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臨戰陣
關燈
小
中
大
也由于氣憤,蓦地沸騰起來。
他把手中的令旗朝走近來的孫嘉績一遞,“锵啷”一聲拔出佩劍,大步奔向船舷,騰身一躍,跳到剛剛又退回來的那艘船上。
“撐出去!馬上給我撐出去!聽見沒有?”他扯着嗓門大嚷,惡狠狠地揮舞着手中的佩劍。
“是、是,大、大人!”被上司的暴怒,也被寒光閃閃的劍鋒吓了一大跳的幾個士兵結結巴巴地答應着,慌忙擺動手中的長篙。
“你們——還有你們,都聾了嗎?快動手!撐出去!”黃宗羲繼續用佩劍向其餘的人指吓着。
看見事到臨頭,手下的兵校變得如此膿包,他當真怒火中燒。
如果不是那些兵幾乎立即就乖乖聽命就範,他手中的劍很可能就會狠狠砍出。
“媽的,聽見沒有?快開船!”“快,快!混蛋!”“還呆着幹什麼?想找死嗎?”無疑是受到黃宗羲的行動激勵,附和的呵斥從四面八方一齊炸響。
正在縮着腦袋發呆的各船的士兵們哆嗦了一下,仿佛忽然驚醒似的,開始不由自主地擺動長篙,抓住絞盤,雖然動作仍不免有些遲疑和機械,但總算紛紛重新行動起來。
随着第一隻船鼓勇離開了水寨,其餘的船也開始擠碰着、避讓着,緩緩向江中駛去…… “是的,哪怕前途多麼危險,手下多麼遲疑,重要的是有人帶頭。
隻要敢于帶頭走出第一步,其餘的人就好辦了!”默默看着已經絡繹駛出到大江之上,并且逐漸擺脫了剛才的遲疑和畏怯,變得緊張、勇敢起來的船隊,黃宗羲暗暗松了一口氣,不無憬悟地想。
現在,在震天的戰鼓聲中,餘姚義軍的船隊也像王之仁軍那樣,開始轉舵向南,溯流而上。
這西興渡口一帶,作為連接浙東地區與杭州的交通要沖,本來總是水陸輻辏、商旅雲集,熱鬧非凡。
自從清兵南下,浙東起義以來,由于敵我雙方一直處于劍拔弩張、一觸即發的臨戰狀态,那種熙熙攘攘的景象固然已經蕩然無存,而且沿江兩岸,還各自臨時築起好些防守用的木壘城寨。
如今,在他們船行所經的敵方江畔,就顯眼地立着一個。
黃宗羲注意到,上面還随風飄揚着好些旗幟,看樣子必定有清軍把守。
不用說,如果明軍打算在這一帶登陸作戰,就必須突破這些城寨的攔截。
“是的,終于真的到了收複失地、還我河山的時刻了!要同鞑子兵刀對刀、槍對槍地幹上一場了!我自然要狠狠地殺,要殺死他們很多人;而我們也會有許多人流血、被殺,說不定連我自己也在内,這是免不了的!既然如此,那就來吧!隻要他們殺不死我,我就要殺死他們!把他們趕回關外去!這是一定的!”黃宗羲遠遠地盯着那個被陽光照得閃閃發亮的木城,發誓般地想。
事實上,由于置身于率先出發的船裡,自己作為勇敢無畏的表率,已經沒有後退的餘地,現在,黃宗羲甚至變得更加渴望盡快投入戰鬥。
他緊攥着劍把,昂然挺立在船頭上,一任強勁的江風撕扯着他的衣巾鬓發,心中翻滾着一股慷慨赴死的冷酷之情。
同時,開始精神亢奮地設想着,到時候,他如何率領麾下的義軍,在那裡同清兵展開殊死的格鬥,并以無比的英勇,殺得敵人落荒而逃…… “轟!轟轟!”幾聲沉悶爆炸傳來,黃宗羲反射地回過頭去,發現清軍踞守的木城上方,冒出了幾縷黑煙,緊接着,遠處的江面上“撲通、撲通”地接連升起了三道水柱。
“嗯,是炮!鞑子兵開炮了!好嘛,想吓唬人嗎?可我們不怕!你們就等着吧,待會兒有你們好受的!”由于終于切近地感知到敵人的存在,也由于不斷飛來的炮彈意味着戰鬥已經開始,黃宗羲的情緒愈加興奮和高昂。
他看前面的王之仁軍已經轉舵向西,像是準備朝對岸發起攻擊,于是一邊大聲告誡大家不要驚慌,一邊揮動令旗,打算下令船隊也跟着轉舵。
然而,就在這時,錢塘江的東邊——也就是自己一方的營寨中,震天的鼓聲忽然沉寂下去,接着,傳出“嘡嘡嘡!嘡嘡嘡!”的鑼聲。
“怎麼,要我們收兵?”黃宗羲驚訝地想,有片刻工夫,懷疑自己是否聽錯了。
然而,沒有錯。
“嘡嘡嘡!嘡嘡嘡!嘡嘡嘡!”那鑼聲愈加響得急驟,分明是鳴金收兵的信号。
而且不光自己的水寨在敲鑼,連王之仁軍那邊的營寨也在呼應着大敲特敲。
“好不容易才把船隊帶到這裡,還沒有登岸,也沒有同鞑子對上陣,怎麼就要收兵了?”由于看見正在鼓勇前進的船隊,頃刻之間,就像被一隻無形的巨手擾亂了似的,陸陸續續停下來,開始各自在江中打轉,黃宗羲錯愕之餘,不禁為之茫然。
“嗯,莫非老孫他們看見敵人發炮,生怕我們要吃虧?但是,漫說那幾炮連我們的汗毛都未曾碰着,就算當真被打中,折損了一兩船人馬,也得拼着命攻上去!怎能随随便便就收兵?如此一來,豈非前功盡棄?哼,這可是生死相搏,不是做兒戲!哪有如此指揮的道理?”他反感地、惱怒地想,本能地沖動了一下,打算不管它,然而…… “大人,王兵的船轉舵了,您瞧我們……”有人在旁邊請示,那是船上的把總。
“瞧什麼!聾了嗎?讓你收兵就收兵!”這麼爆發地呵斥了一句,為了避開滿船将士投來的疑惑目光,黃宗羲徑自轉過身去,咬緊牙齒,憤憤地盯着依然把大鑼敲得山響的己方營寨。
他把手中的令旗朝走近來的孫嘉績一遞,“锵啷”一聲拔出佩劍,大步奔向船舷,騰身一躍,跳到剛剛又退回來的那艘船上。
“撐出去!馬上給我撐出去!聽見沒有?”他扯着嗓門大嚷,惡狠狠地揮舞着手中的佩劍。
“是、是,大、大人!”被上司的暴怒,也被寒光閃閃的劍鋒吓了一大跳的幾個士兵結結巴巴地答應着,慌忙擺動手中的長篙。
“你們——還有你們,都聾了嗎?快動手!撐出去!”黃宗羲繼續用佩劍向其餘的人指吓着。
看見事到臨頭,手下的兵校變得如此膿包,他當真怒火中燒。
如果不是那些兵幾乎立即就乖乖聽命就範,他手中的劍很可能就會狠狠砍出。
“媽的,聽見沒有?快開船!”“快,快!混蛋!”“還呆着幹什麼?想找死嗎?”無疑是受到黃宗羲的行動激勵,附和的呵斥從四面八方一齊炸響。
正在縮着腦袋發呆的各船的士兵們哆嗦了一下,仿佛忽然驚醒似的,開始不由自主地擺動長篙,抓住絞盤,雖然動作仍不免有些遲疑和機械,但總算紛紛重新行動起來。
随着第一隻船鼓勇離開了水寨,其餘的船也開始擠碰着、避讓着,緩緩向江中駛去…… “是的,哪怕前途多麼危險,手下多麼遲疑,重要的是有人帶頭。
隻要敢于帶頭走出第一步,其餘的人就好辦了!”默默看着已經絡繹駛出到大江之上,并且逐漸擺脫了剛才的遲疑和畏怯,變得緊張、勇敢起來的船隊,黃宗羲暗暗松了一口氣,不無憬悟地想。
現在,在震天的戰鼓聲中,餘姚義軍的船隊也像王之仁軍那樣,開始轉舵向南,溯流而上。
這西興渡口一帶,作為連接浙東地區與杭州的交通要沖,本來總是水陸輻辏、商旅雲集,熱鬧非凡。
自從清兵南下,浙東起義以來,由于敵我雙方一直處于劍拔弩張、一觸即發的臨戰狀态,那種熙熙攘攘的景象固然已經蕩然無存,而且沿江兩岸,還各自臨時築起好些防守用的木壘城寨。
如今,在他們船行所經的敵方江畔,就顯眼地立着一個。
黃宗羲注意到,上面還随風飄揚着好些旗幟,看樣子必定有清軍把守。
不用說,如果明軍打算在這一帶登陸作戰,就必須突破這些城寨的攔截。
“是的,終于真的到了收複失地、還我河山的時刻了!要同鞑子兵刀對刀、槍對槍地幹上一場了!我自然要狠狠地殺,要殺死他們很多人;而我們也會有許多人流血、被殺,說不定連我自己也在内,這是免不了的!既然如此,那就來吧!隻要他們殺不死我,我就要殺死他們!把他們趕回關外去!這是一定的!”黃宗羲遠遠地盯着那個被陽光照得閃閃發亮的木城,發誓般地想。
事實上,由于置身于率先出發的船裡,自己作為勇敢無畏的表率,已經沒有後退的餘地,現在,黃宗羲甚至變得更加渴望盡快投入戰鬥。
他緊攥着劍把,昂然挺立在船頭上,一任強勁的江風撕扯着他的衣巾鬓發,心中翻滾着一股慷慨赴死的冷酷之情。
同時,開始精神亢奮地設想着,到時候,他如何率領麾下的義軍,在那裡同清兵展開殊死的格鬥,并以無比的英勇,殺得敵人落荒而逃…… “轟!轟轟!”幾聲沉悶爆炸傳來,黃宗羲反射地回過頭去,發現清軍踞守的木城上方,冒出了幾縷黑煙,緊接着,遠處的江面上“撲通、撲通”地接連升起了三道水柱。
“嗯,是炮!鞑子兵開炮了!好嘛,想吓唬人嗎?可我們不怕!你們就等着吧,待會兒有你們好受的!”由于終于切近地感知到敵人的存在,也由于不斷飛來的炮彈意味着戰鬥已經開始,黃宗羲的情緒愈加興奮和高昂。
他看前面的王之仁軍已經轉舵向西,像是準備朝對岸發起攻擊,于是一邊大聲告誡大家不要驚慌,一邊揮動令旗,打算下令船隊也跟着轉舵。
然而,就在這時,錢塘江的東邊——也就是自己一方的營寨中,震天的鼓聲忽然沉寂下去,接着,傳出“嘡嘡嘡!嘡嘡嘡!”的鑼聲。
“怎麼,要我們收兵?”黃宗羲驚訝地想,有片刻工夫,懷疑自己是否聽錯了。
然而,沒有錯。
“嘡嘡嘡!嘡嘡嘡!嘡嘡嘡!”那鑼聲愈加響得急驟,分明是鳴金收兵的信号。
而且不光自己的水寨在敲鑼,連王之仁軍那邊的營寨也在呼應着大敲特敲。
“好不容易才把船隊帶到這裡,還沒有登岸,也沒有同鞑子對上陣,怎麼就要收兵了?”由于看見正在鼓勇前進的船隊,頃刻之間,就像被一隻無形的巨手擾亂了似的,陸陸續續停下來,開始各自在江中打轉,黃宗羲錯愕之餘,不禁為之茫然。
“嗯,莫非老孫他們看見敵人發炮,生怕我們要吃虧?但是,漫說那幾炮連我們的汗毛都未曾碰着,就算當真被打中,折損了一兩船人馬,也得拼着命攻上去!怎能随随便便就收兵?如此一來,豈非前功盡棄?哼,這可是生死相搏,不是做兒戲!哪有如此指揮的道理?”他反感地、惱怒地想,本能地沖動了一下,打算不管它,然而…… “大人,王兵的船轉舵了,您瞧我們……”有人在旁邊請示,那是船上的把總。
“瞧什麼!聾了嗎?讓你收兵就收兵!”這麼爆發地呵斥了一句,為了避開滿船将士投來的疑惑目光,黃宗羲徑自轉過身去,咬緊牙齒,憤憤地盯着依然把大鑼敲得山響的己方營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