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武漢

關燈
海紅實踐着自己的諾言,每個重大節日都回北京和道良春泱一起過。

    這個家重新成為了她的避風港。

    在武漢,過節放假,年輕的同事開車自駕遊,她不會開車,自然也不往跟前湊,何況各處好玩的地方她也都差不多去過了。

    同事甲和同事乙,一個陪母親,一個陪兒子。

    一到節日,外面更加是茫茫人海,你上街,那是漂浮在人海之上的一葉孤舟,你在屋子裡呆着呢,豈不辜負了這人間大好的日子,想想都讓人不值。

     節日是要和親人在一起的,和親人在一起就是過了節。

    親人這個字眼,海紅不是首先想到母親章慕芳,反倒是想到離了婚的史道良。

    所以一臨近過節,海紅就會生出一股子歸心似箭的心情來,她看日曆,在上面畫記号,提前訂上一張往北京的卧鋪票。

    拿到票她就把它放在顯眼的地方,然後打電話告訴道良。

    道良問:要接嗎?不要。

    道良又說,那你不要帶什麼東西,北京哪樣是買不到的! 現在的年夜飯跟幾年前沒頭沒腦的亂撞不一樣了,他們不再盲目,一家三口達成了共識,就到那家不太遠的烤鴨店,這個品牌的烤鴨比著名的全聚德更好,它是秘制的,酥而不膩,鴨架湯也更濃,還贈送芝麻糊和小米粥呢,另有餐後甜品,有時是杏仁露,有時是綠色枝條間插着團團半透明的棉花糖,搖搖顫顫地端上來。

    你以為再也沒有了,卻又上來水果,綠色的方形玻璃缽,透明的支架底下放了幹冰,濃濃的白霧陣陣升起在紅色的水果間(西瓜、荔枝、櫻桃……),最後,每人跟前放一枚口香糖,這次第,春泱真是太滿足了。

    這家烤鴨店的環境和細節也都經得起挑剔,它的燈,它的桌椅和餐具,它的餐巾和餐紙,樣樣都是講究的,連小小的牙簽套都經過設計,正面是竹葉和一首二十四節氣詩: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反面呢,應着節氣,如果是大暑,則是大暑的牙簽套:大暑: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二十四個節氣,牙簽套就得有二十四種。

    還有,不同的時令擺放不同的鮮花,盛夏是荷花,到了夏末就變成蓮蓬,冬天呢,紅梅!絕對不會擺放庸俗的玫瑰——這樣的地方,如此品位,價格當然有點貴,不過,三個人都開心,海紅買單就愉快。

    道良退休金微薄,每次外出吃飯都是海紅主動買單。

     春節剛過完,海紅還打算再賴兩天再去武漢,同事甲卻來了電話,大事不好了,她們的雜志被一家上市的房地産公司收購了去,旅遊雜志也改成了房地産雜志,全體人員共十五名,除一名編務外統統遣散。

     猶如天靈蓋上冷不丁挨了一悶棍。

     海紅說不出話,等回過神來還是說不出話。

    眼前的事實卻是鐵打的:她在48歲的這一年,再次失業了。

     那一棍壓在天靈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