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潮勵志
關燈
小
中
大
站停下來,睜大眼睛,顫抖着嗓門說,“原、原來鞑子的援兵已至!那、那、那豈不是明擺着送死麼,大哥為何還應承他?”
黃宗羲沒有立即答話。
不過,對方在這一刻裡所表現出來的緊張和關切,卻使他心中分明地動了一下,與此同時,一種遙遠的、模糊的東西開始在記憶中蘇醒。
那是一種根植于血緣的、柔軟而溫馨的感覺,就像一棵樹上的兩片葉子,出自同一個母體,受着同樣的哺育和滋養,許多年來一直相依為命,一起成長。
從來沒有想過會有永遠分離的一天。
然而,眼下卻正如弟弟所驚駭地道破的那樣,這一次把分手之後,彼此還能夠再見麼?還能像過去一樣,盡管也常有各自奔忙的時候,但到頭來,仍舊又走到一起來麼?黃宗羲實在有點拿不準。
事實上,這一次出征可以說是成敗未蔔,每前行一步都充滿風險和殺機,随時随地有丢掉性命的可能…… “嗯,倒也不能這等說。
”為了擺脫這種不合時宜的軟弱情緒,他開始字斟句酌地辯解說,“鞑子的援兵眼下齊集富陽。
我們這是繞出其側,避其鋒芒,攻其不意。
趕明兒一旦拿下海甯,便北上嘉興,直趨太湖。
此數地俱為鞑子力所不逮之處。
倘使順利,便可聯絡當地義師,鬧他個天翻地覆,令洪承疇、張存仁顧此失彼,博洛如芒在背。
到那時,孫、張二公再乘機揮師西進。
那麼,便不止浙東之危可解,就連杭州——哼,說不定也能一舉收複呢!” 停了停,看見弟弟隻是呆呆地聽着,沒有回應,他又奮然一揮胳臂,大聲說:“嘿,國家亡破到這一步,天下糜爛到這一步,死又算得了什麼!終不成為着活命,就連我華夏的詩書禮樂、文明教化都甯可不要了?須知我們可是聖人之徒,不是無知村夫,不能忘卻天下之責!隻要死得其所,死得壯烈,我看就比觍顔苟活,任憑鞑子淩辱糟踐強似萬倍!” 這麼情懷激蕩地說着,他覺得渾身的脈管都在贲然擴張,血液随之沸騰起來,于是,也不等黃宗會回答,就徑自扭過頭,噔噔噔地向前走去,直到出了市集,來到一塊開闊地上,才重新放慢腳步。
譚山鋪的規模其實很小,街道縱橫相加起來,也不過三四十間鋪位。
市集之外,是連綿起伏的郊野,外帶一片傾斜的防波“草塘”。
這當兒,月亮已經升上了半天,并且褪盡了前時那一層薄翳,變得愈加清晰而明朗。
它靜靜地高懸着,把大地山河全都籠罩在溶溶漾漾的銀色輝光裡。
遠處的大小尖山固然已經變得模糊而缥缈,就連近處的譚山和山腳下的軍營,也隻剩下黑乎乎的一片暗影。
四下裡莽莽蒼蒼,混混茫茫。
隻是這兒那兒,間或閃現出一兩星火光,傳來了幾聲含混的話語,才使人覺察到,這周遭并不是空明荒寂一片…… “大哥,”從後面跟了上來的黃宗會,心事重重地低聲說,“大哥決意舍身報國之志,令劣弟甚為感佩。
我聖人之徒生于斯世,自是正該如此。
隻不過,說到‘死得其所’,卻尚有可斟酌之處。
” “噢?且道其詳!”黃宗羲問,沒有回頭;同時,傾聽着江堤外那變得宏大起來的潮水聲。
“沖鋒陷陣,血戰沙場,本是武人之事,實非我輩所長。
适才聽大哥說,此番出師,方、王二帥俱按兵不動,而讓大哥挺身犯險,孤軍渡江,這豈非棄長用短,強人所難?更何況大哥博識精思,本非尋常儒士可比,更兼多年求索,于學問已臻大成之境,未來更是無可限量!若因此遭逢不測,固然可當‘壯烈’二字,卻實在難以稱之為‘得所’!” 黃宗會說這番話時,顯得有點畏縮。
不過,同樣的問題黃宗羲其實也曾經反複思考過,那就是他曾經對孫嘉績說過的,鑒于方國安、王之仁等武人嚣張跋扈目光淺狹,他要用實際榜樣證明由仁人君子統領的、通曉禮義的軍隊,更有眼界膽色,也更能打勝仗!但是,話又說回來,正如弟弟所提醒的:在方、王的主力軍意存觀望的情況下,自己憑着三千孤軍,渡江犯險,真有獲勝的把握麼?萬一就此死去,到底是值得還是不值得?正是這種突然冒出的疑慮,擾亂了他的心思,以緻過了半晌,他不由自主地低聲問:“那麼,依你之見?” 也許發現哥哥口氣有點松動,黃宗會的膽子變得大起來,結結巴巴地說:“若是、若是并無必勝之把握,那就不如退回江南——或者,或者幹脆撒開手,回家!” 起初,黃宗羲還耽擱在自己的思緒裡,對弟弟的話沒有怎麼在意。
然而,随後他就吃了一驚:“你說什麼?退兵?回家?”他瞪大眼睛問,同時,因為發覺弟弟在那番貌似為自己着想的話裡,竟然藏着這麼一個龌龊的主意而大為生氣,于是使
不過,對方在這一刻裡所表現出來的緊張和關切,卻使他心中分明地動了一下,與此同時,一種遙遠的、模糊的東西開始在記憶中蘇醒。
那是一種根植于血緣的、柔軟而溫馨的感覺,就像一棵樹上的兩片葉子,出自同一個母體,受着同樣的哺育和滋養,許多年來一直相依為命,一起成長。
從來沒有想過會有永遠分離的一天。
然而,眼下卻正如弟弟所驚駭地道破的那樣,這一次把分手之後,彼此還能夠再見麼?還能像過去一樣,盡管也常有各自奔忙的時候,但到頭來,仍舊又走到一起來麼?黃宗羲實在有點拿不準。
事實上,這一次出征可以說是成敗未蔔,每前行一步都充滿風險和殺機,随時随地有丢掉性命的可能…… “嗯,倒也不能這等說。
”為了擺脫這種不合時宜的軟弱情緒,他開始字斟句酌地辯解說,“鞑子的援兵眼下齊集富陽。
我們這是繞出其側,避其鋒芒,攻其不意。
趕明兒一旦拿下海甯,便北上嘉興,直趨太湖。
此數地俱為鞑子力所不逮之處。
倘使順利,便可聯絡當地義師,鬧他個天翻地覆,令洪承疇、張存仁顧此失彼,博洛如芒在背。
到那時,孫、張二公再乘機揮師西進。
那麼,便不止浙東之危可解,就連杭州——哼,說不定也能一舉收複呢!” 停了停,看見弟弟隻是呆呆地聽着,沒有回應,他又奮然一揮胳臂,大聲說:“嘿,國家亡破到這一步,天下糜爛到這一步,死又算得了什麼!終不成為着活命,就連我華夏的詩書禮樂、文明教化都甯可不要了?須知我們可是聖人之徒,不是無知村夫,不能忘卻天下之責!隻要死得其所,死得壯烈,我看就比觍顔苟活,任憑鞑子淩辱糟踐強似萬倍!” 這麼情懷激蕩地說着,他覺得渾身的脈管都在贲然擴張,血液随之沸騰起來,于是,也不等黃宗會回答,就徑自扭過頭,噔噔噔地向前走去,直到出了市集,來到一塊開闊地上,才重新放慢腳步。
譚山鋪的規模其實很小,街道縱橫相加起來,也不過三四十間鋪位。
市集之外,是連綿起伏的郊野,外帶一片傾斜的防波“草塘”。
這當兒,月亮已經升上了半天,并且褪盡了前時那一層薄翳,變得愈加清晰而明朗。
它靜靜地高懸着,把大地山河全都籠罩在溶溶漾漾的銀色輝光裡。
遠處的大小尖山固然已經變得模糊而缥缈,就連近處的譚山和山腳下的軍營,也隻剩下黑乎乎的一片暗影。
四下裡莽莽蒼蒼,混混茫茫。
隻是這兒那兒,間或閃現出一兩星火光,傳來了幾聲含混的話語,才使人覺察到,這周遭并不是空明荒寂一片…… “大哥,”從後面跟了上來的黃宗會,心事重重地低聲說,“大哥決意舍身報國之志,令劣弟甚為感佩。
我聖人之徒生于斯世,自是正該如此。
隻不過,說到‘死得其所’,卻尚有可斟酌之處。
” “噢?且道其詳!”黃宗羲問,沒有回頭;同時,傾聽着江堤外那變得宏大起來的潮水聲。
“沖鋒陷陣,血戰沙場,本是武人之事,實非我輩所長。
适才聽大哥說,此番出師,方、王二帥俱按兵不動,而讓大哥挺身犯險,孤軍渡江,這豈非棄長用短,強人所難?更何況大哥博識精思,本非尋常儒士可比,更兼多年求索,于學問已臻大成之境,未來更是無可限量!若因此遭逢不測,固然可當‘壯烈’二字,卻實在難以稱之為‘得所’!” 黃宗會說這番話時,顯得有點畏縮。
不過,同樣的問題黃宗羲其實也曾經反複思考過,那就是他曾經對孫嘉績說過的,鑒于方國安、王之仁等武人嚣張跋扈目光淺狹,他要用實際榜樣證明由仁人君子統領的、通曉禮義的軍隊,更有眼界膽色,也更能打勝仗!但是,話又說回來,正如弟弟所提醒的:在方、王的主力軍意存觀望的情況下,自己憑着三千孤軍,渡江犯險,真有獲勝的把握麼?萬一就此死去,到底是值得還是不值得?正是這種突然冒出的疑慮,擾亂了他的心思,以緻過了半晌,他不由自主地低聲問:“那麼,依你之見?” 也許發現哥哥口氣有點松動,黃宗會的膽子變得大起來,結結巴巴地說:“若是、若是并無必勝之把握,那就不如退回江南——或者,或者幹脆撒開手,回家!” 起初,黃宗羲還耽擱在自己的思緒裡,對弟弟的話沒有怎麼在意。
然而,随後他就吃了一驚:“你說什麼?退兵?回家?”他瞪大眼睛問,同時,因為發覺弟弟在那番貌似為自己着想的話裡,竟然藏着這麼一個龌龊的主意而大為生氣,于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