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強留守
關燈
小
中
大
們的,是被煙火熏得焦黑的頹牆斷壁,被燒成烏炭似的梁架和立柱,以及淩亂地抛散着的、毀壞得一塌糊塗的家具和雜物。
那些一向與世無争,做夢也想不到會禍從天降的人們,如今已是無家可歸。
一家老少就在廢墟中臨時架起一些木闆和草席之類,在裡面權且栖身。
雖說時值殘夏,還未至于忍寒受凍,但瞧那景狀也真夠狼狽可憐……盡管前一陣子經過時,冒襄已經為這種情景而感到大為吃驚和痛心,眼下再度默默注視着,他仍舊不禁暗暗歎息不已。
“是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鞑子還沒有真正打過來呢,那些不逞之徒就已經鬧得如此無法無天。
若是鞑子真的來了,隻怕更要亂上十倍、百倍!到其時,哪裡還會有逃秦的樂土?的确,逃難并非上策。
男兒生當斯世,有本事的,還是應當登車攬辔,以澄清天下為己任!隻有把鞑子徹底打跑,再造大明的中興,百姓才有安樂可言,我輩才有安樂可言!”這麼一想,冒襄的決心頓時變得更加堅定,腳步也邁得更快,盡管這當兒,街道上的景物已經變了一個樣,耳畔又傳來了官兵沿門索饷的粗暴呼喝聲,他都沒有心思理會了…… 回到他們家賃住的宅子,踏入那道供平常出入的側門時,冒襄發現裡面的氣氛有點異常。
一群男女仆人,正神色驚慌地聚在儀門内,嘁嘁嚓嚓地交頭接耳。
看見少主人回來了,他們就像老鼠見了貓兒似的,一齊住了口,低下頭,匆匆走散。
這種情形,顯然引起張維赤的注意,隻見他皺起眉毛,疑惑地打量着;倒是冒襄已經司空見慣,不以為怪。
他隻問明父親正在書房裡,便擺一擺手,揮退跟在後面的冒成等人,領着張維赤,快步向内宅走去。
西斜的太陽已經落到了屋脊的後面,庭院裡分明地暗了下來。
兩個朋友穿過一道又一道門,來到東偏院冒起宗的書房,忽然意外地看見,冒襄的母親馬夫人在奶奶蘇氏和董小宛的攙扶下,正從裡面走出來。
老太太眼睛紅紅的,像是剛剛哭過的樣子。
冒襄怔了一下,連忙走前去,還來不及開口詢問,就聽見書房裡發出呼喚。
冒襄應了一聲,隻得停止詢問,回頭先請張維赤在門外稍待,又伸出手去,輕輕攙扶着馬夫人,同女眷們一道轉過身,朝裡走去。
冒起宗已經從書案後面站起來,等待着了。
“嗯,怎麼樣?”他用目光迎着兒子,問。
同時皺起眉毛,瞥了一眼遲遲疑疑地又跟進來的女人們。
“哦,啟禀父親,孩兒已經找着張羅浮,同他談過了。
”冒襄拱着手,畢恭畢敬地回答,“他說不礙事,他在城外有一處别業,名喚‘大白居’,房子雖說老舊了些,卻還可以住得。
我們若要時,随時都可以搬去……” “聞得建虜要打過來了!你可聽說這事?”冒起宗打斷兒子的話,迫不及待地追問。
“建虜——要打過來?孩兒沒、沒聽說呀!”冒襄愕然說,“這是……” “哼,你還蒙在鼓裡哩!聞得鞑子的前鋒都過了赭山了!” 冒襄眨眨眼睛,分明被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弄糊塗了。
不過,随後他就搖搖頭,斷然說道:“沒有的事!孩兒剛剛還在張羅浮的家裡,遇見了俞元良、查繼佐那幫子人,還說了半天的話,怎麼沒見他們提起?” “他們沒提起?可是外間……” “謠言,”冒襄再一次搖着頭,口氣更加肯定,“不用說,又是謠言!若真有此事,俞元良他們又安有不知之理!” 這麼解釋了之後,看見父親仍舊有點半信半疑,他就側轉身子,朝門簾外做着手勢說:“對了,剛才孩兒來不及禀告,張羅浮——也同孩兒一道來了!” 守在門外的張維赤,聽着從書房裡傳出的對答,大約總算明白剛才經過門廳時,冒家的仆人們為什麼那樣驚恐不安。
這當兒,看見門簾已經被冒襄掀開,他就連忙跨過門檻,一躬到地,朗聲說:“晚生張維赤,特來向老伯請安!” 冒起宗正用眼睛示意女眷們避入裡間,這時他“哦”了一聲,用了一個匆忙的動作,離開書案。
“适才隻顧打問外間消息,不意竟讓賢契守候。
真是失禮之至!失禮之至!”他回着禮,抱歉地連聲說。
“羅浮兄還帶來了消息,”等冒起宗同客人略作應酬,分賓主坐下之後,冒襄繼續禀告,“說是浙東已經大舉起事抗虜,還奉魯王到紹興監國哩!”随即轉向客人,示意地點點頭。
張維赤自然會意,于是把他曾經向冒襄說到的消息,一五一十地又轉述了一遍。
末了,他說:“眼下情勢如此,貴府到底走是不走,還請老伯參詳決斷!” 大約是浙東起義的消息使冒起宗心定了一點,不過,他也隻是“唔”了一聲,沒有表示态度,卻倒背着手,在堂内踱起步來。
看見冒起宗這樣子,侍立在一旁的冒襄多少有點心急,但是卻不敢打擾父親的思考。
至于張維赤,作為客人,在這種情況下更是隻能靜靜地等着,不便貿然發表意見。
終于,冒起宗站住了。
他轉過臉來,輕輕地搖了搖頭,說:“嗯,這城中,隻怕久留不得!” “……?” “不隻不可久留,而且須得快
那些一向與世無争,做夢也想不到會禍從天降的人們,如今已是無家可歸。
一家老少就在廢墟中臨時架起一些木闆和草席之類,在裡面權且栖身。
雖說時值殘夏,還未至于忍寒受凍,但瞧那景狀也真夠狼狽可憐……盡管前一陣子經過時,冒襄已經為這種情景而感到大為吃驚和痛心,眼下再度默默注視着,他仍舊不禁暗暗歎息不已。
“是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鞑子還沒有真正打過來呢,那些不逞之徒就已經鬧得如此無法無天。
若是鞑子真的來了,隻怕更要亂上十倍、百倍!到其時,哪裡還會有逃秦的樂土?的确,逃難并非上策。
男兒生當斯世,有本事的,還是應當登車攬辔,以澄清天下為己任!隻有把鞑子徹底打跑,再造大明的中興,百姓才有安樂可言,我輩才有安樂可言!”這麼一想,冒襄的決心頓時變得更加堅定,腳步也邁得更快,盡管這當兒,街道上的景物已經變了一個樣,耳畔又傳來了官兵沿門索饷的粗暴呼喝聲,他都沒有心思理會了…… 回到他們家賃住的宅子,踏入那道供平常出入的側門時,冒襄發現裡面的氣氛有點異常。
一群男女仆人,正神色驚慌地聚在儀門内,嘁嘁嚓嚓地交頭接耳。
看見少主人回來了,他們就像老鼠見了貓兒似的,一齊住了口,低下頭,匆匆走散。
這種情形,顯然引起張維赤的注意,隻見他皺起眉毛,疑惑地打量着;倒是冒襄已經司空見慣,不以為怪。
他隻問明父親正在書房裡,便擺一擺手,揮退跟在後面的冒成等人,領着張維赤,快步向内宅走去。
西斜的太陽已經落到了屋脊的後面,庭院裡分明地暗了下來。
兩個朋友穿過一道又一道門,來到東偏院冒起宗的書房,忽然意外地看見,冒襄的母親馬夫人在奶奶蘇氏和董小宛的攙扶下,正從裡面走出來。
老太太眼睛紅紅的,像是剛剛哭過的樣子。
冒襄怔了一下,連忙走前去,還來不及開口詢問,就聽見書房裡發出呼喚。
冒襄應了一聲,隻得停止詢問,回頭先請張維赤在門外稍待,又伸出手去,輕輕攙扶着馬夫人,同女眷們一道轉過身,朝裡走去。
冒起宗已經從書案後面站起來,等待着了。
“嗯,怎麼樣?”他用目光迎着兒子,問。
同時皺起眉毛,瞥了一眼遲遲疑疑地又跟進來的女人們。
“哦,啟禀父親,孩兒已經找着張羅浮,同他談過了。
”冒襄拱着手,畢恭畢敬地回答,“他說不礙事,他在城外有一處别業,名喚‘大白居’,房子雖說老舊了些,卻還可以住得。
我們若要時,随時都可以搬去……” “聞得建虜要打過來了!你可聽說這事?”冒起宗打斷兒子的話,迫不及待地追問。
“建虜——要打過來?孩兒沒、沒聽說呀!”冒襄愕然說,“這是……” “哼,你還蒙在鼓裡哩!聞得鞑子的前鋒都過了赭山了!” 冒襄眨眨眼睛,分明被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弄糊塗了。
不過,随後他就搖搖頭,斷然說道:“沒有的事!孩兒剛剛還在張羅浮的家裡,遇見了俞元良、查繼佐那幫子人,還說了半天的話,怎麼沒見他們提起?” “他們沒提起?可是外間……” “謠言,”冒襄再一次搖着頭,口氣更加肯定,“不用說,又是謠言!若真有此事,俞元良他們又安有不知之理!” 這麼解釋了之後,看見父親仍舊有點半信半疑,他就側轉身子,朝門簾外做着手勢說:“對了,剛才孩兒來不及禀告,張羅浮——也同孩兒一道來了!” 守在門外的張維赤,聽着從書房裡傳出的對答,大約總算明白剛才經過門廳時,冒家的仆人們為什麼那樣驚恐不安。
這當兒,看見門簾已經被冒襄掀開,他就連忙跨過門檻,一躬到地,朗聲說:“晚生張維赤,特來向老伯請安!” 冒起宗正用眼睛示意女眷們避入裡間,這時他“哦”了一聲,用了一個匆忙的動作,離開書案。
“适才隻顧打問外間消息,不意竟讓賢契守候。
真是失禮之至!失禮之至!”他回着禮,抱歉地連聲說。
“羅浮兄還帶來了消息,”等冒起宗同客人略作應酬,分賓主坐下之後,冒襄繼續禀告,“說是浙東已經大舉起事抗虜,還奉魯王到紹興監國哩!”随即轉向客人,示意地點點頭。
張維赤自然會意,于是把他曾經向冒襄說到的消息,一五一十地又轉述了一遍。
末了,他說:“眼下情勢如此,貴府到底走是不走,還請老伯參詳決斷!” 大約是浙東起義的消息使冒起宗心定了一點,不過,他也隻是“唔”了一聲,沒有表示态度,卻倒背着手,在堂内踱起步來。
看見冒起宗這樣子,侍立在一旁的冒襄多少有點心急,但是卻不敢打擾父親的思考。
至于張維赤,作為客人,在這種情況下更是隻能靜靜地等着,不便貿然發表意見。
終于,冒起宗站住了。
他轉過臉來,輕輕地搖了搖頭,說:“嗯,這城中,隻怕久留不得!” “……?” “不隻不可久留,而且須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