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席求援
關燈
小
中
大
阮大铖的私邸石巢園,坐落在城南庫司坊裡。
當街一個派頭十足的大門樓,進門是寬敞的天井,高大的廳堂。
廳堂後面回廊曲折,門戶重重。
據說八年前,阮大铖從安徽老家逃難到南京來時,為興建這所府第,很花了些銀子,所以園内不僅恢宏幽深,而且雕欄畫檻,繡戶绮窗,樣樣都極備精巧,什麼桃花塢啦,芸香小築啦,楓葉亭啦,梅屋啦,各有各的名目和特色。
阮大铖有了這座華美舒适的園林,再加上他家裡一流的烹饪、一流的戲班子,便千方百計誘引各方面的人士來歌舞宴飲、說劍談兵,着實熱鬧風光了幾年。
後來受了複社諸生的猛烈抨擊,來石巢園的客人因此大減。
阮大铖雖然十分惱恨,卻也無可奈何。
他閑極無聊,隻好把心思都用在寫作戲本上,什麼《桃花笑》《井中盟》《牟尼合》《雙金榜》之類的,這幾年倒真的弄成了好幾個。
雖然無非是好看熱鬧,文辭華美,卻因頗能迎合時尚,南京城裡的各大戲班都競相傳抄搬演。
阮大铖因此又洋洋得意起來,傲然對人說:“複社那夥人合力排揎我,真是蠢得很!其實論學識論才情,我阮大铖哪裡就比不上他錢牧齋、周仲馭!他們若肯尊我一聲‘前輩’,複社的局面,隻怕還遠不止今日的規模身價哩!” 不過,大話雖然好說,阮大铖面對着這一群激烈而又固執的書呆子,卻實在毫無辦法,所以如今除了寫戲訂曲之外,他的另一件可幹的事情,就是躲在家裡侍弄園子。
他有的是精力,也有的是銀子,石巢園就此一年到頭不得安生,總得由着主人那刁鑽古怪的腦瓜子轉出點新花樣來——今天這兒砌一道短牆,明天那兒改建一座涼亭,要不就是把新采購來的大理名種山茶一口氣種它二三十株。
可是,過不了十天半月,短牆、涼亭、山茶又忽然失蹤,原來的地方說不定已經是石山聳峙、清溪蜿蜒了…… 這一次,當徐青君和計成二人,逃脫了黃宗羲、侯方域等人的困阻,氣急敗壞地闖進石巢園,并由一名家童提着燈籠引路,沿着回廊曲徑,向花廳走去的時候,徐青君就發覺,好幾種布置都不同了。
一道執圭式的院門也變成了月洞式,害得他有一兩次疑心走錯了路。
要是在往常,走在旁邊的計成必定會技癢起來,忍不住指手畫腳說這一處改好了,那一處卻弄巧反拙,等等。
不過,此刻計成卻知趣地沉默着,徐青君更是壓根兒全無鑒賞的心思。
今天晚上,徐青君算是倒了八輩子黴,天曉得是觸犯了哪一路邪神,讓他一出門就撞上了複社那一夥瘟生!眼睜睜被敲去了一百五十兩銀子不算,還被他們當衆戲弄侮辱了一場。
徐青君不心疼銀子,他平日到舊院裡去馬馬虎虎泡上一天,所費的也不止這個數目。
他是氣惱丢了面子——堂堂中山王府的二公子,在小民百姓面前遭受如此折辱,這口氣,徐青君覺得無論如何也咽不下去!不錯,他的哥哥魏國公徐宏基,現任南京守備,兵權在握,按理應當可以替弟弟出這口氣。
不過,徐青君知道這位哥哥官兒雖大,膽兒卻小,估計他未必就肯出頭去惹複社,說不定,還會被他埋怨一頓。
剛才,徐青君在轎子裡左思右想,氣悶得慌,最後忽然想到阮大铖。
他素知阮大铖同東林、複社積怨甚深,平日私下裡提起複社那夥書生,阮大铖總是氣得扯着大胡子發狠。
何況此人狡狯機智,一肚子鬼心思,必然樂于替自己出主意報仇。
這樣一想,徐青君就當即吩咐改道往庫司坊來。
不料剛才到了門前,門公卻告訴他,主人臨時出門了。
徐青君好不失望。
後來,聽說阮大铖的同年好友馬士英也來了,現正在花廳候茶。
徐青君想,先聽聽馬士英的主意也好,便帶着計成進來了。
徐青君同計成到了花廳,卻不見馬士英的影子。
一個仆人回話說:“馬老爺到詠懷堂看排戲去了。
”徐青君便不停留,帶着計成又趕到詠懷堂來。
詠懷堂内燈火通明。
一群小女孩兒正聚在大堂中央的紅氍毹上,有的坐在一旁彈琴吹笛,有的正在走場唱曲。
戲曲教習臧亦嘉,親自掌着鼓闆。
他大約有四十多歲,長得蒼白清秀,下巴沒有蓄胡子。
他全神貫注地掌握着排練,每當發現有人奏錯了音調,或是唱錯了闆眼的時候,他就吃疼似的眯起一隻眼睛,同時更加用力地敲擊鼓闆,仿佛要以此提醒出錯的人注意。
不過,徐青君并沒有留意這些。
他一眼看見馬士英正坐在上頭的一張花梨木攢牙子翹頭案後面,一邊看戲,一邊自斟自飲,他就氣咻咻地叫起來:“啊,瑤老!豈有此理,氣死人了!” 紅氍毹上的演出被擾亂了。
伶人們一個個停止了動作,驚疑不定地轉過頭來。
馬士英錯愕了一下,看清是徐青君之後,他的神色
當街一個派頭十足的大門樓,進門是寬敞的天井,高大的廳堂。
廳堂後面回廊曲折,門戶重重。
據說八年前,阮大铖從安徽老家逃難到南京來時,為興建這所府第,很花了些銀子,所以園内不僅恢宏幽深,而且雕欄畫檻,繡戶绮窗,樣樣都極備精巧,什麼桃花塢啦,芸香小築啦,楓葉亭啦,梅屋啦,各有各的名目和特色。
阮大铖有了這座華美舒适的園林,再加上他家裡一流的烹饪、一流的戲班子,便千方百計誘引各方面的人士來歌舞宴飲、說劍談兵,着實熱鬧風光了幾年。
後來受了複社諸生的猛烈抨擊,來石巢園的客人因此大減。
阮大铖雖然十分惱恨,卻也無可奈何。
他閑極無聊,隻好把心思都用在寫作戲本上,什麼《桃花笑》《井中盟》《牟尼合》《雙金榜》之類的,這幾年倒真的弄成了好幾個。
雖然無非是好看熱鬧,文辭華美,卻因頗能迎合時尚,南京城裡的各大戲班都競相傳抄搬演。
阮大铖因此又洋洋得意起來,傲然對人說:“複社那夥人合力排揎我,真是蠢得很!其實論學識論才情,我阮大铖哪裡就比不上他錢牧齋、周仲馭!他們若肯尊我一聲‘前輩’,複社的局面,隻怕還遠不止今日的規模身價哩!” 不過,大話雖然好說,阮大铖面對着這一群激烈而又固執的書呆子,卻實在毫無辦法,所以如今除了寫戲訂曲之外,他的另一件可幹的事情,就是躲在家裡侍弄園子。
他有的是精力,也有的是銀子,石巢園就此一年到頭不得安生,總得由着主人那刁鑽古怪的腦瓜子轉出點新花樣來——今天這兒砌一道短牆,明天那兒改建一座涼亭,要不就是把新采購來的大理名種山茶一口氣種它二三十株。
可是,過不了十天半月,短牆、涼亭、山茶又忽然失蹤,原來的地方說不定已經是石山聳峙、清溪蜿蜒了…… 這一次,當徐青君和計成二人,逃脫了黃宗羲、侯方域等人的困阻,氣急敗壞地闖進石巢園,并由一名家童提着燈籠引路,沿着回廊曲徑,向花廳走去的時候,徐青君就發覺,好幾種布置都不同了。
一道執圭式的院門也變成了月洞式,害得他有一兩次疑心走錯了路。
要是在往常,走在旁邊的計成必定會技癢起來,忍不住指手畫腳說這一處改好了,那一處卻弄巧反拙,等等。
不過,此刻計成卻知趣地沉默着,徐青君更是壓根兒全無鑒賞的心思。
今天晚上,徐青君算是倒了八輩子黴,天曉得是觸犯了哪一路邪神,讓他一出門就撞上了複社那一夥瘟生!眼睜睜被敲去了一百五十兩銀子不算,還被他們當衆戲弄侮辱了一場。
徐青君不心疼銀子,他平日到舊院裡去馬馬虎虎泡上一天,所費的也不止這個數目。
他是氣惱丢了面子——堂堂中山王府的二公子,在小民百姓面前遭受如此折辱,這口氣,徐青君覺得無論如何也咽不下去!不錯,他的哥哥魏國公徐宏基,現任南京守備,兵權在握,按理應當可以替弟弟出這口氣。
不過,徐青君知道這位哥哥官兒雖大,膽兒卻小,估計他未必就肯出頭去惹複社,說不定,還會被他埋怨一頓。
剛才,徐青君在轎子裡左思右想,氣悶得慌,最後忽然想到阮大铖。
他素知阮大铖同東林、複社積怨甚深,平日私下裡提起複社那夥書生,阮大铖總是氣得扯着大胡子發狠。
何況此人狡狯機智,一肚子鬼心思,必然樂于替自己出主意報仇。
這樣一想,徐青君就當即吩咐改道往庫司坊來。
不料剛才到了門前,門公卻告訴他,主人臨時出門了。
徐青君好不失望。
後來,聽說阮大铖的同年好友馬士英也來了,現正在花廳候茶。
徐青君想,先聽聽馬士英的主意也好,便帶着計成進來了。
徐青君同計成到了花廳,卻不見馬士英的影子。
一個仆人回話說:“馬老爺到詠懷堂看排戲去了。
”徐青君便不停留,帶着計成又趕到詠懷堂來。
詠懷堂内燈火通明。
一群小女孩兒正聚在大堂中央的紅氍毹上,有的坐在一旁彈琴吹笛,有的正在走場唱曲。
戲曲教習臧亦嘉,親自掌着鼓闆。
他大約有四十多歲,長得蒼白清秀,下巴沒有蓄胡子。
他全神貫注地掌握着排練,每當發現有人奏錯了音調,或是唱錯了闆眼的時候,他就吃疼似的眯起一隻眼睛,同時更加用力地敲擊鼓闆,仿佛要以此提醒出錯的人注意。
不過,徐青君并沒有留意這些。
他一眼看見馬士英正坐在上頭的一張花梨木攢牙子翹頭案後面,一邊看戲,一邊自斟自飲,他就氣咻咻地叫起來:“啊,瑤老!豈有此理,氣死人了!” 紅氍毹上的演出被擾亂了。
伶人們一個個停止了動作,驚疑不定地轉過頭來。
馬士英錯愕了一下,看清是徐青君之後,他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