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銀婦劫牢
關燈
小
中
大
嶽秀道:“令媛好學不倦,磨着要指點幾招劍法,在下無法,隻好……”
楊晉歎口氣,接道:“我知道,老弟,小女任性慣了,但她對嶽兄,卻似是千依百順,老弟,你不但幫了我的大忙,而且,也幫我把小女改變成了娴靜的性格。
” 嶽秀輕輕歎口氣,欲言又止。
楊晉喝了一杯酒,道:“老弟,我有幾句話說出來太荒唐,不說嘛,又憋在心裡難過。
” 嶽秀道:“什麼事?” 楊晉道:“關于小女的事,我看得出,她對老弟很傾心。
” 嶽秀道:“這個,在下倒沒有感覺到什麼。
” 楊晉道:“我知道,老弟,她不配,所以,我準備把她送走……” 嶽秀一怔,道:“送走,送到哪裡去?” 楊晉苦笑一下,道:“跟她娘去一個親戚家裡。
” 嶽秀沉吟了一陣,道:“老前輩覺着這樣妥善嗎?” 楊晉道:“她一定不肯,但這總比留在這裡糾纏好一些!” 兩人談話之間,楊姑娘拭着香汗進來,就大聲叫道:“嶽大哥,好精奇的劍法,我練了大半天,還沒有完全練熟……” 目光一轉,瞧見了楊晉,立時住口,泛起了兩頰紅暈。
楊晉輕輕咳了一聲,道:“燕兒,你娘要你和她一同去!” 楊玉燕一臉羞意,突然間變成了一臉驚駭,道:“爹!你答應了?” 楊晉道:“是啊,你娘一個人,遠居百裡之外,我也放不下心,有你同行,爹就放心多了。
” 楊玉燕沖口而出,道:“我不去。
” 這答複早已在楊晉的預料之中,但他仍然裝出一臉驚奇,道:“為什麼?” 楊玉燕道:“我要留下來幫爹的忙,老實說,我這一身武功,比王叔和張叔他們強多了!” 楊晉緩緩說道:“孩子,總不成讓王勝和張晃去陪你娘吧!燕兒,難道你放心讓你娘一個人去嗎?” 楊玉燕垂下了頭,确是一樁很難作答的事,沉吟了良久,才緩緩擡起頭來,雙目淚光,緩緩說道:“爹!嶽大哥傳我的劍法、掌法,我還沒有學會,要娘先去,女兒随後趕去就是了。
” 他是誠心給女兒過不去,語聲微微一頓,接道:“這裡太兇險,所以,你該陪你娘去,萬一爹有個什麼三長兩短,你陪着你娘也好減少她幾分哀傷。
” 楊玉燕愣住了,睜大着一對眼睛望着父親,實未料到自己的主意,把娘送别處,卻來個作繭自縛。
嶽秀一直未再開口,似是對她父女間的事,不願置疑。
楊玉燕逐漸的定下神來,微微一笑,道:“爹,現在咱們還未決定什麼,如是那胡大人,受了王府之命,不要爹插手過問,咱們就不用再管這件事了,對嗎?” 楊晉點點頭,道:“不錯。
” 楊玉燕道:“那就等決定了再說吧,難得嶽大哥傳了我幾招劍法,我得趕緊把它學會。
” 欠身一禮,也不待父親答話,悄然退了出去。
楊晉輕輕咳了一聲,緩緩說道:“嶽老弟,我心中一直想着一件事情,不知當不當問?” 嶽秀道:“什麼事?” 楊晉道:“膽叟、頑童和譚二公子,都到何處去了?” 嶽秀微微一笑,道:“我要他們去查一件事,這一兩天内,就該有回音了。
” 楊晉道:“老弟,可不可以透露一點内情出來?” 嶽秀笑道:“其實,我隻是要譚雲去證實一下他心中之疑。
看王府中這些反常的舉動,是否和整個武林大局有關?” 楊晉怔了一怔,道“你是說,王府中人,和武林中人,會勾結在一起?” 嶽秀道:“内情如何,在下也不太清楚,他們就要回來了,查證如何?就該有個結果了?” 楊晉道:“老弟,如若真和武林大局有關,你老弟是否準備插手?” 嶽秀道:“譚家寨名動江湖,武林中有什麼大的變動,和他們有着很直接的關系。
膽叟、頑童,也算是武林中的名人,如若能率先揭發出一次武林大變陰謀,對他們而言,那是一件終身難忘的大樂事……” 楊晉哈哈一笑,還未來及說話,瞥見一人,急步直沖過來。
是五花刀王勝,跑的滿臉大汗,氣喘呼呼。
楊晉一皺眉頭,道:“什麼事?” 王勝道:“衙門裡出了事?” 王勝道:“兩個殺死蘭妃的要犯,都被劫去了。
” 楊晉臉色大變,道:“你們都是死人嗎?” 王勝連應了兩個是字,接道:“更糟的是,七王爺已有令谕傳下,要胡大人把犯人送往王府,七王爺要親自審問,想不到的是,就在王府令谕下達之時,兩個要犯全部夫蹤,大人急的來回走動,請總捕頭立刻趕往府中一行。
” 楊晉道:“兩個人,都是關在死牢中,是嗎?” 王勝道:“不錯,昨夜中還好好的?” 楊晉冷靜了下來,緩緩說道:“那是說,今天上午,大白天,人犯被救走了。
” 王勝道:“正是如此。
” 楊晉道:“傷了人嗎?” 王勝道:“連同看守死牢的門衙,有十二人被點了穴道,不過,傷的都不重。
” 楊晉轉臉望去,隻見嶽秀神情鎮靜,毫無吃驚之容,也無訝異之色。
王勝長長歎口氣,道:“大人焦慮如焚,劉師爺也沒有主意,請總捕頭,立時過府。
” 嶽秀道:“事情已經發生了,不用急在一時……” 目光轉到王勝的身上,道:“大白天,他們能把死牢中的犯人救走,那人不但要膽大心細,而且還有一身極高明的武功。
”王勝道:“是啊!這是破天荒的事,從來沒有膽大到這等程度。
” 王肚道:“好像是他們扮作了府中的捕快混了進去,直入死牢,傷人劫走要犯,詳細的情形,張晃正在查詢中。
” 楊晉歎口氣,道:“老弟,有興趣麼?要不要跟我到府中一行?” 嶽秀緩緩說道:“在下如若不去,隻怕大人心中不悅。
” 楊玉燕突然出現在門口,接道:“爹!你可想知道什麼人劫去了人犯麼?” 楊晉呆了呆,道:“你知道?” 楊玉燕道:“我沒有見到,但我能猜個八九不離十。
” 楊晉道:“說說看什麼人?” 楊玉燕道:“爹,我告訴你也沒有用,我要跟娘走了,沒有人會去問他。
” 楊晉道:“好啊!你對爹也提條件了。
” 楊玉燕道:“爹,你别生氣,娘疼我,我知道,但她更希望爹能平安,她隻生下我這麼一個女兒,在這時間,自然希望我能助爹一臂之力……” 楊晉一揮手,接道:“夠了,夠了,你先說說看,什麼人劫了人犯?” 揚玉燕道:“銀婦,鐵婦。
” 楊晉道:“你說是七王爺夫人身側那兩個老媽子?” 楊玉燕道:“是的,是她們兩個人。
” 楊晉道:“小丫頭,這話可不能随便意測啊!” 楊玉燕道:“女兒不是意測,我聽到她們談過,似乎是兩個人犯之中,有一個對她們很重要,所以,不能常囚死牢。
” 楊晉道:“為什麼?” 楊玉燕道:“為什麼女兒就不知道了。
” 嶽秀道:“因為,怕他改變心意,招出了内情。
處決囚犯,罪屬斬刑,固然要刑部批準,但七王爺有聖賜上方寶劍,處決一兩個江湖盜匪,殺人兇犯算不得什麼大事,偏偏是七王爺不肯下令處死,卻要來一個親審親問,他們不能冒這個險!” 楊晉歎息一聲,道:“老弟,現在應該如何?” 嶽秀道:“你不能帶人到府中搜查,也不能坦然供述,告訴七王爺,人被夫人身側的兩個老婆子給劫去了。
” 楊晉道:“是啊!這确是一樁很為難的事。
” 嶽秀道:“目下唯一之策,就是折服七王爺,因為,目下的情形,已很明确,如沒有七王爺的支持,别說你這個總捕頭沒有法子辦案,就算是胡正光也不敢輕捋虎須,何況,胡大人還是個保官求貴的人。
” 楊晉道:“折服七王爺,老弟,怎麼樣一個折法啊?” 嶽秀道:“這要胡正光同意,帶區區見到王爺,自然,最好是能把七王爺請到應天府中見面。
” 楊晉道:“這個,在下去和胡大人商量,他目前似是到山窮水盡之境,不聽咱們的也不行了。
” 楊玉燕道:“爹!我也去,有很多事,我可以為爹證明。
” 楊晉道:“好吧!你總不能就這樣去見人吧?” 楊玉燕道:“有法子,嶽大哥缺少一個随侍的書僮,我扮作他随行的書僮就是。
” 楊晉苦笑一下,道:“兒大不由我,看來我是管你不住了。
” 楊玉燕羞紅了雙頰,垂下頭,未再多言。
嶽秀似是一直避免卷入兩父女争執之中,站起身子,道:“對方來勢洶洶,咱們不能處處受制,我出去布置一下。
” 望着嶽秀的背影消失,楊玉燕轉身下了廚房。
她分析過嶽秀,自己不論從任何一方面,都無法及他,隻有廚下整飯,比他強些,要逞勇鬥勝,隻有做些味道好吃的小菜,讓他享用。
太陽下山前,楊晉趕了回來,片刻後,嶽秀回到楊府。
半日張羅,楊姑娘捧出幾味拿手小菜,三人同桌共餐。
敬過嶽秀一杯酒,楊晉才緩緩說道:“老弟,下午你沒有去,胡大人最少問了我五次,你現在何處?要派人找你議事。
” 嶽秀道:“楊兄怎麼說?” 楊晉道:“我告訴他你未食王奉祿,屬于閑雲野鶴,你既然答應了幫忙,決不會食言,但不能太過攪擾你。
” 嶽秀笑一笑,道:“言重了。
” 楊晉道:“胡大人按你老弟的交代去辦,由劉文長親筆定了一封情文并茂的呈折,下午胡大人已至王府晉谒,希望能邀得王爺同意,過府叙事,萬一不答應,胡大人準備帶着你嶽老弟同赴王府一行,我看,這一次,他是頂着紗帽幹了。
” 嶽秀道:“逼上梁山,他胡大人也找不出第二條路可以走!” 楊晉道:“老弟,你是準備去見胡大人?” 嶽秀笑一笑,道:“咱們去見他吧!” 楊玉燕突然出現,青衣小帽,打扮一個随侍童子模樣,道:“爹,我也去嗎?” 楊晉一皺眉頭,道:“嶽老弟,你看看她是否該去?會不會壞你的事?” 嶽秀道:“楊姑娘既然決心參與這件事,是否應該阻止她,該由你作父親的決定,我沒有意見。
” 一記推手,把事情又套到楊晉的身上。
楊晉苦笑一下,緩緩接道:“如是嶽老弟覺着不礙事,不妨叫她同去,王府中一頓皮肉之苦,她大約還沒有受夠。
” 嶽秀道:“大人既然同意了,在下自然無不答應的道理。
” 三個人動身趕往應天府。
一路上,楊晉暗自思忖着這嶽秀的為人,他身負絕世武功,而且聰明才智,亦非常人能夠及得,但他作事為人,卻是中庸得很,這不是像他這樣年紀人應該有的。
楊晉一路上想着心事,不覺間已到了應天府。
他們進入後宅花廳,胡大人,劉文長早已在廳中等候。
嶽秀一抱拳,道:“大人找草民來此,不知有何見教?” 胡大人連忙還禮,道:“不敢當,嶽世兄,楊總捕頭告訴了下官,你嶽世兄的意思,下官照嶽世兄的高見,晉見了王爺。
” 這麼一捧,嶽秀有些不好意思,一欠身道:“王爺怎麼說?” 胡正光道:“王爺約下官,今夜初更時分,他來應天府。
” 嶽秀道:“看來,七工爺并非是蒙在鼓裡,他大約也發覺府中的情勢有異。
” 胡正光微微一笑,道:“下官推薦了嶽世兄,七王爺特别囑咐下官,無論如何要下官留下你,希望能和你談談!” 嶽秀道:“大人和王爺,都太過擡愛草民了。
” 胡正光話題一轉,吩咐擺酒。
酒席宴上,胡正光不提正事,而且,就算有人提起時,他也故意的把它岔開去。
平日裡端足架子的胡止光,此刻連一點官架子也沒有了,不但和嶽秀談笑風生,而且把劉文長、楊晉,也讓入席中,全沒了上下的界限,簡直像老朋友叙舊一般。
在楊晉記憶中,這是從沒有過的事。
這席酒直吃到太陽下山,胡正光才吩咐撤去殘席,并另準備了一席更精美的宴席,初更時分使用。
然後,交待楊晉,把嶽秀安排在一座雅室中休息。
還不到初更時分,胡大人穿着便衣和楊晉、劉文長等迎候在府門外面。
初更時分,一輛便篷車,悄然而至,停在府門外面。
車簾啟動,緩步行下來身着青緞子夾袍的七王爺。
胡正光一撩衣襟,準備跪拜、七王爺卻一揮手,道:“起來,起來,這是什麼地方,用不着行大禮。
” 目光轉動,四顧了一眼,道:“那位嶽秀呢?” 胡正光道:“現在府中候駕。
” 七王爺哦了一聲,撩袍向前行去。
胡正光搶上一步,前面帶路,一面示意楊晉去通知嶽秀接駕。
七王爺行到了花廳外面,嶽秀已迎了上來,一欠身,抱拳道:“草民嶽秀,叩見王爺。
” 撲身欲拜。
七王爺一伸手,攔住了嶽秀道:“不用大禮,咱們是布衣論交,别把我看成七王爺。
” 進入花廳,七王爺坐了上位,胡正光竟把嶽秀讓了主位,自己坐在橫裡相陪。
劉文長和楊晉都算是官府中人,那就沒有資格和七王爺這樣身份的人,坐在一席,兩個人都站在花廳外面聽差。
花廳裡燈光明亮,七王爺兩雙眼睛盯住嶽秀瞧了一陣,才笑一笑道:“胡大人向小王推薦嶽兄武功絕倫,智略過人……”接道:“你也不用客氣,小王想先見識一下你的武功?不知可否讓我開開眼界?” 換了任何一個人,都會立刻應下來,但嶽秀卻沉吟了一陣,道:“王爺,小民想鬥膽請教件事。
” 七王爺道:“什麼事?” 嶽秀道:“小民生性懶散,不願受任何管制,七王爺如若見識過小民的武功之後,萬一要小民任職官府,或是在府中侍衛,小民屆時如若拒絕,對王爺而言,是一樁大為不敬的事,因此,小民必得先行聲明,免得七王爺為……” 七王爺揮揮手,接道:“好!我答應你,決不以官位約束你。
” 嶽秀道:“小民這裡先行謝過七王爺了。
” 七王爺微微一笑,道:“那就請嶽兄露上一兩手絕技,給小王見識一下了。
” 嶽秀回顧了一眼,道:“七王爺想瞧點什麼?” 七王爺微微一怔,道:“嶽兄準備了什麼,小弟就見識什麼?” 嶽秀道:“在下沒有準備,隻有就地取材了。
” 突然,雙目炯炯,凝注向廳外。
這花廳中燭火輝煌,外面卻是一片黑暗,胡正光轉頭向外面瞧了一眼,隻見一片夜色,瞧不出一點征像。
七王爺輕輕咳了一聲,道:“嶽兄,瞧什麼?” 嶽秀神情忽然變得十分嚴肅,口氣也有些冷漠的說道:“王爺來此之時,可曾另有侍衛暗中保護?” 七王爺微微一怔,道:“沒有啊!” 嶽秀突然舉起了手中的酒杯,俊目中暴射兩道閃電一般的寒芒;玉面也泛起一片豔紅。
右手一推,手中的酒杯緩緩向花廳外面飛去。
杯勢緩慢,就像是有人托着酒杯向外行去一般。
擲杯出手,疾如流星,江湖上不少人能夠辦到,但如像這等緩慢的手法,倒是極為罕見。
胡正光不懂武功,
” 嶽秀輕輕歎口氣,欲言又止。
楊晉喝了一杯酒,道:“老弟,我有幾句話說出來太荒唐,不說嘛,又憋在心裡難過。
” 嶽秀道:“什麼事?” 楊晉道:“關于小女的事,我看得出,她對老弟很傾心。
” 嶽秀道:“這個,在下倒沒有感覺到什麼。
” 楊晉道:“我知道,老弟,她不配,所以,我準備把她送走……” 嶽秀一怔,道:“送走,送到哪裡去?” 楊晉苦笑一下,道:“跟她娘去一個親戚家裡。
” 嶽秀沉吟了一陣,道:“老前輩覺着這樣妥善嗎?” 楊晉道:“她一定不肯,但這總比留在這裡糾纏好一些!” 兩人談話之間,楊姑娘拭着香汗進來,就大聲叫道:“嶽大哥,好精奇的劍法,我練了大半天,還沒有完全練熟……” 目光一轉,瞧見了楊晉,立時住口,泛起了兩頰紅暈。
楊晉輕輕咳了一聲,道:“燕兒,你娘要你和她一同去!” 楊玉燕一臉羞意,突然間變成了一臉驚駭,道:“爹!你答應了?” 楊晉道:“是啊,你娘一個人,遠居百裡之外,我也放不下心,有你同行,爹就放心多了。
” 楊玉燕沖口而出,道:“我不去。
” 這答複早已在楊晉的預料之中,但他仍然裝出一臉驚奇,道:“為什麼?” 楊玉燕道:“我要留下來幫爹的忙,老實說,我這一身武功,比王叔和張叔他們強多了!” 楊晉緩緩說道:“孩子,總不成讓王勝和張晃去陪你娘吧!燕兒,難道你放心讓你娘一個人去嗎?” 楊玉燕垂下了頭,确是一樁很難作答的事,沉吟了良久,才緩緩擡起頭來,雙目淚光,緩緩說道:“爹!嶽大哥傳我的劍法、掌法,我還沒有學會,要娘先去,女兒随後趕去就是了。
” 他是誠心給女兒過不去,語聲微微一頓,接道:“這裡太兇險,所以,你該陪你娘去,萬一爹有個什麼三長兩短,你陪着你娘也好減少她幾分哀傷。
” 楊玉燕愣住了,睜大着一對眼睛望着父親,實未料到自己的主意,把娘送别處,卻來個作繭自縛。
嶽秀一直未再開口,似是對她父女間的事,不願置疑。
楊玉燕逐漸的定下神來,微微一笑,道:“爹,現在咱們還未決定什麼,如是那胡大人,受了王府之命,不要爹插手過問,咱們就不用再管這件事了,對嗎?” 楊晉點點頭,道:“不錯。
” 楊玉燕道:“那就等決定了再說吧,難得嶽大哥傳了我幾招劍法,我得趕緊把它學會。
” 欠身一禮,也不待父親答話,悄然退了出去。
楊晉輕輕咳了一聲,緩緩說道:“嶽老弟,我心中一直想着一件事情,不知當不當問?” 嶽秀道:“什麼事?” 楊晉道:“膽叟、頑童和譚二公子,都到何處去了?” 嶽秀微微一笑,道:“我要他們去查一件事,這一兩天内,就該有回音了。
” 楊晉道:“老弟,可不可以透露一點内情出來?” 嶽秀笑道:“其實,我隻是要譚雲去證實一下他心中之疑。
看王府中這些反常的舉動,是否和整個武林大局有關?” 楊晉怔了一怔,道“你是說,王府中人,和武林中人,會勾結在一起?” 嶽秀道:“内情如何,在下也不太清楚,他們就要回來了,查證如何?就該有個結果了?” 楊晉道:“老弟,如若真和武林大局有關,你老弟是否準備插手?” 嶽秀道:“譚家寨名動江湖,武林中有什麼大的變動,和他們有着很直接的關系。
膽叟、頑童,也算是武林中的名人,如若能率先揭發出一次武林大變陰謀,對他們而言,那是一件終身難忘的大樂事……” 楊晉哈哈一笑,還未來及說話,瞥見一人,急步直沖過來。
是五花刀王勝,跑的滿臉大汗,氣喘呼呼。
楊晉一皺眉頭,道:“什麼事?” 王勝道:“衙門裡出了事?” 王勝道:“兩個殺死蘭妃的要犯,都被劫去了。
” 楊晉臉色大變,道:“你們都是死人嗎?” 王勝連應了兩個是字,接道:“更糟的是,七王爺已有令谕傳下,要胡大人把犯人送往王府,七王爺要親自審問,想不到的是,就在王府令谕下達之時,兩個要犯全部夫蹤,大人急的來回走動,請總捕頭立刻趕往府中一行。
” 楊晉道:“兩個人,都是關在死牢中,是嗎?” 王勝道:“不錯,昨夜中還好好的?” 楊晉冷靜了下來,緩緩說道:“那是說,今天上午,大白天,人犯被救走了。
” 王勝道:“正是如此。
” 楊晉道:“傷了人嗎?” 王勝道:“連同看守死牢的門衙,有十二人被點了穴道,不過,傷的都不重。
” 楊晉轉臉望去,隻見嶽秀神情鎮靜,毫無吃驚之容,也無訝異之色。
王勝長長歎口氣,道:“大人焦慮如焚,劉師爺也沒有主意,請總捕頭,立時過府。
” 嶽秀道:“事情已經發生了,不用急在一時……” 目光轉到王勝的身上,道:“大白天,他們能把死牢中的犯人救走,那人不但要膽大心細,而且還有一身極高明的武功。
”王勝道:“是啊!這是破天荒的事,從來沒有膽大到這等程度。
” 王肚道:“好像是他們扮作了府中的捕快混了進去,直入死牢,傷人劫走要犯,詳細的情形,張晃正在查詢中。
” 楊晉歎口氣,道:“老弟,有興趣麼?要不要跟我到府中一行?” 嶽秀緩緩說道:“在下如若不去,隻怕大人心中不悅。
” 楊玉燕突然出現在門口,接道:“爹!你可想知道什麼人劫去了人犯麼?” 楊晉呆了呆,道:“你知道?” 楊玉燕道:“我沒有見到,但我能猜個八九不離十。
” 楊晉道:“說說看什麼人?” 楊玉燕道:“爹,我告訴你也沒有用,我要跟娘走了,沒有人會去問他。
” 楊晉道:“好啊!你對爹也提條件了。
” 楊玉燕道:“爹,你别生氣,娘疼我,我知道,但她更希望爹能平安,她隻生下我這麼一個女兒,在這時間,自然希望我能助爹一臂之力……” 楊晉一揮手,接道:“夠了,夠了,你先說說看,什麼人劫了人犯?” 揚玉燕道:“銀婦,鐵婦。
” 楊晉道:“你說是七王爺夫人身側那兩個老媽子?” 楊玉燕道:“是的,是她們兩個人。
” 楊晉道:“小丫頭,這話可不能随便意測啊!” 楊玉燕道:“女兒不是意測,我聽到她們談過,似乎是兩個人犯之中,有一個對她們很重要,所以,不能常囚死牢。
” 楊晉道:“為什麼?” 楊玉燕道:“為什麼女兒就不知道了。
” 嶽秀道:“因為,怕他改變心意,招出了内情。
處決囚犯,罪屬斬刑,固然要刑部批準,但七王爺有聖賜上方寶劍,處決一兩個江湖盜匪,殺人兇犯算不得什麼大事,偏偏是七王爺不肯下令處死,卻要來一個親審親問,他們不能冒這個險!” 楊晉歎息一聲,道:“老弟,現在應該如何?” 嶽秀道:“你不能帶人到府中搜查,也不能坦然供述,告訴七王爺,人被夫人身側的兩個老婆子給劫去了。
” 楊晉道:“是啊!這确是一樁很為難的事。
” 嶽秀道:“目下唯一之策,就是折服七王爺,因為,目下的情形,已很明确,如沒有七王爺的支持,别說你這個總捕頭沒有法子辦案,就算是胡正光也不敢輕捋虎須,何況,胡大人還是個保官求貴的人。
” 楊晉道:“折服七王爺,老弟,怎麼樣一個折法啊?” 嶽秀道:“這要胡正光同意,帶區區見到王爺,自然,最好是能把七王爺請到應天府中見面。
” 楊晉道:“這個,在下去和胡大人商量,他目前似是到山窮水盡之境,不聽咱們的也不行了。
” 楊玉燕道:“爹!我也去,有很多事,我可以為爹證明。
” 楊晉道:“好吧!你總不能就這樣去見人吧?” 楊玉燕道:“有法子,嶽大哥缺少一個随侍的書僮,我扮作他随行的書僮就是。
” 楊晉苦笑一下,道:“兒大不由我,看來我是管你不住了。
” 楊玉燕羞紅了雙頰,垂下頭,未再多言。
嶽秀似是一直避免卷入兩父女争執之中,站起身子,道:“對方來勢洶洶,咱們不能處處受制,我出去布置一下。
” 望着嶽秀的背影消失,楊玉燕轉身下了廚房。
她分析過嶽秀,自己不論從任何一方面,都無法及他,隻有廚下整飯,比他強些,要逞勇鬥勝,隻有做些味道好吃的小菜,讓他享用。
太陽下山前,楊晉趕了回來,片刻後,嶽秀回到楊府。
半日張羅,楊姑娘捧出幾味拿手小菜,三人同桌共餐。
敬過嶽秀一杯酒,楊晉才緩緩說道:“老弟,下午你沒有去,胡大人最少問了我五次,你現在何處?要派人找你議事。
” 嶽秀道:“楊兄怎麼說?” 楊晉道:“我告訴他你未食王奉祿,屬于閑雲野鶴,你既然答應了幫忙,決不會食言,但不能太過攪擾你。
” 嶽秀笑一笑,道:“言重了。
” 楊晉道:“胡大人按你老弟的交代去辦,由劉文長親筆定了一封情文并茂的呈折,下午胡大人已至王府晉谒,希望能邀得王爺同意,過府叙事,萬一不答應,胡大人準備帶着你嶽老弟同赴王府一行,我看,這一次,他是頂着紗帽幹了。
” 嶽秀道:“逼上梁山,他胡大人也找不出第二條路可以走!” 楊晉道:“老弟,你是準備去見胡大人?” 嶽秀笑一笑,道:“咱們去見他吧!” 楊玉燕突然出現,青衣小帽,打扮一個随侍童子模樣,道:“爹,我也去嗎?” 楊晉一皺眉頭,道:“嶽老弟,你看看她是否該去?會不會壞你的事?” 嶽秀道:“楊姑娘既然決心參與這件事,是否應該阻止她,該由你作父親的決定,我沒有意見。
” 一記推手,把事情又套到楊晉的身上。
楊晉苦笑一下,緩緩接道:“如是嶽老弟覺着不礙事,不妨叫她同去,王府中一頓皮肉之苦,她大約還沒有受夠。
” 嶽秀道:“大人既然同意了,在下自然無不答應的道理。
” 三個人動身趕往應天府。
一路上,楊晉暗自思忖着這嶽秀的為人,他身負絕世武功,而且聰明才智,亦非常人能夠及得,但他作事為人,卻是
楊晉一路上想着心事,不覺間已到了應天府。
他們進入後宅花廳,胡大人,劉文長早已在廳中等候。
嶽秀一抱拳,道:“大人找草民來此,不知有何見教?” 胡大人連忙還禮,道:“不敢當,嶽世兄,楊總捕頭告訴了下官,你嶽世兄的意思,下官照嶽世兄的高見,晉見了王爺。
” 這麼一捧,嶽秀有些不好意思,一欠身道:“王爺怎麼說?” 胡正光道:“王爺約下官,今夜初更時分,他來應天府。
” 嶽秀道:“看來,七工爺并非是蒙在鼓裡,他大約也發覺府中的情勢有異。
” 胡正光微微一笑,道:“下官推薦了嶽世兄,七王爺特别囑咐下官,無論如何要下官留下你,希望能和你談談!” 嶽秀道:“大人和王爺,都太過擡愛草民了。
” 胡正光話題一轉,吩咐擺酒。
酒席宴上,胡正光不提正事,而且,就算有人提起時,他也故意的把它岔開去。
平日裡端足架子的胡止光,此刻連一點官架子也沒有了,不但和嶽秀談笑風生,而且把劉文長、楊晉,也讓入席中,全沒了上下的界限,簡直像老朋友叙舊一般。
在楊晉記憶中,這是從沒有過的事。
這席酒直吃到太陽下山,胡正光才吩咐撤去殘席,并另準備了一席更精美的宴席,初更時分使用。
然後,交待楊晉,把嶽秀安排在一座雅室中休息。
還不到初更時分,胡大人穿着便衣和楊晉、劉文長等迎候在府門外面。
初更時分,一輛便篷車,悄然而至,停在府門外面。
車簾啟動,緩步行下來身着青緞子夾袍的七王爺。
胡正光一撩衣襟,準備跪拜、七王爺卻一揮手,道:“起來,起來,這是什麼地方,用不着行大禮。
” 目光轉動,四顧了一眼,道:“那位嶽秀呢?” 胡正光道:“現在府中候駕。
” 七王爺哦了一聲,撩袍向前行去。
胡正光搶上一步,前面帶路,一面示意楊晉去通知嶽秀接駕。
七王爺行到了花廳外面,嶽秀已迎了上來,一欠身,抱拳道:“草民嶽秀,叩見王爺。
” 撲身欲拜。
七王爺一伸手,攔住了嶽秀道:“不用大禮,咱們是布衣論交,别把我看成七王爺。
” 進入花廳,七王爺坐了上位,胡正光竟把嶽秀讓了主位,自己坐在橫裡相陪。
劉文長和楊晉都算是官府中人,那就沒有資格和七王爺這樣身份的人,坐在一席,兩個人都站在花廳外面聽差。
花廳裡燈光明亮,七王爺兩雙眼睛盯住嶽秀瞧了一陣,才笑一笑道:“胡大人向小王推薦嶽兄武功絕倫,智略過人……”接道:“你也不用客氣,小王想先見識一下你的武功?不知可否讓我開開眼界?” 換了任何一個人,都會立刻應下來,但嶽秀卻沉吟了一陣,道:“王爺,小民想鬥膽請教件事。
” 七王爺道:“什麼事?” 嶽秀道:“小民生性懶散,不願受任何管制,七王爺如若見識過小民的武功之後,萬一要小民任職官府,或是在府中侍衛,小民屆時如若拒絕,對王爺而言,是一樁大為不敬的事,因此,小民必得先行聲明,免得七王爺為……” 七王爺揮揮手,接道:“好!我答應你,決不以官位約束你。
” 嶽秀道:“小民這裡先行謝過七王爺了。
” 七王爺微微一笑,道:“那就請嶽兄露上一兩手絕技,給小王見識一下了。
” 嶽秀回顧了一眼,道:“七王爺想瞧點什麼?” 七王爺微微一怔,道:“嶽兄準備了什麼,小弟就見識什麼?” 嶽秀道:“在下沒有準備,隻有就地取材了。
” 突然,雙目炯炯,凝注向廳外。
這花廳中燭火輝煌,外面卻是一片黑暗,胡正光轉頭向外面瞧了一眼,隻見一片夜色,瞧不出一點征像。
七王爺輕輕咳了一聲,道:“嶽兄,瞧什麼?” 嶽秀神情忽然變得十分嚴肅,口氣也有些冷漠的說道:“王爺來此之時,可曾另有侍衛暗中保護?” 七王爺微微一怔,道:“沒有啊!” 嶽秀突然舉起了手中的酒杯,俊目中暴射兩道閃電一般的寒芒;玉面也泛起一片豔紅。
右手一推,手中的酒杯緩緩向花廳外面飛去。
杯勢緩慢,就像是有人托着酒杯向外行去一般。
擲杯出手,疾如流星,江湖上不少人能夠辦到,但如像這等緩慢的手法,倒是極為罕見。
胡正光不懂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