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鼓樓魔影

關燈
洪七道:“老夫喜愛這裡的清靜,悠閑,原想會生老病死此地,想不到竟被你楊大人逼得我露了真像。

    ” 楊晉道:“楊某人多有得罪,還望老丈多多的原諒。

    ” 洪七哈哈一笑,道:“楊大人,你好利害。

    看來,老夫也要上你圈套了。

    ” 楊晉道:“王府血案,鬧的我楊某人灰頭土臉,幸好在下還有一點人緣,金陵城中的江湖朋友們,都願助我一臂,如再得老前輩幫我一把,相信不難追捕兇徒。

    ” 洪七冷冷說道:“王府血案,和老夫無關,但老夫不滿的是,他們竟敢再上鼓樓傷人……” 楊晉道:“說的是啊!他們這做法,分明未把你老前輩放在眼中” 洪七微微二笑,道:“楊大人,别灌迷湯,老夫不吃這個……” 楊晉微微一笑道:“不敢多言。

    ” 洪七仰望屋頂,沉吟了一陣,道:“楊大人,受傷的可是剛才那位張副總捕頭?” 楊晉道:“不錯,是他。

    ” 洪七道:“他被什麼手法所傷?” 楊晉道:“震脈手?” 洪七微微一怔,道:“震脈手,楊大人能解震脈手震傷的經脈。

    ” “我不能”楊晉手捋長須,緩緩說道:“一位年輕的高手,幫了我的大忙。

    ” 洪七啊了一聲,道:“年輕人……” 洪七道:“楊大人是否知曉他的名字呢?” 楊晉道:“那個自然知曉了。

    ” 洪七道:“可否見告?” 楊晉沉吟了一陣,道:“嶽秀,老前輩聽說過嗎?” 洪七口中喃喃自語了一陣,似是想不起來嶽秀是誰。

     洪七道:“你說出他的大緻年齡,那就有了一個可以了解他武功的線索。

    ” 楊晉沉吟了一會,道:“二十歲吧!也許會大上一兩歲?” 洪七道:“二十二的年紀,那該是很有成就的人了。

    ” 楊晉道:“老前輩,在你心中有一點疑問,老前輩可否見告?” 洪七道:“楊大人先請說出來内情,老朽才能斟酌答複。

    ” 楊晉道:“老前輩已然露了像,雖然,還未說出直接的名号,但已不用再隐藏什麼?” 洪七道:“楊總捕頭,你有什麼話,直截了當的說出來吧!” 楊晉道:“好!在下是恭敬不如從命了,老前輩既然見到了張晃受傷的事,想必也見到那行兇的匪徒了。

    ” 洪七道:“不錯,見過了。

    ” 楊晉心中大感喜悅,但他盡量的掩藏着自己,不流露出來。

     緩緩問道:“老前輩可否說出那入的形貌,年歲?” 洪七道:“他穿着一襲青衫,戴了一個寬大的帽,遮住了本來的面目。

    ” 楊晉心中大急,急急問道:“老前輩沒有瞧出他的面貌嗎?” 洪七道:“也許他隻是避人耳目,并非是單獨的防備老夫。

    ” 楊晉沉吟了一陣,突然一抱拳,道:“老前輩的看法,他是否還會到這鼓樓上來。

    ” 洪七道:“很難說啊!” 楊晉道:“那就請老前輩留心一些,希望下一次見到他時,老前輩能詳細的說出他的形貌,在下不打擾了,就此别過。

    ” 洪七沒有說話。

    目注楊晉下樓而去。

     招呼了王勝、張晃,三個人匆匆趕回楊府。

     書房中,早已備好了香茗。

     楊晉喝了一口茶,緩緩說道:“那位看守鼓樓的老人,是一位身負絕技的高人……” 王勝啊了一聲,道:“屬下帶人去把他捕來……” 楊晉揮揮手,道:“毛燥不得,坐下來。

    ” 王勝碰了個釘子,緩緩坐下,道:“總捕頭,咱們還沒有一點眉目,那老小子,既然是武林中的高人,但卻隐居那鼓樓之上,還會存有什麼好心,說不定,張兄就是,被他所傷。

    ” 楊晉道:“也有可能,但這可能性很小。

    ” 王勝道:“先把他打下牢中,問他也可以方便一些?” 楊晉道:“話是不錯,如若他不是血案兇手,咱們豈不是得罪了一位息隐風塵的高人?” 王勝道:“總捕頭思慮大多了。

    ” 楊晉道:“你帶人去捕他。

    可能使他撒手一走,也可能激起他的怒火,出手拒捕。

    ” 王勝道:“我多帶人手。

    難道他還敢殺傷公差不成。

    ” 楊晉道:“如是激怒了他。

    他為什麼不敢,你這法子不成。

    ” 三人對坐研商,直到天色掌燈時分,三個人仍然沒有商量個結果出來。

     王勝是主張召集人手,圍住鼓樓,先拿住人再說。

     但楊晉卻主張謹慎,不可貿然從事。

     張晃的意見是,對方既然是一位武林高手,憑仗捕快們出手,決無法制服對方,主張邀請三家镖局子的人手,合力出手,先制服住對方,再問内情。

     三個人議論紛壇,說來說去。

    仍然是找不出一個适當的辦法出來。

     正當三人猶豫難決時,忽然,有一個門衛行了進來,欠身說道:“禀老爺,有一位嶽爺求見。

    ” 楊晉霍然站起身子。

    道:“是嶽兄,快請進來。

    ” 口裡說請,人卻大步迎了出去。

     嶽秀穿着一身青衣小帽,背手站大廳中,正在看一副水墨字畫。

     楊晉一抱拳,道:“嶽世兄?” 嶽秀緩緩轉過身子,欠欠身,道:“楊大人。

    ” 楊晉道:“世兄請入書房待茶,在下也正有事請教。

    ” 嶽秀道:“這廳中談話不方便嗎?” 楊晉道:“書房中已備有香茗,而且隻有在下兩個助手,别無他人,嶽世兄但請放心。

    ” 嶽秀略一沉吟,道:“那就有勞帶路。

    ” 行入書房,張晃立刻起身,拜謝救命之恩,王勝也早打心眼裡服了人家,急急起身見禮。

     楊晉長揖肅客,把嶽秀讓入了客位,親手捧上了一杯香茗。

     應天府的總捕頭,是何等權威人物,這一來,使得生性命做的嶽秀,忽然有着不好意思感覺。

     接過香茗,欠身道:“大人,你太客氣了。

    ” 楊晉一雙眼,閱人多矣,近二十年的總捕生活使他體會到官府和江湖兩重為人方法,長長歎口氣,道:“老弟,這件事,關系着我的身家性命,你老弟慨允相助,楊某是感激莫銘,老實說,楊某一家性命,大半寄托于你老弟身上了。

    ” 這一頂高帽子,很高很高,使嶽秀有些無法推托。

    不論他嶽秀才慧如何?但論閱曆、經驗,他是無論如何,難是楊晉的敵手。

     不知不覺間,被楊晉套牢。

    當下笑一笑,道:“大人言重了,嶽某既承了舅父之命,自會盡力相助。

    ” 楊晉一抱拳,道:“老弟我這裡再謝謝你。

    ” 嶽秀還了一禮道:“令媛在家嗎?” 這句話問的太冒昧,楊晉楞一楞,道:“這丫頭被我喝叱了兩句,半天沒有見她的面了。

    ” 嶽秀道:“大人最好遣人去她的房中瞧瞧……” 楊晉接道:“老弟,你隻管直說,發生了什麼事?” 閱曆豐富的楊大人,已然聽出了弦外之音。

     嶽秀道:“令媛似是已混入王府,難道未和大人商量嗎?” 楊晉瞪大了一雙眼睛,道:“有這等事,這丫頭,膽大妄為。

    ” 嶽秀搖遙頭,道:“令媛夠聰明,更難得的,是她的膽氣,就在下觀察所得,令媛一身武功,似乎是也到了相當造詣,而,她走的路子也不錯,這件案子,王府内也應着手,應天府中捕總頭頭雖然夠威風但大約還不敢到王府中查案,隻要她進行的小心一些,還不至為人發覺。

    ” 楊晉究竟是經曆過大風大浪的人,一時間,沉住了氣,笑一笑,道:“這丫頭鬧的雖不像話,但也是一番孝心啊!” 嶽秀話題一轉,道:“大人,你們去過了鼓樓吧?” 楊晉怔了一怔,暗道:“丐幫耳目靈敏,那是因為他們弟子衆多,各處都兼顧得到,但這位年輕人,卻是隻身入江湖,怎會也有着這樣的能耐呢?” 心中念轉,口中卻緩緩應道:“不錯,在下去過了鼓樓。

    ” 嶽秀道:“幾位在鼓樓上,可見過一個微微駝背的老人?” 愈說,楊晉有些害怕了,他簡直對這個年輕人,感到有些驚訝。

     因為,他每一句問話,都是那麼的有力,那麼的主動,激動人心。

     楊晉又點點頭,道:“是!老弟,你可是跟我們去了?” 嶽秀道:“說穿了,也沒有什麼?在下先諸位而去過了。

    ” 楊晉道:“你也看到那位老者了?” 嶽秀道:“那老人有一雙很利害的眼睛,在下相信沒法子逃過他的雙目。

    ” 楊晉道:“他自稱洪七,老弟認識他嗎?” 嶽秀搖搖頭,道:“我不認識他,而且,他也不認識我” 楊晉道:“他不是瞧到了你老弟的真正面目嗎?” 嶽秀道:“他瞧到了我是不錯,但他沒有瞧到我真正面目。

    ” 楊晉點點頭,道:“老弟,那位洪老丈,也是一位武林高人?” 嶽秀道:“楊大人這神眼的名字,果然是沒有使人白叫,能夠一眼辯識出他是武林高人了。

    ” 楊晉道:“在下想不通,那洪七既是一位武林高人,怎會自甘淪落,在那鼓樓上看守大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