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而不見
關燈
小
中
大
柳敬亭估計得不錯。
主仆四人乘上兵船之後,果然一路順利,再沒有受到查檢。
不僅如此,由于船上那些兵校都是從前明的軍隊投降過來的本地人,柳敬亭稍稍施展一下說書的本領,就立即博得他們的熱烈喝彩,并且從此纏着不放。
結果一來二去,還真的從他們那裡刺探到一些機密軍情。
其中最重要的一件,就是清朝鑒于江南的戰局吃緊,已經任命多羅貝勒博洛為征南大将軍,率兵南下,增援杭州,并向浙東和福建地區發動更猛烈的進攻。
目前,清兵正在長江邊上大事征集民船,準備供博洛到來使用。
柳敬亭把這個情報告訴餘、沈二人後,大家都緊張起來,覺得有必要盡快通知魯王方面。
不過,由于紫衣曾經說到,冒襄前一陣子就在海甯一帶逃難,目前有可能前往宜興去投奔陳貞慧,又使他們對老朋友的安危始終放心不下。
加上餘懷也很想探訪闊别多時的陳貞慧,征求一下這位才略超群的兄長對時局的見解。
結果三人商定:先由沈士柱和柳敬亭直接前往浙東去報信,而餘懷則帶着親随阿為繞道宜興一趟,再從那裡趕到浙東去會合。
現在,餘懷主仆已經按照計劃,在常州登了岸,改乘一隻小船,向宜興進發。
從丹陽往南的廣大地區,曆來都是水網交織、物産豐饒的魚米之鄉。
而位于太湖和滆湖之間的宜興縣,也同樣以盛産稻米、小麥、蠶桑和各種魚蝦蟹鼈著名。
要在以往,到了這種開耕的季節,河汊上必定早已秧船來往,漁歌互答;兩邊的岸上,也必定是牛鳴人叫,忙碌着無數農夫的身影。
可是,自從去年七月,明朝前職方主事吳日生在吳江起義,進占太湖之後,這一帶便成了義兵和清軍反複争奪的地盤。
接連不斷的殘酷拼殺,弄得老百姓倉皇奔避,再也無法安居,或者身不由己地卷入戰事,或者紛紛四散逃亡;本來是甯靜平和的村莊,也因為一再遭到燒殺和劫掠,不少都成了廢墟。
以緻到如今,當餘懷主仆沿着滆湖邊上一路南來,映入眼中的,隻有一望無際的黃蘆和苦竹,映帶着成片成片被抛荒的田野。
有時小船行上十裡八裡,也看不見一點人煙,隻有烏黑聳立的斷壁頹垣、倒塌的橋梁,以及不時貼着船舷流過的、泡得腫脹的可怕浮屍。
其中有些屍首因為被砍去了腦袋,水從腔子裡灌進去之後,就變得直立起來,于是那半截的無頭身子就露在水面上,冉冉地漂浮過來,驟然一見,簡直能把人當場吓昏。
倒是那些野鴨、白鹭一類的水鳥,渾不曉得人世的苦難與兇險,依舊呱呱地叫着,成群結隊地飛來飛去,好歹使這劫後的水鄉,增添了幾許令人心頭發憷的生趣…… 由于一直生活在南京,在此之前,餘懷對于戰亂的殘酷和可怕,還沒有太多深切的感受。
也就是到了這時候,他才多少有點後悔這次本非絕對必要的旅行。
但已經走到半途上,退回去又不甘心,隻好硬着頭皮往前闖。
結果,經過了兩天一夜驚魂不定的航行,主仆二人才總算在太陽落山的時分,抵達陳貞慧的家鄉——亳村。
這是遠離宜興縣城的一個小村,緊挨在相鄰的溧陽縣邊沿。
一路上,由于滿眼所見的盡是戰亂死亡的殘破的景象,餘懷一直暗暗擔心着:要是陳貞慧也逃亡他鄉的話,那麼很可能就會白來一趟了。
不過,進入縣城以西之後,卻發現情形漸漸有些改觀。
特别是亳村一帶,憑着位置偏僻,看來反而得以躲開禍劫。
雖說眼下離天黑還有好一陣子,田野上已經停止了勞作,看不見一個農夫,但土地已經犁開,秧田也一片嫩綠——開耕的景象仍舊随處可見。
而在隐現于綠樹叢中的一帶草屋和瓦房的頂上,也照樣升起了縷縷炊煙……這種情形,使餘懷多少心定了一點。
因此等烏篷船在村頭靠岸時,他就迫不及待地站起來。
陳貞慧是個大名鼎鼎的人物,亳村中自然無人不曉。
沒有費什麼勁,主仆二人就被熱心的村民帶領着,來到老朋友的家門前。
“嗯,自從去年四月在留都,他被馬、阮二賊陷害,關進大牢裡,我就見不到他了。
後來隻聽說他同黃太沖、顧子方一道逃了出來,但也沒能見着。
那麼經曆了這大半年的奇禍巨變,他如今會是什麼樣子呢?從剛才那些村民的模樣看來,這一帶也沒能躲過剃發之辱,那麼他到底有什麼打算?還有,辟疆一家是否當真投奔到了這裡?”在那個熱心的村民替他們入内通報時,餘懷一邊打量着眼前建築得頗為考究的門樓,一邊多少有點不安地想。
不過,他很快就停止了思索,因為門内已經傳出了急促的腳步聲。
于是,他迅速轉過臉去,同時腦子裡浮現出老朋友那高大的身軀和熟悉的圓盤臉,一顆心也因為激動而急跳起來。
然而,出來迎接他的卻不是陳貞慧,而是一個身材瘦削的中年人。
那人有着一個骨棱棱的鼻子和一雙細長眼睛。
他把餘懷主仆打量了一下,
主仆四人乘上兵船之後,果然一路順利,再沒有受到查檢。
不僅如此,由于船上那些兵校都是從前明的軍隊投降過來的本地人,柳敬亭稍稍施展一下說書的本領,就立即博得他們的熱烈喝彩,并且從此纏着不放。
結果一來二去,還真的從他們那裡刺探到一些機密軍情。
其中最重要的一件,就是清朝鑒于江南的戰局吃緊,已經任命多羅貝勒博洛為征南大将軍,率兵南下,增援杭州,并向浙東和福建地區發動更猛烈的進攻。
目前,清兵正在長江邊上大事征集民船,準備供博洛到來使用。
柳敬亭把這個情報告訴餘、沈二人後,大家都緊張起來,覺得有必要盡快通知魯王方面。
不過,由于紫衣曾經說到,冒襄前一陣子就在海甯一帶逃難,目前有可能前往宜興去投奔陳貞慧,又使他們對老朋友的安危始終放心不下。
加上餘懷也很想探訪闊别多時的陳貞慧,征求一下這位才略超群的兄長對時局的見解。
結果三人商定:先由沈士柱和柳敬亭直接前往浙東去報信,而餘懷則帶着親随阿為繞道宜興一趟,再從那裡趕到浙東去會合。
現在,餘懷主仆已經按照計劃,在常州登了岸,改乘一隻小船,向宜興進發。
從丹陽往南的廣大地區,曆來都是水網交織、物産豐饒的魚米之鄉。
而位于太湖和滆湖之間的宜興縣,也同樣以盛産稻米、小麥、蠶桑和各種魚蝦蟹鼈著名。
要在以往,到了這種開耕的季節,河汊上必定早已秧船來往,漁歌互答;兩邊的岸上,也必定是牛鳴人叫,忙碌着無數農夫的身影。
可是,自從去年七月,明朝前職方主事吳日生在吳江起義,進占太湖之後,這一帶便成了義兵和清軍反複争奪的地盤。
接連不斷的殘酷拼殺,弄得老百姓倉皇奔避,再也無法安居,或者身不由己地卷入戰事,或者紛紛四散逃亡;本來是甯靜平和的村莊,也因為一再遭到燒殺和劫掠,不少都成了廢墟。
以緻到如今,當餘懷主仆沿着滆湖邊上一路南來,映入眼中的,隻有一望無際的黃蘆和苦竹,映帶着成片成片被抛荒的田野。
有時小船行上十裡八裡,也看不見一點人煙,隻有烏黑聳立的斷壁頹垣、倒塌的橋梁,以及不時貼着船舷流過的、泡得腫脹的可怕浮屍。
其中有些屍首因為被砍去了腦袋,水從腔子裡灌進去之後,就變得直立起來,于是那半截的無頭身子就露在水面上,冉冉地漂浮過來,驟然一見,簡直能把人當場吓昏。
倒是那些野鴨、白鹭一類的水鳥,渾不曉得人世的苦難與兇險,依舊呱呱地叫着,成群結隊地飛來飛去,好歹使這劫後的水鄉,增添了幾許令人心頭發憷的生趣…… 由于一直生活在南京,在此之前,餘懷對于戰亂的殘酷和可怕,還沒有太多深切的感受。
也就是到了這時候,他才多少有點後悔這次本非絕對必要的旅行。
但已經走到半途上,退回去又不甘心,隻好硬着頭皮往前闖。
結果,經過了兩天一夜驚魂不定的航行,主仆二人才總算在太陽落山的時分,抵達陳貞慧的家鄉——亳村。
這是遠離宜興縣城的一個小村,緊挨在相鄰的溧陽縣邊沿。
一路上,由于滿眼所見的盡是戰亂死亡的殘破的景象,餘懷一直暗暗擔心着:要是陳貞慧也逃亡他鄉的話,那麼很可能就會白來一趟了。
不過,進入縣城以西之後,卻發現情形漸漸有些改觀。
特别是亳村一帶,憑着位置偏僻,看來反而得以躲開禍劫。
雖說眼下離天黑還有好一陣子,田野上已經停止了勞作,看不見一個農夫,但土地已經犁開,秧田也一片嫩綠——開耕的景象仍舊随處可見。
而在隐現于綠樹叢中的一帶草屋和瓦房的頂上,也照樣升起了縷縷炊煙……這種情形,使餘懷多少心定了一點。
因此等烏篷船在村頭靠岸時,他就迫不及待地站起來。
陳貞慧是個大名鼎鼎的人物,亳村中自然無人不曉。
沒有費什麼勁,主仆二人就被熱心的村民帶領着,來到老朋友的家門前。
“嗯,自從去年四月在留都,他被馬、阮二賊陷害,關進大牢裡,我就見不到他了。
後來隻聽說他同黃太沖、顧子方一道逃了出來,但也沒能見着。
那麼經曆了這大半年的奇禍巨變,他如今會是什麼樣子呢?從剛才那些村民的模樣看來,這一帶也沒能躲過剃發之辱,那麼他到底有什麼打算?還有,辟疆一家是否當真投奔到了這裡?”在那個熱心的村民替他們入内通報時,餘懷一邊打量着眼前建築得頗為考究的門樓,一邊多少有點不安地想。
不過,他很快就停止了思索,因為門内已經傳出了急促的腳步聲。
于是,他迅速轉過臉去,同時腦子裡浮現出老朋友那高大的身軀和熟悉的圓盤臉,一顆心也因為激動而急跳起來。
然而,出來迎接他的卻不是陳貞慧,而是一個身材瘦削的中年人。
那人有着一個骨棱棱的鼻子和一雙細長眼睛。
他把餘懷主仆打量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