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輯 天下之趣
關燈
小
中
大
泉湧如詩
——寫在泉水複湧六周年
黃山看雲,華山看險,濟南看泉。
大凡世間景物,一經衆口相傳,其知名度和認同度便無可置疑了。
泉,泉水,泉城!的确,自從濟南的先人們傍泉而居、緣泉而興,把濟南變成一座融古通今、勾連中原與海洋的都市,濟南的泉和泉水,便成為足以與黃山的雲、華山的險相媲美的一大奇觀了。
黃山的雲中有夢,華山的險中有情,濟南的泉中有詩。
時光退回三十幾年,當我還是一位身着戎裝的熱血青年,濟南就是以那如詩噴湧的泉水打動我、征服我的。
你看,豹突騰空,平地卷出三尺雪;黑虎震吼,一河清濤一河銀;珍珠袅袅,串串層層萬朵雲;更有五龍潭裡、剪子巷邊,那石闆上汩汩湧流,浸濕了孩子們紅嫩的小腳丫的泉水,護城河裡隻有上帝心中才有的綠色——水藻,大明湖上綠葉田田、香風四溢的荷花:濟南實在是詩中也無處尋覓的仙境啊!泉水呢?泉水是那樣晶瑩、清澈,那樣甘冽、甜美,那樣冬暖夏涼、四時如饴……古來都說詩如泉湧,濟南實在是泉湧如詩,一泉一詩,遍地是詩啊! 有人告訴我,世界上的泉水無可計數,但像濟南這樣身居鬧市、百泉群湧、經世不衰的景象非但中國絕無僅有,找遍世界也找不出第二個來的。
身處這樣的濟南,面對這樣的泉和泉水,讓人不欣欣然飄飄然是不可能的。
在随後的日子裡,每逢家人、友人、客人來濟,我總是義不容辭,一遍一遍地陪着去看,去介紹,去誇耀,不把家人、友人、客人灌得滿眼清碧、滿心甜香就不肯罷休。
那如詩噴湧的泉水,那把濟南變成江南和仙境的泉水,那“歲旱不愁東海枯”的泉水,在我和衆多濟南人的心目裡,是如同威尼斯的水城和格陵蘭島的冰雪一樣,足以讓整個世界都為之傾倒的。
欣欣然飄飄然帶來的是昏昏然莽莽然。
這在我和一般百姓說來,頂多也就是用起水來大手大腳、随心所欲,而在某些大權在握的人那兒,就要豪氣得多氣魄得多了。
濟南是個盆地,海拔低水位高,特别老城區,泉眼星羅水脈縱橫,可防空洞照挖,遇到泉眼就堵,碰上水脈就截。
城市建設,樓房越蓋越高地基越挖越深,珍珠泉旁一個工地,四台水泵日夜不停地抽了兩月,最後還是把兩噸水泥一咕咚投進去,才把水眼壓住了的;而一經壓住,噴湧了幾千年的鴨子池便成了滴水不沾的鴨子窩。
城市無限制膨脹,工廠無限制興建,地下水的開采量成十幾倍幾十倍地增加……但這些,在我和衆多濟南人耳朵裡不過是轶聞趣談,頂多印證的是一個平常得不能夠再平常的理念:濟南的地下水确乎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呢! 這樣過了幾年,當1972年春天到來的時候,半天空裡忽然傳來了泉水停噴的消息:不僅趵突泉停止了噴湧,黑虎泉、珍珠泉、五龍潭和遍布老城區的數不清多少名泉、無名泉一齊停止了噴湧。
消息是那樣驚人,以至于一刹那間,我和衆多濟南人滿腦滿肚子裡的欣欣然飄飄然,全變成了愕愕然和茫茫然:怎麼可能呢?濟南的泉水是遠古就有的,有文字記載的曆史也不下幾千年,怎麼可能、怎麼可能呢……然而愕愕然茫茫然還是變成了憤憤然凄凄然:站在幹涸的趵突泉邊,站在無語的護城河畔,我欲哭無淚,衆多濟南人欲哭無淚。
好在那情景沒有持續多久,當盛夏到來,一連幾場大雨到來,濟南的泉和泉水便如同迷路的孩子,回到我和衆多泉城人面前了。
天旱!是老天爺故意找濟南的麻煩!盡管報上出現了幾篇指證地下水開采過量的文章,我和衆多濟南人,還是毫不猶豫地把泉水停噴的原因歸結到老天爺身上,認定那不過是特殊年景裡的特殊現象,隻要那個“特殊”消失,濟南的泉水,那詩一般動人也詩一般激越的泉水,便會一如既往和永不疲倦地“動人”和“激越”下去的。
然而進入1978年之後,泉水停噴就成了家常便飯。
不僅天旱、老天爺為難時停噴,老天爺不為難,降雨量超過正常年景時照樣停噴;停噴的間隔從八個月降到七個月、五個月、三個月,停噴的時間則由一百多天、三百多天延續到五百多天、七百多天、九百多天…… 失去了泉水的泉城,失去了泉水的濟南人,面臨的是怎樣一種尴尬和悲怆啊! 泉水噴湧時,趵突泉裡遊人如織、笑臉如花,大明湖上水碧蓮白、畫舫如梭;泉水停噴後,泉池裸了底兒,湖水綠了、臭了,不僅國内遊人一步三搖頭,許多看過《老殘遊記》的台灣遊客、東南亞遊客也大呼上當,說讓老殘給騙了。
泉水噴湧時,老濟南們或者提壺擔桶,把接水的隊伍排出老長,或者一壺泉水二兩茶,坐在歡聲四溢的泉池旁,置身于五龍潭畔、護城河岸,聽泉水呢喃看柳絲纏綿,完全是一種神仙般的境界;泉水停噴後,泉池失去了本來面目,五龍潭、護城河成了死水坑、臭水溝,水無可接隊無可排,茶沒了味兒人也沒了神兒,老濟南們的笑臉被鎖住,心靈被掏空了。
泉水噴湧時,千佛山倒映如畫,鵲山、華山、英雄山、燕翅山等蔥籠無限,綠色滿城花香滿城;泉水停噴後千佛山沒了影兒,鵲山、華山、英雄山、燕翅山等蕭瑟凋萎,樹不綠花不香,空氣裡飄動的都是苦澀和沮喪。
泉水噴湧時,說起濟南,我和衆多濟南人滿心都是惬意;泉水停噴後,逢有家人、友人、客人來濟,陪同成了最窘迫最無奈的苦差,介紹和誇耀——對往昔盛況的介紹和誇耀,每每就變成了傷感和悲歎…… 原先說泉水是濟南的魂兒,我和衆多濟南人總覺得有點誇張,失去了泉水的泉城和濟南人,卻實在跟魂兒被人偷走了沒有什麼兩樣:花容失盡,靈性無存,心苗枯萎,滿眼晦暝…… 泉,泉水,泉城,泉城人,那實在是一個血脈相聯、命運悠關、息息相通的生命本體啊! 還我泉水!還我泉城!成了我和衆多濟南人心靈的呼喊。
還我泉水!還我泉城!成了上到總書記、國家主席,下到城市管理者和普通百姓夙夜為謀、矢志不二的目标和行動。
大環境綠化,方圓數百平方公裡的南部山區,數十幾萬人一幹就是十幾年;引黃入濟,幾個大型水庫水廠相繼建成,城市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得到了替補;封井保泉,市區内三百多眼大型水井、一千五百多眼小型水井相繼關閉;城建執法,任何截斷地下水脈堵塞地下泉眼的行為都要受到嚴懲;開發替補水源,西郊地下水勘測成功,确保泉水先觀賞後利用的設想破繭而出;回灌補源,幾千萬立方的地表水被注入地下;愛泉護泉,從不滿三歲的呀呀童子到九十幾歲的耄耋老人,聞風而動、細緻入微…… 濟南人的真誠、執着、頑強打動了天公地母,2003年9月6日淩晨,泉水終于又一次噴湧了,濟南的魂、濟南的詩,終于又一次回來了! 趵突泉水歡魚躍笑臉如雲。
大明湖畫舫如梭藕白花紅。
五龍潭的“清泉石上流”又一次浸濕了孩子們紅嫩的小腳丫。
護城河裡又飄蕩起隻有上帝心中才有的綠色。
千佛山、鵲山、華山、英雄山、燕翅山等風塵洗盡神彩飛揚。
老濟南們提壺擔桶,又一次把接水的隊伍排出老長,“一壺泉水二兩茶”,也再次成為人們陶然于其中的神仙般的境地。
成千上萬的海外華人和藍眼睛、棕眼睛的遊客,摩肩接踵紛至沓來…… 欣欣然飄飄然是無可避免的,昏昏然莽莽然則絕塵而去。
歲月淘盡了浮燥、無知、狂妄、淺薄,沉澱的是清醒、真誠、成熟、坦蕩、科學。
經曆了幹渴、困厄、無望和艱辛的濟南人,已經讀懂了人世間最深奧也最通俗的一部大書。
那部大書說不出多長多厚,上面卻清清楚楚,寫滿了“泉、泉水、泉城、泉城人”幾個如鬥的大字。
黃山看雲,華山看險,濟南看泉。
濟南的泉噴湧如詩,詩意無限。
愛泉又愛詩的濟南人,離詩境和人間仙境是越來越近了。
最令人感動的是水 在美國,幾乎每天,好心的主人都要問起我們的感想和興趣。
這實在并不是一件容易說清楚的事兒。
這個當今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給予我們這些初次光臨的人們的感想、興趣實在太多了。
但我最終還是回答了主人的提問。
我說:“來美國,最使我感動了的是水。
” 水?而且是“感動”? 的确,美國的水給予我的印象是太深了,是真正地打動了我的心的。
還是在為出訪做推備時,有人告訴我說,美國人一年四季喝的都是生水,到那兒是找不到開水的。
那使我好不疑惑:人人都說美國高度發達、高度文明,這水怎麼倒會……不過既然是事實,就不能不有所推備。
我與生水絕緣已經足有二十幾年,去了美國每天要喝那玩兒,肚子不出毛病、不熱鬧上一陣子才是怪事!那天,我特意去了一趟醫院,要回了一瓶痢特靈,小心奕奕地放進随身攜帶的一隻小箱裡。
盡管做了最壞的準備,一路上心裡還是嘀咕不止:看來美國的發達文明也不過如此!看來這次肚子是要好好經受一番“考驗”了! 到美國第一站是洛杉矶,住在一家台灣人開的酒店裡。
說是酒店,實際是不上檔次的汽車旅館,但空調、衛生間一應設施還是有的。
進屋後四下裡一搭眼,果然沒有暖瓶、茶杯一類國内旅賓館必備的東西,隻在一角多出一個水盆和一個水龍頭。
我心想,這一定就是供客人飲水解渴的地方了。
入鄉随俗,生水是喝也得喝不喝也得喝了,加之一路颠波,嗓子确是有點幹了,我便找出杯子,扭開水龍頭先是接了一點,見沒有雜質異味,又品了品不覺苦澀,這才小心地喝了幾口。
喝過心裡依然不痛快,與同屋的山西省作協主席焦祖堯,很是發了一通憤懑。
第二天,陪同的楊先生告訴我們說,美國人沒有喝茶的習慣,喜歡喝咖啡,因此飯店旅館裡雖然沒有暖瓶茶杯,咖啡壺卻是少不下的;咖啡之外,喝生水便算是一種習慣了。
“習慣,習慣了嘛!”楊先生說得音滿腔圓、理直氣壯。
的确,習慣,人家就是那麼一個習慣你有什麼辦法?看來我們也隻有随着“習慣”一條路了。
外出時,看到公共廁所特設的水龍頭,看到好多人張着嘴把一股股上噴的自來水吞進肚裡,也不得不湊上前去添一份熱鬧。
盡管這樣,心裡免不了還是别别扭扭,不明白美國人怎麼會養成這麼一種習慣,不明白美國人常年喝生水怎麼會不得痢疾、不得傳染病,更不明白自己二十幾年不沾生水,為什麼到了美國一連喝了幾天,竟然會沒有鬧出什麼症候麻煩來。
那天,在蒙特貝婁圖書館外的花園裡,我把自己的“不明白”說給了楊先生。
沒想楊先生倒樂了,連連拍着手掌說:“你看你看,這都怪我沒說清楚。
美國的自來水都是經過處理的高純淨水,喝得再多也不會出毛病的。
你就放心好啦!” 籲——原來是這麼回事!想起随身攜帶的痢特靈和幾天裡滿肚子的嘀嘀咕咕,我臉上不覺有些尴尬起來。
可那完全是有理由的呢,國内哪一家自來水不含有大量的雜質、細菌?不少大城市的自來水甚至于超标十幾倍幾十倍。
“喝生水不衛生”,“喝生水要肚子痛”,“水一定要燒開了才能喝”,這已經成了常識,成了從三歲童子到八旬老翁無人不知的生活準則。
自來水,尤其是美國這樣一個大國的自來水,竟然全部經過了處理,全部達到了飲用标準,實在是想也沒處想去的事情啊! 我感到了自己的無知,也感到了一種心靈的震撼:文明畢竟不是一塊招牌,水,美國的、可以盡情喝的、不需要擔心痢疾和肚子痛的自來水,不正是文明發展到特有程度的産物嗎? 也許因為有了新的感想的緣故,一路上我對美國的水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從清新秀麗的哈瓦蘇湖到穿山越谷的客拉勒多河,從浩浩蕩蕩的東河、赫德森河到曲婉,伸展的德拉華河,從氣勢磅礴的尼亞加拉河到數不清的大的小的、有名的無名的湖泊河流,美國大地上可謂水網密布縱橫交錯。
這些河流湖泊無一例外,全是清波銀浪、激越豪邁,聞不到污染的臭氣,看不到幹涸的迹象。
而與此相關聯的則是望不盡的綠樹蔥籠,看不完的綠野千裡;從紐約到華盛頓,從華盛頓到水牛城、尼亞加拉,從尼亞加拉到紐約,整整五天的旅程,我兩眼瞪瞪,竟然沒有發現哪怕是一座沒有綠色的秃嶺,哪怕是一片失去青翠的荒原! 驚訝是不必說的。
振奮是不必說的。
感慨是不必說的。
那使我想起了二十幾年前的中國,想起了奔騰不息的黃河,清波如輪的趵突泉,平靜安祥的大運河、白洋澱,也使我想起了如今的中國,想起了日漸枯萎的黃河、時而幹涸的趵突泉、惡臭熏天的大運河和白洋澱,以及數不盡的荒山秃嶺和幹渴的土地。
我的原本不平靜的心,便越發地不平靜起來。
水是文明的搖籃,人類的文明從一開始便是與水聯系在一起的。
水是文明的象征,人類的今天和明天是越發地與水密不可分了。
我們的水,我們的江河湖泊、山嶺原野,什麼時候也能夠讓人感動起來呢? 兩個不大不小的玩笑 到美國,第一個給我們開了玩笑的是時間。
離開北京是二十四号上午。
六點起床,七點上路,八點到達機場,九點稍多,東方航空公司的國際班機便呼嘯着把我們送上了天空。
一行九人,據說是五年來以中國作家協會名義派出的第一個訪美代表團。
團長原定由中國作協副主席、著名小說家陸文夫擔任,他臨行告病,浩然的那個副團長未曾上任便先自得到了提升,山西省作協主席焦祖堯也便趁機撈了一個副團長的“肥缺”。
團員中如從維熙、吉狄馬加、李玲修、趙大年等,也個個算得上是知名人士。
班機是大名鼎鼎的美國麥道。
機體很大,一應設施都是第一流的。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坐在位子上,通過電視屏幕便可以随時知道飛機的高度、速度,航行的方向、方位,機艙内外的溫度以及起飛地、到達地的時間等等。
國際航班安全系數很高,即使這樣,在北京起飛時翻譯汪小組還是雙手合什默默地做了好一通祈禱。
祈禱什麼呢?旅途安全還是出訪成功? 從北京經上海到洛杉矶,全程一萬二千多公裡。
眼前是望不盡的銀山飛絮,腳下是踏不平的太平洋波濤,空中飛行長達十幾個小時。
沒有想到的是,在經過了十幾個小時的長途旅行之後,到達洛杉矶時,時間竟然還是二十四号上午。
不同的隻是離開北京時太陽還嬌滴滴地斜挂東方,而洛杉矶迎接我們的則是傍近午時的炎炎赤日。
四十幾小時以内過了兩個二十四号,時差給我們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
第二個玩笑就要算是記者會上的提問了。
記者招待會在一家華人餐館舉行。
到場的都是華文報紙、電台、電視台的記者,唯一例外的美國之音,派來的也是一位華裔青年。
主人,南加州華人寫作協會會長楊華莎女士把我們逐一介紹過一番,我們也逐一地緻過幾句答詞之後,提問便開始了。
隔着一個無邊無際的太平洋,分屬于不同的社會團體、政治派别的記者們最關心的是什麼,我們心裡一點也不托底。
開頭幾個問題隻是泛泛而談,比如怎樣看待大陸作家的使命感,怎樣看待《廢都》、《騷土》一類作品的走紅等等。
接下我們擔心要接觸到敏感的政治問題了,卻沒想提問一下子集中到電視劇《一個北京人在紐約》上了。
那時《一個北京人在紐約》在國内播過不久,在美國正紅。
《天天日報》記者王小姐問:據說《一個北京人在紐約》在大陸引起了轟動,這種轟動是政治因素多呢還是藝術因素多? 《世界日報》記者孫先生問:據說這部電視劇在中國大陸走紅主要是因為拍得真實,但在美國許多人的看法拾好相反,認為是精心編造的,一點也不真實。
請問中國大陸所說的“真實”的涵義是什麼? 《星島日報》記者方小姐問:電視劇把小說的結尾改成讓男主人公破産後重新回到北京,這是不是一種政治宣傳和政治的需要? 作為補充意見,北美電視台的魯安先生——他原籍濟南,是地地道的山東老鄉——舉出了兩上例子,一個是電視劇中寫主人公一來紐約就四處打工,而在美國随便打工是違法的,想打也沒人敢要你;另一個是,他原先每月都給在濟南的父母寄錢,電視劇播過以後,父母打來電話說以後不要再寄錢了,知道你們在那兒很不容易,而實際情況遠不象電視劇中寫的和父母想象的那樣,等等。
問題多是提給團長的。
浩然是北京市作協主席,以小說《豔陽天》《金光大道》等紅極一時。
這位以寫農村生活為己任的老作家也長年生活在農村,《一個北京人在紐約》的小說隻聽過名字,電視劇壓根兒沒有搭過眼。
其他人也大多專著于紙筆,對電視劇缺少研究,因此讨論才沒有能夠持續和深入下去。
第二個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就更奇了:文字改革——漢字幾千年來一直是中華民族通用的語言,為什麼要簡化?漢字簡化使海外的幾千萬華人成了文盲、半文盲,這是利大還是弊大?漢字簡化為什麼不事先征求海外同胞的意見?漢字簡化以後會不會把中華民族共有的那個“根”破壞了?漢字簡化是兩岸統一的一大障礙,若幹年以後,漢字會不會恢複原先的面貌等等,等等。
這個問題同樣出乎我們意外,但想想,對于海外華人确乎是一個必須正視的問題;而且随着改革開放和雙向交流的增多,越來越顯示出緊迫性和重要性來了。
可惜的倒是問錯了人,正式、标準的答案隻有國家文字委員會才能提供。
想不到的是,幾天後在蒙提貝婁圖書館與幾位華人女士座談時,這些美國生美國長、連漢語也要想一想才能開口的人們,一緻提出的又是一個漢字簡化問題。
漢字,作為中國文化的細胞和基本組成部分,确是小視不得的。
如果有一天文字改革能夠得到全世界華人的一緻贊同就好了。
好萊塢的娛人小姐 原本以為好萊塢與我們的電影制片廠差不去多少,無非是大一些、好看一些罷了。
及至遊覽過一番才知道,那實在不是一個“廠”字包容了的;那是一座城,一座絕無僅有的,為電影而興、為興電影而存在的真正的城市。
遊覽好萊塢是不會感到寂寞的,你可以親眼目睹警匪大戰的拍攝現場,可以實地領略西部牛仔的曠放豪達,可以漫遊太空之後再乘興到摩西的紅海中去橫渡一遭,也可以伸出自己的手腳與大名鼎鼎的明星們比一比粗細大小,還可以享受與已經成為“經典”的電影人物握手言歡,甚至于有拍上一兩張溫情脈脈的彩照的幸運…… 那“幸運”的第一個對象好象是米老鼠。
那是在看過一場墨西哥灣的警匪大戰出來,同行的幾位有的盯上電腦畫像,有的進了路邊的商店,我見前面一夥人摟着一個嘴巴尖尖、腦袋大大、四肢和身子肥肥的童話人物在拍照,便好奇地走過去也照了一張。
照過才得知,為了增加遊人的興緻,好萊塢中每天都有不少影劇“人物”伴随遊人一起活動。
大凡世間景物,一經衆口相傳,其知名度和認同度便無可置疑了。
泉,泉水,泉城!的确,自從濟南的先人們傍泉而居、緣泉而興,把濟南變成一座融古通今、勾連中原與海洋的都市,濟南的泉和泉水,便成為足以與黃山的雲、華山的險相媲美的一大奇觀了。
黃山的雲中有夢,華山的險中有情,濟南的泉中有詩。
時光退回三十幾年,當我還是一位身着戎裝的熱血青年,濟南就是以那如詩噴湧的泉水打動我、征服我的。
你看,豹突騰空,平地卷出三尺雪;黑虎震吼,一河清濤一河銀;珍珠袅袅,串串層層萬朵雲;更有五龍潭裡、剪子巷邊,那石闆上汩汩湧流,浸濕了孩子們紅嫩的小腳丫的泉水,護城河裡隻有上帝心中才有的綠色——水藻,大明湖上綠葉田田、香風四溢的荷花:濟南實在是詩中也無處尋覓的仙境啊!泉水呢?泉水是那樣晶瑩、清澈,那樣甘冽、甜美,那樣冬暖夏涼、四時如饴……古來都說詩如泉湧,濟南實在是泉湧如詩,一泉一詩,遍地是詩啊! 有人告訴我,世界上的泉水無可計數,但像濟南這樣身居鬧市、百泉群湧、經世不衰的景象非但中國絕無僅有,找遍世界也找不出第二個來的。
身處這樣的濟南,面對這樣的泉和泉水,讓人不欣欣然飄飄然是不可能的。
在随後的日子裡,每逢家人、友人、客人來濟,我總是義不容辭,一遍一遍地陪着去看,去介紹,去誇耀,不把家人、友人、客人灌得滿眼清碧、滿心甜香就不肯罷休。
那如詩噴湧的泉水,那把濟南變成江南和仙境的泉水,那“歲旱不愁東海枯”的泉水,在我和衆多濟南人的心目裡,是如同威尼斯的水城和格陵蘭島的冰雪一樣,足以讓整個世界都為之傾倒的。
欣欣然飄飄然帶來的是昏昏然莽莽然。
這在我和一般百姓說來,頂多也就是用起水來大手大腳、随心所欲,而在某些大權在握的人那兒,就要豪氣得多氣魄得多了。
濟南是個盆地,海拔低水位高,特别老城區,泉眼星羅水脈縱橫,可防空洞照挖,遇到泉眼就堵,碰上水脈就截。
城市建設,樓房越蓋越高地基越挖越深,珍珠泉旁一個工地,四台水泵日夜不停地抽了兩月,最後還是把兩噸水泥一咕咚投進去,才把水眼壓住了的;而一經壓住,噴湧了幾千年的鴨子池便成了滴水不沾的鴨子窩。
城市無限制膨脹,工廠無限制興建,地下水的開采量成十幾倍幾十倍地增加……但這些,在我和衆多濟南人耳朵裡不過是轶聞趣談,頂多印證的是一個平常得不能夠再平常的理念:濟南的地下水确乎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呢! 這樣過了幾年,當1972年春天到來的時候,半天空裡忽然傳來了泉水停噴的消息:不僅趵突泉停止了噴湧,黑虎泉、珍珠泉、五龍潭和遍布老城區的數不清多少名泉、無名泉一齊停止了噴湧。
消息是那樣驚人,以至于一刹那間,我和衆多濟南人滿腦滿肚子裡的欣欣然飄飄然,全變成了愕愕然和茫茫然:怎麼可能呢?濟南的泉水是遠古就有的,有文字記載的曆史也不下幾千年,怎麼可能、怎麼可能呢……然而愕愕然茫茫然還是變成了憤憤然凄凄然:站在幹涸的趵突泉邊,站在無語的護城河畔,我欲哭無淚,衆多濟南人欲哭無淚。
好在那情景沒有持續多久,當盛夏到來,一連幾場大雨到來,濟南的泉和泉水便如同迷路的孩子,回到我和衆多泉城人面前了。
天旱!是老天爺故意找濟南的麻煩!盡管報上出現了幾篇指證地下水開采過量的文章,我和衆多濟南人,還是毫不猶豫地把泉水停噴的原因歸結到老天爺身上,認定那不過是特殊年景裡的特殊現象,隻要那個“特殊”消失,濟南的泉水,那詩一般動人也詩一般激越的泉水,便會一如既往和永不疲倦地“動人”和“激越”下去的。
然而進入1978年之後,泉水停噴就成了家常便飯。
不僅天旱、老天爺為難時停噴,老天爺不為難,降雨量超過正常年景時照樣停噴;停噴的間隔從八個月降到七個月、五個月、三個月,停噴的時間則由一百多天、三百多天延續到五百多天、七百多天、九百多天…… 失去了泉水的泉城,失去了泉水的濟南人,面臨的是怎樣一種尴尬和悲怆啊! 泉水噴湧時,趵突泉裡遊人如織、笑臉如花,大明湖上水碧蓮白、畫舫如梭;泉水停噴後,泉池裸了底兒,湖水綠了、臭了,不僅國内遊人一步三搖頭,許多看過《老殘遊記》的台灣遊客、東南亞遊客也大呼上當,說讓老殘給騙了。
泉水噴湧時,老濟南們或者提壺擔桶,把接水的隊伍排出老長,或者一壺泉水二兩茶,坐在歡聲四溢的泉池旁,置身于五龍潭畔、護城河岸,聽泉水呢喃看柳絲纏綿,完全是一種神仙般的境界;泉水停噴後,泉池失去了本來面目,五龍潭、護城河成了死水坑、臭水溝,水無可接隊無可排,茶沒了味兒人也沒了神兒,老濟南們的笑臉被鎖住,心靈被掏空了。
泉水噴湧時,千佛山倒映如畫,鵲山、華山、英雄山、燕翅山等蔥籠無限,綠色滿城花香滿城;泉水停噴後千佛山沒了影兒,鵲山、華山、英雄山、燕翅山等蕭瑟凋萎,樹不綠花不香,空氣裡飄動的都是苦澀和沮喪。
泉水噴湧時,說起濟南,我和衆多濟南人滿心都是惬意;泉水停噴後,逢有家人、友人、客人來濟,陪同成了最窘迫最無奈的苦差,介紹和誇耀——對往昔盛況的介紹和誇耀,每每就變成了傷感和悲歎…… 原先說泉水是濟南的魂兒,我和衆多濟南人總覺得有點誇張,失去了泉水的泉城和濟南人,卻實在跟魂兒被人偷走了沒有什麼兩樣:花容失盡,靈性無存,心苗枯萎,滿眼晦暝…… 泉,泉水,泉城,泉城人,那實在是一個血脈相聯、命運悠關、息息相通的生命本體啊! 還我泉水!還我泉城!成了我和衆多濟南人心靈的呼喊。
還我泉水!還我泉城!成了上到總書記、國家主席,下到城市管理者和普通百姓夙夜為謀、矢志不二的目标和行動。
大環境綠化,方圓數百平方公裡的南部山區,數十幾萬人一幹就是十幾年;引黃入濟,幾個大型水庫水廠相繼建成,城市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得到了替補;封井保泉,市區内三百多眼大型水井、一千五百多眼小型水井相繼關閉;城建執法,任何截斷地下水脈堵塞地下泉眼的行為都要受到嚴懲;開發替補水源,西郊地下水勘測成功,确保泉水先觀賞後利用的設想破繭而出;回灌補源,幾千萬立方的地表水被注入地下;愛泉護泉,從不滿三歲的呀呀童子到九十幾歲的耄耋老人,聞風而動、細緻入微…… 濟南人的真誠、執着、頑強打動了天公地母,2003年9月6日淩晨,泉水終于又一次噴湧了,濟南的魂、濟南的詩,終于又一次回來了! 趵突泉水歡魚躍笑臉如雲。
大明湖畫舫如梭藕白花紅。
五龍潭的“清泉石上流”又一次浸濕了孩子們紅嫩的小腳丫。
護城河裡又飄蕩起隻有上帝心中才有的綠色。
千佛山、鵲山、華山、英雄山、燕翅山等風塵洗盡神彩飛揚。
老濟南們提壺擔桶,又一次把接水的隊伍排出老長,“一壺泉水二兩茶”,也再次成為人們陶然于其中的神仙般的境地。
成千上萬的海外華人和藍眼睛、棕眼睛的遊客,摩肩接踵紛至沓來…… 欣欣然飄飄然是無可避免的,昏昏然莽莽然則絕塵而去。
歲月淘盡了浮燥、無知、狂妄、淺薄,沉澱的是清醒、真誠、成熟、坦蕩、科學。
經曆了幹渴、困厄、無望和艱辛的濟南人,已經讀懂了人世間最深奧也最通俗的一部大書。
那部大書說不出多長多厚,上面卻清清楚楚,寫滿了“泉、泉水、泉城、泉城人”幾個如鬥的大字。
黃山看雲,華山看險,濟南看泉。
濟南的泉噴湧如詩,詩意無限。
愛泉又愛詩的濟南人,離詩境和人間仙境是越來越近了。
最令人感動的是水 在美國,幾乎每天,好心的主人都要問起我們的感想和興趣。
這實在并不是一件容易說清楚的事兒。
這個當今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給予我們這些初次光臨的人們的感想、興趣實在太多了。
但我最終還是回答了主人的提問。
我說:“來美國,最使我感動了的是水。
” 水?而且是“感動”? 的确,美國的水給予我的印象是太深了,是真正地打動了我的心的。
還是在為出訪做推備時,有人告訴我說,美國人一年四季喝的都是生水,到那兒是找不到開水的。
那使我好不疑惑:人人都說美國高度發達、高度文明,這水怎麼倒會……不過既然是事實,就不能不有所推備。
我與生水絕緣已經足有二十幾年,去了美國每天要喝那玩兒,肚子不出毛病、不熱鬧上一陣子才是怪事!那天,我特意去了一趟醫院,要回了一瓶痢特靈,小心奕奕地放進随身攜帶的一隻小箱裡。
盡管做了最壞的準備,一路上心裡還是嘀咕不止:看來美國的發達文明也不過如此!看來這次肚子是要好好經受一番“考驗”了! 到美國第一站是洛杉矶,住在一家台灣人開的酒店裡。
說是酒店,實際是不上檔次的汽車旅館,但空調、衛生間一應設施還是有的。
進屋後四下裡一搭眼,果然沒有暖瓶、茶杯一類國内旅賓館必備的東西,隻在一角多出一個水盆和一個水龍頭。
我心想,這一定就是供客人飲水解渴的地方了。
入鄉随俗,生水是喝也得喝不喝也得喝了,加之一路颠波,嗓子确是有點幹了,我便找出杯子,扭開水龍頭先是接了一點,見沒有雜質異味,又品了品不覺苦澀,這才小心地喝了幾口。
喝過心裡依然不痛快,與同屋的山西省作協主席焦祖堯,很是發了一通憤懑。
第二天,陪同的楊先生告訴我們說,美國人沒有喝茶的習慣,喜歡喝咖啡,因此飯店旅館裡雖然沒有暖瓶茶杯,咖啡壺卻是少不下的;咖啡之外,喝生水便算是一種習慣了。
“習慣,習慣了嘛!”楊先生說得音滿腔圓、理直氣壯。
的确,習慣,人家就是那麼一個習慣你有什麼辦法?看來我們也隻有随着“習慣”一條路了。
外出時,看到公共廁所特設的水龍頭,看到好多人張着嘴把一股股上噴的自來水吞進肚裡,也不得不湊上前去添一份熱鬧。
盡管這樣,心裡免不了還是别别扭扭,不明白美國人怎麼會養成這麼一種習慣,不明白美國人常年喝生水怎麼會不得痢疾、不得傳染病,更不明白自己二十幾年不沾生水,為什麼到了美國一連喝了幾天,竟然會沒有鬧出什麼症候麻煩來。
那天,在蒙特貝婁圖書館外的花園裡,我把自己的“不明白”說給了楊先生。
沒想楊先生倒樂了,連連拍着手掌說:“你看你看,這都怪我沒說清楚。
美國的自來水都是經過處理的高純淨水,喝得再多也不會出毛病的。
你就放心好啦!” 籲——原來是這麼回事!想起随身攜帶的痢特靈和幾天裡滿肚子的嘀嘀咕咕,我臉上不覺有些尴尬起來。
可那完全是有理由的呢,國内哪一家自來水不含有大量的雜質、細菌?不少大城市的自來水甚至于超标十幾倍幾十倍。
“喝生水不衛生”,“喝生水要肚子痛”,“水一定要燒開了才能喝”,這已經成了常識,成了從三歲童子到八旬老翁無人不知的生活準則。
自來水,尤其是美國這樣一個大國的自來水,竟然全部經過了處理,全部達到了飲用标準,實在是想也沒處想去的事情啊! 我感到了自己的無知,也感到了一種心靈的震撼:文明畢竟不是一塊招牌,水,美國的、可以盡情喝的、不需要擔心痢疾和肚子痛的自來水,不正是文明發展到特有程度的産物嗎? 也許因為有了新的感想的緣故,一路上我對美國的水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從清新秀麗的哈瓦蘇湖到穿山越谷的客拉勒多河,從浩浩蕩蕩的東河、赫德森河到曲婉,伸展的德拉華河,從氣勢磅礴的尼亞加拉河到數不清的大的小的、有名的無名的湖泊河流,美國大地上可謂水網密布縱橫交錯。
這些河流湖泊無一例外,全是清波銀浪、激越豪邁,聞不到污染的臭氣,看不到幹涸的迹象。
而與此相關聯的則是望不盡的綠樹蔥籠,看不完的綠野千裡;從紐約到華盛頓,從華盛頓到水牛城、尼亞加拉,從尼亞加拉到紐約,整整五天的旅程,我兩眼瞪瞪,竟然沒有發現哪怕是一座沒有綠色的秃嶺,哪怕是一片失去青翠的荒原! 驚訝是不必說的。
振奮是不必說的。
感慨是不必說的。
那使我想起了二十幾年前的中國,想起了奔騰不息的黃河,清波如輪的趵突泉,平靜安祥的大運河、白洋澱,也使我想起了如今的中國,想起了日漸枯萎的黃河、時而幹涸的趵突泉、惡臭熏天的大運河和白洋澱,以及數不盡的荒山秃嶺和幹渴的土地。
我的原本不平靜的心,便越發地不平靜起來。
水是文明的搖籃,人類的文明從一開始便是與水聯系在一起的。
水是文明的象征,人類的今天和明天是越發地與水密不可分了。
我們的水,我們的江河湖泊、山嶺原野,什麼時候也能夠讓人感動起來呢? 兩個不大不小的玩笑 到美國,第一個給我們開了玩笑的是時間。
離開北京是二十四号上午。
六點起床,七點上路,八點到達機場,九點稍多,東方航空公司的國際班機便呼嘯着把我們送上了天空。
一行九人,據說是五年來以中國作家協會名義派出的第一個訪美代表團。
團長原定由中國作協副主席、著名小說家陸文夫擔任,他臨行告病,浩然的那個副團長未曾上任便先自得到了提升,山西省作協主席焦祖堯也便趁機撈了一個副團長的“肥缺”。
團員中如從維熙、吉狄馬加、李玲修、趙大年等,也個個算得上是知名人士。
班機是大名鼎鼎的美國麥道。
機體很大,一應設施都是第一流的。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坐在位子上,通過電視屏幕便可以随時知道飛機的高度、速度,航行的方向、方位,機艙内外的溫度以及起飛地、到達地的時間等等。
國際航班安全系數很高,即使這樣,在北京起飛時翻譯汪小組還是雙手合什默默地做了好一通祈禱。
祈禱什麼呢?旅途安全還是出訪成功? 從北京經上海到洛杉矶,全程一萬二千多公裡。
眼前是望不盡的銀山飛絮,腳下是踏不平的太平洋波濤,空中飛行長達十幾個小時。
沒有想到的是,在經過了十幾個小時的長途旅行之後,到達洛杉矶時,時間竟然還是二十四号上午。
不同的隻是離開北京時太陽還嬌滴滴地斜挂東方,而洛杉矶迎接我們的則是傍近午時的炎炎赤日。
四十幾小時以内過了兩個二十四号,時差給我們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
第二個玩笑就要算是記者會上的提問了。
記者招待會在一家華人餐館舉行。
到場的都是華文報紙、電台、電視台的記者,唯一例外的美國之音,派來的也是一位華裔青年。
主人,南加州華人寫作協會會長楊華莎女士把我們逐一介紹過一番,我們也逐一地緻過幾句答詞之後,提問便開始了。
隔着一個無邊無際的太平洋,分屬于不同的社會團體、政治派别的記者們最關心的是什麼,我們心裡一點也不托底。
開頭幾個問題隻是泛泛而談,比如怎樣看待大陸作家的使命感,怎樣看待《廢都》、《騷土》一類作品的走紅等等。
接下我們擔心要接觸到敏感的政治問題了,卻沒想提問一下子集中到電視劇《一個北京人在紐約》上了。
那時《一個北京人在紐約》在國内播過不久,在美國正紅。
《天天日報》記者王小姐問:據說《一個北京人在紐約》在大陸引起了轟動,這種轟動是政治因素多呢還是藝術因素多? 《世界日報》記者孫先生問:據說這部電視劇在中國大陸走紅主要是因為拍得真實,但在美國許多人的看法拾好相反,認為是精心編造的,一點也不真實。
請問中國大陸所說的“真實”的涵義是什麼? 《星島日報》記者方小姐問:電視劇把小說的結尾改成讓男主人公破産後重新回到北京,這是不是一種政治宣傳和政治的需要? 作為補充意見,北美電視台的魯安先生——他原籍濟南,是地地道的山東老鄉——舉出了兩上例子,一個是電視劇中寫主人公一來紐約就四處打工,而在美國随便打工是違法的,想打也沒人敢要你;另一個是,他原先每月都給在濟南的父母寄錢,電視劇播過以後,父母打來電話說以後不要再寄錢了,知道你們在那兒很不容易,而實際情況遠不象電視劇中寫的和父母想象的那樣,等等。
問題多是提給團長的。
浩然是北京市作協主席,以小說《豔陽天》《金光大道》等紅極一時。
這位以寫農村生活為己任的老作家也長年生活在農村,《一個北京人在紐約》的小說隻聽過名字,電視劇壓根兒沒有搭過眼。
其他人也大多專著于紙筆,對電視劇缺少研究,因此讨論才沒有能夠持續和深入下去。
第二個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就更奇了:文字改革——漢字幾千年來一直是中華民族通用的語言,為什麼要簡化?漢字簡化使海外的幾千萬華人成了文盲、半文盲,這是利大還是弊大?漢字簡化為什麼不事先征求海外同胞的意見?漢字簡化以後會不會把中華民族共有的那個“根”破壞了?漢字簡化是兩岸統一的一大障礙,若幹年以後,漢字會不會恢複原先的面貌等等,等等。
這個問題同樣出乎我們意外,但想想,對于海外華人确乎是一個必須正視的問題;而且随着改革開放和雙向交流的增多,越來越顯示出緊迫性和重要性來了。
可惜的倒是問錯了人,正式、标準的答案隻有國家文字委員會才能提供。
想不到的是,幾天後在蒙提貝婁圖書館與幾位華人女士座談時,這些美國生美國長、連漢語也要想一想才能開口的人們,一緻提出的又是一個漢字簡化問題。
漢字,作為中國文化的細胞和基本組成部分,确是小視不得的。
如果有一天文字改革能夠得到全世界華人的一緻贊同就好了。
好萊塢的娛人小姐 原本以為好萊塢與我們的電影制片廠差不去多少,無非是大一些、好看一些罷了。
及至遊覽過一番才知道,那實在不是一個“廠”字包容了的;那是一座城,一座絕無僅有的,為電影而興、為興電影而存在的真正的城市。
遊覽好萊塢是不會感到寂寞的,你可以親眼目睹警匪大戰的拍攝現場,可以實地領略西部牛仔的曠放豪達,可以漫遊太空之後再乘興到摩西的紅海中去橫渡一遭,也可以伸出自己的手腳與大名鼎鼎的明星們比一比粗細大小,還可以享受與已經成為“經典”的電影人物握手言歡,甚至于有拍上一兩張溫情脈脈的彩照的幸運…… 那“幸運”的第一個對象好象是米老鼠。
那是在看過一場墨西哥灣的警匪大戰出來,同行的幾位有的盯上電腦畫像,有的進了路邊的商店,我見前面一夥人摟着一個嘴巴尖尖、腦袋大大、四肢和身子肥肥的童話人物在拍照,便好奇地走過去也照了一張。
照過才得知,為了增加遊人的興緻,好萊塢中每天都有不少影劇“人物”伴随遊人一起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