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關燈
小
中
大
1
不管顧秋水如何設計阿蘇、葉蓮子和他的生活前景,時局卻迫使他不得不放棄将葉蓮子攆回内地的打算。
誰也沒有料到,一九四一年這個十二月,離開香港竟成為一個難題,就像若幹年後返回香港競成為難題一樣。
珍珠港事件當晚,多少國民黨軍政要員也沒有登上國民政府派來的最後那趟接應班機。
接應名單中不乏蔣介石的欽定人物,管你是開國元勳還是——代功臣,還不是連狗都不如被踢下飛機?廣為流傳的是前廣東省主席陳濟棠好不容易擠進機艙,卻讓孔祥熙二小姐的狗攆下了飛機。
人到此時,稱霸一時的“南天王”也隻好被犬欺,更不要說像鄒可仁這些與張學良将軍有着千絲萬縷的關系、與蔣介石分庭抗禮的“滞港東北流亡人士”,這是一群蔣介石有機會就決不饒過、日本人逮着也決不會饒過的“兩不靠”的政治力量。
當炮聲猛烈響起時,顧秋水不能不想到葉蓮子母女的安危。
不管他對葉蓮子厭惡到了什麼地步,第二天隻好上山。
葉蓮子擁着吳為呆坐閣樓,傾聽着連天炮火在周遭轟鳴,像不意間被風雨隔阻在荒郊野外中的旅人,心神邈遠而又一心一意傾聽着風雨在天地間的掃蕩。
果然不出顧秋水所料,見他來到,葉蓮子又把他的人道精神錯當夫妻情愛。
在這生命攸關的時刻,誰能想到她們母女的安危?還不是自己至親至愛的丈夫! 如果一個已被男人厭倦的女人,仍然對這個男人想人非非的話,那男人除了膩煩、起雞皮疙瘩,還能有什麼别的感覺? 顧秋水剛一邁進門檻,吳為就把眼睛藏到時蓮子的腋窩裡去了。
顧秋水也沒有顯出更多的親情,瞥了吳為一眼就調過頭去——他要等到老年,才會感到他曾是、還是一個人的父親——對葉蓮子簡捷地說道:“收拾一下,我送你們到安全的地方去。
” 葉蓮子有什麼可收拾?一到香港她就一身青色棉布大褂站在街頭賣了飯。
她那身青色棉布大褂,絕對不能混淆于旗袍,雖然看上去僅僅是質地、做工、款式的區别。
這好比同屬鳥類的各種飛禽,各自身價千差萬别,而這種差别并沒有明确的界限,隻能令領神會。
那麼葉蓮子的青色棉布大褂在這一服裝大系中,其地位可能僅相當于鳥類中的麻雀。
從天津帶來的那隻皮箱裡,倒是珍藏着幾件與顧秋水共同生活時的衣衫,到香港後從未派上用場,那箱子也就不必整理,提起就走,剩下的就是為每日賣飯備下的、突然變做無價之米的大米。
也不敢詢問去向,抱着吳為跟上就走。
這一路行走與剛到香港那天的行走,真是人情多變,風景無常。
原來顧秋水把她們送到了跑馬地鄒可仁家,鄒家有自用的相當于防空洞的地下室。
顧秋水對鄒太太介紹說:“這是我太太。
”鄒太太手指上剛剛塗過蔻丹,不時跷起手指瞟上一眼,留意非留意中就知道該給葉蓮子多少笑臉,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她又看了看吳為,對顧秋水說:“這孩子真像你。
” 吳為噘起了嘴,說:“我像媽媽。
” 鄒太太笑了:“你像媽媽?不,你像爸爸。
”吳為固執地重複着:“像媽媽。
” 鄒太太說:“她還挺會挑。
”又對顧秋水或是葉蓮子說,“放心吧,我們這裡很安全。
”然後轉身離去,高跟鞋底在水泥地上敲出不輕不重的聲響,順路吩咐着傭人:“周媽,晚上多添兩個人的飯,再把駝絨毯子給我拿到地下室去。
” 周媽脆生地應了一聲。
一聽就是當家多年的老傭人,聲音裡有種與主人在年深日久的配合中調制出來的默契。
葉蓮子立刻像是回到包家,回到傭人住的地下室。
那兒無論如何還能體味到二太太的一些鄉情,這兒卻在盡力使人忘記他們的來處,忘記他們愛吃的大蔥蘸醬、高梁米水飯、冬天的火炕……别看鄒太太戴了一身鑽石,卻難以指望像二太太那樣,在她箱子後面留點錢,讓她别再傻等,趕快到香港找顧秋水。
顧秋水受領了鄒家的收容,不過他的受領之情包裹在漫不經意之中,看上去反倒像是納下鄒家一份無端的好意,而鄒家又明明白白知道他的領恩之情,真是難為顧秋水了。
他轉身吩咐葉蓮子:“你和孩子就留在這兒,鄒家會很好照顧你們的。
我還得回社裡去,現在是非常時期,社裡要人照應。
”話是對葉蓮子說的;眼角的餘光卻向鄒可仁撩了一下。
鄒可仁果然顯出滿意的樣子。
一看又要被顧秋水丢下,葉蓮子忙說:“不,你到哪兒我們就到哪兒。
”一廂情願地要和顧秋水生死相随。
不管鄒家防空洞多麼安全,她也不想單獨留下,誰知道戰争怎樣打,打到什麼程度。
如果他們就此一别又是四年怎麼辦?她萬萬不想再落人寄人籬下的境地。
顧秋水什麼也沒說,隻橫了她一眼,就像大刀片橫地一砍,她的癡心妄想就攔腰而斷,隻好“耧”起再次被丢棄的恐懼,無奈地看着顧秋水走了。
就是有一隻鳥飛過,人還會掠上一眼呢!然而卻沒人答理葉蓮子和吳為。
她們就像鄉下窮親戚送來的,扔又不好扔(親戚還沒走)、吃又吃不得,擱在一旁礙手又礙腳的大倭瓜。
葉蓮子拿不定主意,不知是否應該和主人或哪個傭人應酬幾句,不過人家願不願答理?或是幫幫傭人們的忙?新來乍到,摸不着邊際,不但插不上手反倒可能添亂…… 最後隻好在一個角落的椅子上坐下,再次落人多餘者無以自處的境地。
好在可以一味低頭照顧吳為,對面前走來走去那些看不見她們的人,也隻好是一個看不見。
可又并非堅決徹底,忽而就突兀地擡起頭來,努出一個微笑或張張嘴巴,好像很多合體的應酬話要說卻始終沒有說出來,而彼時并沒有人從她面前經過。
天上雖有飛機掃射轟炸,外面雖有炮火震天,鄒家的日子卻不可省略。
地下室裡按時按晌送來咖啡、下午茶、點心等等,吳為卻不能像葉蓮子那樣低頭回避,而是盯着傭人們端着食物,一趟趟在她面前來回穿梭。
葉蓮子就說:“南南,看,看牆上的那個挂鐘,等一會兒就有小鳥出來叫呢。
” 吳為說:“哪兒呢?媽媽小鳥在哪兒呢?”可是小鳥一個小時才出來叫一次,吳為哪能等那麼久?就是等來小鳥,不過叫幾聲就又回去了。
她又說:“聽着,媽媽給你講故事。
從前,有個老道咽……” 吳為說:“我不聽,我不聽,我要吃那個——”她指着傭人端過去的蛋糕說,“那個。
” 防空洞的天地那麼窄小,鄒家人在那頭吃點什麼、喝點什麼,對吳為都是難以抵制的誘惑。
可是沒人想到這個尚未學會扼制欲望的孩子旁觀他人享用美食的痛苦。
顧秋水是誰?他的孩子又是誰? 葉蓮子是辛苦的。
鄒家人從早吃到晚,早餐、午餐,下午茶、晚餐、消夜,還有水果、點心穿插其間。
她講的故事也好,報時的小鳥也好,怎抵得一波又一波的輪番誘惑? 吳為哭了起來,葉蓮子越是着急,她哭得越響。
鄒可仁雖不說什麼,卻皺着甩頭不停地翻眼睛。
畢業于東北貴族女子學校的鄒太太,與胡秉宸的綠雲表姐一樣,跳舞、遊泳、開車、打網球、交際、家政,樣樣在行,又是領導潮流的人物,上過國内首家航空公司首批乘客名榜……可就是認為地面上的一切響動飛機上都能聽到—— 她挑起用美國蜜絲佛陀(maxfactor)牌眉筆畫得很彎的眉毛,對葉蓮:子說:“顧太太,請你哄哄她。
她哭得這麼響,日本飛機在上面聽見了,還不往這兒扔炸彈?” 鄒可仁是美國哈佛大學留學生,又遍遊歐洲,因此不似父親以及東北很多老财主那樣刨個坑把錢埋在地下,而是買了美國股票。
鄒家本是鄉下小門小戶的人家,有位親戚卻是一股“胡子”的老大,沾黑道的光,花錢買了稅務局的一個小官。
這個肥缺讓鄒老太爺很快撈足了錢,之後又買通省裡,當了被服廠廠長、二十世紀初,中國人像世界人一樣,好像對打仗有着特殊的嗜好。
回想一下二十世紀初中國軍閥混戰的局面,真像回到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戰國,狼煙四起,遍地開花,戰事一茬接一茬。
和八國聯軍打,和俄國人打,和日本人打,“胡子”和“胡子”打,這個軍閥和那個軍閥打,這些人和那些人打……打仗需要兵,當兵的人也真多,是個男人差不多就是個兵。
戰争興隆.被服廠自然興隆,生意興隆就意味着鄒老太爺财源茂盛。
經營過被服廠的鄒老太爺接受了資本的教育,把鄒家的錢财以及為鄒家錢上生錢的重任.托靠給有了美國學位的鄒可仁。
哈佛大學工商管理碩士鄒可仁有一天突發異想,抛出美國股票,吃進馬來西亞幾個金礦的股票,這一招-炱棋使鄒家财産幾乎賠光。
工商管理碩士本不會犯如此低級的錯誤,怪就怪二次世界大戰,如果沒有二次世界大戰,情況不會這樣反常。
馬來西亞金礦不久在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日本人炸得精光,隻剩一座,股票掌握在鄒太太手中,可以想見日後鄒可仁與鄒太太離婚後這些股票的下落。
太平洋戰争已成不可避免之勢,這位工商管理碩士偏偏将财産向太平洋轉移,這樣的腦袋還想折騰出什麼有聲有色的事情?這樣的頭腦還想以“民主”為旗幟,組織政黨,招兵買馬,收複在東北的勢力、财産,再度稱王東北?或組黨成功,也算一黨一派,不管将來國民黨還是共産黨執政,都是讨價還價的資本?……不是“天方夜譚”又是什麼? 鄒可仁是空有野心而無能力啊。
而共産黨裡會聚了多少優秀人才!共産黨注定要成為執政黨了。
一九四九年後鄒太太無論如何不肯回内地定居,她忍受不了滑向簡陋,甯可放任鄒可仁獨守北京;自己長住香港。
鄒可仁以為憑借他那一黨一派的力量,總會有個與共産黨平分秋色的地位,沒想到隻得到政府某部門一個虛職,幾十年的美夢不過一枕黃粱。
但他并沒有死心,直到一九五七年反右之前,還留在北京靜觀局勢,期待奇迹的發生。
好在還有一些親朋沒有撤離大陸,常到他那個種一溜無花果和夾竹桃的小院,-同吟唱“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他的老廚子還在,市場上還能買到與逝去不久的時日不差分毫的作料,做出他一日不可離的佳肴。
鄒可仁儲存的好酒也還有,即便喝光了,也可乘往返香港之機帶進-些,好在那時進出還算自由。
舊日關系中,有位遠親的女兒,一九四九年之前,家庭狀況是玉器多得用簸箕撮。
一九四九年後父母雙雙亡故,無法像其他親戚那樣或走香港、或去美國,偏偏又在一九四九年後升了大學,校中再也沒有類似美國大學富家子弟“同學會”式的pany,不要說組織家庭舞會,連經濟來源也成了問題,哪裡還有尋找門當戶對乘龍快婿的機會?所幸眼前還有這個可以讓她恢複舊日享受的男人,而且不算很老,自己父親比四姨太還年長三十多歲呢。
老區來的女幹部,徹底摧毀了鄒可仁打算換換口味的企圖。
那些本就毫無起伏的腰杆,再紮上根粗皮帶,活像橫锔了一道箍子的大醬缸;帽子底下冒出的短發,參差如地裡的麥茬,外加多日不曾洗濯的腦油子味兒;說話直噴唾沫星子,對着他人的臉大放驚天動地的飽嗝或噴嚏;翻書之前先伸出老長的舌頭,以手指于舌上取水……這都讓鄒可仁立時腦袋大如鬥,忘記了自己沒留洋之前,也是說話直噴唾沫星子的,也是對着他人的臉大放驚天動地的飽嗝或噴嚏的,也是翻書之前先伸出老長的舌頭以手指于舌上取水的,腦袋上也是冒着多日不曾洗濯的腦油子味兒的。
本以為太太不能影形相随,畢竟天涯何處無芳草,沒想到一下掉進鹽堿地、荒草灘,不要說芳草,連根草毛都找不到。
國事、家事,就這樣改變了他們舊有的關系結構。
起始鄒可仁未必當真,可是他們有了兒子,這是鄒太太一直不能滿足他的。
一九五七年反右前夕,鄒可仁帶着女大學生和兒子到了香港,原想維持一大一小的局面,但是有大學文化的女人怎能像阿蘇那樣,心安理得地接受一大-小的局面,于是有了離婚。
鄒太太離婚後先與東北某一望族的後人同居,而後移居美國,在洛杉矶唐人街開一家飯店,本指望用來養老的馬來西亞金礦股票卻被望族的後人騙走,最後寂寞老死在美國一家養老院。
鄒太太的話讓葉蓮子無地自容。
她想都沒想,拉起吳為就走,倒讓鄒太太感到自己過分了,就說:“你哄哄她不就得了,外面又打槍又打炮的,太危險了。
” 葉蓮子執拗地說:“這孩子難哄,萬一日本飛機聽見了,對大家都不好。
謝謝你們的好意,我還是帶她回家去。
”葉蓮子是不是太過分?戰亂時期還不肯将就湊合,把毫無實際意義的自尊看得比人身安全還重。
子彈在頭頂嗖嗖地飛着,顆顆像是擦着葉蓮子的頭皮而過。
她把吳為橫抱于懷,佝偻下身子遮擋着吳為,如疾風下的衰草,低頭緊行在香港的大街小巷。
天地間除了槍子兒、炮彈和抱着吳為的葉蓮子,什麼都沒有,真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除了怕傷着吳為,頂着槍子兒的葉蓮子反倒自在起來。
此時她誰也不必依附,隻須依靠自己就行。
.畢夜十二點左右她們走到廣西銀行,像是歡迎葉蓮子凱旋,一顆炮彈擊中銀行大門。
一粒玻璃碎屑飛濺到葉蓮子臉上,在她臉上留下一道整齊的劃痕。
一粒粒血珠從劃痕上滲出,像是京劇藝人貼在臉上的一條亮片,又像化了一個鑽石妝。
葉蓮子終于找到空無一人的風雲雜志社,推開一扇又一扇門,哪扇門裡也沒有顧秋水,難道顧秋水遇到了危險?一時間她甚至忘記了吳為的安全,在黑暗的街頭,東奔西突,左尋右找,任憑身旁頭頂的槍子兒、炮彈四下橫飛。
那該是怎樣的一副景象?一個臉上貼着一條紅色亮片的女人,抱一個孩子,獨自奔突在不斷倒塌的瓦礫黑暗之中。
既然找不到顧秋水,留在此地也無用,隻好先回山上那個窩再說。
精疲力竭地爬上了樓…… 她什麼都擔心過了,就是沒有擔心過赤身裸體的顧秋水會和另一個赤身裸體的女人,在響徹香港上空的日本槍炮伴奏下,于床上演出一場具有佛拉明戈風的性域之舞。
整個過程之從容不迫,之循序漸進,之狂烈酣暢,似乎隻能用法國作曲家拉維爾,(RavelMau-rice)一九二八年完成的管弦舞曲波萊爾(Bolero)來表述。
難怪後世許多花樣滑冰運動員在表演雙人滑時,都不明不白地采用這支樂曲伴奏。
葉蓮子僵在了門檻上。
波萊爾舞曲一個節奏一個節奏,從容不迫、循序漸進地向她的五髒六腑漸次深入。
随着力度越來越強的節奏,她的五髒六腑也就像是滾動在絞肉機内并在最後那個狂烈酣暢、戛然而止的音符上化作碎末。
其實,人是具有強烈自欺性的動物。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即便知道自己配偶有了另外的組合,也不會如此受傷。
這就是視覺形象的沖擊力,親見親曆的殺傷力。
當然拉維爾也永遠不會知道,有個叫做葉蓮子的小女子,在波萊爾舞曲最後那個休止符之後,又接上了那支在管弦樂中表現力最為自由豐富、有着三個半音程的降B調移調單簧管(也可以稱為黑管),從低音譜表第三線的D音開始了她的吹奏練習。
從消沉、悠遠、遼闊、神秘的低音部,到優美、灑脫的中音部,再到尖銳、狂野的高音部,一路試探過去。
日後,當葉蓮子如蕭蕭落木在黃土高原上飄零的時候,零狐村的日子,于她不過是一陣又一陣黃風,掀起一層黃土掩蓋另一層黃土的無窮反複,她的技藝已臻爐火純青,最後連自己也化作了一支黑管。
但這支循規蹈矩的黑管,卻徘徊;沉湎于低音區的吹奏,将一部完整的交響樂破壞殆盡,再不能從各路樂器慢闆沉滞的叙述、鋪墊中掙紮出來向高音區奔突。
更不能來它一個finalt,飛揚、飛升、萦繞,最後不是消散而是凝固在蒼穹,隻留下定音鼓,在嚴下面,為她的堅忍一下下叩擊出行文的重點。
可有什麼能像那個嚴的不甘、籲求和尖嘯那樣,為不會呼救的她,喊出她的無助! 想來日本人對自身并不十分了解,如果他們非常了解自己,也就不會以美國太平洋艦隊的覆滅為藍本,對中國人照方抓藥。
作為一個東方人,他們實在太不懂得東方人與西方人的區别。
如果日本人知道,彼時香港上空肆無忌憚橫飛着、爆炸着的日本槍炮,竟成為一個中國女人維護自尊和一對中國男女在床上狂歡的伴奏,更不要說還有無數中國人因為什麼偉大或不那麼偉大的原因,照舊在madeinJapan的槍炮伴奏下幹着什麼,他們對赢得這場戰争的勝利還有把握嗎?即便肖斯塔闊維奇為表現二次大戰蘇軍保衛列甯格勒所譜寫的英雄主義篇章《第七交響樂》,也不如葉蓮子,顧秋水和阿蘇在這支madeinJapan槍炮交響樂伴奏下的演出,所蘊涵、所昭示的那樣神乎其神。
日本人是敗定了! 葉蓮子現在大大地明白了,顧秋水為什麼不容分說逼她回到父親那裡去的原因。
阿蘇沒有慌張,既然她的男人不慌張,她也就沒有什麼可慌張的。
有男人在,要女人出頭幹什麼?她從容穿好衣服,下床坐到一旁,倒讓名正言順的女主人葉蓮子張口結舌,不知所措。
讓葉蓮子撞見也好,這樣藏着掖着和阿蘇的關系,顧秋水實在很累。
很累為了誰?還不是為了不傷葉蓮子的心。
現在已經到了把這份厚道、情義,對葉蓮子說清楚的肘候了。
他一面将西裝褲上的吊帶一一捋順,一面對驚得渾身亂顫的葉蓮子說:“把話說清楚也好,我落難香港的時候,沒有阿蘇照料,早就餓死街頭了……怎麼說呢?她比你對我有恩。
如今你來了,我不能翻臉不認人。
我就是娶了她,也沒什麼不可以的。
現在的情況就是這樣,你要是能容她,我也就能容你們娘兒倆;你要是不能容她,我就和阿蘇自讨生活,你們娘兒倆過你們娘兒倆的。
其實這話早就想跟你說明白,隻是怕你傷心、想不通,才拖到今天。
” 顧秋水的話很重。
葉蓮子明白,要是她有半點疑義,她和吳為就得被扔在這人生地不熟,就是呼救别人也聽不懂的地方。
再看看周圍,多少男人不是同時擁有幾個女人且合法合理?她本應逆來順受,隻是她的身心卻不聽從她的理智。
吳為在葉蓮子腿上越靠越緊。
她的身高此時已超過葉蓮子的膝蓋,當她靠在葉蓮子膝旁的時候,就像在葉蓮子膝旁支上了一條腿。
有了三條腿的葉蓮子,總算支撐住搖搖欲墜的身心。
顧秋水并不需要葉蓮子的回答,她能說什麼?她反正是吊死在他的脖子上了,給她什麼她都得全盤接受。
真不知道誰那樣多事,把他香港的地址轉給了她,現在隻好這樣混下去了。
他找來一塊木闆,順窗又支了一張床,指着新搭的床,按先來後到、大小有序,通情達理地對發妻葉蓮子說:“我和阿蘇睡這張床,你帶着南南睡那張床。
兵荒馬亂的年月,隻好這樣了。
” 兵荒馬亂的年月,仗是不能不打的,什麼事情都能發生的,什麼困難都得克服的,愛是不能不做的,于是“隻好這樣了”。
于是,葉蓮子、吳為就這樣和顧秋水、阿蘇“三同”起來一同在一張桌子上吃飯,同為生存掙紮,同在‘間棚子裡不過幾尺之遙的兩張床上睡覺。
一旦面對葉蓮子和吳為,顧秋水就無緣無故地發怒。
本來可以為吳為塌癟的小肚子填充一點食物的就餐時刻,因顧秋水的在座變成了苦役。
吳為盡量縮在葉蓮子身後,可是顧秋水眼睛裡的兩團邪火像雷達那樣咬住吳為不放。
她那營養不良、本應在吃飯時變得稍有顔色的小臉,也就更加蒼白了。
顧秋水反倒對她呵斥起來:“你瞪着我幹什麼?我還沒揍你呢!” 葉蓮子就輕輕哀求道:“讓孩子吃口消停飯吧!” “誰沒讓她吃飯了?廣顧秋水筷子一摔,扭頭又對吳為說,“你再瞪,再瞪我就摔死你!” 這時葉蓮子就帶着吳為離開飯桌,到樓頂陽台上去躲一躲。
顧秋水對着她們的背影繼續迫殺,“到陽台上去算什麼本事?有臉就滾出這個家!”然後和阿蘇繼續吃他們的飯。
再不就責問葉蓮子:“怎麼天天、頓頓都是空心菜?你不會換換樣兒嗎?” 葉蓮子不敢回答說錢不在她的手裡,但天天吃空心菜的錯卻是她的。
如果葉蓮子在洗衣,顧秋水又恰巧站在她的後背,她能不說點什麼來淡化那無言的僵持嗎?到底他們還是一家人哪。
“這是海水吧?”她撩了一下洗衣盆裡的水,毫無興緻地問。
“不,是淡水。
” “哦?”她擰着眉毛,瞪着一雙大而無當的眼睛,怔怔地看着盆裡的水。
這時吳為來找媽媽,她要上廁所,可是解不開褲帶。
顧秋水腳後跟往地上一踹,說:“滾,别在我眼前晃悠,我讨厭看你那副德行廠吳為就憋着尿,提着褲子趕快逃走。
看着吳為穿一雙不合腳的舊鞋,一颠一跛落荒而逃的背影,葉蓮子接着又是一句:“這是海水吧?” 顧秋水就覺得葉蓮子在用她的愚昧、冥頑折磨他的耐性,即便再光溜的脾氣也得被這種愚昧、冥頑磨起毛刺,就一把奪過她手裡正在洗的衣服,甩到她臉上去。
隻有面對阿蘇,顧秋水的興緻才高漲起來。
這倒沒有什麼不妥,畢竟阿蘇是他的新寵,問題是當着吳為他們就肆無忌憚地調笑,而且色情等級
誰也沒有料到,一九四一年這個十二月,離開香港竟成為一個難題,就像若幹年後返回香港競成為難題一樣。
珍珠港事件當晚,多少國民黨軍政要員也沒有登上國民政府派來的最後那趟接應班機。
接應名單中不乏蔣介石的欽定人物,管你是開國元勳還是——代功臣,還不是連狗都不如被踢下飛機?廣為流傳的是前廣東省主席陳濟棠好不容易擠進機艙,卻讓孔祥熙二小姐的狗攆下了飛機。
人到此時,稱霸一時的“南天王”也隻好被犬欺,更不要說像鄒可仁這些與張學良将軍有着千絲萬縷的關系、與蔣介石分庭抗禮的“滞港東北流亡人士”,這是一群蔣介石有機會就決不饒過、日本人逮着也決不會饒過的“兩不靠”的政治力量。
當炮聲猛烈響起時,顧秋水不能不想到葉蓮子母女的安危。
不管他對葉蓮子厭惡到了什麼地步,第二天隻好上山。
葉蓮子擁着吳為呆坐閣樓,傾聽着連天炮火在周遭轟鳴,像不意間被風雨隔阻在荒郊野外中的旅人,心神邈遠而又一心一意傾聽着風雨在天地間的掃蕩。
果然不出顧秋水所料,見他來到,葉蓮子又把他的人道精神錯當夫妻情愛。
在這生命攸關的時刻,誰能想到她們母女的安危?還不是自己至親至愛的丈夫! 如果一個已被男人厭倦的女人,仍然對這個男人想人非非的話,那男人除了膩煩、起雞皮疙瘩,還能有什麼别的感覺? 顧秋水剛一邁進門檻,吳為就把眼睛藏到時蓮子的腋窩裡去了。
顧秋水也沒有顯出更多的親情,瞥了吳為一眼就調過頭去——他要等到老年,才會感到他曾是、還是一個人的父親——對葉蓮子簡捷地說道:“收拾一下,我送你們到安全的地方去。
” 葉蓮子有什麼可收拾?一到香港她就一身青色棉布大褂站在街頭賣了飯。
她那身青色棉布大褂,絕對不能混淆于旗袍,雖然看上去僅僅是質地、做工、款式的區别。
這好比同屬鳥類的各種飛禽,各自身價千差萬别,而這種差别并沒有明确的界限,隻能令領神會。
那麼葉蓮子的青色棉布大褂在這一服裝大系中,其地位可能僅相當于鳥類中的麻雀。
從天津帶來的那隻皮箱裡,倒是珍藏着幾件與顧秋水共同生活時的衣衫,到香港後從未派上用場,那箱子也就不必整理,提起就走,剩下的就是為每日賣飯備下的、突然變做無價之米的大米。
也不敢詢問去向,抱着吳為跟上就走。
這一路行走與剛到香港那天的行走,真是人情多變,風景無常。
原來顧秋水把她們送到了跑馬地鄒可仁家,鄒家有自用的相當于防空洞的地下室。
顧秋水對鄒太太介紹說:“這是我太太。
”鄒太太手指上剛剛塗過蔻丹,不時跷起手指瞟上一眼,留意非留意中就知道該給葉蓮子多少笑臉,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她又看了看吳為,對顧秋水說:“這孩子真像你。
” 吳為噘起了嘴,說:“我像媽媽。
” 鄒太太笑了:“你像媽媽?不,你像爸爸。
”吳為固執地重複着:“像媽媽。
” 鄒太太說:“她還挺會挑。
”又對顧秋水或是葉蓮子說,“放心吧,我們這裡很安全。
”然後轉身離去,高跟鞋底在水泥地上敲出不輕不重的聲響,順路吩咐着傭人:“周媽,晚上多添兩個人的飯,再把駝絨毯子給我拿到地下室去。
” 周媽脆生地應了一聲。
一聽就是當家多年的老傭人,聲音裡有種與主人在年深日久的配合中調制出來的默契。
葉蓮子立刻像是回到包家,回到傭人住的地下室。
那兒無論如何還能體味到二太太的一些鄉情,這兒卻在盡力使人忘記他們的來處,忘記他們愛吃的大蔥蘸醬、高梁米水飯、冬天的火炕……别看鄒太太戴了一身鑽石,卻難以指望像二太太那樣,在她箱子後面留點錢,讓她别再傻等,趕快到香港找顧秋水。
顧秋水受領了鄒家的收容,不過他的受領之情包裹在漫不經意之中,看上去反倒像是納下鄒家一份無端的好意,而鄒家又明明白白知道他的領恩之情,真是難為顧秋水了。
他轉身吩咐葉蓮子:“你和孩子就留在這兒,鄒家會很好照顧你們的。
我還得回社裡去,現在是非常時期,社裡要人照應。
”話是對葉蓮子說的;眼角的餘光卻向鄒可仁撩了一下。
鄒可仁果然顯出滿意的樣子。
一看又要被顧秋水丢下,葉蓮子忙說:“不,你到哪兒我們就到哪兒。
”一廂情願地要和顧秋水生死相随。
不管鄒家防空洞多麼安全,她也不想單獨留下,誰知道戰争怎樣打,打到什麼程度。
如果他們就此一别又是四年怎麼辦?她萬萬不想再落人寄人籬下的境地。
顧秋水什麼也沒說,隻橫了她一眼,就像大刀片橫地一砍,她的癡心妄想就攔腰而斷,隻好“耧”起再次被丢棄的恐懼,無奈地看着顧秋水走了。
就是有一隻鳥飛過,人還會掠上一眼呢!然而卻沒人答理葉蓮子和吳為。
她們就像鄉下窮親戚送來的,扔又不好扔(親戚還沒走)、吃又吃不得,擱在一旁礙手又礙腳的大倭瓜。
葉蓮子拿不定主意,不知是否應該和主人或哪個傭人應酬幾句,不過人家願不願答理?或是幫幫傭人們的忙?新來乍到,摸不着邊際,不但插不上手反倒可能添亂…… 最後隻好在一個角落的椅子上坐下,再次落人多餘者無以自處的境地。
好在可以一味低頭照顧吳為,對面前走來走去那些看不見她們的人,也隻好是一個看不見。
可又并非堅決徹底,忽而就突兀地擡起頭來,努出一個微笑或張張嘴巴,好像很多合體的應酬話要說卻始終沒有說出來,而彼時并沒有人從她面前經過。
天上雖有飛機掃射轟炸,外面雖有炮火震天,鄒家的日子卻不可省略。
地下室裡按時按晌送來咖啡、下午茶、點心等等,吳為卻不能像葉蓮子那樣低頭回避,而是盯着傭人們端着食物,一趟趟在她面前來回穿梭。
葉蓮子就說:“南南,看,看牆上的那個挂鐘,等一會兒就有小鳥出來叫呢。
” 吳為說:“哪兒呢?媽媽小鳥在哪兒呢?”可是小鳥一個小時才出來叫一次,吳為哪能等那麼久?就是等來小鳥,不過叫幾聲就又回去了。
她又說:“聽着,媽媽給你講故事。
從前,有個老道咽……” 吳為說:“我不聽,我不聽,我要吃那個——”她指着傭人端過去的蛋糕說,“那個。
” 防空洞的天地那麼窄小,鄒家人在那頭吃點什麼、喝點什麼,對吳為都是難以抵制的誘惑。
可是沒人想到這個尚未學會扼制欲望的孩子旁觀他人享用美食的痛苦。
顧秋水是誰?他的孩子又是誰? 葉蓮子是辛苦的。
鄒家人從早吃到晚,早餐、午餐,下午茶、晚餐、消夜,還有水果、點心穿插其間。
她講的故事也好,報時的小鳥也好,怎抵得一波又一波的輪番誘惑? 吳為哭了起來,葉蓮子越是着急,她哭得越響。
鄒可仁雖不說什麼,卻皺着甩頭不停地翻眼睛。
畢業于東北貴族女子學校的鄒太太,與胡秉宸的綠雲表姐一樣,跳舞、遊泳、開車、打網球、交際、家政,樣樣在行,又是領導潮流的人物,上過國内首家航空公司首批乘客名榜……可就是認為地面上的一切響動飛機上都能聽到—— 她挑起用美國蜜絲佛陀(maxfactor)牌眉筆畫得很彎的眉毛,對葉蓮:子說:“顧太太,請你哄哄她。
她哭得這麼響,日本飛機在上面聽見了,還不往這兒扔炸彈?” 鄒可仁是美國哈佛大學留學生,又遍遊歐洲,因此不似父親以及東北很多老财主那樣刨個坑把錢埋在地下,而是買了美國股票。
鄒家本是鄉下小門小戶的人家,有位親戚卻是一股“胡子”的老大,沾黑道的光,花錢買了稅務局的一個小官。
這個肥缺讓鄒老太爺很快撈足了錢,之後又買通省裡,當了被服廠廠長、二十世紀初,中國人像世界人一樣,好像對打仗有着特殊的嗜好。
回想一下二十世紀初中國軍閥混戰的局面,真像回到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戰國,狼煙四起,遍地開花,戰事一茬接一茬。
和八國聯軍打,和俄國人打,和日本人打,“胡子”和“胡子”打,這個軍閥和那個軍閥打,這些人和那些人打……打仗需要兵,當兵的人也真多,是個男人差不多就是個兵。
戰争興隆.被服廠自然興隆,生意興隆就意味着鄒老太爺财源茂盛。
經營過被服廠的鄒老太爺接受了資本的教育,把鄒家的錢财以及為鄒家錢上生錢的重任.托靠給有了美國學位的鄒可仁。
哈佛大學工商管理碩士鄒可仁有一天突發異想,抛出美國股票,吃進馬來西亞幾個金礦的股票,這一招-炱棋使鄒家财産幾乎賠光。
工商管理碩士本不會犯如此低級的錯誤,怪就怪二次世界大戰,如果沒有二次世界大戰,情況不會這樣反常。
馬來西亞金礦不久在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日本人炸得精光,隻剩一座,股票掌握在鄒太太手中,可以想見日後鄒可仁與鄒太太離婚後這些股票的下落。
太平洋戰争已成不可避免之勢,這位工商管理碩士偏偏将财産向太平洋轉移,這樣的腦袋還想折騰出什麼有聲有色的事情?這樣的頭腦還想以“民主”為旗幟,組織政黨,招兵買馬,收複在東北的勢力、财産,再度稱王東北?或組黨成功,也算一黨一派,不管将來國民黨還是共産黨執政,都是讨價還價的資本?……不是“天方夜譚”又是什麼? 鄒可仁是空有野心而無能力啊。
而共産黨裡會聚了多少優秀人才!共産黨注定要成為執政黨了。
一九四九年後鄒太太無論如何不肯回内地定居,她忍受不了滑向簡陋,甯可放任鄒可仁獨守北京;自己長住香港。
鄒可仁以為憑借他那一黨一派的力量,總會有個與共産黨平分秋色的地位,沒想到隻得到政府某部門一個虛職,幾十年的美夢不過一枕黃粱。
但他并沒有死心,直到一九五七年反右之前,還留在北京靜觀局勢,期待奇迹的發生。
好在還有一些親朋沒有撤離大陸,常到他那個種一溜無花果和夾竹桃的小院,-同吟唱“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他的老廚子還在,市場上還能買到與逝去不久的時日不差分毫的作料,做出他一日不可離的佳肴。
鄒可仁儲存的好酒也還有,即便喝光了,也可乘往返香港之機帶進-些,好在那時進出還算自由。
舊日關系中,有位遠親的女兒,一九四九年之前,家庭狀況是玉器多得用簸箕撮。
一九四九年後父母雙雙亡故,無法像其他親戚那樣或走香港、或去美國,偏偏又在一九四九年後升了大學,校中再也沒有類似美國大學富家子弟“同學會”式的pany,不要說組織家庭舞會,連經濟來源也成了問題,哪裡還有尋找門當戶對乘龍快婿的機會?所幸眼前還有這個可以讓她恢複舊日享受的男人,而且不算很老,自己父親比四姨太還年長三十多歲呢。
老區來的女幹部,徹底摧毀了鄒可仁打算換換口味的企圖。
那些本就毫無起伏的腰杆,再紮上根粗皮帶,活像橫锔了一道箍子的大醬缸;帽子底下冒出的短發,參差如地裡的麥茬,外加多日不曾洗濯的腦油子味兒;說話直噴唾沫星子,對着他人的臉大放驚天動地的飽嗝或噴嚏;翻書之前先伸出老長的舌頭,以手指于舌上取水……這都讓鄒可仁立時腦袋大如鬥,忘記了自己沒留洋之前,也是說話直噴唾沫星子的,也是對着他人的臉大放驚天動地的飽嗝或噴嚏的,也是翻書之前先伸出老長的舌頭以手指于舌上取水的,腦袋上也是冒着多日不曾洗濯的腦油子味兒的。
本以為太太不能影形相随,畢竟天涯何處無芳草,沒想到一下掉進鹽堿地、荒草灘,不要說芳草,連根草毛都找不到。
國事、家事,就這樣改變了他們舊有的關系結構。
起始鄒可仁未必當真,可是他們有了兒子,這是鄒太太一直不能滿足他的。
一九五七年反右前夕,鄒可仁帶着女大學生和兒子到了香港,原想維持一大一小的局面,但是有大學文化的女人怎能像阿蘇那樣,心安理得地接受一大-小的局面,于是有了離婚。
鄒太太離婚後先與東北某一望族的後人同居,而後移居美國,在洛杉矶唐人街開一家飯店,本指望用來養老的馬來西亞金礦股票卻被望族的後人騙走,最後寂寞老死在美國一家養老院。
鄒太太的話讓葉蓮子無地自容。
她想都沒想,拉起吳為就走,倒讓鄒太太感到自己過分了,就說:“你哄哄她不就得了,外面又打槍又打炮的,太危險了。
” 葉蓮子執拗地說:“這孩子難哄,萬一日本飛機聽見了,對大家都不好。
謝謝你們的好意,我還是帶她回家去。
”葉蓮子是不是太過分?戰亂時期還不肯将就湊合,把毫無實際意義的自尊看得比人身安全還重。
子彈在頭頂嗖嗖地飛着,顆顆像是擦着葉蓮子的頭皮而過。
她把吳為橫抱于懷,佝偻下身子遮擋着吳為,如疾風下的衰草,低頭緊行在香港的大街小巷。
天地間除了槍子兒、炮彈和抱着吳為的葉蓮子,什麼都沒有,真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除了怕傷着吳為,頂着槍子兒的葉蓮子反倒自在起來。
此時她誰也不必依附,隻須依靠自己就行。
.畢夜十二點左右她們走到廣西銀行,像是歡迎葉蓮子凱旋,一顆炮彈擊中銀行大門。
一粒玻璃碎屑飛濺到葉蓮子臉上,在她臉上留下一道整齊的劃痕。
一粒粒血珠從劃痕上滲出,像是京劇藝人貼在臉上的一條亮片,又像化了一個鑽石妝。
葉蓮子終于找到空無一人的風雲雜志社,推開一扇又一扇門,哪扇門裡也沒有顧秋水,難道顧秋水遇到了危險?一時間她甚至忘記了吳為的安全,在黑暗的街頭,東奔西突,左尋右找,任憑身旁頭頂的槍子兒、炮彈四下橫飛。
那該是怎樣的一副景象?一個臉上貼着一條紅色亮片的女人,抱一個孩子,獨自奔突在不斷倒塌的瓦礫黑暗之中。
既然找不到顧秋水,留在此地也無用,隻好先回山上那個窩再說。
精疲力竭地爬上了樓…… 她什麼都擔心過了,就是沒有擔心過赤身裸體的顧秋水會和另一個赤身裸體的女人,在響徹香港上空的日本槍炮伴奏下,于床上演出一場具有佛拉明戈風的性域之舞。
整個過程之從容不迫,之循序漸進,之狂烈酣暢,似乎隻能用法國作曲家拉維爾,(RavelMau-rice)一九二八年完成的管弦舞曲波萊爾(Bolero)來表述。
難怪後世許多花樣滑冰運動員在表演雙人滑時,都不明不白地采用這支樂曲伴奏。
葉蓮子僵在了門檻上。
波萊爾舞曲一個節奏一個節奏,從容不迫、循序漸進地向她的五髒六腑漸次深入。
随着力度越來越強的節奏,她的五髒六腑也就像是滾動在絞肉機内并在最後那個狂烈酣暢、戛然而止的音符上化作碎末。
其實,人是具有強烈自欺性的動物。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即便知道自己配偶有了另外的組合,也不會如此受傷。
這就是視覺形象的沖擊力,親見親曆的殺傷力。
當然拉維爾也永遠不會知道,有個叫做葉蓮子的小女子,在波萊爾舞曲最後那個休止符之後,又接上了那支在管弦樂中表現力最為自由豐富、有着三個半音程的降B調移調單簧管(也可以稱為黑管),從低音譜表第三線的D音開始了她的吹奏練習。
從消沉、悠遠、遼闊、神秘的低音部,到優美、灑脫的中音部,再到尖銳、狂野的高音部,一路試探過去。
日後,當葉蓮子如蕭蕭落木在黃土高原上飄零的時候,零狐村的日子,于她不過是一陣又一陣黃風,掀起一層黃土掩蓋另一層黃土的無窮反複,她的技藝已臻爐火純青,最後連自己也化作了一支黑管。
但這支循規蹈矩的黑管,卻徘徊;沉湎于低音區的吹奏,将一部完整的交響樂破壞殆盡,再不能從各路樂器慢闆沉滞的叙述、鋪墊中掙紮出來向高音區奔突。
更不能來它一個finalt,飛揚、飛升、萦繞,最後不是消散而是凝固在蒼穹,隻留下定音鼓,在嚴下面,為她的堅忍一下下叩擊出行文的重點。
可有什麼能像那個嚴的不甘、籲求和尖嘯那樣,為不會呼救的她,喊出她的無助! 想來日本人對自身并不十分了解,如果他們非常了解自己,也就不會以美國太平洋艦隊的覆滅為藍本,對中國人照方抓藥。
作為一個東方人,他們實在太不懂得東方人與西方人的區别。
如果日本人知道,彼時香港上空肆無忌憚橫飛着、爆炸着的日本槍炮,竟成為一個中國女人維護自尊和一對中國男女在床上狂歡的伴奏,更不要說還有無數中國人因為什麼偉大或不那麼偉大的原因,照舊在madeinJapan的槍炮伴奏下幹着什麼,他們對赢得這場戰争的勝利還有把握嗎?即便肖斯塔闊維奇為表現二次大戰蘇軍保衛列甯格勒所譜寫的英雄主義篇章《第七交響樂》,也不如葉蓮子,顧秋水和阿蘇在這支madeinJapan槍炮交響樂伴奏下的演出,所蘊涵、所昭示的那樣神乎其神。
日本人是敗定了! 葉蓮子現在大大地明白了,顧秋水為什麼不容分說逼她回到父親那裡去的原因。
阿蘇沒有慌張,既然她的男人不慌張,她也就沒有什麼可慌張的。
有男人在,要女人出頭幹什麼?她從容穿好衣服,下床坐到一旁,倒讓名正言順的女主人葉蓮子張口結舌,不知所措。
讓葉蓮子撞見也好,這樣藏着掖着和阿蘇的關系,顧秋水實在很累。
很累為了誰?還不是為了不傷葉蓮子的心。
現在已經到了把這份厚道、情義,對葉蓮子說清楚的肘候了。
他一面将西裝褲上的吊帶一一捋順,一面對驚得渾身亂顫的葉蓮子說:“把話說清楚也好,我落難香港的時候,沒有阿蘇照料,早就餓死街頭了……怎麼說呢?她比你對我有恩。
如今你來了,我不能翻臉不認人。
我就是娶了她,也沒什麼不可以的。
現在的情況就是這樣,你要是能容她,我也就能容你們娘兒倆;你要是不能容她,我就和阿蘇自讨生活,你們娘兒倆過你們娘兒倆的。
其實這話早就想跟你說明白,隻是怕你傷心、想不通,才拖到今天。
” 顧秋水的話很重。
葉蓮子明白,要是她有半點疑義,她和吳為就得被扔在這人生地不熟,就是呼救别人也聽不懂的地方。
再看看周圍,多少男人不是同時擁有幾個女人且合法合理?她本應逆來順受,隻是她的身心卻不聽從她的理智。
吳為在葉蓮子腿上越靠越緊。
她的身高此時已超過葉蓮子的膝蓋,當她靠在葉蓮子膝旁的時候,就像在葉蓮子膝旁支上了一條腿。
有了三條腿的葉蓮子,總算支撐住搖搖欲墜的身心。
顧秋水并不需要葉蓮子的回答,她能說什麼?她反正是吊死在他的脖子上了,給她什麼她都得全盤接受。
真不知道誰那樣多事,把他香港的地址轉給了她,現在隻好這樣混下去了。
他找來一塊木闆,順窗又支了一張床,指着新搭的床,按先來後到、大小有序,通情達理地對發妻葉蓮子說:“我和阿蘇睡這張床,你帶着南南睡那張床。
兵荒馬亂的年月,隻好這樣了。
” 兵荒馬亂的年月,仗是不能不打的,什麼事情都能發生的,什麼困難都得克服的,愛是不能不做的,于是“隻好這樣了”。
于是,葉蓮子、吳為就這樣和顧秋水、阿蘇“三同”起來一同在一張桌子上吃飯,同為生存掙紮,同在‘間棚子裡不過幾尺之遙的兩張床上睡覺。
一旦面對葉蓮子和吳為,顧秋水就無緣無故地發怒。
本來可以為吳為塌癟的小肚子填充一點食物的就餐時刻,因顧秋水的在座變成了苦役。
吳為盡量縮在葉蓮子身後,可是顧秋水眼睛裡的兩團邪火像雷達那樣咬住吳為不放。
她那營養不良、本應在吃飯時變得稍有顔色的小臉,也就更加蒼白了。
顧秋水反倒對她呵斥起來:“你瞪着我幹什麼?我還沒揍你呢!” 葉蓮子就輕輕哀求道:“讓孩子吃口消停飯吧!” “誰沒讓她吃飯了?廣顧秋水筷子一摔,扭頭又對吳為說,“你再瞪,再瞪我就摔死你!” 這時葉蓮子就帶着吳為離開飯桌,到樓頂陽台上去躲一躲。
顧秋水對着她們的背影繼續迫殺,“到陽台上去算什麼本事?有臉就滾出這個家!”然後和阿蘇繼續吃他們的飯。
再不就責問葉蓮子:“怎麼天天、頓頓都是空心菜?你不會換換樣兒嗎?” 葉蓮子不敢回答說錢不在她的手裡,但天天吃空心菜的錯卻是她的。
如果葉蓮子在洗衣,顧秋水又恰巧站在她的後背,她能不說點什麼來淡化那無言的僵持嗎?到底他們還是一家人哪。
“這是海水吧?”她撩了一下洗衣盆裡的水,毫無興緻地問。
“不,是淡水。
” “哦?”她擰着眉毛,瞪着一雙大而無當的眼睛,怔怔地看着盆裡的水。
這時吳為來找媽媽,她要上廁所,可是解不開褲帶。
顧秋水腳後跟往地上一踹,說:“滾,别在我眼前晃悠,我讨厭看你那副德行廠吳為就憋着尿,提着褲子趕快逃走。
看着吳為穿一雙不合腳的舊鞋,一颠一跛落荒而逃的背影,葉蓮子接着又是一句:“這是海水吧?” 顧秋水就覺得葉蓮子在用她的愚昧、冥頑折磨他的耐性,即便再光溜的脾氣也得被這種愚昧、冥頑磨起毛刺,就一把奪過她手裡正在洗的衣服,甩到她臉上去。
隻有面對阿蘇,顧秋水的興緻才高漲起來。
這倒沒有什麼不妥,畢竟阿蘇是他的新寵,問題是當着吳為他們就肆無忌憚地調笑,而且色情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