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潮勵志

關燈
雖然柳敬亭等人到底沒能與城外的淩君甫及其手下人聯絡上,但是由黃宗羲、王正中所率領的三千義軍,卻比原定計劃提前了兩天,也就是于五月十八日分乘六十餘艘戰船出發,順利渡過錢塘江,搶占了海甯縣城以東四十裡的一個小市集——譚山鋪。

     他們之所以要提前行動,一來是各路兵馬齊集之後,糧草消耗相應大增,供應十分緊張,提早一天出發,就能夠早一天擺脫困境,利用江北的廣袤之地去開辟新糧源;二來,是南邊一線傳來消息,說清朝的征南大将軍博洛所率的援軍已經抵達杭州,正在向富陽縣一帶的錢塘江邊集結,對駐紮在七條沙的方國安部擺出悍然進逼态勢,看樣子,大有把魯王政權的這支主力正規軍一舉擊垮的企圖。

    因此,張國維和孫嘉績等人愈加急于從東線先發制人,把戰場引到江北去,以打亂敵方的計劃。

     現在,黃宗羲和他的三千将士已經成功登岸,并且在譚山鋪一帶駐紮下來。

    正如事先派人偵察過的那樣,這裡正當海甯、海鹽兩縣的接合部,位置比較偏僻,清軍無力顧及,因此他們并沒有遇到任何抵抗。

    至于譚山鋪裡的居民,大約看見江對岸突然駛來許多兵船,也早就吓得躲的躲、逃的逃。

    結果,黃宗羲上岸之後,領着手下的将官們在市集裡外轉了一圈,最後竟然隻找到一個老瘋子和一隻又瘦又癞的野狗;此外,就是三四十間東倒西歪的草房、兩扇搬不動的石磨,以及一些來不及帶走或者不打算帶走的壇壇罐罐。

    這種情形,雖然已在意料之中,但黃宗羲仍然感到頗為失望和不安。

    因為在他的意識中,自己所統率的可是大明的軍隊,是為了解救這裡的漢家百姓而來的,對方應該歡欣鼓舞,“箪食壺漿以迎王師”才對。

    不過,他也明白,由于前一陣子明軍渡江作戰時,凡是遇見剃了發的,都認作是背叛了祖宗,橫加殺戮,因此弄得老百姓人心惶惶,走避唯恐不及。

    于是他立即命人向附近各路口貼出告示,宣谕魯監國最近的旨意:百姓凡是剃了頭的,隻要按從前的習慣,重新戴上網巾,就算表示棄清歸明,改惡從善,就能得到“王師”的寬恕。

    與此同時,他還傳令各營:嚴禁私自四出打糧,一切由中軍大帳統一籌措,違者軍法從事。

    下達完這兩道命令,他眼見天色已近傍晚,而且經過大半天的行船,風浪颠簸,将士們都顯得頗為疲倦,于是又下了第三道命令,吩咐各營就近擇地駐紮,埋鍋做飯,洗涮休息;但是必須向各處路口派出巡哨,嚴加警戒,以防不測。

     經過一番馬嘶人喊的緊張和忙碌,如今,那三千将士已經分别進入自己的營地,陸續安頓下來。

    随着縷縷炊煙從各處軍帳間升起,海甯方向的西邊天末,夏日的夕陽也漸漸落入到叢生的樹木背後。

    但是天空卻依然明亮,近處的譚山和遠處的大尖山、小尖山,沐浴在一片紫黛色的霞影之中,顯得聖潔而柔媚。

    這一帶離錢塘江的出海口已經很近,受潮汐的影響,一天之中江水的漲落很大。

    久而久之,沿着江岸就出現了一大片一大片的淺灘。

    為了抵禦潮汐對堤岸的猛烈沖刷,減少水土的流失,這裡的老百姓自古以來都不斷在淺灘上廣種雜草和灌木,并且築起一道一道階梯狀的防波堤。

    被稱為“草塘”的這些防波堤從東邊江口外的乍浦所,經過海鹽、海甯,一直延伸到杭州城下,長達八百餘裡。

    它與著名的錢塘江潮一道,成為這一帶的一大風景。

    不過,對于黃宗羲來說,這一切都已經并不新鮮。

    因此,他與王正中等幾位主要将領簡單地啃了幾口幹糧之後,就隻顧動身到各處陣地去巡視。

    直到證實各營将士已經遵照命令分為三股,右依譚山,左憑大江,中踞大路,互為掎角地駐紮下來,而那六十餘艘大小航船,也已經井然有序地在江邊排成了一個水寨,并同陸上的軍隊保持着密切的聯絡,他才稍稍放下心來,于是向王正中等人囑咐了一番,責成他們管好各自己的隊伍,發現異常情況,立即報告。

    然後,他就帶上黃安,徑自趕回已經成為臨時指揮所的市集中去。

     黃宗羲之所以匆匆趕回來,是因為記挂着他的弟弟黃宗會。

    說起來,這事也令他始料不及。

    今天從龍王堂出發渡江時,黃宗會竟然不顧勸阻,也硬跟着乘船到了江北。

    本來,這位三弟隻是奉族長和母親姚夫人之命,來給黃宗羲和黃竹浦的子弟們送行。

    與他一道前來的,還有二弟宗炎、四弟宗轅和别的一些父老鄉親。

    他們給黃宗羲帶來了衣物和一些用品,更帶來了姚夫人、葉氏和周細姐的殷殷囑咐,雖然無非是保重身子、強飯加餐、添衣蓋被,以及早日得勝歸來等等一類的話,但是黃宗羲仍然掂量得出,這些簡短而尋常的囑咐當中所包含的深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