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懷各異
關燈
小
中
大
比誰都風光排場,不見馮琢庵!”
“馮琢庵——哼,等着吧,有他好瞧的!”這樣悻悻然扔出一句之後,龔鼎孳本來還意猶未盡,但是發現錢謙益低着頭坐在那裡,悶聲不響,他也就臨時把冒出嘴邊的一句話咽了下去,哈哈一笑,說:
“牧老,數年不見,一見就自顧着發牢騷,真是失敬之極!幸虧叨屬知交,諒不為怪罷?”
他這麼說了,誰知錢謙益卻盡自低着光頭皮,沒有任何反應。
直到龔鼎孳莫名其妙,向許作梅投去疑惑的目光時,他才如夢初醒地“哦”了一聲,答非所問地說:“馮琢庵——他也要來麼?” 龔、許二人聽了,愈加面面相觑。
不過,當龔鼎孳賠着耐心,向主人解釋清楚,剛才他們隻是提到姓馮的房子好,并不是說他也要來訪之後,錢謙益總算變得專注起來,交談也重新開始。
隻是由于已經兩三年沒見,而這兩三年中整個時局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加上對彼此的情形和心思不摸底,所以有一陣子,談話隻是停留在溫寒起居一類的例行問答上。
然後才漸漸談到别後的一些情形,像李自成的攻入北京,崇祯皇帝的自盡殉國,清兵的入關助“剿”以及後來的“天命所歸”,自然也談到福王在南京的“僭立”,馬士英、阮大铖的亂政,左良玉的興兵,清軍的南下平“亂”,以及錢謙益等人的這一次入京陛見……在這當間,雖然一直是龔、許二人說得多,錢謙益說得少,而且顯得被動和遲鈍,但是最初那一陣子的生疏和隔閡,總算消除了許多。
這樣談了一陣,龔鼎孳才把話頭一轉,瞅着主人問: “那麼,江南近日的情形如何?弟等于此間一直甚為關注,唯是路途受阻,難得其詳,不知可否見告一二?” “江南近日——哦,沒有什麼……”錢謙益含糊地回答。
“咦,怎會沒有什麼?不是聽說近日反了一大片,亂得很麼?”已經好長時間沒有機會插口的許作梅,忍不住追問。
“反……反了一大片?”錢謙益微一擡頭,眼睛裡閃出一絲疑懼的光,“這個,弟不曾聽說。
嗯,不會吧,聞得王師進兵神速,各處俱望風歸降……” “初時是望風歸降,可是後來——”許作梅急煎煎地說,臨時停了一下,看看龔鼎孳,然後壓低了聲音,“後來朝廷的剃發令一下,各地便鬧将起來,可有此事?” “鬧麼,嗯,江南歸命未久,人心尚存疑懼,二三桀骜反側之徒,想乘機鬧一鬧,或許也是有的。
不過我朝兵威如此之盛,彼亦斷乎難成氣候,是以倒無須擔心。
”錢謙益搖搖頭,眼皮又重新耷拉下來。
“牧老,”看見錢謙益始終含糊其詞,而且顯見是在成心敷衍,龔鼎孳隻得插上去說,“自朝廷剃發令下,江南各府縣頗有興兵作亂者,此事已并非傳聞。
許兄現在兵垣,所見南來塘報中已不斷道及。
譬如江陰,聽說就鬧得挺兇,竟緻王師圍攻數月,至今未能剿平。
實乃戰局之一大激變!” 這種消息,至少在北京,還屬于談論的禁忌。
龔鼎孳把它捅破,是試圖造成一種坦誠相見的印象,好讓對方解除疑慮。
然而,盡管如此,錢謙益仍舊毫不動心。
他沒有看客人,低着頭說:“二位,非是弟有意回避,皆因近數月來,一直待罪在家,不敢與聞外事,是以實在一無所知。
” 以錢謙益的前輩身份,既然把話說到這種地步,龔、許二人雖然頗覺失望,也不便再糾纏下去。
互相對望了一眼之後,龔鼎孳隻好改換話題,問: “那——那麼留都的一班舊友,想必還好?” “兄是說——” “複社的那班同人,像吳次尾、陳定生、侯朝宗。
” “噢,兄是問的他們!前些時候,他們都在留都,有一陣子還鬧得挺歡,後來就走的走、散的散,全不見了。
眼下大抵都在家中待着罷!” “鬧得挺歡?他們鬧什麼?”龔鼎孳感興趣地問。
錢謙益苦笑了一聲:“還能有什麼?無非是主持清議、譏評朝政那檔子事!”這之後,大約發現客人眨着眼睛,有點不得要領的樣子,他才又補充說:“說來話長。
過些日子得空,學生再與兄等細說罷!
直到龔鼎孳莫名其妙,向許作梅投去疑惑的目光時,他才如夢初醒地“哦”了一聲,答非所問地說:“馮琢庵——他也要來麼?” 龔、許二人聽了,愈加面面相觑。
不過,當龔鼎孳賠着耐心,向主人解釋清楚,剛才他們隻是提到姓馮的房子好,并不是說他也要來訪之後,錢謙益總算變得專注起來,交談也重新開始。
隻是由于已經兩三年沒見,而這兩三年中整個時局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加上對彼此的情形和心思不摸底,所以有一陣子,談話隻是停留在溫寒起居一類的例行問答上。
然後才漸漸談到别後的一些情形,像李自成的攻入北京,崇祯皇帝的自盡殉國,清兵的入關助“剿”以及後來的“天命所歸”,自然也談到福王在南京的“僭立”,馬士英、阮大铖的亂政,左良玉的興兵,清軍的南下平“亂”,以及錢謙益等人的這一次入京陛見……在這當間,雖然一直是龔、許二人說得多,錢謙益說得少,而且顯得被動和遲鈍,但是最初那一陣子的生疏和隔閡,總算消除了許多。
這樣談了一陣,龔鼎孳才把話頭一轉,瞅着主人問: “那麼,江南近日的情形如何?弟等于此間一直甚為關注,唯是路途受阻,難得其詳,不知可否見告一二?” “江南近日——哦,沒有什麼……”錢謙益含糊地回答。
“咦,怎會沒有什麼?不是聽說近日反了一大片,亂得很麼?”已經好長時間沒有機會插口的許作梅,忍不住追問。
“反……反了一大片?”錢謙益微一擡頭,眼睛裡閃出一絲疑懼的光,“這個,弟不曾聽說。
嗯,不會吧,聞得王師進兵神速,各處俱望風歸降……” “初時是望風歸降,可是後來——”許作梅急煎煎地說,臨時停了一下,看看龔鼎孳,然後壓低了聲音,“後來朝廷的剃發令一下,各地便鬧将起來,可有此事?” “鬧麼,嗯,江南歸命未久,人心尚存疑懼,二三桀骜反側之徒,想乘機鬧一鬧,或許也是有的。
不過我朝兵威如此之盛,彼亦斷乎難成氣候,是以倒無須擔心。
”錢謙益搖搖頭,眼皮又重新耷拉下來。
“牧老,”看見錢謙益始終含糊其詞,而且顯見是在成心敷衍,龔鼎孳隻得插上去說,“自朝廷剃發令下,江南各府縣頗有興兵作亂者,此事已并非傳聞。
許兄現在兵垣,所見南來塘報中已不斷道及。
譬如江陰,聽說就鬧得挺兇,竟緻王師圍攻數月,至今未能剿平。
實乃戰局之一大激變!” 這種消息,至少在北京,還屬于談論的禁忌。
龔鼎孳把它捅破,是試圖造成一種坦誠相見的印象,好讓對方解除疑慮。
然而,盡管如此,錢謙益仍舊毫不動心。
他沒有看客人,低着頭說:“二位,非是弟有意回避,皆因近數月來,一直待罪在家,不敢與聞外事,是以實在一無所知。
” 以錢謙益的前輩身份,既然把話說到這種地步,龔、許二人雖然頗覺失望,也不便再糾纏下去。
互相對望了一眼之後,龔鼎孳隻好改換話題,問: “那——那麼留都的一班舊友,想必還好?” “兄是說——” “複社的那班同人,像吳次尾、陳定生、侯朝宗。
” “噢,兄是問的他們!前些時候,他們都在留都,有一陣子還鬧得挺歡,後來就走的走、散的散,全不見了。
眼下大抵都在家中待着罷!” “鬧得挺歡?他們鬧什麼?”龔鼎孳感興趣地問。
錢謙益苦笑了一聲:“還能有什麼?無非是主持清議、譏評朝政那檔子事!”這之後,大約發現客人眨着眼睛,有點不得要領的樣子,他才又補充說:“說來話長。
過些日子得空,學生再與兄等細說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