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出了毛病
關燈
小
中
大
我們的銀禾,她的家就在村頭第一家,從北京到武漢,從武漢到浠川,從浠川到王榨——她的家就在王榨村村頭第一家。
沿着水渠,過一條拱橋,就到了。
從前的從前,從冬月到臘月再到正月,從前是很好玩的,從前大家都到銀禾家裡來,她家的闆凳都坐滿了,她要從隔壁的大嫂和二嫂家借來條凳才夠坐,白日借了到夜裡也還不上,第二天又接着借,第三第四第五天,天天都是有這麼多的人!闆凳幹脆不還了。
堂屋裡坐不下了,就到她睡覺的房間去。
進了卧房呢,見到床頭有一隻凳,就坐凳;床腳有一隻椅,就坐椅。
凳和椅坐滿了,那好,就坐床沿上。
床沿擠了一排人,也滿了,那好,就坐到床肚去,他們把鞋一脫,就上床了,好像這是自己天天睡覺的那張床。
不但上床,還要把腳伸進被子裡,天冷呢,豈能把腳凍着,于是紛紛的,人人都把腳伸進銀禾的被窩裡,“有時候十幾個人男男女女,全都把腳伸進我的被窩裡聊天看電視”這樣的情景真是讓安姬惠和海紅她們大驚失色——一張最私密的床成了什麼了! 因為她是銀禾啊,她是喜歡把自己的家當成公共場所的—— 銀禾她就是這樣地不把自己的床當床,不把自己的卧室當卧室,她是這樣的不計較,這樣大方、大氣,不像有些人收收嘎嘎的(收收嘎嘎:鄂東方言,指小氣,有東西藏起來不與人共享)。
有好吃的,她一點也不留,統統拿出來, 你進到她家的廚房,一順手,就把她的鍋蓋揭開了,你上樓頂,看到曬着花生,抓了一把就吃起來,你到二樓,打開她的靛桶蓋,一看,有大半桶花生呢,你說:“留這麼多幹麼事?不如煮來大家吃吃。
” 銀禾答道:怎麼不拿你家的花生煮來我吃吃?嘴裡雖這樣說,卻盛上一瓢花生拿進廚房了。
她果真要煮花生呢,“嘩”的落了鍋,“嚯”的點着了火,“嗖”的放一勺鹽,煮熟的花生在筲箕裡熱騰騰的冒着汽放到了堂屋的案桌上。
還有蠶豆、黃豆和紅苕。
就說蠶豆吧,種在地邊不管它,等它自己長,收到稻場上等它自己曬幹,曬幹的時候豆莢就變黑了,用一隻連枷打,堅硬的豆子就脫出來,拿來幹炒,它就跟鐵一樣硬,越硬越香呢,越硬越有嚼頭;或者,放一斤鹽炒熱,再放蠶豆,用鹽的熱量把蠶豆烘熟,豆皮一裂開,就好了;再者,用油炸,那就是市場上賣的蘭花豆——又香又酥。
紅苕呢,吃法就更多了,“煮熟了曬到半幹,剪成絲,用河裡的沙子炒,那真是脆得很;或者,切成薄片,放開水鍋裡燙熟,用曬腔曬幹;又或者,去皮,切碎,煮熟,放同樣切碎的橘子皮,在鍋裡煮熟,用鏟子搗成一個粑,像面團似的,盛在盆裡,用稻草墊着,現在用塑料地膜,上面再用地膜蓋上,再用啤酒瓶來輾它,像擀面似的,桌子有多大就輾多大,再曬幹。
到了下午就可以剪,剪成三角形,再曬一天就可以了。
第四種,是把苕煮熟了放在被子上,要把被子弄濕鋪在屋頂上,再用泥瓦匠徹牆的燙子把它燙薄,再油炸;還有第五種,就是把米和苕摻着搗碎,,搞得像米粉似的,在鍋裡一燙,掀起來,晾幹,也剪成三角形,油炸也行,用沙子炒也行。
沙子呢要用細篩篩,把細沙篩掉,留下粗的。
炒過了,沙子還要留着,第二年還能用。
” 紅薯經銀禾們一搗鼓,就成了苕果,加上蠶豆和黃豆,它們樣樣都是精氣神十足的,是一台又一台的節目,在堂屋的案桌上,在冬天的閑散日子裡,它們一夥一夥的亮出來,起哄似的一堆一堆,殼子落在地上,零食的香氣你沖我突的,人人嘴裡都嘎崩嘎崩響。
銀禾家還有鴨蛋呢, 在過去的好時光裡,她家三順養的一百零八隻鴨子下蛋下得真是多啊,它們浩浩蕩蕩鋪滿了河面,水下的魚蝦水草吃得它們沉甸甸的,晚上關進鴨房,早起一開門,地上白花花一片。
這時候,銀禾就會抓出十幾隻鴨蛋,煮來大家吃,鴨蛋白水煮,是腥的,也不怕,早買好了五香鹵料對付它,等煮得差不多,就把鴨蛋們“嘩”
沿着水渠,過一條拱橋,就到了。
從前的從前,從冬月到臘月再到正月,從前是很好玩的,從前大家都到銀禾家裡來,她家的闆凳都坐滿了,她要從隔壁的大嫂和二嫂家借來條凳才夠坐,白日借了到夜裡也還不上,第二天又接着借,第三第四第五天,天天都是有這麼多的人!闆凳幹脆不還了。
堂屋裡坐不下了,就到她睡覺的房間去。
進了卧房呢,見到床頭有一隻凳,就坐凳;床腳有一隻椅,就坐椅。
凳和椅坐滿了,那好,就坐床沿上。
床沿擠了一排人,也滿了,那好,就坐到床肚去,他們把鞋一脫,就上床了,好像這是自己天天睡覺的那張床。
不但上床,還要把腳伸進被子裡,天冷呢,豈能把腳凍着,于是紛紛的,人人都把腳伸進銀禾的被窩裡,“有時候十幾個人男男女女,全都把腳伸進我的被窩裡聊天看電視”這樣的情景真是讓安姬惠和海紅她們大驚失色——一張最私密的床成了什麼了! 因為她是銀禾啊,她是喜歡把自己的家當成公共場所的—— 銀禾她就是這樣地不把自己的床當床,不把自己的卧室當卧室,她是這樣的不計較,這樣大方、大氣,不像有些人收收嘎嘎的(收收嘎嘎:鄂東方言,指小氣,有東西藏起來不與人共享)。
有好吃的,她一點也不留,統統拿出來, 你進到她家的廚房,一順手,就把她的鍋蓋揭開了,你上樓頂,看到曬着花生,抓了一把就吃起來,你到二樓,打開她的靛桶蓋,一看,有大半桶花生呢,你說:“留這麼多幹麼事?不如煮來大家吃吃。
” 銀禾答道:怎麼不拿你家的花生煮來我吃吃?嘴裡雖這樣說,卻盛上一瓢花生拿進廚房了。
她果真要煮花生呢,“嘩”的落了鍋,“嚯”的點着了火,“嗖”的放一勺鹽,煮熟的花生在筲箕裡熱騰騰的冒着汽放到了堂屋的案桌上。
還有蠶豆、黃豆和紅苕。
就說蠶豆吧,種在地邊不管它,等它自己長,收到稻場上等它自己曬幹,曬幹的時候豆莢就變黑了,用一隻連枷打,堅硬的豆子就脫出來,拿來幹炒,它就跟鐵一樣硬,越硬越香呢,越硬越有嚼頭;或者,放一斤鹽炒熱,再放蠶豆,用鹽的熱量把蠶豆烘熟,豆皮一裂開,就好了;再者,用油炸,那就是市場上賣的蘭花豆——又香又酥。
紅苕呢,吃法就更多了,“煮熟了曬到半幹,剪成絲,用河裡的沙子炒,那真是脆得很;或者,切成薄片,放開水鍋裡燙熟,用曬腔曬幹;又或者,去皮,切碎,煮熟,放同樣切碎的橘子皮,在鍋裡煮熟,用鏟子搗成一個粑,像面團似的,盛在盆裡,用稻草墊着,現在用塑料地膜,上面再用地膜蓋上,再用啤酒瓶來輾它,像擀面似的,桌子有多大就輾多大,再曬幹。
到了下午就可以剪,剪成三角形,再曬一天就可以了。
第四種,是把苕煮熟了放在被子上,要把被子弄濕鋪在屋頂上,再用泥瓦匠徹牆的燙子把它燙薄,再油炸;還有第五種,就是把米和苕摻着搗碎,,搞得像米粉似的,在鍋裡一燙,掀起來,晾幹,也剪成三角形,油炸也行,用沙子炒也行。
沙子呢要用細篩篩,把細沙篩掉,留下粗的。
炒過了,沙子還要留着,第二年還能用。
” 紅薯經銀禾們一搗鼓,就成了苕果,加上蠶豆和黃豆,它們樣樣都是精氣神十足的,是一台又一台的節目,在堂屋的案桌上,在冬天的閑散日子裡,它們一夥一夥的亮出來,起哄似的一堆一堆,殼子落在地上,零食的香氣你沖我突的,人人嘴裡都嘎崩嘎崩響。
銀禾家還有鴨蛋呢, 在過去的好時光裡,她家三順養的一百零八隻鴨子下蛋下得真是多啊,它們浩浩蕩蕩鋪滿了河面,水下的魚蝦水草吃得它們沉甸甸的,晚上關進鴨房,早起一開門,地上白花花一片。
這時候,銀禾就會抓出十幾隻鴨蛋,煮來大家吃,鴨蛋白水煮,是腥的,也不怕,早買好了五香鹵料對付它,等煮得差不多,就把鴨蛋們“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