覓隙鑽營
關燈
小
中
大
了誰?嘿嘿,還想怪我?隻好怨你自己罷了!”
馬士英本來已經擺出争吵的架勢,但被阮大铖這麼一反駁,張開的嘴巴又合上了,鼻翼兩旁的皺紋則變得更深。
半晌,他咬着牙,悻悻地說:“哼,我馬某人公忠謀國,問心無愧!要怨,就是怨你們——東林、複社不是好東西,可你也不是好東西!” 聽他這麼說,阮大铖反而呵呵笑起來:“好嘛,你說我老阮不是好東西,就算我不是好東西!可你公忠謀國的馬大人,為何至今還跟我這個壞坯泡在一起?為何我鼓動老方他們分地分饷,你對我的壞主意也大點其頭?啊?” “哼,我是見兵多饷少,與其讓那些烏合之衆白白糟蹋了去,還不如集攏起來,正正經經養好幾支精銳之兵!” 這種振振之詞想必已經聽過不止一次,因此阮大铖并無驚奇之色。
他隻是斜眼看着對方,冷冷地說:“噢,這麼說,你老還以為真能打得過鞑子?這中興之業,還真能有成?” “為何不能?”馬士英顯得很傲慢,“若是新君能起用我馬某,這一次我自有主張,絕不會再蹈留都的覆轍!” 阮大铖的目光閃動了一下,沒有立即反駁。
他直起身軀,捋了半天大胡子,末了,彎下腰來,壓低聲音說:“可是,老兄想過沒有?北朝已狼踞大半個中國,以區區兩浙之地,實在不足以與之相抗。
本來,唐藩在福建,聞得局面也鬧得不小。
若是浙、閩聯手,或者尚有可為。
可是看這數月來的勢頭,兩地竟是各懷私憤,彼此不服,不翻臉成仇已屬幸事;望他聯手,隻怕極難——哎,這局殘棋明擺着隻等洪亨九來收拾了!老兄還意欲有所為,不亦愚乎?” 阮大铖這樣說,倒也不完全是危言聳聽。
因為實情确實如此——就在與浙東起義同一時候,在毗鄰的福建,以前禮部尚書黃道周、福建巡撫張肯堂為首的一批官紳,聯合總兵官鄭芝龍、鄭鴻逵,也樹起了抗清的大旗。
與浙東這邊不同,他們擡出的是正在福建避難的唐王朱聿鍵,而且還不是讓他“監國”,而是幹脆登基稱帝,改元“隆武”。
這麼一來,就比魯王顯得更加名正言順。
對此,浙東這邊的君臣自然頗為不服氣。
所以到了隆武政權向江南、兩粵等地頒布诏書,要求各路明軍統一到他們麾下的時候,浙東這邊一直不予理睬。
合作的事情就這樣拖了下來…… “哼,如今我倒想着,”靜場中,阮大铖又撚着大黑胡子,“此地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若然這一次還不許我入朝陛見,我就幹脆跑到福州,投隆武去!” 馬士英微微一怔:“什麼?投隆武?” “為什麼不行?人家隆武可是正了大位的天子!論名分,論聲威,哪樣不比區區監國強!何況又遠在福建,鞑子要打,也沒能那麼快打到那邊去。
哈哈,不錯,我們本該一早就投隆武的!”阮大铖開始重新興奮起來。
“可是,”馬士英被他說得有點動心,“現今黃道周、張肯堂正在那邊把持朝政,隻怕未必容得了我們?” “哼,容不下容得下,還得試了才知道!況且,我這裡還攢着一份大禮呢,隻怕黃道周見了,即時垂涎三尺,跪地求我都來不及!” “你是說——大禮?什麼大禮?” “對——哎,待會兒再對你說吧!”變得大為亢奮的阮大铖一擺手,“事不宜遲,如今我們就訪他去!” “訪他?訪誰?”馬士英愈加摸不着頭腦。
“訪誰?自然是隆武的使臣呀——哦,原來你還不知道!前兩日,福建那邊派了兵科給事中劉中藻來紹興,說要向魯監國宣讀隆武的诏書。
監國推說要赴官山大閱,不得空,把他擋了回去。
那劉中藻不死心,巴巴地又跟到這兒來,就住在後面山腳下的一座營帳裡,也沒人理他。
如今我們正好趁着夜裡去訪他一訪,搭上這根線兒,也好探一探福建那邊的口氣!” 馬士英這才恍然。
他猶豫地說:“不過,老方再三叮囑我們守在營中,不可露面……” “呸!”阮大铖蠻橫地把手一擺,“你聽他的!隻要我老阮願意,愛上哪兒就哪兒!還能受他管着!” 說完,就轉過身,雄赳赳地往外走去。
看見他這樣子,馬士英盡管心神未定,也唯有身不由己地跟在後面。
半晌,他咬着牙,悻悻地說:“哼,我馬某人公忠謀國,問心無愧!要怨,就是怨你們——東林、複社不是好東西,可你也不是好東西!” 聽他這麼說,阮大铖反而呵呵笑起來:“好嘛,你說我老阮不是好東西,就算我不是好東西!可你公忠謀國的馬大人,為何至今還跟我這個壞坯泡在一起?為何我鼓動老方他們分地分饷,你對我的壞主意也大點其頭?啊?” “哼,我是見兵多饷少,與其讓那些烏合之衆白白糟蹋了去,還不如集攏起來,正正經經養好幾支精銳之兵!” 這種振振之詞想必已經聽過不止一次,因此阮大铖并無驚奇之色。
他隻是斜眼看着對方,冷冷地說:“噢,這麼說,你老還以為真能打得過鞑子?這中興之業,還真能有成?” “為何不能?”馬士英顯得很傲慢,“若是新君能起用我馬某,這一次我自有主張,絕不會再蹈留都的覆轍!” 阮大铖的目光閃動了一下,沒有立即反駁。
他直起身軀,捋了半天大胡子,末了,彎下腰來,壓低聲音說:“可是,老兄想過沒有?北朝已狼踞大半個中國,以區區兩浙之地,實在不足以與之相抗。
本來,唐藩在福建,聞得局面也鬧得不小。
若是浙、閩聯手,或者尚有可為。
可是看這數月來的勢頭,兩地竟是各懷私憤,彼此不服,不翻臉成仇已屬幸事;望他聯手,隻怕極難——哎,這局殘棋明擺着隻等洪亨九來收拾了!老兄還意欲有所為,不亦愚乎?” 阮大铖這樣說,倒也不完全是危言聳聽。
因為實情确實如此——就在與浙東起義同一時候,在毗鄰的福建,以前禮部尚書黃道周、福建巡撫張肯堂為首的一批官紳,聯合總兵官鄭芝龍、鄭鴻逵,也樹起了抗清的大旗。
與浙東這邊不同,他們擡出的是正在福建避難的唐王朱聿鍵,而且還不是讓他“監國”,而是幹脆登基稱帝,改元“隆武”。
這麼一來,就比魯王顯得更加名正言順。
對此,浙東這邊的君臣自然頗為不服氣。
所以到了隆武政權向江南、兩粵等地頒布诏書,要求各路明軍統一到他們麾下的時候,浙東這邊一直不予理睬。
合作的事情就這樣拖了下來…… “哼,如今我倒想着,”靜場中,阮大铖又撚着大黑胡子,“此地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若然這一次還不許我入朝陛見,我就幹脆跑到福州,投隆武去!” 馬士英微微一怔:“什麼?投隆武?” “為什麼不行?人家隆武可是正了大位的天子!論名分,論聲威,哪樣不比區區監國強!何況又遠在福建,鞑子要打,也沒能那麼快打到那邊去。
哈哈,不錯,我們本該一早就投隆武的!”阮大铖開始重新興奮起來。
“可是,”馬士英被他說得有點動心,“現今黃道周、張肯堂正在那邊把持朝政,隻怕未必容得了我們?” “哼,容不下容得下,還得試了才知道!況且,我這裡還攢着一份大禮呢,隻怕黃道周見了,即時垂涎三尺,跪地求我都來不及!” “你是說——大禮?什麼大禮?” “對——哎,待會兒再對你說吧!”變得大為亢奮的阮大铖一擺手,“事不宜遲,如今我們就訪他去!” “訪他?訪誰?”馬士英愈加摸不着頭腦。
“訪誰?自然是隆武的使臣呀——哦,原來你還不知道!前兩日,福建那邊派了兵科給事中劉中藻來紹興,說要向魯監國宣讀隆武的诏書。
監國推說要赴官山大閱,不得空,把他擋了回去。
那劉中藻不死心,巴巴地又跟到這兒來,就住在後面山腳下的一座營帳裡,也沒人理他。
如今我們正好趁着夜裡去訪他一訪,搭上這根線兒,也好探一探福建那邊的口氣!” 馬士英這才恍然。
他猶豫地說:“不過,老方再三叮囑我們守在營中,不可露面……” “呸!”阮大铖蠻橫地把手一擺,“你聽他的!隻要我老阮願意,愛上哪兒就哪兒!還能受他管着!” 說完,就轉過身,雄赳赳地往外走去。
看見他這樣子,馬士英盡管心神未定,也唯有身不由己地跟在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