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支流/曠野
關燈
小
中
大
下一年就是2012年,海紅将滿五十歲。
經過這麼多年糾結的生活,她感到自己終于褪盡了文藝青年的傷感、矯情、自戀與輕逸,漫長的青春期在五十歲即将到來的時候終于可以結束了吧?生活真有耐心,它多等了你二十年,而沒有一腳把你踢個稀巴爛。
她沒有到相鄰的城市看望同父異母的姐姐柳海燕,也沒有到陸安縣看望叔叔柳青川和照顧叔叔的海豆。
故鄉已然相隔千年,親人們也都漸行漸遠。
海紅登上了北去的列車。
她提前了十天買票,買到一張硬卧的下鋪。
上車不一會兒天就黑了,對面的鋪位上躺着一個老婦人,她臉沖裡,一動不動。
海紅睡不着,她坐在鋪位上看車窗外。
外面黑漆漆的什麼也看不見,倒是由于燈光的緣故,她可以清楚地看到車廂内映在窗玻璃上的景象。
火車隆隆,似乎開進了一條長隧道。
燈滅了幾秒鐘重新又亮。
這時她看到了一個男人的臉映在車廂的玻璃上,三十七八歲,分頭、長臉、厚唇。
他坐在斜對着海紅鋪口的自動折凳上,手裡拿着一本書。
這個男人怎麼那麼面熟?海紅回過頭,從側面端詳他。
分頭、長臉、厚厚的嘴唇,海紅瞥了一眼他手裡的書,是聞一多的《紅燭》,閃電般地,海紅明白過來,這個男人不是别人,他幾乎就是生父柳青林,他跟夾在日記本裡的照片一模一樣! 毫無疑問,這趟列車也不是普通的列車,它處在時間的支流裡,或者,它是另一種形式的鬼門關,又或者,它是卡爾維諾筆下的阿德爾瑪,那是一座位于死亡一側的城市,是某種“來世”,它是一切生命旅程中的“極點”,一個轉折點。
海紅坐到男人的對面,她想引起他的注意,但他似乎對她不感興趣。
海紅想跟他搭話,她開口說了句什麼,卻發現一點聲音都沒有,車廂裡一片寂靜。
對面下鋪的老婦人翻了個身,她的臉跟死去的姨媽章慕蘭完全相似,眉毛尾端的一顆痣清皙可辨,她如果開口,定是略有結巴的“那那那……”她身上散發的,仍是醫院裡的藥水味。
海紅站起身,向車廂的後部走去,她看見了倚在車廂廣播室門口的一個中年女人,年紀大概有四十上下,她頭發稀疏枯黃,卻還編着兩根小辮,上身是白色短袖,胸前繡了一朵金黃色的菊花,下身是孔雀藍的百褶裙,看見金黃色的菊花我想起來,她是我幼兒園中班時的黃老師,四十多年前我曾在某個留園的周日和她相厮守,在空蕩蕩的走廊裡,我曾對她說:老師老師,讓我叫你媽媽吧。
黃老師,她上唇邊的嘴角處有一顆淡黃的痣,從前她身上散發一股糖果的甜味。
我隔着兩排鋪位喊了她一聲。
她像是沒聽見。
四十多年前圭甯縣幼兒園的木棉樹以及教室裡的小闆凳再一次降落在我身邊,我不敢再看黃老師,後來她上吊死了,她的手風琴放在幼兒園的雜物房裡,落滿了灰塵。
我從她身邊經過,她身上散發的不再是糖果的氣味,而是植物的氣味,我看見無形的青草在她身上纏繞。
我忘記了找水喝,因為我在另一個車廂裡看見了一根銀簪子,它别在一個身穿黑色大襟衫的老太太後胸勺的頭發上,這根簪子大而扁,能看到尾端有幾絲淺刻的鳳凰尾羽。
啊這是陳碧薇的銀簪子……外婆陳碧薇,她就在這裡。
但她絲毫也認不出我來。
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姑娘從旁邊走過,她的碎花上衣短得露出了肚臍眼,軍綠色的褲腿短了半截,讓人看了難受,這樣的衣着使海紅認出了她,這是初中時的女同學,海紅最後一次見到她是在1975年,縣氮肥廠的建築工地上,她躺在一灘血中,沒有了氣息。
海紅越過一個又一個車廂,她看到了史永年,她從未見過他,但他的相片挂在道良的小隔間裡,海紅很容易就認出了他。
有的人一時想不起來是誰,比如那個青年,高高瘦瘦,額頭窄而前突,長着一張受虐的臉,他的一絡頭發垂下來擋住了一隻眼睛。
看到他微駝的後背海紅想起來,他是姨母章慕竹的兒子,海紅的表兄,他因偷聽敵
經過這麼多年糾結的生活,她感到自己終于褪盡了文藝青年的傷感、矯情、自戀與輕逸,漫長的青春期在五十歲即将到來的時候終于可以結束了吧?生活真有耐心,它多等了你二十年,而沒有一腳把你踢個稀巴爛。
她沒有到相鄰的城市看望同父異母的姐姐柳海燕,也沒有到陸安縣看望叔叔柳青川和照顧叔叔的海豆。
故鄉已然相隔千年,親人們也都漸行漸遠。
海紅登上了北去的列車。
她提前了十天買票,買到一張硬卧的下鋪。
上車不一會兒天就黑了,對面的鋪位上躺着一個老婦人,她臉沖裡,一動不動。
海紅睡不着,她坐在鋪位上看車窗外。
外面黑漆漆的什麼也看不見,倒是由于燈光的緣故,她可以清楚地看到車廂内映在窗玻璃上的景象。
火車隆隆,似乎開進了一條長隧道。
燈滅了幾秒鐘重新又亮。
這時她看到了一個男人的臉映在車廂的玻璃上,三十七八歲,分頭、長臉、厚唇。
他坐在斜對着海紅鋪口的自動折凳上,手裡拿着一本書。
這個男人怎麼那麼面熟?海紅回過頭,從側面端詳他。
分頭、長臉、厚厚的嘴唇,海紅瞥了一眼他手裡的書,是聞一多的《紅燭》,閃電般地,海紅明白過來,這個男人不是别人,他幾乎就是生父柳青林,他跟夾在日記本裡的照片一模一樣! 毫無疑問,這趟列車也不是普通的列車,它處在時間的支流裡,或者,它是另一種形式的鬼門關,又或者,它是卡爾維諾筆下的阿德爾瑪,那是一座位于死亡一側的城市,是某種“來世”,它是一切生命旅程中的“極點”,一個轉折點。
海紅坐到男人的對面,她想引起他的注意,但他似乎對她不感興趣。
海紅想跟他搭話,她開口說了句什麼,卻發現一點聲音都沒有,車廂裡一片寂靜。
對面下鋪的老婦人翻了個身,她的臉跟死去的姨媽章慕蘭完全相似,眉毛尾端的一顆痣清皙可辨,她如果開口,定是略有結巴的“那那那……”她身上散發的,仍是醫院裡的藥水味。
海紅站起身,向車廂的後部走去,她看見了倚在車廂廣播室門口的一個中年女人,年紀大概有四十上下,她頭發稀疏枯黃,卻還編着兩根小辮,上身是白色短袖,胸前繡了一朵金黃色的菊花,下身是孔雀藍的百褶裙,看見金黃色的菊花我想起來,她是我幼兒園中班時的黃老師,四十多年前我曾在某個留園的周日和她相厮守,在空蕩蕩的走廊裡,我曾對她說:老師老師,讓我叫你媽媽吧。
黃老師,她上唇邊的嘴角處有一顆淡黃的痣,從前她身上散發一股糖果的甜味。
我隔着兩排鋪位喊了她一聲。
她像是沒聽見。
四十多年前圭甯縣幼兒園的木棉樹以及教室裡的小闆凳再一次降落在我身邊,我不敢再看黃老師,後來她上吊死了,她的手風琴放在幼兒園的雜物房裡,落滿了灰塵。
我從她身邊經過,她身上散發的不再是糖果的氣味,而是植物的氣味,我看見無形的青草在她身上纏繞。
我忘記了找水喝,因為我在另一個車廂裡看見了一根銀簪子,它别在一個身穿黑色大襟衫的老太太後胸勺的頭發上,這根簪子大而扁,能看到尾端有幾絲淺刻的鳳凰尾羽。
啊這是陳碧薇的銀簪子……外婆陳碧薇,她就在這裡。
但她絲毫也認不出我來。
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姑娘從旁邊走過,她的碎花上衣短得露出了肚臍眼,軍綠色的褲腿短了半截,讓人看了難受,這樣的衣着使海紅認出了她,這是初中時的女同學,海紅最後一次見到她是在1975年,縣氮肥廠的建築工地上,她躺在一灘血中,沒有了氣息。
海紅越過一個又一個車廂,她看到了史永年,她從未見過他,但他的相片挂在道良的小隔間裡,海紅很容易就認出了他。
有的人一時想不起來是誰,比如那個青年,高高瘦瘦,額頭窄而前突,長着一張受虐的臉,他的一絡頭發垂下來擋住了一隻眼睛。
看到他微駝的後背海紅想起來,他是姨母章慕竹的兒子,海紅的表兄,他因偷聽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