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袋
關燈
小
中
大
在我的印象裡,乞丐隻可能具有衣衫褴褛面容枯槁的形象。
把乞丐與奢華的生活聯系起來,是一種不可思議的荒謬。
我到了馬橋以後才知道自己錯了,世界上其實有各種各樣的乞丐。
本義的嶽丈,就是一個吃香喝辣的乞丐,比好多地主的日子還過得好。
但他沒有一寸田土,不能劃為地主。
也沒有鋪子和工廠,算不上資本家。
當初的土改工作組勉強把他定為“乞丐富農”,是不得已的變通。
曆次複查階級成分,工作組覺得這個名稱不倫不類,但确實不能從政策條文中找到合适的帽子,不知如何結論,隻得馬虎帶過。
這個人叫戴世清,原住長樂街。
那裡地處水陸要沖,曆來是谷米、竹木、茶油、桐油、藥材的集散地,當然也就人氣旺盛,青樓煙館當鋪酒肆之類錯綜勾結,連陰溝裡流出來的水都油氣重,吃慣了包谷粥的鄉下人,遠遠地隻要吸一口過街的風,就要膩心。
長樂街從此又有了“小南京”的别号,成為附近鄉民們向外人的誇耀所在。
人們提兩皮煙葉,或者破幾圈細篾,也跑上幾十裡上一趟街,說是做生意,其實完全沒有什麼商業意義,隻是為了看個熱鬧,或者聽人家發歌、說書。
不知從何時起,街上有了日漸增多的乞丐,人瘦毛長,臉小眼大,穿着各色不合腳的鞋子,給街市上增添了一道道對鍋竈有強大吞吸力的目光。
戴世清是從平江來的,成了這些叫化子的頭。
叫化子分等級,有一袋、三袋、五袋、七袋、九袋。
他是九袋,屬最高級别,就有了“九袋爺”的尊稱,鎮上無人不曉。
他的讨米棍上總是挂着個鳥籠,裡面一隻八哥總是叫着“九袋爺到九袋爺到”。
八哥叫到哪一家門前,他不用敲門,也不用說話,沒有哪一家不笑臉相迎的。
對付一般的叫化子,人們給一勺米就夠了。
對九袋爺,人們必須給足一筒,有時還賄以重禮,往他衣袋裡塞錢,或者臘雞爪——他最愛吃的東西。
有一次,一個新來的鹽商不懂此地的規矩,隻打發他一個銅錢。
他氣得把銅錢叮當一聲甩在地上。
鹽商沒碰到過這種場面,差點跌了眼鏡。
“豈有此理!”九袋爺怒目。
“你你你還嫌少?” “我九袋爺也走過九州四十八縣,沒見過你這樣無皮無血的主!” “怪了,是你讨飯還是我讨飯?你要就要,不要就趕快走,莫耽誤了我的生意。
” “你以為是我要讨飯麼?是我要讨飯麼?”九袋爺瞪大眼,覺得真應該好好地教育這個醒崽一番才對,“天有不測之風雲,人有旦夕之禍福。
流年不利,國難當前,北旱南澇,朝野同憂。
我戴世清雖一介匹夫,也懂得忠孝為立身之本,仁義為治國之道。
君子先國而後家,先家而後己。
我戴某向政府伸手行不行?不行。
向父母兄弟三親六戚伸手行不行?也不行!我一雙赤腳走四方,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不搶不偷,不騙不詐,自重自尊,自救自助,豈容你這樣的勢利奸小來狗眼看人低!有了兩個臭錢就為富不仁的家夥我見得多了……這個臭錢你拿走,快拿走!” 鹽商沒聽過這麼多道理,被他橫飛唾沫刷得一退一退的,隻好舉手告饒:“好好好,說不過你,我還要做生意,你走吧走吧。
走呵。
” “走?今天非同你理論個明白不可。
你給我說清楚,是我要讨飯麼?我今天是來找你讨飯麼?我什麼時候開口說過這句話?……” 鹽商苦着一張臉,多掏出了幾枚銅闆,往他懷裡塞,有一種敗局已定的絕望。
“是的是的,今天不是你要讨飯,你也沒找我讨飯。
” 九袋爺不接錢,氣呼呼地一屁股在門檻上坐下來。
“臭錢,臭錢,我今天隻是要讨個公道!你要是說在理上,我的錢都給你!” 他掏出一大把銅闆,比鹽商的銅闆還多得多,閃閃發亮,引得很多小把戲圍上來觀看。
後來,要不是他突然産生上茅房的需要,鹽商完全沒有辦法讓他離開門
把乞丐與奢華的生活聯系起來,是一種不可思議的荒謬。
我到了馬橋以後才知道自己錯了,世界上其實有各種各樣的乞丐。
本義的嶽丈,就是一個吃香喝辣的乞丐,比好多地主的日子還過得好。
但他沒有一寸田土,不能劃為地主。
也沒有鋪子和工廠,算不上資本家。
當初的土改工作組勉強把他定為“乞丐富農”,是不得已的變通。
曆次複查階級成分,工作組覺得這個名稱不倫不類,但确實不能從政策條文中找到合适的帽子,不知如何結論,隻得馬虎帶過。
這個人叫戴世清,原住長樂街。
那裡地處水陸要沖,曆來是谷米、竹木、茶油、桐油、藥材的集散地,當然也就人氣旺盛,青樓煙館當鋪酒肆之類錯綜勾結,連陰溝裡流出來的水都油氣重,吃慣了包谷粥的鄉下人,遠遠地隻要吸一口過街的風,就要膩心。
長樂街從此又有了“小南京”的别号,成為附近鄉民們向外人的誇耀所在。
人們提兩皮煙葉,或者破幾圈細篾,也跑上幾十裡上一趟街,說是做生意,其實完全沒有什麼商業意義,隻是為了看個熱鬧,或者聽人家發歌、說書。
不知從何時起,街上有了日漸增多的乞丐,人瘦毛長,臉小眼大,穿着各色不合腳的鞋子,給街市上增添了一道道對鍋竈有強大吞吸力的目光。
戴世清是從平江來的,成了這些叫化子的頭。
叫化子分等級,有一袋、三袋、五袋、七袋、九袋。
他是九袋,屬最高級别,就有了“九袋爺”的尊稱,鎮上無人不曉。
他的讨米棍上總是挂着個鳥籠,裡面一隻八哥總是叫着“九袋爺到九袋爺到”。
八哥叫到哪一家門前,他不用敲門,也不用說話,沒有哪一家不笑臉相迎的。
對付一般的叫化子,人們給一勺米就夠了。
對九袋爺,人們必須給足一筒,有時還賄以重禮,往他衣袋裡塞錢,或者臘雞爪——他最愛吃的東西。
有一次,一個新來的鹽商不懂此地的規矩,隻打發他一個銅錢。
他氣得把銅錢叮當一聲甩在地上。
鹽商沒碰到過這種場面,差點跌了眼鏡。
“豈有此理!”九袋爺怒目。
“你你你還嫌少?” “我九袋爺也走過九州四十八縣,沒見過你這樣無皮無血的主!” “怪了,是你讨飯還是我讨飯?你要就要,不要就趕快走,莫耽誤了我的生意。
” “你以為是我要讨飯麼?是我要讨飯麼?”九袋爺瞪大眼,覺得真應該好好地教育這個醒崽一番才對,“天有不測之風雲,人有旦夕之禍福。
流年不利,國難當前,北旱南澇,朝野同憂。
我戴世清雖一介匹夫,也懂得忠孝為立身之本,仁義為治國之道。
君子先國而後家,先家而後己。
我戴某向政府伸手行不行?不行。
向父母兄弟三親六戚伸手行不行?也不行!我一雙赤腳走四方,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不搶不偷,不騙不詐,自重自尊,自救自助,豈容你這樣的勢利奸小來狗眼看人低!有了兩個臭錢就為富不仁的家夥我見得多了……這個臭錢你拿走,快拿走!” 鹽商沒聽過這麼多道理,被他橫飛唾沫刷得一退一退的,隻好舉手告饒:“好好好,說不過你,我還要做生意,你走吧走吧。
走呵。
” “走?今天非同你理論個明白不可。
你給我說清楚,是我要讨飯麼?我今天是來找你讨飯麼?我什麼時候開口說過這句話?……” 鹽商苦着一張臉,多掏出了幾枚銅闆,往他懷裡塞,有一種敗局已定的絕望。
“是的是的,今天不是你要讨飯,你也沒找我讨飯。
” 九袋爺不接錢,氣呼呼地一屁股在門檻上坐下來。
“臭錢,臭錢,我今天隻是要讨個公道!你要是說在理上,我的錢都給你!” 他掏出一大把銅闆,比鹽商的銅闆還多得多,閃閃發亮,引得很多小把戲圍上來觀看。
後來,要不是他突然産生上茅房的需要,鹽商完全沒有辦法讓他離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