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入夢 第一章 縣長的婚事
關燈
小
中
大
是告狀、要錢兩件事。
讓縣長見了反而不好辦。
再說了,這婦人一口咬定是縣長的什麼親戚,恐怕是八竿子也打不着。
不可能的呀!” 老徐說,自己雖說在信訪辦兼管收發,可閑來也去縣志辦公室幫忙,整理個材料什麼的。
縣長家的事,說起來複雜,可他比誰都清楚:“他們家沒有任何親戚。
縣長家的人全都死光光了,一個都不剩了。
” 聽老徐這麼一說,姚佩佩立即就來了精神。
平常在縣機關,有關縣長家事的傳說版本很多,錯訛百出,大多離奇虛幻,極不可信。
她曾經為這事問過錢大鈞,他也是笑而不答。
今見徐主任人老話多,談興正濃,便問道:“縣長的身世到底是怎麼回事?連我也還不太明白呢。
” “唉,你小小年紀哪裡能知道?那些陳谷子爛芝麻的舊事,說來話長。
”老徐道,“他娘在梅城監獄裡生下孩子,是庚子年的仲夏,我記得是七月三日。
天氣又熱,那孩子奶水不足,溽暑正烈,加上那監獄本是個肮髒污穢之地,一個名叫梅世光的獄卒……” “哎,我聽人說,他媽陸秀米可是這一帶數一數二的大美人呢。
”姚佩佩打斷了老徐的話,好奇地問道。
“這個,各種文獻中都沒有記錄。
人家都這麼說,反正我是沒親眼見過她。
縣志辦還藏有她早年的一張小照,是當年她在日本穿着和服拍的。
相片畢竟年代久遠,已經看不太清楚了。
不過,那眉眼長得跟縣長一般無二,你要是想知道她長得什麼樣,瞅瞅譚縣長也就八九不離十了。
” “我聽說,縣長原來不叫現在的名字,好像姓梅?” “那獄卒名叫梅世光,也無妻室兒女,因見這個孩子眼看着氣息微弱,奄奄待死,便動了恻隐慈悲之心,悄悄地将他帶到獄外,請了一個奶媽,硬是把他給養大了。
” “那他,怎麼又姓了譚呢?” 老徐頓了頓,笑道:“這裡邊另有一段緣故。
在普濟一帶,有一對父子,做爹的名叫譚水金,兒子名喚譚四。
兩人在普濟河上,靠搖船擺渡為生。
陸秀米自日本回國,風雲陡變,革命軍興,譚四便跟着秀米創辦普濟學堂,暗中聯絡同志,以圖大舉。
因叛徒出賣,秀米兵敗被俘,譚四亦死于清兵亂槍之下。
待到秀米在獄中生下了孩子之後,普濟人聞聽,便都猜測這孩子是譚四的骨血。
可事實究竟如何,現在已無從知曉。
這些猜測,本是妄人耳食之談,可譚水金卻信以為真。
你想呀,譚水金老年喪子,餘下這點骨血,且不說真假,老譚家的香火,僅此一脈。
到了那步境地,也由不得他不信了。
他便四處查訪,打聽孩子下落。
當他最後在浦口找到那孩子的時候,縣長那會兒已經六歲了。
譚水金執意要将孩子帶回普濟撫養,獄卒梅世光自是不讓,兩家争來争去,就鬧着要打官司。
最後經人從中調和,雙方各退一步,那孩子姓了譚,但仍歸梅世光撫養。
從那以後,縣長的名字就叫譚元寶。
功達這個名字是解放那一年縣長自己改的。
要說元寶這名字在過去的鄉下十分常見,可是到了今天,畢竟封建氣息太濃。
你想想,現如今這陸、譚、梅三家人都死絕了,除了縣長本人再也沒有旁人了,你說這會兒從哪兒冒出個親戚來?” “那您打算怎麼辦?”姚佩佩都聽傻了,張着嘴看着老徐。
“信訪辦的幾個同志商量着,替她湊幾個錢,打發她回去便了。
我想,為慎重起見,還是等縣長回來再說。
”說完,老徐就站起身來,告辭而去。
8 縣文工團設在城西山坳中的一座花園洋房裡。
據說,這座圍着黑鐵栅欄和衛矛的建築最早是一位英國女傳教士出資修建的。
後來,一度是梅城監獄的所在地。
辛亥之後,陸秀米曾在這裡被關押一年零六個月之久。
花園四周,樹木簇掩,山石拱衛,顯得極為幽僻。
如今,縣文教局、文化館和文工團都在這裡辦公。
譚功達的吉普車抵達那裡的時候,文工團的團長已經在門口迎候多時了。
他的身邊還立着一位白發長者。
團長介紹說,這位老人當年在監獄的廚房當夥夫,已經七十多歲了,對這裡的情況比較熟悉,“據他說,他曾見到過令堂大人。
”團長這一介紹,那老頭就不停地點頭道:“見過的,見過的。
” 這是一座三層樓的紅磚建築,園子很大,修建了中國式的水榭、曲廊和石砌小徑。
園子中間有一座噴泉,一尊銅制的天使雕像。
地面由碎磚鋪成,磚縫中長滿了青草。
由于剛剛下過一場雨,噴泉池中的水還是滿的,隻是漂浮着一層厚厚的綠鏽。
那座雕像有些歪斜,不遠處鐘樓的指針早已鏽壞,永遠停在了八點一刻。
園中的一株合歡樹下,花瓣落了一地。
譚功達不喜歡這個地方,覺得到處都顯得陰森森的。
三樓的一扇窗戶開着,從裡邊傳出手風琴的聲音,反複演奏着同一個旋律;有一個老生演員正在吊嗓子,他唱的是《三家店》裡的“打登州”。
每唱一句,都會傳出一片叫好之聲,弄得譚功達心煩意亂。
幾個人一聲不吭地沿着花園四周的回廊轉了一圈,團長就請縣長上樓參觀,說:“我們,是不是去看看當年縣長您出生的那個房間?”譚功達明顯地猶豫了一下,皺了皺眉,對身邊的白庭禹道:“不看了吧?”白庭禹趕緊道:“既然已到了這兒,還是看看吧。
人家還專門請來了向導……” 二樓的走廊裡光線陰暗,有一股淡淡的黴味。
樓道裡擱滿了演戲用的道具和雜物,鼓、戟、槍、旗、錫箔刀、戲服和髯須堆得到處都是。
白發老頭側着身子擠到譚功達身前,介紹說,當年陸秀米被關押期間,待遇優厚,除了不能出門之外,她基本上是自由的。
這麼大的房子,就關着她這麼一個囚犯。
食堂的廚子、夥夫、雜役,加在一起一共有十一個人,都來伺候她一個。
梅城統領龍慶棠還隔三差五地派人給她送點心來,甚至他本人還專門到獄中來看過她幾次。
那時的監獄不像現在,他常常看見秀米在院子裡的噴水池邊曬太陽,坐在藤椅上讀書。
“我呢,那時還小。
心裡想,一個人要犯怎樣的罪才能被送到這麼好的地方來?龍慶棠畢竟是讀過書的人,待人倒也和善,沒有對她動過刑,從頭到尾都待若上賓……” 團長見譚功達臉上漸有不豫之色,可這老頭越說越不着調,團長趕緊拉了拉他的袖子,老頭立即就不吱聲了。
幾個人走到走廊東頭的一個房間門口停了下來。
譚功達看見那扇平闆木門是拱形的,門上綴着一條細麻繩,繩子的一端系着一個桃核,除此之外并無他物。
“這是聖芳濟各會修道士的傳統,”團長說,“一切都顯得樸素簡單。
” 譚功達伸手拉了一下那桃核,門就開了。
這是一個不到二十平方米的房間,地闆有幾處已經坍塌了,房子似乎有點漏雨,牆上的石灰都起了皮。
靠窗的位置擺着一張小書桌、一把木制圈椅。
緊挨着牆邊的地上有一張木闆,這大概就是母親當年的卧床了。
床頭的牆上,有一個壁龛,裡邊有一盞小油燈。
“我記得牆旮旯裡原先還有一個淨桶,”白發老頭補充說,“其餘的,都是當年的樣子,原封未動。
” 看着這個陌生的房間,譚功達仿佛一下子就回到了四十年前。
一個風雨之夜,母親在這張木闆床上生下了他。
一個頭戴簪花的老婦人從獄卒手裡接過孩子,出了房門。
他的母親,仿佛仍然坐在窗前的圈椅上,回過頭來,朝他寂然一笑。
媽媽,媽媽。
她的一生都像一個謎,她的形象由數不清的傳說和文史資料堆砌出來,在他看來,卻像流雲一樣易逝,像風一樣無影,像正在融化的冰一樣脆弱。
媽媽。
媽媽。
除了“陸秀米”三個字,那個被戲文和高聳的紀念塔所固定的形象,跟你臉上碎碎的笑容到底有什麼關系?那個教科書上登高一呼、應者雲集的英雄豪傑與你的寂寞和憂傷又有什麼關系?從時間上來推算,母親去世時年齡與譚功達現在的年紀大緻相仿。
而她從梅城出獄回到普濟的時候,最多也不過三十歲。
她為何突然之間發了禁語誓,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僧侶和啞巴?在蟄居普濟長達十年的時間中,她每日隻是侍弄園中的花草,幾乎沒有說過什麼話。
這個不合常情的舉動在譚功達看來是不可思議的,其中一定隐藏着某種他現在仍不能知曉的秘密。
他翻遍了所有的關于母親的資料和回憶文章,卻找不到任何答案。
母親生前最後一個伴侶,名叫喜鵲,按理說應該知道更多的情況,可她也隻留下了一本薄薄的《燈灰集》。
這些詩雖然稚拙、不事雕飾,許多地方不合韻律,可也不是粗通文墨的譚功達所能輕易理解的。
苦讀這本詩稿,帶給他的是一種強烈的不真實感。
普濟一帶的風光景緻、農事稼穑,到了她的筆下,也能含咀英華,绮懷傷情,讓人生趣頓消。
多少年來,譚功達一直有一種隐隐的恐懼:自己不管如何掙紮,終将回到母親的老路上去,她所看到并理解的命運将會在自己身上重演。
譚功達輕輕地帶上門,回到陰暗的走廊裡。
向導不知什麼時候已被打發走了,團長和白庭禹正在小聲地商量着什麼。
看到譚功達神情黯然,眼中飄出一縷如夢清光,白庭禹誤以為他是為即将與白小娴的見面感到局促不安,就笑着安慰他道:“老譚,都這麼大年紀了,怎麼還像個孩子似的緊張?不用擔心,完全不用擔心。
這就好比說你要去參加一場考試,而你預先就偷看了答案。
” “答案?什麼答案?”譚功達慌忙問道。
“你看看,你看看,我說老譚是一根筋,你還不相信。
”白庭禹對文工團長打趣道。
團長也笑了起來,他解釋說:“白副縣長的意思是說,您和白小娴之間的事是闆上釘釘的。
不管你們初次見面情形如何,有情人終成眷屬。
隻要您看她順眼,她就跑不掉。
沒有什麼好擔心的。
您隻管輕裝上陣,就當是走個過場吧。
”團長似乎是北方人,說起話來總是您您的。
“哦,原來你們說的是這回事!”譚功達勉強笑了笑,問道,“我們待會兒在哪兒見面?” “就在我的辦公室如何?雖說在一樓,可是拉上燈芯絨窗簾,外面的人看不到裡邊。
”團長說,他看了一下手表,“不過,白小娴現在正在練功房上課,我們不妨先去辦公室坐一會兒,讓你先熟悉熟悉作戰環境,待會兒一下課,我就派人把她叫來。
” “要不,我們先去練功房看看?”白庭禹建議說,“譚縣長隻見過相片,真人一回也沒見過呢。
” “也好。
”團長道,同時看了看譚功達,“那我們就去練功房看看吧。
” 他們三人穿過走廊往西,走下樓梯,繞過一片小樹林,來到後院的一幢簡易的木闆房前。
透過敞開的大門,譚功達看見那些年輕的小夥子在一個秃頭教練的指導下,正在練習空翻。
而女孩們則一律在窗下的木杠上壓腿。
看到三個人走進門來,姑娘們全都扭過頭來,好奇地朝這邊張望,叽叽喳喳地議論起來。
秃頭教練見狀趕緊氣喘籲籲地跑過來。
團長朝他擺了擺手,道:“你們繼續練功,我帶兩個客人來觀摩觀摩。
”教練沖着他們鞠了一個躬,又氣喘籲籲地跑開了。
“條件是簡陋了點兒,”團長對譚功達道,“不瞞您說,這地上的墊子都是草編的。
在上面再鋪上一層棉布就完事了。
噢,對了,為了改善文工團的條件,我給縣裡是打過一個報告的,一直沒見批下來。
艱苦一點不算什麼,可沒有海綿墊子還真的不行。
學員要是一個跟鬥翻下來,閃了腰或是摔斷了腿,那也不是鬧着玩兒的。
” “好說好說。
馬上批,馬上批。
”白庭禹笑呵呵地答複說。
對于這個問題,譚功達顯然有完全不同的理解。
他飛快地瞥了團長一眼,似笑非笑地道:“你說沒有海綿墊子就不能練功,這也太誇張了吧?哪一天等你的演員們到了真正的舞台上,難道還要在舞台上鋪上墊子才能表演?嗯?”團長見譚功達話中有話,而且深知他平常就不喜歡文藝工作,隻得讪讪地笑了笑,不再提報告的事了。
他湊到譚功達跟前,朝窗口那邊指了指,低聲道:“那個穿黑色緊身衣,腦袋上打着紅色蝴蝶結的女孩,就是白小娴。
”譚功達點點頭。
實際上,他早就注意到她了。
她的個子比一般女學員要高一些。
修長勻稱,皮膚白皙。
她汗涔涔的,正側着身子,将腦袋往腳尖上壓。
初一看,一點都不像是從鄉下來的姑娘。
譚功達一看她的臉,立刻就吃了一驚,像是被鋒利的錐子紮了一下,身體軟軟的,難以自持。
古人說的傾國傾城之貌,雖有誇張之處,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
不然,何以我一看到她,身體就搖搖如醉? 白小娴的照片,白庭禹一個月前就送給他了,他不知道看了多少遍。
每次看到她的照片,譚功達都有一種自慚形穢的感覺。
可是一見到真人,比照片還是要漂亮不少。
譚功達的汗頓時就下來了,心也快跳到了嗓子眼。
作孽啊作孽,這真是作孽。
天哪,太過分了。
我的眼睛怎麼一刻也舍不得離開她。
誰家的孩子?竟能長成這個樣子?這個時候,他再想起剛才在樓道裡白庭禹跟他說過的考試和答案的一番話,心裡就是一陣狂喜,也覺得是莫大的安慰。
他轉過身來,看了看白庭禹,而後者也得意地朝他微笑、颔首,似乎在說:“怎麼樣?” 不一會兒,秃頭教練宣布下課,學員們各自收拾自己的衣物,準備離開。
譚功達看見白小娴懷抱着一堆衣服,用一塊毛巾一邊擦汗,一邊快速地朝門邊走來。
一看到白小娴朝自己走過來,譚功達笑也不是,不笑也不是,兀自愣在那裡,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白小娴走到門邊,見有幾個人堵在門口,連眼皮都沒擡一下,怒氣沖沖地對譚功達道: “讓開!” 白庭禹看見白小娴怒目橫眉的樣子,就知道事情不好。
他趕緊上前,一把将她拉住,壓低了嗓門向她介紹說:“這位是譚縣長。
” “我知道他是縣長!” 白小娴一甩手,差點沒把白庭禹帶個跟頭,她再次對譚功達吼道:“你讓開!” 譚功達看見她嘴唇上布滿了細細的小汗珠,額前的劉海也是濕漉漉的。
空氣中有一股好聞的汗味。
他本能地往後靠了靠,白小娴一側身,就鑽出了門,大步流星地走了。
白庭禹和譚功達面面相觑。
對于這樣的突發事件,團長顯然也缺乏準備,等到他回過神來,再張羅人去把她攔住,哪裡還有白小娴的人影? 秃頭教練見狀上前獻計說:“白小娴一定回宿舍去了,要不要我去宿舍把她叫過來?” 白庭禹低聲道:“不用了。
”他轉過身來,對愣在那兒的舞蹈演員喊道:“大家排練得很好!啊,很好!基本功很紮實,啊,很紮實。
希望大家再接再厲,啊,再接再厲。
”他總算硬着頭皮,說完了這幾句話,學員們也就散了。
等到練功房門口隻剩下他們三個人的時候,團長說:“不如先去吃飯,在鴻興樓。
吃完了飯,我親自給小娴去做做思想工作,保管……” “不必了,”譚功達道,“我們下午還有一個三級幹部會。
” 白庭禹見譚功達受了驚吓,一副心緒不甯的樣子,也隻得對團長說:“要麼這事就先這樣了,以後再說。
我這個侄女,樣樣都好,就是那臭脾氣,跟我嫂子一模一樣。
我們告辭了。
” 團長見白縣長這麼說,隻好悶悶地把他們送到門外,揮手作别。
吉普車揚起灰塵,不一會兒,在坑窪不平的巷子裡消失不見了。
因縣機關還沒有舉行大型會議的場所,下午開始的三級幹部會被安排在梅城中學的大禮堂舉行。
時間已經過了中午十二點,譚功達讓小王将車直接開到梅城中學,他和白庭禹就在馬路對面随便找了個小飯館吃飯。
白庭禹特地要了一瓶高粱酒,說是給譚縣長壓壓驚。
“我看這事還要斟酌斟酌,”譚功達說,“别的且不論,這年齡的确是一個問題。
” “什麼問題也沒有。
俗話說好事多磨,這麼點小事你不必放在心上。
”白庭禹勸慰道,“不瞞你說,我前些日子回老家,就是為了這事。
我把這門親事與哥哥嫂子三頭六面都說清楚了。
他們哪有不願意的?雖說到了三十四五歲上,夫婦二人才有了這麼個寶貝疙瘩,一味驕縱,百般疼愛,一聽說這件事,我那嫂子頓時眉開眼笑,拍着手說道:‘要是結成了這門親,我們懸了五六年的心就可以放下了。
’他們是被土改和鎮反吓破了膽,哈哈,說起來也怪可憐的。
” “他們有什麼好害怕的?莫非你們家是地、富、反、壞?” “反、壞倒也說不上。
不過我們私下說說,她家跟這個地、富略微還沾點邊。
”白庭禹道,“我們家祖上世代在長江淮河上販鹽,做的是一本萬利的買賣,家中廣有田産。
我十八歲出去參加革命,自然與這個家庭劃清了界線。
可我的哥哥就不同了,他是長子,這麼大的一個家私,雖經分家析産,臨解放時,劃在我哥哥名下的田産少說也有兩百畝,不是地主是什麼!到了五二年劃定成分的時候,土改工作組顧念我革命多年,多方做工作,最後給他家定了個中農。
成分雖說劃定了,可我那哥嫂經過這麼一折騰,就落下一個心病來,擔心一旦翻出舊賬,說不定還得來個人頭落地。
因此一有風吹草動,便風聲鶴唳,肝膽俱顫。
” “你哥哥叫什麼名字?” “白慕堯。
” 譚功達一聽白慕堯這個名字,忽然想起來,他此前曾一連收到過三封匿名信,都是舉報土改工作組徇私枉法,白慕堯劃定成分不當的。
在這件事情上,白庭禹雖然将自己摘得幹幹淨淨,可私底下做了多少手腳,也不難想見。
不過事已至此,礙着白庭禹的情面,他也不便再說什麼,隻是道:“這麼說,白小娴本人現在還不知道這件事?” “怎麼不知道?”白庭禹喝了幾杯酒,臉紅得像雞冠似的,“我從夏莊老家回來的當晚,就去找她談了話。
” “她當時怎麼說?” “嗨,這種事,”白庭禹支吾道,“這種事,哪有姑娘家一問,就願意的?免不了要推三阻四一番。
嘴上說不願意,心裡頭沒準樂開了花。
這女人的心要是硬起來,簡直就不能算人!可是再烈的馬,你騎上它溜一圈,沒有不馴服的。
别想這麼多了,這都是女人慣常的小心思,你哪懂這個!我這個侄女,脾氣的确有一點,可心地純良,天真無邪,你們結了婚,日子一長就好了。
” 譚功達一個人喝着酒,心裡悶悶不樂。
揣測白庭禹話裡的意思,可見小娴心裡不情願。
不情願倒也罷了,剛才她敢于當面頂撞自己,還不是嫌我老?想到這兒,他心裡又莫名其妙地惱怒起來。
他倒是想打退堂鼓,可他一想起白小娴那張桃花帶雨、嬌豔欲滴的臉來,心裡又有點不甘心。
半天呆在那兒,始終沒有說話。
正在躊躇間,忽聽得白庭禹道:“你回家後,趕緊将屋裡屋外收拾收拾,别弄得像個狗窩似的,讓老人看了心裡寒碜,後天一早我就帶他們過來。
” 譚功達不由得一愣,詫異道:“你,你帶什麼人過來?” “怎麼,錢大鈞沒跟你說嗎?他怎麼把這事也給忘了!我哥哥嫂子想來縣城一趟,一來與你見個面,二來呢,也想在縣城逛逛,買點東西。
他們今天晚上到,這會兒已經在路上了。
” “這件事大鈞倒是跟我提起過,是我沒在意。
”譚功達的神情有點恍惚。
他想起來,前天中午,錢大鈞來他辦公室的時候,譚功達正在跟新成立的縣科委的幾個人談沼氣試點的事,他隐約記得錢大鈞特地将他叫到門外,還問他要不要添點什麼家具,等到他送走了科委的人,心裡還一個勁兒地納悶:大鈞這小子,怎麼忽然神秘兮兮地跟我說什麼家具? 9 譚功達的家離縣委大院不遠,四周大樹環繞,顯得十分幽僻。
這房子裡原先住着一個寡婦,姓馮。
丈夫常年出門在外,十多年沒有音訊,不知死活。
因馮寡婦長得頗有幾分姿色,日子一久,就不免招蜂引蝶,做起那皮肉生意來。
五二年的時候,梅城“三反”工作組派人将她傳到街市口參加批鬥會,這寡婦死活不依,最後幾個年輕人用麻繩套住她的脖子,像牽着一條狗似的,死拖活拽把她弄到了門外的巷子裡。
圍觀的人把巷子圍得水洩不通,場面漸漸有些失控,更有當地的幾個潑皮無賴也混迹其中,跟着起哄。
他們推推搡搡,罵罵咧咧,三下兩下就把馮寡婦的衣褲扒得一幹二淨。
那馮寡婦雖是個私娼,倒也頗有節操,回到家中,當晚就懸梁自盡了。
據住在隔壁的信訪辦的老徐說,那天早上他趕去幫着收屍的時候,這寡婦的桌上還留有半截沒有燒完的蠟燭。
旁邊的毛邊紙上寫有小詩一首,隻是不能斷定是否就是自盡當晚所寫。
詩曰: 花開若有思,花盛似欲燃。
一夕風雨至,狼藉不可看。
因她窗下有一棵海棠樹,詠的似乎就是海棠。
老徐說,牆上有一幀小照,是馮寡婦年輕的時候拍的,鼻梁上還架着玳瑁眼鏡,可見還是個讀書人。
這個馮寡婦是從外地來的,平常不跟人搭話,對她的來曆,左右鄰居一概不知。
人倒也挺好,見到人總是笑嘻嘻的,一副膽小怕事的樣子,不敢正眼瞧人。
馮寡婦死後,她的這間屋子就作為無主房,劃撥給縣幹部們住。
本來這房子就陰森森的,再加上一個吊死鬼,幹部家屬都說這房子晦氣,不吉利,挑到最後還是沒人敢要。
最後,譚功達隻得自己搬了進去。
譚功達剛搬進去的時候,還記得院中的大刺槐樹下,有一輛生了鏽的兒童自行車。
在那時的梅城,這輛自行車可說是稀罕之物,似乎在見證着這個寡婦的來曆頗不一般。
另外,她或許還有過孩子。
那孩子是夭亡了?還是去了别處?也無從打聽。
槐樹旁有一個井台,院中的竹籬已經朽壞,鄰居家的雞常到院子裡來啄食,那畦小菜地也已荒蕪了。
一間竈房通過一個小天井與正房相接,一律是磚牆明瓦。
房間不大,卻也敞亮精緻。
客廳裡有扇小木門,通往後面的小跨院,進深很窄,碎石闆的地面中間有一簇天竺。
四周砌有高牆,牆外遍地蘆荻,一條大江。
江面上過往船隻的汽笛聲,時時可聞。
這天晚上,譚功達開完了三級幹部會,回到家中,夜已經很深了。
忙碌了一整天,又困又乏,未及洗漱,便倒在床上,沉沉睡去。
半夜裡突然下起雨來。
雨點密密地打在瓦棱上,飒飒有聲。
朦胧中,他覺得雨從朝東的窗戶裡飄進來,落在他臉上。
床上的帳子也被風吹得鼓起來,裹在頭上,拂之不去。
他想着要起床把窗戶關上,可就是睜不開眼睛…… 不知過了多久,忽聽得窗外有女人的聲音,嘿嘿地笑着。
譚功達吓了一跳,心裡道:莫非這房子真的鬧鬼不成?這一吓,他立刻就醒了過來。
等到他手忙腳亂地将臉上的帳子撸掉,睜開眼睛一看,原來天早就亮了。
田小鳳站在窗外,笑得直喘氣。
“譚縣長,你晚上睡覺也不關窗,這床都要給雨水漂走了!” 譚功達一骨碌從床上爬起來,看見大床四周果然積了一地的水。
他趕緊跳下床來,趿着鞋,跑去院中開門。
“睡得還真沉啊!”錢大鈞手裡托着一隻煙鬥,在門外沖着他微笑,“我們都快把這院門拍爛了,也沒把你拍醒。
” 他的身後還站着七八個年輕人,全是女的,都咧着嘴沖他笑。
她們都是縣機關各科室的職工,錢大鈞帶着她們給縣長收拾屋子來了。
“我這破屋子,待會兒自己拾掇拾掇就行了,怎麼能占用大家的休息時間?”譚功達揉了揉眼睛,打着哈欠道。
錢大鈞道:“反正我們閑着也沒事,就當作是義務勞動吧。
” 這時,田小鳳也已經繞到院門前來了。
譚功達看見她腰間紮着一條花布圍裙,腆着大肚子,走起路來像鴨子似的一搖一擺,便對錢大鈞笑道:“怎麼,小鳳又有了?” “可不,都六個多月了。
”錢大鈞笑了笑,“當初你要不挑三揀四,早早成了家,這孩子也該滿院子亂跑了。
” 田小鳳接話道:“譚縣長,我們家大鈞給你介紹的對象,少說也有一打了。
高不成低不就的,沒有一個入得了你的法眼。
可白縣長頭一回當紅娘,你就忙着布置新房了。
可見這姑娘人品相貌……” 錢大鈞沖着老婆又擺手,又遞眼色,小鳳這才把說了一半的話噎了回去。
譚功達讪讪地笑着:“八字還沒一撇呢,八字……” “這收拾屋子的事呢,就交給她們年輕人去幹,由小鳳統一指揮。
我們進屋聊聊天。
哎,對了,包子呢?”錢大鈞回頭看了看,問道。
一個身穿燈芯絨馬夾的女孩趕緊過來,将手裡的一個紙兜遞給譚功達:“我們在路上買的,還是熱的呢。
錢副縣長料到您還沒吃早飯呢。
” “是啊,錢副縣長一心惦記着譚縣長沒吃早飯,”另一個女孩子道,“至于我們有沒有吃過早飯,他就不管了。
” 本來想開個玩笑,可話一出口,她自己聽着都覺得别扭,加上田小鳳一連白了她好幾眼,她臉一紅,愣在那兒,有點發窘。
譚功達見狀趕緊将手裡的包子遞給她:“那就一塊吃,一塊吃。
” “我已經吃過早飯了,剛才我是開玩笑的。
”那女孩道。
譚功達見她有些面熟,就問道:“你是哪個科的?叫什麼名字?” “羊雜碎。
”錢大鈞笑道,“就她嘴碎,有名的落後分子。
” 他這一說,大夥全都笑了起來。
一進屋,錢大鈞就踱着方步,幾個房間來回亂竄。
一會兒說這個該扔,一會兒說那個該換,哪面牆上應挂幅字畫,哪個桌上應擺個花瓶,末了,他擡腕看了看表,嘴裡嘀咕道:“這個姚佩佩,怎麼這會兒還不來!” “怎麼,你把她也叫來了?”譚功達嘴裡吃着包子,嘟哝道。
“叫了。
昨天下班時恰巧遇見了她,她答應要來的。
她這個人,成天懶懶散散,這會兒說不定還在床上睡大覺呢。
” “叫她來做什麼?她是郭呆子幫忙,越幫越忙。
” “你可不要小瞧了她去,”錢大鈞道,“人家是從上海來的,家裡又是大資本家。
是見過大世面的人。
本來我讓她來,是為了讓她幫着看看這屋子的布置,要不要添點家具和擺設。
” “你怎麼知道她家是大資本家?” “嗨,也就一周前吧,從上海的市三女中來了兩個幹部,他們是來做外調的,想了解一下姚佩佩在梅城的情況。
她家那攤子事,說起來話就長了。
” 兩人正說着,忽聽得門外一陣歡聲笑語。
譚功達一愣,笑道:“說到曹操曹操到。
恐怕是佩佩來了,我出去招呼她一聲。
”說完将吃了一半的包子擱在桌上,飛快地跑了出去。
譚功達來到院外一瞧,哪兒是什麼姚佩佩?原來是信訪辦的老徐,手裡捏着一團細麻繩,替他紮籬笆來了。
那老徐年紀大了,剛一蹲下,身子往後一仰,便是一跤,逗得那幾個女孩子笑翻了天。
院外的大道上下了一夜的雨,地上落滿了花瓣,風一吹滿地亂飛。
遠處河灘上的青草地綠油油的,四下裡空空蕩蕩,并不見一個人影。
錢大鈞他們忙到天黑才走。
譚功達裡裡外外轉悠了一遍,看到屋裡屋外窗明幾淨,一塵不染,事事都停當,頓時覺得神清氣爽。
竹籬修補好了,雜草拔除了,井台沖洗得幹幹淨淨,院中的碎磚石在牆角堆着,就連那畦菜地,也新翻了泥土。
老徐的妻子從家裡勻了一點菜籽,替他種上了。
她還對譚功達說:“等到下個三兩場雨,到了麥收時分,新娘子過了門,你就可以吃上自己園子裡的青菜了。
” 屋子新糊了窗紙,有一股淡淡的塵土氣和肥皂味。
唯一遺憾的是帳子洗得晚了些,手一摸還是潮的,但田小鳳走前還是張羅着給他挂上了。
譚功達搬了一個小馬紮,坐在院中的井台邊,看着天空如洗,月上梢頭,心裡就有一種阒寂之感。
耳畔似乎仍然回蕩着那幫女孩的說話聲,仿佛她們仍未離去,仍在他的屋子裡,進進出出。
女孩們成群結隊,花枝招展,唧唧喳喳,又别是一番情趣。
何等恬谧!何等安穩!何等美妙!等到她們一走,心裡怎麼忽然缺了一塊?這又是什麼緣故? 這的确是個問題。
第二天上午九時許,白庭禹就把他的哥哥嫂子給帶來了。
白慕堯夫婦滿臉帶笑,手裡大包小包提着禮品。
女人笑着說,不過是鄉下的一點土産,他們第一次上門,也是個小意思。
白庭禹道:“老譚,我還有點事,就不進去了,你們一家人好好聊吧!”說完轉身要走,又回過頭來對譚功達說:“知道你不會生火做飯,我在鴻興樓訂了一桌飯,中午十二點我再來喊你們。
” 譚功達将兩人讓到客廳的桌邊坐下,就忙着擺杯子沏茶。
那女人将頭上的一塊寶藍方巾取下,攥在手裡捏着,擡頭滿屋子亂看,一會兒便道:“房子倒是挺寬敞的,收拾得也幹淨,一看就知道我們譚縣長是個會過日子的人。
就是,太素淨了點。
”說完,笑眯眯地望着他。
譚功達從口袋裡摸出一隻煙匣子,用指甲彈開,遞給白慕堯。
白慕堯慌忙連連擺手,一疊聲地說:“不會。
不會。
”那女人瞥了丈夫一眼,對譚功達笑道:“他平常是抽煙的,隻是見到生人拘束。
要讓他多說一句話,也怕要咬到舌頭根子。
”随後她用胳膊碰了碰白慕堯道:“往後咱們就是一家人了,既是縣長讓你抽,你就抽呗。
”白慕堯嘿嘿地笑了兩聲,這才從煙匣中取出一根煙來,叼在嘴上。
白慕堯看上去不善言辭,五十好幾的人了,可依然高大健壯。
譚功達再将目光移向另一邊,端詳起那個婦人來。
這一看,不覺暗自吃了一驚。
這個女人與白小娴長得一模一樣,竟然是用一個模子刻出來似的。
難道白小娴以後也會變成這個樣子?也像她一樣眼袋松垂、紅腫,雙下巴,肥鼻梁,一笑起來滿臉都是褶子?昨天在文工團見到白小娴時,那張臉帶給他的超凡脫俗之感立即蕩然無存。
他在腦子裡将白小娴衰老的過程飛速地盤算一遍,不禁悲從中來,大為傷感。
那女人見譚功達兩眼放出虛光,直勾勾地盯着自己看,不知是何緣故,開始還忍着,臉上浮着一絲僵冷的笑。
到了後來,見縣長那眼神越發的呆滞起來,不知不覺紅了臉,心裡暗想:他這樣咧着嘴,一個勁地盯着我看,像笑不像笑的,究竟是什麼意思?莫非他是個花癡?再一想,自己也是五十歲的人了,也不太可能…… 憑着女人的直覺,她見這個未來的女婿雖說四十出頭,可眉宇間依然有一股英武之氣。
目光如夢,勾人心魄。
要是再年輕個幾歲,不知道有多少女孩子要壞在他手裡……就像昨晚小叔子反複提醒的,這人看起來的确有幾分呆傻之氣。
不過,既然人家是個縣長,呆傻一點倒也不礙事。
想到這兒,便對譚功達道:“小娴這孩子,别的都好,就是脾氣有點倔。
聽說前天在文工團,她還當面頂撞縣長來着,實在不像話!不光是對你,她對我們也是一樣的。
隻怪她爹,從小把她給寵壞了。
” 譚功達忙道:“這也難怪她。
隻是我與她年齡差得太大,怕是她心裡不願意。
” “願意願意,”女人道,“哪有不願意的!我們昨天跟她磨了一天的嘴皮子,她嘴上沒說什麼,心思倒像是有幾分活了。
本來我們想今
讓縣長見了反而不好辦。
再說了,這婦人一口咬定是縣長的什麼親戚,恐怕是八竿子也打不着。
不可能的呀!” 老徐說,自己雖說在信訪辦兼管收發,可閑來也去縣志辦公室幫忙,整理個材料什麼的。
縣長家的事,說起來複雜,可他比誰都清楚:“他們家沒有任何親戚。
縣長家的人全都死光光了,一個都不剩了。
” 聽老徐這麼一說,姚佩佩立即就來了精神。
平常在縣機關,有關縣長家事的傳說版本很多,錯訛百出,大多離奇虛幻,極不可信。
她曾經為這事問過錢大鈞,他也是笑而不答。
今見徐主任人老話多,談興正濃,便問道:“縣長的身世到底是怎麼回事?連我也還不太明白呢。
” “唉,你小小年紀哪裡能知道?那些陳谷子爛芝麻的舊事,說來話長。
”老徐道,“他娘在梅城監獄裡生下孩子,是庚子年的仲夏,我記得是七月三日。
天氣又熱,那孩子奶水不足,溽暑正烈,加上那監獄本是個肮髒污穢之地,一個名叫梅世光的獄卒……” “哎,我聽人說,他媽陸秀米可是這一帶數一數二的大美人呢。
”姚佩佩打斷了老徐的話,好奇地問道。
“這個,各種文獻中都沒有記錄。
人家都這麼說,反正我是沒親眼見過她。
縣志辦還藏有她早年的一張小照,是當年她在日本穿着和服拍的。
相片畢竟年代久遠,已經看不太清楚了。
不過,那眉眼長得跟縣長一般無二,你要是想知道她長得什麼樣,瞅瞅譚縣長也就八九不離十了。
” “我聽說,縣長原來不叫現在的名字,好像姓梅?” “那獄卒名叫梅世光,也無妻室兒女,因見這個孩子眼看着氣息微弱,奄奄待死,便動了恻隐慈悲之心,悄悄地将他帶到獄外,請了一個奶媽,硬是把他給養大了。
” “那他,怎麼又姓了譚呢?” 老徐頓了頓,笑道:“這裡邊另有一段緣故。
在普濟一帶,有一對父子,做爹的名叫譚水金,兒子名喚譚四。
兩人在普濟河上,靠搖船擺渡為生。
陸秀米自日本回國,風雲陡變,革命軍興,譚四便跟着秀米創辦普濟學堂,暗中聯絡同志,以圖大舉。
因叛徒出賣,秀米兵敗被俘,譚四亦死于清兵亂槍之下。
待到秀米在獄中生下了孩子之後,普濟人聞聽,便都猜測這孩子是譚四的骨血。
可事實究竟如何,現在已無從知曉。
這些猜測,本是妄人耳食之談,可譚水金卻信以為真。
你想呀,譚水金老年喪子,餘下這點骨血,且不說真假,老譚家的香火,僅此一脈。
到了那步境地,也由不得他不信了。
他便四處查訪,打聽孩子下落。
當他最後在浦口找到那孩子的時候,縣長那會兒已經六歲了。
譚水金執意要将孩子帶回普濟撫養,獄卒梅世光自是不讓,兩家争來争去,就鬧着要打官司。
最後經人從中調和,雙方各退一步,那孩子姓了譚,但仍歸梅世光撫養。
從那以後,縣長的名字就叫譚元寶。
功達這個名字是解放那一年縣長自己改的。
要說元寶這名字在過去的鄉下十分常見,可是到了今天,畢竟封建氣息太濃。
你想想,現如今這陸、譚、梅三家人都死絕了,除了縣長本人再也沒有旁人了,你說這會兒從哪兒冒出個親戚來?” “那您打算怎麼辦?”姚佩佩都聽傻了,張着嘴看着老徐。
“信訪辦的幾個同志商量着,替她湊幾個錢,打發她回去便了。
我想,為慎重起見,還是等縣長回來再說。
”說完,老徐就站起身來,告辭而去。
8 縣文工團設在城西山坳中的一座花園洋房裡。
據說,這座圍着黑鐵栅欄和衛矛的建築最早是一位英國女傳教士出資修建的。
後來,一度是梅城監獄的所在地。
辛亥之後,陸秀米曾在這裡被關押一年零六個月之久。
花園四周,樹木簇掩,山石拱衛,顯得極為幽僻。
如今,縣文教局、文化館和文工團都在這裡辦公。
譚功達的吉普車抵達那裡的時候,文工團的團長已經在門口迎候多時了。
他的身邊還立着一位白發長者。
團長介紹說,這位老人當年在監獄的廚房當夥夫,已經七十多歲了,對這裡的情況比較熟悉,“據他說,他曾見到過令堂大人。
”團長這一介紹,那老頭就不停地點頭道:“見過的,見過的。
” 這是一座三層樓的紅磚建築,園子很大,修建了中國式的水榭、曲廊和石砌小徑。
園子中間有一座噴泉,一尊銅制的天使雕像。
地面由碎磚鋪成,磚縫中長滿了青草。
由于剛剛下過一場雨,噴泉池中的水還是滿的,隻是漂浮着一層厚厚的綠鏽。
那座雕像有些歪斜,不遠處鐘樓的指針早已鏽壞,永遠停在了八點一刻。
園中的一株合歡樹下,花瓣落了一地。
譚功達不喜歡這個地方,覺得到處都顯得陰森森的。
三樓的一扇窗戶開着,從裡邊傳出手風琴的聲音,反複演奏着同一個旋律;有一個老生演員正在吊嗓子,他唱的是《三家店》裡的“打登州”。
每唱一句,都會傳出一片叫好之聲,弄得譚功達心煩意亂。
幾個人一聲不吭地沿着花園四周的回廊轉了一圈,團長就請縣長上樓參觀,說:“我們,是不是去看看當年縣長您出生的那個房間?”譚功達明顯地猶豫了一下,皺了皺眉,對身邊的白庭禹道:“不看了吧?”白庭禹趕緊道:“既然已到了這兒,還是看看吧。
人家還專門請來了向導……” 二樓的走廊裡光線陰暗,有一股淡淡的黴味。
樓道裡擱滿了演戲用的道具和雜物,鼓、戟、槍、旗、錫箔刀、戲服和髯須堆得到處都是。
白發老頭側着身子擠到譚功達身前,介紹說,當年陸秀米被關押期間,待遇優厚,除了不能出門之外,她基本上是自由的。
這麼大的房子,就關着她這麼一個囚犯。
食堂的廚子、夥夫、雜役,加在一起一共有十一個人,都來伺候她一個。
梅城統領龍慶棠還隔三差五地派人給她送點心來,甚至他本人還專門到獄中來看過她幾次。
那時的監獄不像現在,他常常看見秀米在院子裡的噴水池邊曬太陽,坐在藤椅上讀書。
“我呢,那時還小。
心裡想,一個人要犯怎樣的罪才能被送到這麼好的地方來?龍慶棠畢竟是讀過書的人,待人倒也和善,沒有對她動過刑,從頭到尾都待若上賓……” 團長見譚功達臉上漸有不豫之色,可這老頭越說越不着調,團長趕緊拉了拉他的袖子,老頭立即就不吱聲了。
幾個人走到走廊東頭的一個房間門口停了下來。
譚功達看見那扇平闆木門是拱形的,門上綴着一條細麻繩,繩子的一端系着一個桃核,除此之外并無他物。
“這是聖芳濟各會修道士的傳統,”團長說,“一切都顯得樸素簡單。
” 譚功達伸手拉了一下那桃核,門就開了。
這是一個不到二十平方米的房間,地闆有幾處已經坍塌了,房子似乎有點漏雨,牆上的石灰都起了皮。
靠窗的位置擺着一張小書桌、一把木制圈椅。
緊挨着牆邊的地上有一張木闆,這大概就是母親當年的卧床了。
床頭的牆上,有一個壁龛,裡邊有一盞小油燈。
“我記得牆旮旯裡原先還有一個淨桶,”白發老頭補充說,“其餘的,都是當年的樣子,原封未動。
” 看着這個陌生的房間,譚功達仿佛一下子就回到了四十年前。
一個風雨之夜,母親在這張木闆床上生下了他。
一個頭戴簪花的老婦人從獄卒手裡接過孩子,出了房門。
他的母親,仿佛仍然坐在窗前的圈椅上,回過頭來,朝他寂然一笑。
媽媽,媽媽。
她的一生都像一個謎,她的形象由數不清的傳說和文史資料堆砌出來,在他看來,卻像流雲一樣易逝,像風一樣無影,像正在融化的冰一樣脆弱。
媽媽。
媽媽。
除了“陸秀米”三個字,那個被戲文和高聳的紀念塔所固定的形象,跟你臉上碎碎的笑容到底有什麼關系?那個教科書上登高一呼、應者雲集的英雄豪傑與你的寂寞和憂傷又有什麼關系?從時間上來推算,母親去世時年齡與譚功達現在的年紀大緻相仿。
而她從梅城出獄回到普濟的時候,最多也不過三十歲。
她為何突然之間發了禁語誓,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僧侶和啞巴?在蟄居普濟長達十年的時間中,她每日隻是侍弄園中的花草,幾乎沒有說過什麼話。
這個不合常情的舉動在譚功達看來是不可思議的,其中一定隐藏着某種他現在仍不能知曉的秘密。
他翻遍了所有的關于母親的資料和回憶文章,卻找不到任何答案。
母親生前最後一個伴侶,名叫喜鵲,按理說應該知道更多的情況,可她也隻留下了一本薄薄的《燈灰集》。
這些詩雖然稚拙、不事雕飾,許多地方不合韻律,可也不是粗通文墨的譚功達所能輕易理解的。
苦讀這本詩稿,帶給他的是一種強烈的不真實感。
普濟一帶的風光景緻、農事稼穑,到了她的筆下,也能含咀英華,绮懷傷情,讓人生趣頓消。
多少年來,譚功達一直有一種隐隐的恐懼:自己不管如何掙紮,終将回到母親的老路上去,她所看到并理解的命運将會在自己身上重演。
譚功達輕輕地帶上門,回到陰暗的走廊裡。
向導不知什麼時候已被打發走了,團長和白庭禹正在小聲地商量着什麼。
看到譚功達神情黯然,眼中飄出一縷如夢清光,白庭禹誤以為他是為即将與白小娴的見面感到局促不安,就笑着安慰他道:“老譚,都這麼大年紀了,怎麼還像個孩子似的緊張?不用擔心,完全不用擔心。
這就好比說你要去參加一場考試,而你預先就偷看了答案。
” “答案?什麼答案?”譚功達慌忙問道。
“你看看,你看看,我說老譚是一根筋,你還不相信。
”白庭禹對文工團長打趣道。
團長也笑了起來,他解釋說:“白副縣長的意思是說,您和白小娴之間的事是闆上釘釘的。
不管你們初次見面情形如何,有情人終成眷屬。
隻要您看她順眼,她就跑不掉。
沒有什麼好擔心的。
您隻管輕裝上陣,就當是走個過場吧。
”團長似乎是北方人,說起話來總是您您的。
“哦,原來你們說的是這回事!”譚功達勉強笑了笑,問道,“我們待會兒在哪兒見面?” “就在我的辦公室如何?雖說在一樓,可是拉上燈芯絨窗簾,外面的人看不到裡邊。
”團長說,他看了一下手表,“不過,白小娴現在正在練功房上課,我們不妨先去辦公室坐一會兒,讓你先熟悉熟悉作戰環境,待會兒一下課,我就派人把她叫來。
” “要不,我們先去練功房看看?”白庭禹建議說,“譚縣長隻見過相片,真人一回也沒見過呢。
” “也好。
”團長道,同時看了看譚功達,“那我們就去練功房看看吧。
” 他們三人穿過走廊往西,走下樓梯,繞過一片小樹林,來到後院的一幢簡易的木闆房前。
透過敞開的大門,譚功達看見那些年輕的小夥子在一個秃頭教練的指導下,正在練習空翻。
而女孩們則一律在窗下的木杠上壓腿。
看到三個人走進門來,姑娘們全都扭過頭來,好奇地朝這邊張望,叽叽喳喳地議論起來。
秃頭教練見狀趕緊氣喘籲籲地跑過來。
團長朝他擺了擺手,道:“你們繼續練功,我帶兩個客人來觀摩觀摩。
”教練沖着他們鞠了一個躬,又氣喘籲籲地跑開了。
“條件是簡陋了點兒,”團長對譚功達道,“不瞞您說,這地上的墊子都是草編的。
在上面再鋪上一層棉布就完事了。
噢,對了,為了改善文工團的條件,我給縣裡是打過一個報告的,一直沒見批下來。
艱苦一點不算什麼,可沒有海綿墊子還真的不行。
學員要是一個跟鬥翻下來,閃了腰或是摔斷了腿,那也不是鬧着玩兒的。
” “好說好說。
馬上批,馬上批。
”白庭禹笑呵呵地答複說。
對于這個問題,譚功達顯然有完全不同的理解。
他飛快地瞥了團長一眼,似笑非笑地道:“你說沒有海綿墊子就不能練功,這也太誇張了吧?哪一天等你的演員們到了真正的舞台上,難道還要在舞台上鋪上墊子才能表演?嗯?”團長見譚功達話中有話,而且深知他平常就不喜歡文藝工作,隻得讪讪地笑了笑,不再提報告的事了。
他湊到譚功達跟前,朝窗口那邊指了指,低聲道:“那個穿黑色緊身衣,腦袋上打着紅色蝴蝶結的女孩,就是白小娴。
”譚功達點點頭。
實際上,他早就注意到她了。
她的個子比一般女學員要高一些。
修長勻稱,皮膚白皙。
她汗涔涔的,正側着身子,将腦袋往腳尖上壓。
初一看,一點都不像是從鄉下來的姑娘。
譚功達一看她的臉,立刻就吃了一驚,像是被鋒利的錐子紮了一下,身體軟軟的,難以自持。
古人說的傾國傾城之貌,雖有誇張之處,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
不然,何以我一看到她,身體就搖搖如醉? 白小娴的照片,白庭禹一個月前就送給他了,他不知道看了多少遍。
每次看到她的照片,譚功達都有一種自慚形穢的感覺。
可是一見到真人,比照片還是要漂亮不少。
譚功達的汗頓時就下來了,心也快跳到了嗓子眼。
作孽啊作孽,這真是作孽。
天哪,太過分了。
我的眼睛怎麼一刻也舍不得離開她。
誰家的孩子?竟能長成這個樣子?這個時候,他再想起剛才在樓道裡白庭禹跟他說過的考試和答案的一番話,心裡就是一陣狂喜,也覺得是莫大的安慰。
他轉過身來,看了看白庭禹,而後者也得意地朝他微笑、颔首,似乎在說:“怎麼樣?” 不一會兒,秃頭教練宣布下課,學員們各自收拾自己的衣物,準備離開。
譚功達看見白小娴懷抱着一堆衣服,用一塊毛巾一邊擦汗,一邊快速地朝門邊走來。
一看到白小娴朝自己走過來,譚功達笑也不是,不笑也不是,兀自愣在那裡,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白小娴走到門邊,見有幾個人堵在門口,連眼皮都沒擡一下,怒氣沖沖地對譚功達道: “讓開!” 白庭禹看見白小娴怒目橫眉的樣子,就知道事情不好。
他趕緊上前,一把将她拉住,壓低了嗓門向她介紹說:“這位是譚縣長。
” “我知道他是縣長!” 白小娴一甩手,差點沒把白庭禹帶個跟頭,她再次對譚功達吼道:“你讓開!” 譚功達看見她嘴唇上布滿了細細的小汗珠,額前的劉海也是濕漉漉的。
空氣中有一股好聞的汗味。
他本能地往後靠了靠,白小娴一側身,就鑽出了門,大步流星地走了。
白庭禹和譚功達面面相觑。
對于這樣的突發事件,團長顯然也缺乏準備,等到他回過神來,再張羅人去把她攔住,哪裡還有白小娴的人影? 秃頭教練見狀上前獻計說:“白小娴一定回宿舍去了,要不要我去宿舍把她叫過來?” 白庭禹低聲道:“不用了。
”他轉過身來,對愣在那兒的舞蹈演員喊道:“大家排練得很好!啊,很好!基本功很紮實,啊,很紮實。
希望大家再接再厲,啊,再接再厲。
”他總算硬着頭皮,說完了這幾句話,學員們也就散了。
等到練功房門口隻剩下他們三個人的時候,團長說:“不如先去吃飯,在鴻興樓。
吃完了飯,我親自給小娴去做做思想工作,保管……” “不必了,”譚功達道,“我們下午還有一個三級幹部會。
” 白庭禹見譚功達受了驚吓,一副心緒不甯的樣子,也隻得對團長說:“要麼這事就先這樣了,以後再說。
我這個侄女,樣樣都好,就是那臭脾氣,跟我嫂子一模一樣。
我們告辭了。
” 團長見白縣長這麼說,隻好悶悶地把他們送到門外,揮手作别。
吉普車揚起灰塵,不一會兒,在坑窪不平的巷子裡消失不見了。
因縣機關還沒有舉行大型會議的場所,下午開始的三級幹部會被安排在梅城中學的大禮堂舉行。
時間已經過了中午十二點,譚功達讓小王将車直接開到梅城中學,他和白庭禹就在馬路對面随便找了個小飯館吃飯。
白庭禹特地要了一瓶高粱酒,說是給譚縣長壓壓驚。
“我看這事還要斟酌斟酌,”譚功達說,“别的且不論,這年齡的确是一個問題。
” “什麼問題也沒有。
俗話說好事多磨,這麼點小事你不必放在心上。
”白庭禹勸慰道,“不瞞你說,我前些日子回老家,就是為了這事。
我把這門親事與哥哥嫂子三頭六面都說清楚了。
他們哪有不願意的?雖說到了三十四五歲上,夫婦二人才有了這麼個寶貝疙瘩,一味驕縱,百般疼愛,一聽說這件事,我那嫂子頓時眉開眼笑,拍着手說道:‘要是結成了這門親,我們懸了五六年的心就可以放下了。
’他們是被土改和鎮反吓破了膽,哈哈,說起來也怪可憐的。
” “他們有什麼好害怕的?莫非你們家是地、富、反、壞?” “反、壞倒也說不上。
不過我們私下說說,她家跟這個地、富略微還沾點邊。
”白庭禹道,“我們家祖上世代在長江淮河上販鹽,做的是一本萬利的買賣,家中廣有田産。
我十八歲出去參加革命,自然與這個家庭劃清了界線。
可我的哥哥就不同了,他是長子,這麼大的一個家私,雖經分家析産,臨解放時,劃在我哥哥名下的田産少說也有兩百畝,不是地主是什麼!到了五二年劃定成分的時候,土改工作組顧念我革命多年,多方做工作,最後給他家定了個中農。
成分雖說劃定了,可我那哥嫂經過這麼一折騰,就落下一個心病來,擔心一旦翻出舊賬,說不定還得來個人頭落地。
因此一有風吹草動,便風聲鶴唳,肝膽俱顫。
” “你哥哥叫什麼名字?” “白慕堯。
” 譚功達一聽白慕堯這個名字,忽然想起來,他此前曾一連收到過三封匿名信,都是舉報土改工作組徇私枉法,白慕堯劃定成分不當的。
在這件事情上,白庭禹雖然将自己摘得幹幹淨淨,可私底下做了多少手腳,也不難想見。
不過事已至此,礙着白庭禹的情面,他也不便再說什麼,隻是道:“這麼說,白小娴本人現在還不知道這件事?” “怎麼不知道?”白庭禹喝了幾杯酒,臉紅得像雞冠似的,“我從夏莊老家回來的當晚,就去找她談了話。
” “她當時怎麼說?” “嗨,這種事,”白庭禹支吾道,“這種事,哪有姑娘家一問,就願意的?免不了要推三阻四一番。
嘴上說不願意,心裡頭沒準樂開了花。
這女人的心要是硬起來,簡直就不能算人!可是再烈的馬,你騎上它溜一圈,沒有不馴服的。
别想這麼多了,這都是女人慣常的小心思,你哪懂這個!我這個侄女,脾氣的确有一點,可心地純良,天真無邪,你們結了婚,日子一長就好了。
” 譚功達一個人喝着酒,心裡悶悶不樂。
揣測白庭禹話裡的意思,可見小娴心裡不情願。
不情願倒也罷了,剛才她敢于當面頂撞自己,還不是嫌我老?想到這兒,他心裡又莫名其妙地惱怒起來。
他倒是想打退堂鼓,可他一想起白小娴那張桃花帶雨、嬌豔欲滴的臉來,心裡又有點不甘心。
半天呆在那兒,始終沒有說話。
正在躊躇間,忽聽得白庭禹道:“你回家後,趕緊将屋裡屋外收拾收拾,别弄得像個狗窩似的,讓老人看了心裡寒碜,後天一早我就帶他們過來。
” 譚功達不由得一愣,詫異道:“你,你帶什麼人過來?” “怎麼,錢大鈞沒跟你說嗎?他怎麼把這事也給忘了!我哥哥嫂子想來縣城一趟,一來與你見個面,二來呢,也想在縣城逛逛,買點東西。
他們今天晚上到,這會兒已經在路上了。
” “這件事大鈞倒是跟我提起過,是我沒在意。
”譚功達的神情有點恍惚。
他想起來,前天中午,錢大鈞來他辦公室的時候,譚功達正在跟新成立的縣科委的幾個人談沼氣試點的事,他隐約記得錢大鈞特地将他叫到門外,還問他要不要添點什麼家具,等到他送走了科委的人,心裡還一個勁兒地納悶:大鈞這小子,怎麼忽然神秘兮兮地跟我說什麼家具? 9 譚功達的家離縣委大院不遠,四周大樹環繞,顯得十分幽僻。
這房子裡原先住着一個寡婦,姓馮。
丈夫常年出門在外,十多年沒有音訊,不知死活。
因馮寡婦長得頗有幾分姿色,日子一久,就不免招蜂引蝶,做起那皮肉生意來。
五二年的時候,梅城“三反”工作組派人将她傳到街市口參加批鬥會,這寡婦死活不依,最後幾個年輕人用麻繩套住她的脖子,像牽着一條狗似的,死拖活拽把她弄到了門外的巷子裡。
圍觀的人把巷子圍得水洩不通,場面漸漸有些失控,更有當地的幾個潑皮無賴也混迹其中,跟着起哄。
他們推推搡搡,罵罵咧咧,三下兩下就把馮寡婦的衣褲扒得一幹二淨。
那馮寡婦雖是個私娼,倒也頗有節操,回到家中,當晚就懸梁自盡了。
據住在隔壁的信訪辦的老徐說,那天早上他趕去幫着收屍的時候,這寡婦的桌上還留有半截沒有燒完的蠟燭。
旁邊的毛邊紙上寫有小詩一首,隻是不能斷定是否就是自盡當晚所寫。
詩曰: 花開若有思,花盛似欲燃。
一夕風雨至,狼藉不可看。
因她窗下有一棵海棠樹,詠的似乎就是海棠。
老徐說,牆上有一幀小照,是馮寡婦年輕的時候拍的,鼻梁上還架着玳瑁眼鏡,可見還是個讀書人。
這個馮寡婦是從外地來的,平常不跟人搭話,對她的來曆,左右鄰居一概不知。
人倒也挺好,見到人總是笑嘻嘻的,一副膽小怕事的樣子,不敢正眼瞧人。
馮寡婦死後,她的這間屋子就作為無主房,劃撥給縣幹部們住。
本來這房子就陰森森的,再加上一個吊死鬼,幹部家屬都說這房子晦氣,不吉利,挑到最後還是沒人敢要。
最後,譚功達隻得自己搬了進去。
譚功達剛搬進去的時候,還記得院中的大刺槐樹下,有一輛生了鏽的兒童自行車。
在那時的梅城,這輛自行車可說是稀罕之物,似乎在見證着這個寡婦的來曆頗不一般。
另外,她或許還有過孩子。
那孩子是夭亡了?還是去了别處?也無從打聽。
槐樹旁有一個井台,院中的竹籬已經朽壞,鄰居家的雞常到院子裡來啄食,那畦小菜地也已荒蕪了。
一間竈房通過一個小天井與正房相接,一律是磚牆明瓦。
房間不大,卻也敞亮精緻。
客廳裡有扇小木門,通往後面的小跨院,進深很窄,碎石闆的地面中間有一簇天竺。
四周砌有高牆,牆外遍地蘆荻,一條大江。
江面上過往船隻的汽笛聲,時時可聞。
這天晚上,譚功達開完了三級幹部會,回到家中,夜已經很深了。
忙碌了一整天,又困又乏,未及洗漱,便倒在床上,沉沉睡去。
半夜裡突然下起雨來。
雨點密密地打在瓦棱上,飒飒有聲。
朦胧中,他覺得雨從朝東的窗戶裡飄進來,落在他臉上。
床上的帳子也被風吹得鼓起來,裹在頭上,拂之不去。
他想着要起床把窗戶關上,可就是睜不開眼睛…… 不知過了多久,忽聽得窗外有女人的聲音,嘿嘿地笑着。
譚功達吓了一跳,心裡道:莫非這房子真的鬧鬼不成?這一吓,他立刻就醒了過來。
等到他手忙腳亂地将臉上的帳子撸掉,睜開眼睛一看,原來天早就亮了。
田小鳳站在窗外,笑得直喘氣。
“譚縣長,你晚上睡覺也不關窗,這床都要給雨水漂走了!” 譚功達一骨碌從床上爬起來,看見大床四周果然積了一地的水。
他趕緊跳下床來,趿着鞋,跑去院中開門。
“睡得還真沉啊!”錢大鈞手裡托着一隻煙鬥,在門外沖着他微笑,“我們都快把這院門拍爛了,也沒把你拍醒。
” 他的身後還站着七八個年輕人,全是女的,都咧着嘴沖他笑。
她們都是縣機關各科室的職工,錢大鈞帶着她們給縣長收拾屋子來了。
“我這破屋子,待會兒自己拾掇拾掇就行了,怎麼能占用大家的休息時間?”譚功達揉了揉眼睛,打着哈欠道。
錢大鈞道:“反正我們閑着也沒事,就當作是義務勞動吧。
” 這時,田小鳳也已經繞到院門前來了。
譚功達看見她腰間紮着一條花布圍裙,腆着大肚子,走起路來像鴨子似的一搖一擺,便對錢大鈞笑道:“怎麼,小鳳又有了?” “可不,都六個多月了。
”錢大鈞笑了笑,“當初你要不挑三揀四,早早成了家,這孩子也該滿院子亂跑了。
” 田小鳳接話道:“譚縣長,我們家大鈞給你介紹的對象,少說也有一打了。
高不成低不就的,沒有一個入得了你的法眼。
可白縣長頭一回當紅娘,你就忙着布置新房了。
可見這姑娘人品相貌……” 錢大鈞沖着老婆又擺手,又遞眼色,小鳳這才把說了一半的話噎了回去。
譚功達讪讪地笑着:“八字還沒一撇呢,八字……” “這收拾屋子的事呢,就交給她們年輕人去幹,由小鳳統一指揮。
我們進屋聊聊天。
哎,對了,包子呢?”錢大鈞回頭看了看,問道。
一個身穿燈芯絨馬夾的女孩趕緊過來,将手裡的一個紙兜遞給譚功達:“我們在路上買的,還是熱的呢。
錢副縣長料到您還沒吃早飯呢。
” “是啊,錢副縣長一心惦記着譚縣長沒吃早飯,”另一個女孩子道,“至于我們有沒有吃過早飯,他就不管了。
” 本來想開個玩笑,可話一出口,她自己聽着都覺得别扭,加上田小鳳一連白了她好幾眼,她臉一紅,愣在那兒,有點發窘。
譚功達見狀趕緊将手裡的包子遞給她:“那就一塊吃,一塊吃。
” “我已經吃過早飯了,剛才我是開玩笑的。
”那女孩道。
譚功達見她有些面熟,就問道:“你是哪個科的?叫什麼名字?” “羊雜碎。
”錢大鈞笑道,“就她嘴碎,有名的落後分子。
” 他這一說,大夥全都笑了起來。
一進屋,錢大鈞就踱着方步,幾個房間來回亂竄。
一會兒說這個該扔,一會兒說那個該換,哪面牆上應挂幅字畫,哪個桌上應擺個花瓶,末了,他擡腕看了看表,嘴裡嘀咕道:“這個姚佩佩,怎麼這會兒還不來!” “怎麼,你把她也叫來了?”譚功達嘴裡吃着包子,嘟哝道。
“叫了。
昨天下班時恰巧遇見了她,她答應要來的。
她這個人,成天懶懶散散,這會兒說不定還在床上睡大覺呢。
” “叫她來做什麼?她是郭呆子幫忙,越幫越忙。
” “你可不要小瞧了她去,”錢大鈞道,“人家是從上海來的,家裡又是大資本家。
是見過大世面的人。
本來我讓她來,是為了讓她幫着看看這屋子的布置,要不要添點家具和擺設。
” “你怎麼知道她家是大資本家?” “嗨,也就一周前吧,從上海的市三女中來了兩個幹部,他們是來做外調的,想了解一下姚佩佩在梅城的情況。
她家那攤子事,說起來話就長了。
” 兩人正說着,忽聽得門外一陣歡聲笑語。
譚功達一愣,笑道:“說到曹操曹操到。
恐怕是佩佩來了,我出去招呼她一聲。
”說完将吃了一半的包子擱在桌上,飛快地跑了出去。
譚功達來到院外一瞧,哪兒是什麼姚佩佩?原來是信訪辦的老徐,手裡捏着一團細麻繩,替他紮籬笆來了。
那老徐年紀大了,剛一蹲下,身子往後一仰,便是一跤,逗得那幾個女孩子笑翻了天。
院外的大道上下了一夜的雨,地上落滿了花瓣,風一吹滿地亂飛。
遠處河灘上的青草地綠油油的,四下裡空空蕩蕩,并不見一個人影。
錢大鈞他們忙到天黑才走。
譚功達裡裡外外轉悠了一遍,看到屋裡屋外窗明幾淨,一塵不染,事事都停當,頓時覺得神清氣爽。
竹籬修補好了,雜草拔除了,井台沖洗得幹幹淨淨,院中的碎磚石在牆角堆着,就連那畦菜地,也新翻了泥土。
老徐的妻子從家裡勻了一點菜籽,替他種上了。
她還對譚功達說:“等到下個三兩場雨,到了麥收時分,新娘子過了門,你就可以吃上自己園子裡的青菜了。
” 屋子新糊了窗紙,有一股淡淡的塵土氣和肥皂味。
唯一遺憾的是帳子洗得晚了些,手一摸還是潮的,但田小鳳走前還是張羅着給他挂上了。
譚功達搬了一個小馬紮,坐在院中的井台邊,看着天空如洗,月上梢頭,心裡就有一種阒寂之感。
耳畔似乎仍然回蕩着那幫女孩的說話聲,仿佛她們仍未離去,仍在他的屋子裡,進進出出。
女孩們成群結隊,花枝招展,唧唧喳喳,又别是一番情趣。
何等恬谧!何等安穩!何等美妙!等到她們一走,心裡怎麼忽然缺了一塊?這又是什麼緣故? 這的确是個問題。
第二天上午九時許,白庭禹就把他的哥哥嫂子給帶來了。
白慕堯夫婦滿臉帶笑,手裡大包小包提着禮品。
女人笑着說,不過是鄉下的一點土産,他們第一次上門,也是個小意思。
白庭禹道:“老譚,我還有點事,就不進去了,你們一家人好好聊吧!”說完轉身要走,又回過頭來對譚功達說:“知道你不會生火做飯,我在鴻興樓訂了一桌飯,中午十二點我再來喊你們。
” 譚功達将兩人讓到客廳的桌邊坐下,就忙着擺杯子沏茶。
那女人将頭上的一塊寶藍方巾取下,攥在手裡捏着,擡頭滿屋子亂看,一會兒便道:“房子倒是挺寬敞的,收拾得也幹淨,一看就知道我們譚縣長是個會過日子的人。
就是,太素淨了點。
”說完,笑眯眯地望着他。
譚功達從口袋裡摸出一隻煙匣子,用指甲彈開,遞給白慕堯。
白慕堯慌忙連連擺手,一疊聲地說:“不會。
不會。
”那女人瞥了丈夫一眼,對譚功達笑道:“他平常是抽煙的,隻是見到生人拘束。
要讓他多說一句話,也怕要咬到舌頭根子。
”随後她用胳膊碰了碰白慕堯道:“往後咱們就是一家人了,既是縣長讓你抽,你就抽呗。
”白慕堯嘿嘿地笑了兩聲,這才從煙匣中取出一根煙來,叼在嘴上。
白慕堯看上去不善言辭,五十好幾的人了,可依然高大健壯。
譚功達再将目光移向另一邊,端詳起那個婦人來。
這一看,不覺暗自吃了一驚。
這個女人與白小娴長得一模一樣,竟然是用一個模子刻出來似的。
難道白小娴以後也會變成這個樣子?也像她一樣眼袋松垂、紅腫,雙下巴,肥鼻梁,一笑起來滿臉都是褶子?昨天在文工團見到白小娴時,那張臉帶給他的超凡脫俗之感立即蕩然無存。
他在腦子裡将白小娴衰老的過程飛速地盤算一遍,不禁悲從中來,大為傷感。
那女人見譚功達兩眼放出虛光,直勾勾地盯着自己看,不知是何緣故,開始還忍着,臉上浮着一絲僵冷的笑。
到了後來,見縣長那眼神越發的呆滞起來,不知不覺紅了臉,心裡暗想:他這樣咧着嘴,一個勁地盯着我看,像笑不像笑的,究竟是什麼意思?莫非他是個花癡?再一想,自己也是五十歲的人了,也不太可能…… 憑着女人的直覺,她見這個未來的女婿雖說四十出頭,可眉宇間依然有一股英武之氣。
目光如夢,勾人心魄。
要是再年輕個幾歲,不知道有多少女孩子要壞在他手裡……就像昨晚小叔子反複提醒的,這人看起來的确有幾分呆傻之氣。
不過,既然人家是個縣長,呆傻一點倒也不礙事。
想到這兒,便對譚功達道:“小娴這孩子,别的都好,就是脾氣有點倔。
聽說前天在文工團,她還當面頂撞縣長來着,實在不像話!不光是對你,她對我們也是一樣的。
隻怪她爹,從小把她給寵壞了。
” 譚功達忙道:“這也難怪她。
隻是我與她年齡差得太大,怕是她心裡不願意。
” “願意願意,”女人道,“哪有不願意的!我們昨天跟她磨了一天的嘴皮子,她嘴上沒說什麼,心思倒像是有幾分活了。
本來我們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