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腥實錄

關燈
住熱血上湧,有一種不勝憤恨的感覺。

    不過,文中痛罵那個中年的制衣婦人,當同胞慘遭淫毒之際,竟然恬不知恥,竭力向清兵獻媚取寵,又使他不無心虛地聯想到,自己多少也屬于此類……這兩種感受混雜在一起,以緻有片刻工夫,錢謙益心中變得頗為煩亂。

    為了擺脫困擾,他于是竭力收斂心神,繼續看下去。

    誰知,剛剛讀到“廳後宅西房”一句,後面又缺失了好幾頁。

    結果,作者逃離前廳之後,到底經曆了一些什麼兇險,又怎樣脫身,變得都鬧不清楚。

    而緊接下來的,已經是記載第二天,也就是廿七日的事。

    倒是看來作者又意外地找回了他的妻兒,使人多少松了一口氣。

     ……問婦避所,引予委曲至一棺柩後,古瓦荒磚,久絕人迹。

    予蹲腐草中,置彭兒于柩上,覆以葦席,婦偻踞于前,我曲俯于後,揚首則頂露,展足則踵見,屏氣滅息,拘手足為一裹。

    魂稍定而殺聲逼至,刀環響處,怆呼亂起,齊聲乞命者數十人或百餘人。

    遇一卒至,南人不論多寡,皆垂首匍匐,引頸受刃,無一敢逃者。

    至于紛紛子女,百口交啼,哀鳴動地,更無論矣!日向午,殺掠愈甚,積屍愈多,耳所難聞,目不忍睹。

    婦乃悔疇昔之夜,誤聽予言未死也。

    然幸獲至夕,予等逡巡走出,彭兒酣卧柩上,自朝至暮,不啼不言,亦不欲食,或渴欲飲,取片瓦掬溝水潤之,稍驚則仍睡去。

    至是呼之醒,抱與俱去。

    洪妪亦至,知嫂又被劫去,吾侄在襁褓中竟失所在。

    嗚呼痛哉!甫三日,而兄嫂弟侄已亡其四。

    茕茕孑遺者,予伯兄及予婦子四人耳!相與覓臼中餘米,不得,遂與伯兄忍饑達旦。

    是夜,予婦覓死,幾斃,賴妪救得免。

     廿八日,予謂伯兄曰:“今日不蔔誰存。

    吾兄幸無恙,乞與彭兒保其殘喘。

    ”兄垂淚慰勉,遂别逃他處。

    洪妪謂予婦曰:“我昨匿破櫃中,終日貼然。

    當與子易而避之。

    ”婦堅不欲,仍至櫃後偕予匿。

    未幾,數卒入,破櫃劫妪去,捶擊百端,卒不供出一人。

    予甚德之。

    後仲兄産百金,予所留餘金,并付妪,感此也。

    少間,兵來益多,及予避所者前後接踵,然或一至屋後,望見棺柩即去。

    忽有數十卒恫喝而來,其勢甚猛,俄見一人至柩前,以長竿搠予。

    予驚而出,乃揚人之為彼向導者,面則熟而忘其姓。

    予向之乞憐。

    彼索金,授金,乃釋予,猶曰:“便宜汝婦也!”出語卒曰:“姑舍是!”諸卒乃散去。

    喘驚未定,忽一紅衣少年摻長刃直抵予所,大呼索予出,舉鋒相向。

    獻以金。

    複索予婦,婦時孕九月矣,死伏地不起。

    予绐之曰:“婦孕多月,昨登屋堕下,孕因之壞,萬不能坐,安能起來?”紅衣者不信,因啟腹視之,兼驗以先塗之血褲,遂不顧。

    所擄一少婦、一幼女、一小兒。

    小兒呼母索食。

    卒怒一擊,腦裂而死,複挾婦與女去。

    予謂此地人徑已熟,不能存身,當易善地處之。

    而婦堅欲自盡,予亦惶迫無主,兩人遂出,并缢于梁。

    忽項下兩繩一時俱絕,并跌于地。

    未及起,而兵又…… 讀到這裡,錢謙益發現下文的字迹變得模糊起來,而且由于書頁破損,讀來斷斷續續,經常無法連貫。

    他費了不少勁,也隻能大概知道,下面說的是作者夫妻二人逃出後,先是躲在稻草堆裡,後來又逃進糞窖中,吃了不知多少苦頭。

    好容易熬到第五日,正冀望清兵封刀大赦,忽然又傳出還要血洗全城的消息,于是殘存的老百姓愈加驚懼,紛紛乘着黑夜拼死逃出城去,結果又有無數人命喪在城牆下。

    作者因為記挂着生死未蔔的兄長,沒有跟着逃,但遭遇也夠悲慘。

    先是他的妻子被一個鷹頭鼠目的清兵殘酷毒打,幾乎沒命;接着他失散的兄長雖然拼着命找到他,但是又被追來的清兵當胸砍了一刀,連肺都露了出來……此外,文中還說到他們避難的何家墳被清兵放火焚燒,無數的草房即時化為灰燼,而驚惶走避的老百姓又慘遭清兵四面截殺,幾乎無一幸免……終于,到了殺夠了也搶夠了的清兵收兵回營,那些無賴潑皮、強盜草寇又尾随出動,使劫後餘生的百姓再一次遭受蹂躏…… 文中的内容大緻就是如此。

    至于這一場慘絕人寰的屠殺的尾聲,在保存還算完好的最後兩頁裡,是這樣記述的: 初二日,傳府道州縣已置官,執安民牌遍谕百姓毋得驚懼;又谕各寺院僧人焚化積屍……查焚屍簿載其數,前後約八十萬餘。

    其落井投河,閉戶自焚,及深入自缢者不與焉…… 初三日,出示放赈…… 初四日,天始霁,道路積屍,既經積雨暴漲,而皮表如蒙鼓,血肉内潰,穢臭逼人,複經日炙,其氣愈甚。

    前後左右,處處焚灼,室中氲氤,結成如霧,腥聞百裡。

    蓋百萬生靈,一朝橫死,雖天地鬼神,不能不為之愁慘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