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輯 大雅村言 第一章 皇帝與作家

關燈
這是一個很不搭界的話題,作家者何?按照王漁洋的話說,“乃一酸丁也”而已。

    這話說得多少有點損,但在皇帝眼裡的作家,也确實就是這副酸不溜丢的“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的模樣,大概比孔乙己好不到哪裡去。

     在中國曆史上,有些風流儒雅的皇帝,或相當于皇帝這樣的最高執政者,身邊總是有一些作家陪侍着的。

    哪怕粗通文墨,或者狗屁不通,既然貴為天子,沒有學問,沒有文才,怎麼行呢?駕幸好山好景,不題兩句歪詩,逢年過節,不寫兩筆孬字,作墨寶賜給臣下,哪還叫什麼九五之尊呢?連慈禧太後,還從雲南找來一位姓缪的貴婦,教她書法,替她寫字呢! 這些被雇用的文人雅士,身份高的,年紀大的,叫作“庭筵講授”,例如朱元璋的宋濂。

    通常是先請吃飯,然後,沏上茶再來講文學;朱元璋的後代朱翊鈞,就在這庭筵上發表過高論:“貞觀之治有什麼了不起?不足道也!”令在座的那幾位庭講的翰林院學士吓一跳,因為這個後來躺在定陵裡的皇帝,實在是很不怎麼樣的統治者,明朝就是從他神宗時代開始走向衰敗的,不是一個地道的昏君,也是一個無能的庸主。

    他認為:“李世民殺弟欺父,算什麼英主?”當場的禦用文人們,隻得連連稱是。

    “陛下英明高見,佩服佩服!”至于那些身份一般,年歲不大,就叫“侍讀學士”,例如武則天的上官婉兒,那就算是随叫随到的身邊工作人員了。

    這恐怕是講完了文學,再行賜飯,頂多禦廚房裡添兩份小炒,那就皇恩浩蕩了。

     一個作家能夠被召侍奉皇帝,應該說是一份美差。

    不管你願意不願意,點到你的名,是看得起你,你還不要不識擡舉。

    老實說,也沒有一個作家,敢不識相予以拒絕。

    東漢末年,董卓擅國,他也像皇帝一樣地作威作福起來。

    為了粉飾暴政的門面,想起了當時的一級作家蔡邕,他就下令要這位老先生到洛陽來做官。

    蔡邕正是怕給這個廢帝弑後的軍閥當差,才逃跑的。

    董卓放出話來:“我這個人是好殺人的,如果蔡先生不來洛陽,和我談談文學,對不起,我不僅殺他,還要滅族!”蔡邕摸了摸自己的脖子,與其被他砍頭,還不如和他聊聊文學新概念或者什麼後現代主義呢! 于是,他屁颠屁颠地坐着牛車奔赴洛陽報到,半年之内,被董卓連着提拔三次,官做得很大,位至三公。

    所以,侍候皇上,是一份俸祿很高,賞賜很多,地位很高的差使,而且也是一份責任很小,工作很少,負擔很輕的差使。

    因為皇帝日理萬機之餘,大部分時間是要去同三宮六院七十二嫔妃厮混,不可能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和這些作家談詩詞歌賦、文章典籍。

    封建社會裡好多作家,包括大作家,也很想蒙受這份帝王的青睐。

    那個“吹皺一池春水”的馮延巳,給南唐的中主李璟捧哏逗悶,那是快活一生,得意一世的,被稱作風流君臣。

     因此,封建社會裡一些知識分子,就把這些皇上身邊的作家,叫作“禦用文人”,看不大起的。

    這裡面,有屬于正直的蔑視,有屬于清高的自負,也有的是屬于眼紅的嫉妒。

    作家嘛,十之八九,聖人也難例外,都程度不同地喜歡呷醋吃味的。

    這就是吃不着葡萄的狐狸,便要說葡萄酸了的假惺惺了。

    這後一種作家,認為自己比那班禦用文人,文才要高,學問要大,資格要老,聲望要好,隻有他才應該被恭請到京城,一頂青衣小轎,從東華門擡進,直到乾清宮禦書房坐下來,與皇帝指點文學,揮斥作家。

    可是這座位由别人坐了,隻好作東籬種菊、悠然南山狀了。

    禦用文人由于太靠近皇帝的緣故,容易得到别的作家難以得到的那些榮譽聲名,權勢金錢。

    因此,得不到的作家于是乎很生氣,或者生悶氣。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自戀自虐之餘,抽不冷子金剛怒目,也是應該能夠理解的。

     禦用文人不招人待見的方面,也是令同行頗為齒冷的,就是他有機會在皇帝耳邊嚼舌頭根,或者參奏哪位作家一本,或者密報作家可疑動向之類,深文周納,是叫人吃不了兜着走的。

    清代很多文人“閉門家中坐,禍從天上來”。

    一道查抄聖旨下,合家合戶充軍發配,罰往烏蘇裡台給披甲人為奴,都是這些禦用文人,給皇帝舉報的結果。

    因為要在字裡行間挑起毛病來,同行最是行家裡手。

     宋代的蘇東坡,這位大師由于反對新政,被擠出了京城,一度在湖州做地方官。

    但那些圍在皇帝身邊的三四流文人,仍不肯放過他,雞蛋裡挑骨頭,還在找碴。

    這也是小文人被大師壓得喘不過氣來時的逆反心态。

    一旦文學上無力一較短長,就依靠政治優勢來收拾對手。

    而最厲害的栽贓誣陷,莫過于告他反皇帝了,那可是置人于死地的絕招。

    由于蘇東坡的一首詠老柏的七律“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惟有蟄龍知”,一幫人串起來告到皇帝那裡,硬誣他是在诋毀宋神宗。

    此類手法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