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閨情濃
關燈
小
中
大
的公子名士趨之若鹜,為了獲得她的一詩一畫,不惜一擲多金。
至于為着博取她的青睐而展開的角逐争奪,就更加激烈了。
不過柳如是也知道,這種狀況是不可能維持太久的,于是,便開始在那些慕名而來的客人當中,物色自己可以托付終身的人。
幾經挫折和痛苦之後,她選中了錢謙益。
錢謙益有的是名望、金錢,而且盛傳他很快就會被重新起用,入閣拜相。
這對于飽嘗卑賤的滋味,因而強烈渴望往上爬的柳如是來說,确是一個理想的從良對象。
錢謙益是老了一點,但老年人聽話,心眼兒不是那麼活,而且懂得疼惜人……事實上,自從嫁到常熟來之後,這大半年,錢謙益對她百依百順,寶貝得不得了。
為着讨她的歡心,老頭兒甚至一再犧牲自己的社會名譽而在所不惜。
對此,柳如是是十分感激的。
正為着不使老頭兒過于為難,也為着自己的更高目标——當一個縱無其名也有其實的“閣老夫人”——不緻成為泡影,她才斷然決定暫時放棄把朱姨娘趕出府去的要求。
現在,終于從老頭兒口中,得到了這樣一個鄭重其事的許諾,她怎能不私心大慰。
隻是想到過去十幾年中,自己所付出的種種辛酸的代價,她才又不禁百感交集,悲從中來…… 柳如是的這種複雜心情,錢謙益自然是不會理解的。
他隻把柳如是的眼淚,當作是感激自己的表示。
于是他不勝愛憐地撫着柳如是的肩背。
等她哭夠了,才輕輕地把她扶起來,讓她到紫檀木長幾前坐下,又替她打開梳妝匣子。
他一邊看着柳如是重新化妝,一邊用了快活的聲調說:“哈,我倒忘了告訴你一件稀奇事兒,還要借重你這位‘女元龍替我出出主意——”他正想說下去,忽然看見紅情擎着一盞鬥色晶燈走進來,就住了口。
紅情把燈放在案上,斂衽說:“老爺、夫人,夜飯已經開上來了。
請老爺、夫人過去用膳。
” 柳如是望望窗外,天色果然不早了。
她沉吟了一下,說:“這會子,我覺得身子怪乏的,也沒有胃口,懶得再走過去了。
你侍候老爺去用膳吧,回頭盛一碗粥,再把小菜也給我送來,就完了。
” 錢謙益一聽,連忙說:“這麼着,我也不過去了,你們索性全搬了過來,我就在這屋裡同夫人一塊兒吃。
” 紅情答應着,退了出去。
柳如是微微一笑,表示領會到錢謙益的體貼之意。
她眼睛一轉,提醒說:“噢,相公剛才有什麼稀奇的事兒要說?” “哦,是這麼回事——剛才,我在西院,正同在竹、養先商議周閣老那封信的事,忽然來了個求見的,我一瞧帖子,倒吃了一驚。
你猜那人是誰?竟是阮圓海家的一個清客,叫臧亦嘉,餘姚人,是個戲曲班子的教習,不知你可認識?幾年前,我在南京見過他一面,差點兒忘記了。
這一次,他奉了阮圓海之命,專程到常熟來,喏,給我帶來這一封信。
”錢謙益說着,從袖子裡掏出來一封信,放在桌上,笑着說,“阮圓海在信裡說什麼他也是進士出身,素知忠君愛國的大義,他過去依附魏閹是不得已,也不曾反對東林,全是一篇鬼話!不過,最後那幾句說得倒真切,竟是信誓旦旦,說是‘所不改心以相事者,有如此水!’哈哈,這胡子急着重新出頭,隻怕快急瘋了哩!” 柳如是看了一眼那封信,問:“相公同陳家老爺他們商議得怎樣了?” 像忽然咬着一隻苦果子似的,錢謙益的表情變得懊喪起來。
他緊皺着眉毛說:“還沒個頭緒。
在竹出了個主意,說是可以利用三月二十八複社在虎丘舉行大會之機,聯絡一幫子人,在會上提出消除門戶朋黨之見,共扶社稷,并作出公議,上達朝廷。
本來麼,也不失為一策。
隻是這一次虎丘大會,兩浙的士子估計會來得不少。
浙西倒還罷了,浙東的慈溪、甬上那一幫書呆子,卻是難軋得很。
何況,你也知道,自從天啟元年,我主試浙江,鬧了那一場公案之後,浙人之于我,已勢成水火,又怎能指望這一次他們肯同我聯手呢?”錢謙益說完,又連連歎氣。
柳如是已經梳妝完畢。
她拿着一根玉簪,在案上輕輕地敲着,說:“阮圓海既然急急地派人送信來,此事看來不像是周相公有心推搪,隻怕有幾分真!陳家老爺的獻策,也是可用的。
至于浙人作對,嗯,确實是一道難題。
不過……隻要他們并非全都主張對阮圓海趕盡殺絕,事情就有可為……” 錢謙益心中一喜,連忙問:“呵,莫非夫人已有良策?” 柳如是搖搖頭。
她笑起來:“瞧相公的着急勁兒,隻怕并不在阮圓海之下哩!我一個婦道人家,哪能有什麼良策?不過閑着無事,我倒是可以替你想想。
” 錢謙益被她打趣,毫不着惱。
他喜滋滋地說:“我知道夫人不隻是個‘女元龍’,還是個‘女諸葛’,必有奇計妙策,為我分憂!” 這時,紅情和另外一個長得又瘦又小的十二歲丫環綠意,已經把晚膳搬進寝室裡來。
于是,他們中止了談話,站起來,一齊朝飯桌走去。
至于為着博取她的青睐而展開的角逐争奪,就更加激烈了。
不過柳如是也知道,這種狀況是不可能維持太久的,于是,便開始在那些慕名而來的客人當中,物色自己可以托付終身的人。
幾經挫折和痛苦之後,她選中了錢謙益。
錢謙益有的是名望、金錢,而且盛傳他很快就會被重新起用,入閣拜相。
這對于飽嘗卑賤的滋味,因而強烈渴望往上爬的柳如是來說,确是一個理想的從良對象。
錢謙益是老了一點,但老年人聽話,心眼兒不是那麼活,而且懂得疼惜人……事實上,自從嫁到常熟來之後,這大半年,錢謙益對她百依百順,寶貝得不得了。
為着讨她的歡心,老頭兒甚至一再犧牲自己的社會名譽而在所不惜。
對此,柳如是是十分感激的。
正為着不使老頭兒過于為難,也為着自己的更高目标——當一個縱無其名也有其實的“閣老夫人”——不緻成為泡影,她才斷然決定暫時放棄把朱姨娘趕出府去的要求。
現在,終于從老頭兒口中,得到了這樣一個鄭重其事的許諾,她怎能不私心大慰。
隻是想到過去十幾年中,自己所付出的種種辛酸的代價,她才又不禁百感交集,悲從中來…… 柳如是的這種複雜心情,錢謙益自然是不會理解的。
他隻把柳如是的眼淚,當作是感激自己的表示。
于是他不勝愛憐地撫着柳如是的肩背。
等她哭夠了,才輕輕地把她扶起來,讓她到紫檀木長幾前坐下,又替她打開梳妝匣子。
他一邊看着柳如是重新化妝,一邊用了快活的聲調說:“哈,我倒忘了告訴你一件稀奇事兒,還要借重你這位‘女元龍替我出出主意——”他正想說下去,忽然看見紅情擎着一盞鬥色晶燈走進來,就住了口。
紅情把燈放在案上,斂衽說:“老爺、夫人,夜飯已經開上來了。
請老爺、夫人過去用膳。
” 柳如是望望窗外,天色果然不早了。
她沉吟了一下,說:“這會子,我覺得身子怪乏的,也沒有胃口,懶得再走過去了。
你侍候老爺去用膳吧,回頭盛一碗粥,再把小菜也給我送來,就完了。
” 錢謙益一聽,連忙說:“這麼着,我也不過去了,你們索性全搬了過來,我就在這屋裡同夫人一塊兒吃。
” 紅情答應着,退了出去。
柳如是微微一笑,表示領會到錢謙益的體貼之意。
她眼睛一轉,提醒說:“噢,相公剛才有什麼稀奇的事兒要說?” “哦,是這麼回事——剛才,我在西院,正同在竹、養先商議周閣老那封信的事,忽然來了個求見的,我一瞧帖子,倒吃了一驚。
你猜那人是誰?竟是阮圓海家的一個清客,叫臧亦嘉,餘姚人,是個戲曲班子的教習,不知你可認識?幾年前,我在南京見過他一面,差點兒忘記了。
這一次,他奉了阮圓海之命,專程到常熟來,喏,給我帶來這一封信。
”錢謙益說着,從袖子裡掏出來一封信,放在桌上,笑着說,“阮圓海在信裡說什麼他也是進士出身,素知忠君愛國的大義,他過去依附魏閹是不得已,也不曾反對東林,全是一篇鬼話!不過,最後那幾句說得倒真切,竟是信誓旦旦,說是‘所不改心以相事者,有如此水!’哈哈,這胡子急着重新出頭,隻怕快急瘋了哩!” 柳如是看了一眼那封信,問:“相公同陳家老爺他們商議得怎樣了?” 像忽然咬着一隻苦果子似的,錢謙益的表情變得懊喪起來。
他緊皺着眉毛說:“還沒個頭緒。
在竹出了個主意,說是可以利用三月二十八複社在虎丘舉行大會之機,聯絡一幫子人,在會上提出消除門戶朋黨之見,共扶社稷,并作出公議,上達朝廷。
本來麼,也不失為一策。
隻是這一次虎丘大會,兩浙的士子估計會來得不少。
浙西倒還罷了,浙東的慈溪、甬上那一幫書呆子,卻是難軋得很。
何況,你也知道,自從天啟元年,我主試浙江,鬧了那一場公案之後,浙人之于我,已勢成水火,又怎能指望這一次他們肯同我聯手呢?”錢謙益說完,又連連歎氣。
柳如是已經梳妝完畢。
她拿着一根玉簪,在案上輕輕地敲着,說:“阮圓海既然急急地派人送信來,此事看來不像是周相公有心推搪,隻怕有幾分真!陳家老爺的獻策,也是可用的。
至于浙人作對,嗯,确實是一道難題。
不過……隻要他們并非全都主張對阮圓海趕盡殺絕,事情就有可為……” 錢謙益心中一喜,連忙問:“呵,莫非夫人已有良策?” 柳如是搖搖頭。
她笑起來:“瞧相公的着急勁兒,隻怕并不在阮圓海之下哩!我一個婦道人家,哪能有什麼良策?不過閑着無事,我倒是可以替你想想。
” 錢謙益被她打趣,毫不着惱。
他喜滋滋地說:“我知道夫人不隻是個‘女元龍’,還是個‘女諸葛’,必有奇計妙策,為我分憂!” 這時,紅情和另外一個長得又瘦又小的十二歲丫環綠意,已經把晚膳搬進寝室裡來。
于是,他們中止了談話,站起來,一齊朝飯桌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