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失善本

關燈
據,常常給予資助不必說,還特意把黃宗羲請到常熟家裡去住下,将全部藏書向他敞開,讓他潛心攻讀,同他一道讨論切磋。

    錢謙益的文章學問,黃宗羲自然是十分敬佩;而黃宗羲的好學深思,見解不凡,也常常使錢謙益大為驚異,于是又不遺餘力地向别人推獎揄揚。

    因為這些緣故,黃宗羲對這位老世伯一直十分感激,把錢謙益當作前輩知己。

    雖然他早就拜了著名大儒劉宗周為師,但比較起來,博學多才、思想靈活、不拘一格的錢謙益卻另有一種特殊的吸引力,使黃宗羲不由自主地對他懷有一種親近的依戀之情。

    事實上,在黃宗羲看來,錢謙益作為當年身受迫害的東林元老,無論是就對閹黨的仇恨而言,還是就目前在士林中的威望影響而言,周镳、周鐘兄弟都無法與之相比。

    任憑幾社那夥人再嚣張跋扈、再善于蠱惑人心,到時隻要錢謙益出面說上一句話,他們的陰謀就一定不能得逞。

    這一點,恐怕周氏兄弟還未必能做到。

     “哦,無論如何,我得趕緊到常熟去,越快越好!”他在心裡這樣催促自己,不由自主地興奮起來,腳步也邁得更快了。

     這樣一直走到吳趨坊。

    這一帶是書坊萃集的地方,大大小小的鋪子很是不少。

    過去黃宗羲到蘇州,總要上這兒來轉一轉,所以并不生疏。

    不過,現在黃宗羲到這兒來,卻不是為了買書,相反是打算把手頭一套宋版《潛虛衍義》設法抵押出去。

    因為他已經有兩年多沒見錢謙益了,這一次上常熟,不管怎麼說,總得辦點禮物。

    但眼下他已經是囊空如洗,别說辦禮,幾乎連回家的旅費都頗費躊躇。

    照理說,他也不該弄到這樣子,僅僅半個月前,身上還帶着五六十兩銀子。

    誰知碰上了陳貞慧、吳應箕這夥朋友,三天兩日不是飲酒,就是訪妓。

    雖說自有冒襄、陳貞慧這些闊氣的公子哥兒做東,可自己也不好意思天天白吃,偶爾也要還上一席兩席。

    這麼一松手,轉眼工夫就把錢花個精光。

    自然,他還有一班朋友,但為着請錢謙益出面的事,剛剛同他大吵了一場,現在又低聲下氣地伸手借錢,黃宗羲無論如何也放不下這個面子。

    想來想去,最後才想到這部《潛虛衍義》上。

    這部書半個月前鬧了一場風波。

    後來黃宗羲到底舍不得,把它送到裱褙店去,經過那裡的老師傅仔細地漂洗、修補,重新裝裱,居然奇迹般地大體恢複了原貌。

    這是目前黃宗羲手頭唯一還值點錢的東西,他雖然十二分舍不得,也隻好狠狠心暫時押出去。

    這件事,本來派黃安辦就成,可是黃安來了一趟,回去說書坊的老闆們刁滑得緊,明明值十六兩銀子的書,他們竟然隻肯出三兩四兩,最通融的一個也隻出到七兩。

    黃宗羲又氣又急,把書童罵了一頓,說他不中用,連這點小事都辦不好。

    但罵歸罵,到頭來,卻還得親自出馬。

     “無論如何,這套書是十六兩買來的,我就得押回十六兩!”黃宗羲執拗地想,揮手趕開幾個圍上來讨錢的小乞丐,又側身讓過了一隊扛着棺材号哭而過的送喪行列,這才踏進大來堂書坊的門檻。

     這所大來堂,據黃安說,就是願意出七兩銀子的那家書坊,瞧門面倒也平常,外面豎着“古今名書發兌”的木招牌,當門一個小小的櫃台,四面靠牆壁排列着書架,上面堆滿了各種書籍,此外就是一張小方桌和幾張椅子、凳子之類,那是供顧客歇腳的。

    不過,此刻裡面卻看不見一個顧客,隻有一個夥計模樣的後生正伏在櫃台上打盹。

     黃安合上油紙傘,在門檻外甩了幾下積在上面的雨水,順手把它倚在門邊上,就走過去搖醒那夥計,說明來意。

    誰知不巧,書坊老闆不在家。

    問去了哪裡,那夥計也說不清;讓他派人去找,又諸多推搪地不願意。

    最後,黃宗羲聽得心頭火起,幹脆叫黃安别理會他,管自移了一張椅子在門邊坐下,并命黃安把那套《潛虛衍義》拿過來,一邊作最後的摩挲賞玩,一邊等候坊主回來。

     淅瀝的春雨還在不停地下。

    雨水在門檻外積聚起來,又緩慢地向更低窪的地方流去。

    這雨已經下了整整一天,街道上的泥塵污垢被洗得差不多了。

    如今這一小片流動的積雨看上去是清澈和幹淨的。

    它被屋檐上不停落下的水滴濺擊着,勾畫出一長串奇妙的圖案。

     黃宗羲把《潛虛衍義》從楠木匣子裡取了出來。

    這書共有四冊,一色灰藍色的書衣,有點發黃的宋箋藏經紙書簽上,印着書的名稱,看上去十分古雅。

    翻開裡頁,可以發現這書不僅紙幅版框特别高大,而且字體也挺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