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關燈
小
中
大
西昆寺的早晨從半中午開始,黃昏則在半下午早早來臨,它高聳的院牆把寺裡的白天縮短,夜拉長。庫從家趕到寺院門口時,太陽一房高了,進去寺裡的太陽還沒出來,昆門徒們在高牆的陰影裡做早課。西昆寺有五重陰影,牆的,塔的,烏鴉的,昆門徒的和誦經聲的。聲音的陰影在高牆上頭,那些念誦聲在壘一堵高牆,一字摞一字,一句摞一句,越摞越高。
庫喜歡這座寺院的清晨,早起的昆門徒、譯經師和來自東西方遙遠地方的昆門徒,在寺院的各個角落做早誦,至少有幾十種語言的聲音,一部昆經被毗沙語、昆語、黑勒語、皇語、丘語同時吟誦,每一種語言裡有一個不一樣的昆。西昆寺聚集着來自世界各地不同語言的譯經師,昆經從這裡被譯成無數種語言。一部昆經由此變成無數部。庫是寺裡的常客,他會說寺裡所有譯經師會說的語言,每當他腦子裡某一種語言寂寞時,就到西昆寺,找會這種語言的人說話。以前城裡常有過路的外國人,找上門來讓庫做翻譯。庫的師傅去世後,知道語言最多的就是庫了。自從毗沙與黑勒的戰争爆發後,從西邊來的商人少了,西昆寺裡彙聚的昆門徒卻多起來,誦經聲也比以前嘈雜急切。
捎話讓他來寺裡的德昆門在門裡候着,他眯着眼睛,不願把頭伸到外面的太陽裡。昨天傍晚,一個騎驢男人頭伸到院牆上喊庫,妻子莎過去開門,讓他下驢進院子。他沒下驢,頭探在牆頭上低聲說:“西昆寺德昆門讓我捎話,說王大昆門請您明一早到寺裡去一趟。”王大昆門捎話來,一定有大事。庫天剛亮就出城奔西昆寺來,一直走到日上樹梢,才走到跟前。
德昆門沒睡醒似的,走路和神情都像在夢裡。庫随他繞過大殿走上昆塔間坑坑窪窪的石闆道,整個寺院在厚厚的陰影裡,隻有那座最高的昆塔尖伸到半空的陽光中,亮閃閃的。庫盯着光亮的塔尖看。塔有三十六層,是毗沙國最高的昆塔。西昆寺七十八座昆塔都在牆的影子裡,隻有它的頂高過院牆,早早伸進陽光裡。
圍坐在高塔四周誦經是昆門徒每日必做的早課。不同語言的聲音圍了三層,仿佛昆塔裹了三層聲音的紗。塔抖擻起來。庫覺得眼前的昆塔比平時高出許多,仿佛那些誦經聲從底下将塔托起來,托到一片天光裡。
“王大昆門在候您呢。”德昆門的聲音像一句夢呓。他回頭看他,又仰臉跟着庫仰望。
“昂……昂叽。”突然一聲驢叫。
塔下誦經的昆門徒朝傳來驢叫的那扇緊閉的大門望,德昆門丢下他往驢叫處跑。庫依舊仰着臉,他看見昆塔在轟隆的驢鳴裡悠地升到雲端,又穩穩落下。
庫第一次在寺院聽到驢叫。寺院不養驢。民間有母驢誘引昆門徒的故事。毗沙人敬昆,昆門徒和母驢的事兒都推在驢身上。驢的名聲不好。但昆門徒出行又離不開驢,昆門和管事都有專用毛驢和驢車,大小昆門徒也有供養人用的驢和車。寺院北坡下的驢車院有上百輛車,幾百頭驢,供昆寺專用。以前驢車院在寺院後門旁,後來昆門徒嫌驢叫太吵把它移到了坡下面。
昆門徒誦經時最讨厭驢叫。驢叫從空中把誦經聲蓋住,傳不到昆那裡。西昆寺的高院牆就是為擋住驢叫而修的。幾十年前,寺裡的上上任昆門開始修高牆阻擋驢叫,原先的院牆兩丈高,昆門下令修到五丈,驢叫還是傳進寺院。又修到七丈,驢叫依然傳進寺院。往九丈高修時,遠近的毛驢都不叫了。據說驢不敢叫了。牆修到五丈高時驢就知道寺院要修一堵高牆擋住驢叫,修牆的磚頭全是毛驢從三十裡外的磚窯馱來的,好多毛驢馱磚累死。但驢不管,再累也扯嗓子叫。驢跟牆飙上勁了。從五丈到七丈,牆壘了七年,驢對着牆鳴叫了七年。往九丈高壘時驢害怕了。馱磚的驢老遠磨屁股,不敢往牆下走。高晃晃的牆讓驢恐懼。驢不飙着叫了,驢叫飙到雲裡,牆肯定壘到雲裡。驢被人的倔強吓住。驢不叫了,但牆還在往上壘,一直壘到老昆門謝世。
毗沙與黑勒的戰争卻從此開始。牆壘好的當年秋天,毗沙國收到黑勒王朝的國書,内容是毗沙西昆寺的高牆擋住了黑勒城的太陽。毗沙在黑勒東方,每天早晨,西昆寺高牆的影子伸過茫茫沙漠,伸過塔河、羌河,把陰影籠罩在黑勒王宮,籠罩在黑勒大天寺的金色天頂上,這是毗沙國對黑勒王朝的嚴重挑釁,毗沙國必須在十日内把西昆寺的高牆拆了。
結果是毗沙國軍隊和昆門徒在第十日直接開到黑勒。毗沙軍早晨從西昆寺的牆根出發,在高牆的影子裡,穿過沙漠戈壁,一直西行到黑勒城外,跟城内的昆門徒裡應外合,很快攻破城門,把黑勒大天寺拆了,寺院還給昆門徒。大天寺本來就是由被毀的昆寺改建的,牆上沒鏟淨的壁畫還在殘缺地述說着昆的神迹。那時候庫還小,庫的師傅作為翻譯官參加了那場戰争。
“西昆寺的高牆真的擋住了黑勒的太陽?”庫問過師傅。
“毗沙和黑勒,是東西方勢不兩立的兩堵高牆,他們都認為對方擋住了自己,都發誓要把對方推倒。”
庫的師傅那時就知道這個仗打不完了。他把自己會說的所有語言傳授給庫,庫跟着師傅說着誰也聽不懂的遙遠地方的語言。仗打到第二十七年,師傅老死了。
庫喜歡這座寺院的清晨,早起的昆門徒、譯經師和來自東西方遙遠地方的昆門徒,在寺院的各個角落做早誦,至少有幾十種語言的聲音,一部昆經被毗沙語、昆語、黑勒語、皇語、丘語同時吟誦,每一種語言裡有一個不一樣的昆。西昆寺聚集着來自世界各地不同語言的譯經師,昆經從這裡被譯成無數種語言。一部昆經由此變成無數部。庫是寺裡的常客,他會說寺裡所有譯經師會說的語言,每當他腦子裡某一種語言寂寞時,就到西昆寺,找會這種語言的人說話。以前城裡常有過路的外國人,找上門來讓庫做翻譯。庫的師傅去世後,知道語言最多的就是庫了。自從毗沙與黑勒的戰争爆發後,從西邊來的商人少了,西昆寺裡彙聚的昆門徒卻多起來,誦經聲也比以前嘈雜急切。
捎話讓他來寺裡的德昆門在門裡候着,他眯着眼睛,不願把頭伸到外面的太陽裡。昨天傍晚,一個騎驢男人頭伸到院牆上喊庫,妻子莎過去開門,讓他下驢進院子。他沒下驢,頭探在牆頭上低聲說:“西昆寺德昆門讓我捎話,說王大昆門請您明一早到寺裡去一趟。”王大昆門捎話來,一定有大事。庫天剛亮就出城奔西昆寺來,一直走到日上樹梢,才走到跟前。
德昆門沒睡醒似的,走路和神情都像在夢裡。庫随他繞過大殿走上昆塔間坑坑窪窪的石闆道,整個寺院在厚厚的陰影裡,隻有那座最高的昆塔尖伸到半空的陽光中,亮閃閃的。庫盯着光亮的塔尖看。塔有三十六層,是毗沙國最高的昆塔。西昆寺七十八座昆塔都在牆的影子裡,隻有它的頂高過院牆,早早伸進陽光裡。
圍坐在高塔四周誦經是昆門徒每日必做的早課。不同語言的聲音圍了三層,仿佛昆塔裹了三層聲音的紗。塔抖擻起來。庫覺得眼前的昆塔比平時高出許多,仿佛那些誦經聲從底下将塔托起來,托到一片天光裡。
“王大昆門在候您呢。”德昆門的聲音像一句夢呓。他回頭看他,又仰臉跟着庫仰望。
“昂……昂叽。”突然一聲驢叫。
塔下誦經的昆門徒朝傳來驢叫的那扇緊閉的大門望,德昆門丢下他往驢叫處跑。庫依舊仰着臉,他看見昆塔在轟隆的驢鳴裡悠地升到雲端,又穩穩落下。
庫第一次在寺院聽到驢叫。寺院不養驢。民間有母驢誘引昆門徒的故事。毗沙人敬昆,昆門徒和母驢的事兒都推在驢身上。驢的名聲不好。但昆門徒出行又離不開驢,昆門和管事都有專用毛驢和驢車,大小昆門徒也有供養人用的驢和車。寺院北坡下的驢車院有上百輛車,幾百頭驢,供昆寺專用。以前驢車院在寺院後門旁,後來昆門徒嫌驢叫太吵把它移到了坡下面。
昆門徒誦經時最讨厭驢叫。驢叫從空中把誦經聲蓋住,傳不到昆那裡。西昆寺的高院牆就是為擋住驢叫而修的。幾十年前,寺裡的上上任昆門開始修高牆阻擋驢叫,原先的院牆兩丈高,昆門下令修到五丈,驢叫還是傳進寺院。又修到七丈,驢叫依然傳進寺院。往九丈高修時,遠近的毛驢都不叫了。據說驢不敢叫了。牆修到五丈高時驢就知道寺院要修一堵高牆擋住驢叫,修牆的磚頭全是毛驢從三十裡外的磚窯馱來的,好多毛驢馱磚累死。但驢不管,再累也扯嗓子叫。驢跟牆飙上勁了。從五丈到七丈,牆壘了七年,驢對着牆鳴叫了七年。往九丈高壘時驢害怕了。馱磚的驢老遠磨屁股,不敢往牆下走。高晃晃的牆讓驢恐懼。驢不飙着叫了,驢叫飙到雲裡,牆肯定壘到雲裡。驢被人的倔強吓住。驢不叫了,但牆還在往上壘,一直壘到老昆門謝世。
毗沙與黑勒的戰争卻從此開始。牆壘好的當年秋天,毗沙國收到黑勒王朝的國書,内容是毗沙西昆寺的高牆擋住了黑勒城的太陽。毗沙在黑勒東方,每天早晨,西昆寺高牆的影子伸過茫茫沙漠,伸過塔河、羌河,把陰影籠罩在黑勒王宮,籠罩在黑勒大天寺的金色天頂上,這是毗沙國對黑勒王朝的嚴重挑釁,毗沙國必須在十日内把西昆寺的高牆拆了。
結果是毗沙國軍隊和昆門徒在第十日直接開到黑勒。毗沙軍早晨從西昆寺的牆根出發,在高牆的影子裡,穿過沙漠戈壁,一直西行到黑勒城外,跟城内的昆門徒裡應外合,很快攻破城門,把黑勒大天寺拆了,寺院還給昆門徒。大天寺本來就是由被毀的昆寺改建的,牆上沒鏟淨的壁畫還在殘缺地述說着昆的神迹。那時候庫還小,庫的師傅作為翻譯官參加了那場戰争。
“西昆寺的高牆真的擋住了黑勒的太陽?”庫問過師傅。
“毗沙和黑勒,是東西方勢不兩立的兩堵高牆,他們都認為對方擋住了自己,都發誓要把對方推倒。”
庫的師傅那時就知道這個仗打不完了。他把自己會說的所有語言傳授給庫,庫跟着師傅說着誰也聽不懂的遙遠地方的語言。仗打到第二十七年,師傅老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