處彎腰打千兒,倒索性不如當一個快活神仙了。
能有這份豁達,難得難得! 一般而言,正在勢頭上,踩着他人腦袋往上爬的大小奴才,很難有焙茗這點悟性。
于是,小奴才茗煙也有其可愛之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