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窖
關燈
小
中
大
天氣在這個季節不該這麼溫暖。
芬芳而和煦,幹燥而明亮。
一年中的這個時節,太陽通常黯淡無力,而現在卻又大又圓,連落日也十分燦爛。
電視台氣象頻道的那些活潑的、笑眯眯的家夥說,這源于遠方的一場大災難——是地震,還是火山爆發?這是又一次不可抗拒的緻命天災。
他們的座右銘是:禍兮,福所倚。
但另一方面,福兮,禍所伏。
昨天,沃爾特開車送我去多倫多和律師見面。
如果能避免,他是絕對不會去那兒的,但米拉還是說服他去了。
因為我說要搭公共汽車去,她可不願意我搭車去那兒。
人人都知道,去多倫多的公交車每天隻有一班,天沒亮就啟程,天黑了才回來。
她說,如果我在夜間下車,那些開車人看不見我,我會像隻蟲子一樣被他們的車碾碎的。
總之,我不能獨自去多倫多,因為,人人都知道,那兒騙子成群,惡棍遍地。
她說,一定要沃爾特陪我去。
沃爾特出發前戴了一頂紅色的棒球帽;在他的帽子後檐和衣領之間,他毛拉拉的脖子硬邦邦地凸出來。
他的眼皮滿是皺折。
“我原本要開那輛小卡車的,”他說,“那車結實得像個磚砌的廁所,那幫蠢小子在撞我之前得掂量掂量。
不過,小卡車缺了幾根彈簧,路上不會那麼平穩。
”聽他的口氣,多倫多的開車人都很瘋狂。
“我說,你去那兒是不是瘋了?”他又說道。
“我們就是去那兒。
”我指出道。
“不過,就這一回。
就像我們常對姑娘們說的,一回不算。
” “那她們相信你嗎,沃爾特?”我故意用話套他。
他也喜歡這樣。
“當然啦。
她們都傻乎乎的。
特别是金發姑娘。
”我能感覺到他在咧嘴偷笑。
像個磚砌的廁所。
這話過去是用來說女人的(意為長得壯實)。
這是句恭維話;那時候并不是所有人都蓋得起磚砌廁所的。
廁所通常是木頭蓋的,單薄易倒,而且臭氣熏天。
沃爾特讓我上了他的汽車,給我系上安全帶,立刻就打開了收音機。
裡面傳出了電子小提琴的音樂,是令人心碎的四拍,訴說着畸形的浪漫愛情。
這無非是陳腐的無病呻吟,但畢竟也是一種痛苦。
娛樂業就是以此為生。
我們早已習慣了這些色情的東西。
我靠在米拉為我準備的枕頭上。
(她為我們準備的東西像是我們要去遠航:膝毯、金槍魚三明治、巧克力小方餅,還有一暖壺咖啡。
)窗外,若格斯河在懶懶地流淌。
我們過河以後往北拐,經過幾條街道——兩邊原是工人的住房,如今則成了所謂的廉價“鴛鴦樓”;又經過一些小店鋪:一家拆車鋪、一家快倒閉的健康食品商場,還有一家矯形鞋店;門口有個腳形的綠色霓虹燈閃爍,仿佛在原地踏步。
再過去是一個小型的購物中心,其中五家店面,唯有一家挂上了聖誕節的燈飾。
接着是米拉的美容院,名為“發港”。
櫥窗裡擺着一張剪短發的人的照片,我搞不清是男是女。
再過去是一家名叫“旅行目的地”的汽車旅館。
我猜,旅館老闆想的一定是“情侶幽會目的地”,但并非人人都領這個情。
這個旅館給人的感覺也許太邪門,隻有進口,卻沒有出口;旅館裡有患動脈瘤和腦血栓的房客,有吃空的安眠藥瓶,還有腦袋上有槍傷的人。
如今幹脆更名為“旅行”。
名稱改得多明智啊。
這樣一來就不再含有終結的意味。
與其說是個目的地,不如說是個驿站。
我們還經過幾家快餐連鎖店——有的店家招牌上是幾隻笑吟吟的雞端着一盤炸雞塊,還有的是一個樂呵呵的墨西哥人手舉着玉米卷。
這個城鎮的貯水塔在前方若隐若現;這些水泥的龐然大物點綴在鄉間,就像喜劇連環畫一樣有趣。
現在我們到了真正的鄉間。
一個金屬的筒倉像指揮塔般聳立田間;路邊,三隻烏鴉正在啄一隻旱獺的毛茸茸的身體。
栅欄、筒倉、濕漉漉的牛群、一排深色的雪松。
再過去是一汪沼澤,夏天茂盛的蘆葦也已凋謝了。
天開始下起了毛毛雨。
沃爾特啟動了前窗的雨刷。
伴着雨刷柔和的催眠曲,我進入了夢鄉。
當我醒來,我首先想到的是:我打鼾了嗎?如果打了,我的嘴巴張着沒有?如果那樣的話,有多難看、多丢人啊。
但我忍着沒問。
要知道,這是虛榮心在作怪。
我們在八車道的高速公路上行駛,快到多倫多了。
這是沃爾特說的。
我看不見,因為我們被堵在一輛裝滿一筐筐白鵝的卡車後面——這些肉鵝無疑是送往市場的。
它們那長長的、注定要被宰殺的脖子伸出筐外,嘴巴一張一合地在悲鳴,叫聲被車輪的聲音淹沒了。
它們落下的羽毛在風中飄舞,貼在車窗上。
車裡充滿了鵝糞味和汽油味。
那
芬芳而和煦,幹燥而明亮。
一年中的這個時節,太陽通常黯淡無力,而現在卻又大又圓,連落日也十分燦爛。
電視台氣象頻道的那些活潑的、笑眯眯的家夥說,這源于遠方的一場大災難——是地震,還是火山爆發?這是又一次不可抗拒的緻命天災。
他們的座右銘是:禍兮,福所倚。
但另一方面,福兮,禍所伏。
昨天,沃爾特開車送我去多倫多和律師見面。
如果能避免,他是絕對不會去那兒的,但米拉還是說服他去了。
因為我說要搭公共汽車去,她可不願意我搭車去那兒。
人人都知道,去多倫多的公交車每天隻有一班,天沒亮就啟程,天黑了才回來。
她說,如果我在夜間下車,那些開車人看不見我,我會像隻蟲子一樣被他們的車碾碎的。
總之,我不能獨自去多倫多,因為,人人都知道,那兒騙子成群,惡棍遍地。
她說,一定要沃爾特陪我去。
沃爾特出發前戴了一頂紅色的棒球帽;在他的帽子後檐和衣領之間,他毛拉拉的脖子硬邦邦地凸出來。
他的眼皮滿是皺折。
“我原本要開那輛小卡車的,”他說,“那車結實得像個磚砌的廁所,那幫蠢小子在撞我之前得掂量掂量。
不過,小卡車缺了幾根彈簧,路上不會那麼平穩。
”聽他的口氣,多倫多的開車人都很瘋狂。
“我說,你去那兒是不是瘋了?”他又說道。
“我們就是去那兒。
”我指出道。
“不過,就這一回。
就像我們常對姑娘們說的,一回不算。
” “那她們相信你嗎,沃爾特?”我故意用話套他。
他也喜歡這樣。
“當然啦。
她們都傻乎乎的。
特别是金發姑娘。
”我能感覺到他在咧嘴偷笑。
像個磚砌的廁所。
這話過去是用來說女人的(意為長得壯實)。
這是句恭維話;那時候并不是所有人都蓋得起磚砌廁所的。
廁所通常是木頭蓋的,單薄易倒,而且臭氣熏天。
沃爾特讓我上了他的汽車,給我系上安全帶,立刻就打開了收音機。
裡面傳出了電子小提琴的音樂,是令人心碎的四拍,訴說着畸形的浪漫愛情。
這無非是陳腐的無病呻吟,但畢竟也是一種痛苦。
娛樂業就是以此為生。
我們早已習慣了這些色情的東西。
我靠在米拉為我準備的枕頭上。
(她為我們準備的東西像是我們要去遠航:膝毯、金槍魚三明治、巧克力小方餅,還有一暖壺咖啡。
)窗外,若格斯河在懶懶地流淌。
我們過河以後往北拐,經過幾條街道——兩邊原是工人的住房,如今則成了所謂的廉價“鴛鴦樓”;又經過一些小店鋪:一家拆車鋪、一家快倒閉的健康食品商場,還有一家矯形鞋店;門口有個腳形的綠色霓虹燈閃爍,仿佛在原地踏步。
再過去是一個小型的購物中心,其中五家店面,唯有一家挂上了聖誕節的燈飾。
接着是米拉的美容院,名為“發港”。
櫥窗裡擺着一張剪短發的人的照片,我搞不清是男是女。
再過去是一家名叫“旅行目的地”的汽車旅館。
我猜,旅館老闆想的一定是“情侶幽會目的地”,但并非人人都領這個情。
這個旅館給人的感覺也許太邪門,隻有進口,卻沒有出口;旅館裡有患動脈瘤和腦血栓的房客,有吃空的安眠藥瓶,還有腦袋上有槍傷的人。
如今幹脆更名為“旅行”。
名稱改得多明智啊。
這樣一來就不再含有終結的意味。
與其說是個目的地,不如說是個驿站。
我們還經過幾家快餐連鎖店——有的店家招牌上是幾隻笑吟吟的雞端着一盤炸雞塊,還有的是一個樂呵呵的墨西哥人手舉着玉米卷。
這個城鎮的貯水塔在前方若隐若現;這些水泥的龐然大物點綴在鄉間,就像喜劇連環畫一樣有趣。
現在我們到了真正的鄉間。
一個金屬的筒倉像指揮塔般聳立田間;路邊,三隻烏鴉正在啄一隻旱獺的毛茸茸的身體。
栅欄、筒倉、濕漉漉的牛群、一排深色的雪松。
再過去是一汪沼澤,夏天茂盛的蘆葦也已凋謝了。
天開始下起了毛毛雨。
沃爾特啟動了前窗的雨刷。
伴着雨刷柔和的催眠曲,我進入了夢鄉。
當我醒來,我首先想到的是:我打鼾了嗎?如果打了,我的嘴巴張着沒有?如果那樣的話,有多難看、多丢人啊。
但我忍着沒問。
要知道,這是虛榮心在作怪。
我們在八車道的高速公路上行駛,快到多倫多了。
這是沃爾特說的。
我看不見,因為我們被堵在一輛裝滿一筐筐白鵝的卡車後面——這些肉鵝無疑是送往市場的。
它們那長長的、注定要被宰殺的脖子伸出筐外,嘴巴一張一合地在悲鳴,叫聲被車輪的聲音淹沒了。
它們落下的羽毛在風中飄舞,貼在車窗上。
車裡充滿了鵝糞味和汽油味。
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