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視歙縣
關燈
小
中
大
了。
如今,雖然戰事已經結束了好幾天,但在初冬的陽光下,那些來不及收拾掩埋的戰死者屍體,仍舊随處可見;拂面的寒風中,也不時夾雜着一股東西焚燒的焦煳的氣味;至于路旁的村莊,那些焦黑的斷壁頹垣之間,則會忽然呱呱地怪叫着,飛蹿起成群的烏鴉,使人不難想象當時的戰鬥是何等的慘烈。
正是這種情形,加上這一帶易守難攻的天然形勢,使騎在馬上緩緩而行的洪承疇,一邊四下裡觀察着,一邊不由得再度默默盤算起來。
“黃老先生!”他回過頭去,招呼走在稍後的一位随行幕僚。
等那人應聲跟了上來,他就用馬鞭指着本應是車舟輻辏、商客往還,眼下卻變得異樣空曠、寂靜的河灘,問:“此番得老先生之力,一鼓攻下賊巢。
唯是學生尚有一慮,此地民風強悍,倘若馭之不得法,難保不會今日撫平,明日複叛。
老先生是本鄉人,不知有何善策,尚祈見教!” 跟上來的這位幕僚,就是曾經擔任左良玉部監軍的黃澍。
僅僅一年多之前,他還憑借監察禦史的身份,前往南京,向弘光皇帝請求奏對,在朝堂之上嚴詞彈劾并痛打馬士英,受到當時朝野上下的熱烈稱頌。
可是,到了左良玉起兵“清君側”,結果在半途中病死之後,他就跟着左良玉的兒子左夢庚逃往江北,迅速投降了清朝。
黃澍本是徽州人,與義軍的首領金聲一向頗為投契。
這一次清軍進攻徽州,他就奉洪承疇之命,帶了幾十人,利用老交情,詐稱率兵來援,騙得金聲開門接納,結果同清兵裡應外合,攻破了徽州府城。
憑着這份不大不小的功勞,黃澍在新同僚當中也就頓時有了面子。
昨天他受前軍提督的委派,趕到設在宣城的總督行轅報捷時,洪承疇除了着實嘉勉了一番之外,還慨然決定親自趕來徽州府城看一看。
對于上司的這種“垂注”,黃澍自然十分興奮,一路之上,不停地介紹前些日子由此進軍的種種情況,極備殷勤。
聽見洪承疇呼喚,他連忙催馬上前。
當聽清是這麼一個問題之後,他就拱着手,不假思索地朗聲回答說: “中堂大人遠慮!此地果然是民風強悍,更兼形勢險要,易守難攻。
不過經此一役,大人之神機妙算,我兵之無堅不克,已令彼刁頑不逞之徒,為之喪膽!今後隻須鎮之以重兵,威之以嚴刑,再廣布細作,暗中偵查。
若有敢再行倡亂者,一經察覺,即行鋤滅,決不寬貸!如此,便可令愚民知所懼,而匪人亦無所施其煽惑之技。
待假以時日,民心向定,此地便可望洗心歸化。
不知大人以為如何?” 洪承疇晃了晃鞭子,不緊不慢地說:“鎮之以重兵——談何容易!目今江南初下,動亂未息,更兼兩湖、福建、兩廣、雲貴諸省尚有待平定,哪能空把一幹重兵安置于此!” 黃澍眨眨眼睛,不由得收斂起先前那股子興頭。
“或者,”走出幾步之後,他又試探地說,“委一熟谙本地情形之幹員,充任守牧,緣其情,因其勢,以精誠導其向順之心,以恩德消其桀逆之志,令彼感悅來附,似亦不失為一可行之策。
” “以學生之見,”大約發現洪承疇沒有作聲,從後面跟上來的另一位幕僚插嘴說,“何不毀其城,焚其居,遷其民,使不逞之徒無所憑依,則其亂自弭!” 洪承疇斜瞅了那人一眼,冷冷地說:“我兵乃是大清的仁義之師,可不是流寇!這一方之民,日後都是我大清的百姓。
你把他們的房子燒光,把人都趕跑了,又讓他們到哪裡去謀生?設若謀生不成,豈非隻有去投反賊流寇?嗯,為淵驅魚,為叢驅雀,又何愚之甚也!” 等那個幕僚紅着臉閉上嘴巴之後,他停了一下,又問黃澍:“那麼,以老先生适才之議,何人堪任該責?” “這個……”黃澍變得更加小心起來,“卑職心中尚無此等人選,還請中堂大人
如今,雖然戰事已經結束了好幾天,但在初冬的陽光下,那些來不及收拾掩埋的戰死者屍體,仍舊随處可見;拂面的寒風中,也不時夾雜着一股東西焚燒的焦煳的氣味;至于路旁的村莊,那些焦黑的斷壁頹垣之間,則會忽然呱呱地怪叫着,飛蹿起成群的烏鴉,使人不難想象當時的戰鬥是何等的慘烈。
正是這種情形,加上這一帶易守難攻的天然形勢,使騎在馬上緩緩而行的洪承疇,一邊四下裡觀察着,一邊不由得再度默默盤算起來。
“黃老先生!”他回過頭去,招呼走在稍後的一位随行幕僚。
等那人應聲跟了上來,他就用馬鞭指着本應是車舟輻辏、商客往還,眼下卻變得異樣空曠、寂靜的河灘,問:“此番得老先生之力,一鼓攻下賊巢。
唯是學生尚有一慮,此地民風強悍,倘若馭之不得法,難保不會今日撫平,明日複叛。
老先生是本鄉人,不知有何善策,尚祈見教!” 跟上來的這位幕僚,就是曾經擔任左良玉部監軍的黃澍。
僅僅一年多之前,他還憑借監察禦史的身份,前往南京,向弘光皇帝請求奏對,在朝堂之上嚴詞彈劾并痛打馬士英,受到當時朝野上下的熱烈稱頌。
可是,到了左良玉起兵“清君側”,結果在半途中病死之後,他就跟着左良玉的兒子左夢庚逃往江北,迅速投降了清朝。
黃澍本是徽州人,與義軍的首領金聲一向頗為投契。
這一次清軍進攻徽州,他就奉洪承疇之命,帶了幾十人,利用老交情,詐稱率兵來援,騙得金聲開門接納,結果同清兵裡應外合,攻破了徽州府城。
憑着這份不大不小的功勞,黃澍在新同僚當中也就頓時有了面子。
昨天他受前軍提督的委派,趕到設在宣城的總督行轅報捷時,洪承疇除了着實嘉勉了一番之外,還慨然決定親自趕來徽州府城看一看。
對于上司的這種“垂注”,黃澍自然十分興奮,一路之上,不停地介紹前些日子由此進軍的種種情況,極備殷勤。
聽見洪承疇呼喚,他連忙催馬上前。
當聽清是這麼一個問題之後,他就拱着手,不假思索地朗聲回答說: “中堂大人遠慮!此地果然是民風強悍,更兼形勢險要,易守難攻。
不過經此一役,大人之神機妙算,我兵之無堅不克,已令彼刁頑不逞之徒,為之喪膽!今後隻須鎮之以重兵,威之以嚴刑,再廣布細作,暗中偵查。
若有敢再行倡亂者,一經察覺,即行鋤滅,決不寬貸!如此,便可令愚民知所懼,而匪人亦無所施其煽惑之技。
待假以時日,民心向定,此地便可望洗心歸化。
不知大人以為如何?” 洪承疇晃了晃鞭子,不緊不慢地說:“鎮之以重兵——談何容易!目今江南初下,動亂未息,更兼兩湖、福建、兩廣、雲貴諸省尚有待平定,哪能空把一幹重兵安置于此!” 黃澍眨眨眼睛,不由得收斂起先前那股子興頭。
“或者,”走出幾步之後,他又試探地說,“委一熟谙本地情形之幹員,充任守牧,緣其情,因其勢,以精誠導其向順之心,以恩德消其桀逆之志,令彼感悅來附,似亦不失為一可行之策。
” “以學生之見,”大約發現洪承疇沒有作聲,從後面跟上來的另一位幕僚插嘴說,“何不毀其城,焚其居,遷其民,使不逞之徒無所憑依,則其亂自弭!” 洪承疇斜瞅了那人一眼,冷冷地說:“我兵乃是大清的仁義之師,可不是流寇!這一方之民,日後都是我大清的百姓。
你把他們的房子燒光,把人都趕跑了,又讓他們到哪裡去謀生?設若謀生不成,豈非隻有去投反賊流寇?嗯,為淵驅魚,為叢驅雀,又何愚之甚也!” 等那個幕僚紅着臉閉上嘴巴之後,他停了一下,又問黃澍:“那麼,以老先生适才之議,何人堪任該責?” “這個……”黃澍變得更加小心起來,“卑職心中尚無此等人選,還請中堂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