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問實情
關燈
小
中
大
勳覺得正好乘此機會,進一步巴結讨好這位東林領袖,作為日後的有力靠山,所以立即爽快地答應了。
沒想到,到頭來錢謙益竟毫不客氣地把一切責任、風險都推到他的頭上…… “哎,我為什麼要答允他?我真不該答允他!”鄭元勳在心裡氣急敗壞地叫。
然而,與此同時,他又分明聽見發自心中的另一個冷冷的聲音:“你不答應,又會怎樣?隻要錢謙益在士林中随随便便說上幾句不支持的拆台話,你的那一點本錢,也同樣賠不起喲!” 鄭元勳感到絕望了。
現在,他覺得在這個世界上做人真是很難。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又回到适才那柄“利劍”——門檻上,那“劍身”的光芒似乎更加刺眼了,簡直是在朝他嘿嘿冷笑。
鄭元勳把心一橫,擡腳向外邁去。
就在這時,他看見身材瘦小的老仆殷報手裡揚着一張拜帖,匆匆走了過來。
“禀老爺,周老爺,還有幾位相公來拜。
” 鄭元勳隻好把邁出去的一隻腳又收回來。
他沒精打采地接過拜帖,問:“哪個周老爺……”突然,像被人卡住了脖子似的,噎住了,隻見拜帖赫然寫着: 眷侍生周镳 眷社弟周鐘、陳貞慧、顧杲頓首同拜 鄭元勳怔怔地瞪着帖子,仿佛不認識這幾個字似的。
接着,他的雙手開始微微發起抖來,腦門變得更亮了,後來,竟冒出了星星點點的汗珠子。
“老爺……”一個蒼老的聲音在身邊響起。
鄭元勳猛一回頭,隻見殷報正關切地瞧着自己。
這個老仆人,跟随鄭元勳已有二十餘年,一貫忠心耿耿,辦事勤快,而且最能體察主人的意思,所以鄭元勳待他也特别優禮,輕易不斥責一句。
可是,不知為什麼,此刻殷報那關切的眼神,那催促的語氣,以及那等待回話的姿态,都叫鄭元勳感到刺眼,可惡,不是味兒。
“催什麼,混賬東西!”他爆發似的吼道。
可是,話一出口,他就自覺失言,立即頓住了。
殷報卻不驚慌。
他恭順地低下頭,打眼角斜瞟着主人:“老爺若是不想見客,小的便去回答他們,就說老爺已經……”他故意把“出門”二字說得含糊不清,但相信主人自能領會。
鄭超宗目光一閃,但很快又搖搖頭。
他沉吟了一下,挺直身子,闆起臉孔教訓說:“我分明在此,豈可謊稱不在?這不是騙人麼!我每常不是教你,待人接物,這誠、真二字是頂要緊的!此種伎倆對待尋常之客,尚且不可,何況這幾位都是我的知交密友,正巴不得他們常來見面親近哩!” 說着,他就整一整衣巾,撇下被教訓得發怔的殷報,管自搖搖擺擺地向外走去。
鄭元勳剛剛迎出門外,客人們所乘坐的轎子也正好到了。
轎簾開處,從第一乘轎子裡走下來的是周镳。
他大約五十上下的年紀,身材瘦小,有着一個碩大飽滿的前額,和一張狹小而冷峻的臉,這張臉被一部濃密的絡腮胡子遮去了一半,剩下的地方就更小了。
在這有限的地方,卻安放着一個大得異常的圓鼻子,兩道同樣濃密的、向前聳出的眉毛,一雙瞳仁黑中帶綠的眼睛,永遠躲藏在眉毛下,咄咄逼人地向外掃視。
他是崇祯元年進士,官至南京禮部主事,由于上疏彈劾宦官,觸怒皇帝,被削職為民。
他在士林中聲望很高,對阮大铖一向深惡痛絕,崇祯十一年複社諸生起草《留都防亂公揭》,據說實際上是他出的主意。
他頭戴四角方巾,穿一領花絨直裰,身體似乎并不好,一下轎子就頻頻咳嗽,把蒼白的、沒有血色的臉掙得通紅。
緊接着的一乘轎子裡走出了複社的元老周鐘,他是周镳的堂弟,模樣兒卻與堂兄沒有任何相似之處——甚至正相反。
他的臉膛很寬,呈橢圓形,鼻子和眼睛卻細長小巧,再配上疏朗的胡子,秀氣的眉毛,往往使人誤認為他是一位溫文儒雅的人。
其實不然。
據說有一次,他在酒筵上碰見了阮大铖,一言不合,他發起怒來,竟把整桌酒席掀翻在地,摔得稀爛,然後拂袖而去。
在這一點上,他顯出了與周镳有着相似的性格。
不過,這兄弟倆平日的關系并不怎麼融洽。
兩家門下的弟子對立尤其嚴重,經常互相攻擊,争吵不休。
這一次周鐘本不肯來,是陳貞慧一再上門請求,動之以大義,才說服了他一起前來。
周镳一見鄭元勳,略拱一拱手,劈頭就說:“我知道你很忙。
我也很忙。
但有幾句話,一
沒想到,到頭來錢謙益竟毫不客氣地把一切責任、風險都推到他的頭上…… “哎,我為什麼要答允他?我真不該答允他!”鄭元勳在心裡氣急敗壞地叫。
然而,與此同時,他又分明聽見發自心中的另一個冷冷的聲音:“你不答應,又會怎樣?隻要錢謙益在士林中随随便便說上幾句不支持的拆台話,你的那一點本錢,也同樣賠不起喲!” 鄭元勳感到絕望了。
現在,他覺得在這個世界上做人真是很難。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又回到适才那柄“利劍”——門檻上,那“劍身”的光芒似乎更加刺眼了,簡直是在朝他嘿嘿冷笑。
鄭元勳把心一橫,擡腳向外邁去。
就在這時,他看見身材瘦小的老仆殷報手裡揚着一張拜帖,匆匆走了過來。
“禀老爺,周老爺,還有幾位相公來拜。
” 鄭元勳隻好把邁出去的一隻腳又收回來。
他沒精打采地接過拜帖,問:“哪個周老爺……”突然,像被人卡住了脖子似的,噎住了,隻見拜帖赫然寫着: 眷侍生周镳 眷社弟周鐘、陳貞慧、顧杲頓首同拜 鄭元勳怔怔地瞪着帖子,仿佛不認識這幾個字似的。
接着,他的雙手開始微微發起抖來,腦門變得更亮了,後來,竟冒出了星星點點的汗珠子。
“老爺……”一個蒼老的聲音在身邊響起。
鄭元勳猛一回頭,隻見殷報正關切地瞧着自己。
這個老仆人,跟随鄭元勳已有二十餘年,一貫忠心耿耿,辦事勤快,而且最能體察主人的意思,所以鄭元勳待他也特别優禮,輕易不斥責一句。
可是,不知為什麼,此刻殷報那關切的眼神,那催促的語氣,以及那等待回話的姿态,都叫鄭元勳感到刺眼,可惡,不是味兒。
“催什麼,混賬東西!”他爆發似的吼道。
可是,話一出口,他就自覺失言,立即頓住了。
殷報卻不驚慌。
他恭順地低下頭,打眼角斜瞟着主人:“老爺若是不想見客,小的便去回答他們,就說老爺已經……”他故意把“出門”二字說得含糊不清,但相信主人自能領會。
鄭超宗目光一閃,但很快又搖搖頭。
他沉吟了一下,挺直身子,闆起臉孔教訓說:“我分明在此,豈可謊稱不在?這不是騙人麼!我每常不是教你,待人接物,這誠、真二字是頂要緊的!此種伎倆對待尋常之客,尚且不可,何況這幾位都是我的知交密友,正巴不得他們常來見面親近哩!” 說着,他就整一整衣巾,撇下被教訓得發怔的殷報,管自搖搖擺擺地向外走去。
鄭元勳剛剛迎出門外,客人們所乘坐的轎子也正好到了。
轎簾開處,從第一乘轎子裡走下來的是周镳。
他大約五十上下的年紀,身材瘦小,有着一個碩大飽滿的前額,和一張狹小而冷峻的臉,這張臉被一部濃密的絡腮胡子遮去了一半,剩下的地方就更小了。
在這有限的地方,卻安放着一個大得異常的圓鼻子,兩道同樣濃密的、向前聳出的眉毛,一雙瞳仁黑中帶綠的眼睛,永遠躲藏在眉毛下,咄咄逼人地向外掃視。
他是崇祯元年進士,官至南京禮部主事,由于上疏彈劾宦官,觸怒皇帝,被削職為民。
他在士林中聲望很高,對阮大铖一向深惡痛絕,崇祯十一年複社諸生起草《留都防亂公揭》,據說實際上是他出的主意。
他頭戴四角方巾,穿一領花絨直裰,身體似乎并不好,一下轎子就頻頻咳嗽,把蒼白的、沒有血色的臉掙得通紅。
緊接着的一乘轎子裡走出了複社的元老周鐘,他是周镳的堂弟,模樣兒卻與堂兄沒有任何相似之處——甚至正相反。
他的臉膛很寬,呈橢圓形,鼻子和眼睛卻細長小巧,再配上疏朗的胡子,秀氣的眉毛,往往使人誤認為他是一位溫文儒雅的人。
其實不然。
據說有一次,他在酒筵上碰見了阮大铖,一言不合,他發起怒來,竟把整桌酒席掀翻在地,摔得稀爛,然後拂袖而去。
在這一點上,他顯出了與周镳有着相似的性格。
不過,這兄弟倆平日的關系并不怎麼融洽。
兩家門下的弟子對立尤其嚴重,經常互相攻擊,争吵不休。
這一次周鐘本不肯來,是陳貞慧一再上門請求,動之以大義,才說服了他一起前來。
周镳一見鄭元勳,略拱一拱手,劈頭就說:“我知道你很忙。
我也很忙。
但有幾句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