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議社事
關燈
小
中
大
得告了僭,作過揖。
等吳應箕走過來時,冒襄就堅持站了右首,也行禮見過了。
因為還有幾位社友未到,還要行禮,所以暫時不寬外衣,隻分别坐了下來。
這當兒鸨母已經退出去,丫環把茶端上來。
李十娘親手斟了四杯,分别奉給客人和顧眉。
最後,她自己也斟了一杯,本來打算走上前去陪客人,後來看見坐在後面的顧眉朝她招手,又看見客人們暫時沒有呼喚的表示,便退到顧眉身旁坐下,靜靜地嗑起瓜子兒來。
三位社友各自品着茶,好一會兒誰也沒有開口說話。
吳應箕閉起眼睛,仿佛在養神;陳貞慧則沉思地慢慢捋着那部漂亮的長胡子。
至于冒襄,還在軒外的當兒,他就聽見吳應箕發怒的聲音,接着又聽見他那顯然是抒發憂思的悲吟,進軒後,更發現兩位社友神色有點不太對頭。
他便斷定發生了什麼事情。
不過,對方不說,他也不打算主動去問,“該告訴我,他們自然會告訴我的。
”他想。
果然,陳貞慧終于停止了捋胡子,朝冒襄轉過臉來。
“辟疆,你從如臯來,一路上,可聽說什麼新聞?”他問,飽滿結實的寬臉上堆起親切的笑容。
“哦……”一提起新聞,冒襄便首先想到他父親已獲朝廷批準調任的事,心裡沖動了一下,想把它說出來,但是又覺得不必顯得過于着忙,臨時忍住了。
他側着頭想了一下,微笑說:“倒有一件——卻是個笑話。
小弟數日之前,在常州遇見湯允中,他說最近阮胡子被我們禁制得狠了,頗有改悔之意,已經不敢再同我們搗亂,還托人傳話,說什麼‘有不改心相事者,有如此水!’我聽他說得煞有介事,便問他哪裡聽來的。
他說是在揚州時鄭超宗親口對他說的。
我又好氣又好笑,當場搶白他說,你也是個老複社了,怎麼竟相信起這等沒根沒蒂的話來?漫道阮胡子決不會這等說,就算他真說了,莫非你就相信?你真是個糊塗蟲!若是超宗告訴你,超宗更是糊塗蟲!” 冒襄一邊說,一邊想起湯允中被他搶白時的那副尴尬相,就忍不住笑。
他準備讓陳、吳二人聽了,也大笑一場。
然而,出乎意料,陳貞慧聽了之後,竟然一聲不響;吳應箕卻突然睜開眼睛,凝視着冒襄,“很好,很好!”他說,随即又把眼睛閉上了。
“嗯,辟疆,還有嗎?”陳貞慧不動聲色地問。
“這……後來,在來留都的船上,小弟遇到幾個年輕士子,他們也在傳說這件事,還拿來問我。
小弟聽得不耐煩,當場訓誡了他們一通,叫他們不要亂傳……” “妙,益發妙了!”吳應箕又大聲說道,這一次,他沒有睜開眼睛。
冒襄莫名其妙地瞅着陳貞慧。
後者卻朝他做了一個“等一會兒再給你解釋”的手勢。
“那麼,那幾個年輕士子的消息,又是從何而來,你知道麼?”他繼續問。
“這——小弟倒沒細問。
隻記得他們是從姑蘇來的,還去過常熟,打算谒見錢牧齋。
結果牧齋還真見了他們……對了,仿佛他們還去過揚州。
” “行了!”吳應箕一欠身站了起來,目光炯炯地,“不必再問了,如今已是清楚不過,追源肇始,就是他——鄭、超、宗!” 斬釘截鐵地下了這個判斷之後,他就踱了開去。
在此之前,他同陳貞慧顯然有過争論,所以這會兒顯出有點傲然自得的樣子。
“可是,超宗這樣做,究竟所為何來?”陳貞慧捋着胡子,沉思地問。
“所為何來?”吳應箕偏過那張長滿刺猬似的胡子的瘦臉,尖刻地說,“就為的他心志不堅,見利忘義!發表《防亂公揭》那一回,讓他具名,我瞧他就挨挨延延的不爽快;後來又聽說他同那個造園子的計成搞得黏黏糊糊的。
計成是什麼人?阮胡子家的一名無恥清客!可超宗卻巴巴地把計成請到揚州去,幫他造什麼影園——我瞧,八成那時他們就勾搭上了!今日之事,可謂由來已久!” 陳貞慧搖搖頭,顯然并不滿意這個解釋。
不過,他也沒有立即反駁,卻把臉轉向冒襄: “辟疆,是這麼回事——今年三月二十八的虎丘大會,原本推定了是由鄭超宗和李舒章兩位主持,如今日期将屆,小弟怕有變動,前幾天路過揚州,特意上影園去訪超宗,想打聽備辦得如何。
那天,他正忙着指揮人抄寫傳單,見了我就興沖沖地一把扯住,拖到書房裡,一五一十說了一大篇,無非是一切準備停當,要我放心之類。
末了,還硬要留我吃飯。
小弟見他一番盛情,也就沒有推辭。
不料
等吳應箕走過來時,冒襄就堅持站了右首,也行禮見過了。
因為還有幾位社友未到,還要行禮,所以暫時不寬外衣,隻分别坐了下來。
這當兒鸨母已經退出去,丫環把茶端上來。
李十娘親手斟了四杯,分别奉給客人和顧眉。
最後,她自己也斟了一杯,本來打算走上前去陪客人,後來看見坐在後面的顧眉朝她招手,又看見客人們暫時沒有呼喚的表示,便退到顧眉身旁坐下,靜靜地嗑起瓜子兒來。
三位社友各自品着茶,好一會兒誰也沒有開口說話。
吳應箕閉起眼睛,仿佛在養神;陳貞慧則沉思地慢慢捋着那部漂亮的長胡子。
至于冒襄,還在軒外的當兒,他就聽見吳應箕發怒的聲音,接着又聽見他那顯然是抒發憂思的悲吟,進軒後,更發現兩位社友神色有點不太對頭。
他便斷定發生了什麼事情。
不過,對方不說,他也不打算主動去問,“該告訴我,他們自然會告訴我的。
”他想。
果然,陳貞慧終于停止了捋胡子,朝冒襄轉過臉來。
“辟疆,你從如臯來,一路上,可聽說什麼新聞?”他問,飽滿結實的寬臉上堆起親切的笑容。
“哦……”一提起新聞,冒襄便首先想到他父親已獲朝廷批準調任的事,心裡沖動了一下,想把它說出來,但是又覺得不必顯得過于着忙,臨時忍住了。
他側着頭想了一下,微笑說:“倒有一件——卻是個笑話。
小弟數日之前,在常州遇見湯允中,他說最近阮胡子被我們禁制得狠了,頗有改悔之意,已經不敢再同我們搗亂,還托人傳話,說什麼‘有不改心相事者,有如此水!’我聽他說得煞有介事,便問他哪裡聽來的。
他說是在揚州時鄭超宗親口對他說的。
我又好氣又好笑,當場搶白他說,你也是個老複社了,怎麼竟相信起這等沒根沒蒂的話來?漫道阮胡子決不會這等說,就算他真說了,莫非你就相信?你真是個糊塗蟲!若是超宗告訴你,超宗更是糊塗蟲!” 冒襄一邊說,一邊想起湯允中被他搶白時的那副尴尬相,就忍不住笑。
他準備讓陳、吳二人聽了,也大笑一場。
然而,出乎意料,陳貞慧聽了之後,竟然一聲不響;吳應箕卻突然睜開眼睛,凝視着冒襄,“很好,很好!”他說,随即又把眼睛閉上了。
“嗯,辟疆,還有嗎?”陳貞慧不動聲色地問。
“這……後來,在來留都的船上,小弟遇到幾個年輕士子,他們也在傳說這件事,還拿來問我。
小弟聽得不耐煩,當場訓誡了他們一通,叫他們不要亂傳……” “妙,益發妙了!”吳應箕又大聲說道,這一次,他沒有睜開眼睛。
冒襄莫名其妙地瞅着陳貞慧。
後者卻朝他做了一個“等一會兒再給你解釋”的手勢。
“那麼,那幾個年輕士子的消息,又是從何而來,你知道麼?”他繼續問。
“這——小弟倒沒細問。
隻記得他們是從姑蘇來的,還去過常熟,打算谒見錢牧齋。
結果牧齋還真見了他們……對了,仿佛他們還去過揚州。
” “行了!”吳應箕一欠身站了起來,目光炯炯地,“不必再問了,如今已是清楚不過,追源肇始,就是他——鄭、超、宗!” 斬釘截鐵地下了這個判斷之後,他就踱了開去。
在此之前,他同陳貞慧顯然有過争論,所以這會兒顯出有點傲然自得的樣子。
“可是,超宗這樣做,究竟所為何來?”陳貞慧捋着胡子,沉思地問。
“所為何來?”吳應箕偏過那張長滿刺猬似的胡子的瘦臉,尖刻地說,“就為的他心志不堅,見利忘義!發表《防亂公揭》那一回,讓他具名,我瞧他就挨挨延延的不爽快;後來又聽說他同那個造園子的計成搞得黏黏糊糊的。
計成是什麼人?阮胡子家的一名無恥清客!可超宗卻巴巴地把計成請到揚州去,幫他造什麼影園——我瞧,八成那時他們就勾搭上了!今日之事,可謂由來已久!” 陳貞慧搖搖頭,顯然并不滿意這個解釋。
不過,他也沒有立即反駁,卻把臉轉向冒襄: “辟疆,是這麼回事——今年三月二十八的虎丘大會,原本推定了是由鄭超宗和李舒章兩位主持,如今日期将屆,小弟怕有變動,前幾天路過揚州,特意上影園去訪超宗,想打聽備辦得如何。
那天,他正忙着指揮人抄寫傳單,見了我就興沖沖地一把扯住,拖到書房裡,一五一十說了一大篇,無非是一切準備停當,要我放心之類。
末了,還硬要留我吃飯。
小弟見他一番盛情,也就沒有推辭。
不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