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驢
關燈
小
中
大
老男人的興趣全在謝身上,顧不上回答買生的事。
庫知道這些好驢者,黑勒民間叫老刀子,一把好刀在驢身上磨老。他們滿嘴說驢,每句話裡都是驢,聽不出半句人的事。
當年師傅在帶着庫回毗沙的漫長路途上教庫黑勒語時,學的第一個詞也是驢。
師傅說,黑勒地方驢腿比人腿多,路上驢蹄印比人腳印多,城裡驢味道比人味道重,人說三句話必有一句說到驢。師傅讓庫牽着驢,一一說給他驢頭、驢背、驢蹄子、驢、驢屄、公驢、母驢、驢心肝肺、驢蛋、好驢者、日驢、驢養的等詞語及其用法。
驢頭:指一頭驢的頭,也指一群驢的頭。從村裡的小頭目到城裡的大頭目,都叫驢頭。國王叫大驢頭。
驢屄:母驢水門。也指不說好話的人嘴。
驢養的:罵人語,驢生養的畜生,不是人。皇語和毗沙語罵人用驢日的,在乎誰日的。黑勒語在乎誰生的。
牲口毛驢子:指人跟驢一樣淫蕩,一年四季發情。
師傅教庫從驢身上學會全部黑勒語。每當庫說起黑勒語,都感覺自己騎在驢背上,遊走于所說的一切事物中。跟驢有關的語言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這是一種從驢開始的語言,離開驢,他什麼也說不清。
庫隐約覺得師傅也好驢,他老人家常年奔走于相距遙遠的不同語言地方,路途中的唯一陪伴是毛驢,他總是騎一頭毗沙母驢出行,在所經村莊和城市幾番倒手,大驢騎老小驢騎大,最後回到毗沙時,屁股下的驢不知換了多少茬。師傅說到黑勒語的好驢者,聲音和眼神都發亮。庫從師傅教他的黑勒語裡,早就認識了這些人。
好驢者都是倒客,牽一頭驢,在集市上轉,灰驢倒成黑驢,小驢倒成大驢,每天手裡牽的驢都不一樣,都是母驢。這些人除了每日換一頭驢,還相互交換。其生計也從倒換母驢中獲得。他們個個是驢行家,上午買頭驢,白用半天,中午倒手賺一把,傍晚手裡牽着另一頭驢。
庫看着這夥話不離驢的老男人,突然有了說黑勒語的沖動,庫把謝牽到人堆中間,說自己怎樣在毗沙集市買到她,又怎樣在一路的驢叫聲裡來到黑勒,沿途遇見的每頭公驢都想爬她,都被他護住。為啥要護住,因為這小母驢一旦讓公驢爬一次,就想要二次,每天都想要,那樣的話他就走不到黑勒了。
庫用黑勒語說起驢來就像騎驢逛集市一樣自如,那些人都被庫的講述迷住,庫用一頭小母驢成功地牽引住話頭,引導他們說話,這場由一頭小母驢開始的話題,從毗沙扯到黑勒,扯到兩國間把人打老的漫長戰争,幾個國王戰死,多少臣民老死,人和馬大量折損,驢卻在增多,驢叫聲比以前稠密,驢不參加戰争,人打仗,驢閑逛。好像驢也不閑,閑不住。黑勒正修造大天寺,驢都趕去馱磚。黑勒驢馱了一千年磚修昆寺,不知道又要為修天寺馱多少年磚。說不定毗沙人打過來,毀了的昆寺又要馱磚瓦重修。反正驢蹄子沒閑住。這陣子驢集市都空了,倒驢客隻有跟着幹活的驢群做買賣。大天寺的天塔要高過毗沙西昆寺的昆塔,院牆要高過西昆寺的院牆。黑勒的遠近昆寺都拆了,磚馱來修大天寺。修到一半又拆。說昆寺的磚不潔淨,每塊磚都浸透着昆門徒念經的聲音,建的天寺不潔淨。遠近磚窯起火燒新磚。新磚壘一半又拆,說這些窯以前燒磚建昆寺昆塔,窯不潔淨。又四處建新窯。新窯的磚馱去又不行,說馱磚的毛驢子以前馱修昆寺的磚,馱昆經馱昆門徒,驢不潔淨。說到最後人也不潔淨,這裡所有人以前都信昆。最後天寺大天門出來說話,正因為人都不潔淨,所以要修天寺讓大家潔淨。說得驢都糊塗了,不知道人要幹啥。當然,驢從來不糊塗,全黑勒的牲口中,隻有驢知道人改宗了。雞和羊都不知道。馬也不知道。馬隻會讓人騎着打仗,從不知道為啥打。馬看不見鬼。人也看不見。人腦子裡有個鬼,驢能看見。驢見人腦子裡的鬼變了,就清楚人世變了。
說到這裡,庫知道驢把他馱到該去的地方了。他們說的每句話裡都有驢,每句話都是一駕驢車,這些由驢拉着的長短句子,載着全黑勒的事,全天下的事,坑坑窪窪地往前走,可以一直走到天黑天亮。但庫等不及,他先引領大家說那個毛驢子馱磚修建的大天寺,說着話頭一轉:
“那桃花寺呢,聽說改成天寺了。以前的買生昆門呢?”
“你說買生呀,現在是桃花天寺的大天門了。”
“他當昆門時就是個驢行家,出行必騎驢。他的絕招是端坐在驢背上念經,任驢穿街走市。有一陣子黑勒人學他,人人盤腿坐驢。十幾年前天門徒攻進桃花寺時,他就盤腿坐在驢背上,嘴裡念着昆經。殺進寺裡的天門徒以為他是神,不敢動他。”
“後來他率五百昆門徒集體改宗,自己由昆門改作天門,出行依舊騎驢,依舊盤腿端坐驢背上穿街過市,隻是手裡捧的經變了,嘴裡念的經也變了。這事在黑勒連驢都知道,所有黑勒驢都希望能讓買生騎一回。驢也早知道他從昆門變成天門了。”
庫知道這些好驢者,黑勒民間叫老刀子,一把好刀在驢身上磨老。他們滿嘴說驢,每句話裡都是驢,聽不出半句人的事。
當年師傅在帶着庫回毗沙的漫長路途上教庫黑勒語時,學的第一個詞也是驢。
師傅說,黑勒地方驢腿比人腿多,路上驢蹄印比人腳印多,城裡驢味道比人味道重,人說三句話必有一句說到驢。師傅讓庫牽着驢,一一說給他驢頭、驢背、驢蹄子、驢、驢屄、公驢、母驢、驢心肝肺、驢蛋、好驢者、日驢、驢養的等詞語及其用法。
驢頭:指一頭驢的頭,也指一群驢的頭。從村裡的小頭目到城裡的大頭目,都叫驢頭。國王叫大驢頭。
驢屄:母驢水門。也指不說好話的人嘴。
驢養的:罵人語,驢生養的畜生,不是人。皇語和毗沙語罵人用驢日的,在乎誰日的。黑勒語在乎誰生的。
牲口毛驢子:指人跟驢一樣淫蕩,一年四季發情。
師傅教庫從驢身上學會全部黑勒語。每當庫說起黑勒語,都感覺自己騎在驢背上,遊走于所說的一切事物中。跟驢有關的語言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這是一種從驢開始的語言,離開驢,他什麼也說不清。
庫隐約覺得師傅也好驢,他老人家常年奔走于相距遙遠的不同語言地方,路途中的唯一陪伴是毛驢,他總是騎一頭毗沙母驢出行,在所經村莊和城市幾番倒手,大驢騎老小驢騎大,最後回到毗沙時,屁股下的驢不知換了多少茬。師傅說到黑勒語的好驢者,聲音和眼神都發亮。庫從師傅教他的黑勒語裡,早就認識了這些人。
好驢者都是倒客,牽一頭驢,在集市上轉,灰驢倒成黑驢,小驢倒成大驢,每天手裡牽的驢都不一樣,都是母驢。這些人除了每日換一頭驢,還相互交換。其生計也從倒換母驢中獲得。他們個個是驢行家,上午買頭驢,白用半天,中午倒手賺一把,傍晚手裡牽着另一頭驢。
庫看着這夥話不離驢的老男人,突然有了說黑勒語的沖動,庫把謝牽到人堆中間,說自己怎樣在毗沙集市買到她,又怎樣在一路的驢叫聲裡來到黑勒,沿途遇見的每頭公驢都想爬她,都被他護住。為啥要護住,因為這小母驢一旦讓公驢爬一次,就想要二次,每天都想要,那樣的話他就走不到黑勒了。
庫用黑勒語說起驢來就像騎驢逛集市一樣自如,那些人都被庫的講述迷住,庫用一頭小母驢成功地牽引住話頭,引導他們說話,這場由一頭小母驢開始的話題,從毗沙扯到黑勒,扯到兩國間把人打老的漫長戰争,幾個國王戰死,多少臣民老死,人和馬大量折損,驢卻在增多,驢叫聲比以前稠密,驢不參加戰争,人打仗,驢閑逛。好像驢也不閑,閑不住。黑勒正修造大天寺,驢都趕去馱磚。黑勒驢馱了一千年磚修昆寺,不知道又要為修天寺馱多少年磚。說不定毗沙人打過來,毀了的昆寺又要馱磚瓦重修。反正驢蹄子沒閑住。這陣子驢集市都空了,倒驢客隻有跟着幹活的驢群做買賣。大天寺的天塔要高過毗沙西昆寺的昆塔,院牆要高過西昆寺的院牆。黑勒的遠近昆寺都拆了,磚馱來修大天寺。修到一半又拆。說昆寺的磚不潔淨,每塊磚都浸透着昆門徒念經的聲音,建的天寺不潔淨。遠近磚窯起火燒新磚。新磚壘一半又拆,說這些窯以前燒磚建昆寺昆塔,窯不潔淨。又四處建新窯。新窯的磚馱去又不行,說馱磚的毛驢子以前馱修昆寺的磚,馱昆經馱昆門徒,驢不潔淨。說到最後人也不潔淨,這裡所有人以前都信昆。最後天寺大天門出來說話,正因為人都不潔淨,所以要修天寺讓大家潔淨。說得驢都糊塗了,不知道人要幹啥。當然,驢從來不糊塗,全黑勒的牲口中,隻有驢知道人改宗了。雞和羊都不知道。馬也不知道。馬隻會讓人騎着打仗,從不知道為啥打。馬看不見鬼。人也看不見。人腦子裡有個鬼,驢能看見。驢見人腦子裡的鬼變了,就清楚人世變了。
說到這裡,庫知道驢把他馱到該去的地方了。他們說的每句話裡都有驢,每句話都是一駕驢車,這些由驢拉着的長短句子,載着全黑勒的事,全天下的事,坑坑窪窪地往前走,可以一直走到天黑天亮。但庫等不及,他先引領大家說那個毛驢子馱磚修建的大天寺,說着話頭一轉:
“那桃花寺呢,聽說改成天寺了。以前的買生昆門呢?”
“你說買生呀,現在是桃花天寺的大天門了。”
“他當昆門時就是個驢行家,出行必騎驢。他的絕招是端坐在驢背上念經,任驢穿街走市。有一陣子黑勒人學他,人人盤腿坐驢。十幾年前天門徒攻進桃花寺時,他就盤腿坐在驢背上,嘴裡念着昆經。殺進寺裡的天門徒以為他是神,不敢動他。”
“後來他率五百昆門徒集體改宗,自己由昆門改作天門,出行依舊騎驢,依舊盤腿端坐驢背上穿街過市,隻是手裡捧的經變了,嘴裡念的經也變了。這事在黑勒連驢都知道,所有黑勒驢都希望能讓買生騎一回。驢也早知道他從昆門變成天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