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邸湘楣
關燈
小
中
大
回首海紅早年的曆史,邸湘楣是一個不能跳過的名字。
邸湘楣不是海紅的同班同學,甚至也不同一個系,她是化學系,比海紅還高一屆,俞明雪的同學,所以直到海紅大三的下學期才認識她。
海紅的大一大二都過得沉悶。
她來自廣西圭甯小城,中學時代學習優異,衆人矚目,老師寵愛,内心頗為驕傲自得,對芸芸衆生低看一眼。
到了廣州,既是嶺南文化中心,又是國内名牌大學,來的都是各地的尖子,海紅的銳氣就被削掉了。
她本來以為自己多才多藝的——她會打排球,在中學的班級裡是一名接球的好手,再猛烈的發球她都不怵,眼看着那邊的球呼呼的飛砸過來,如同一發來勢洶洶的炮彈,誰見了不快快閃開,隻有海紅迎着炮彈,她昂着頭,瞄準了,雙手并攏一墊,斜飛的物體“磅”的一下,勢能轉化成了上升的動力,排球穩穩地升到了她的頭頂。
多麼有快感的事情。
但是在這裡,新的大學班級,那什麼都不算,她自告奮勇,站到球場上,啊她連球都發不過網。
她本來認為她歌唱得好,她甚至會唱一首叫做《櫻花》的日本歌,是高中時外文老師教會的。
但她的節拍不對啊,節奏,她沒有節奏感,從來沒有人跟她講過節奏。
讀書呢,更是不好意思說,她比她的中學同學多讀了許多書,但那些書幾乎都是不成樣子的,隻有高爾基的《童年》和《在人間》能說得出口。
大學同窗們像煙花升起在她黑暗的夜空,她們明亮,但是隔得遠。
她把自我縮了起來,同窗們要走近她,啊一起去聽交響樂的講座吧,她不去。
她哪裡都不跟同學們一道去,她單獨行動。
越是單獨行動她就越是孤僻,她往自己的深處走,她的世界越來越小,仿佛隻是蚊帳裡的方寸之地。
你的自我沒有得到外界的關注,于是就把自己封閉起來了。
她不談戀愛。
或者也有男生注意她,但她不留意人家。
啊她是這樣的沒有光彩缺少生機,她要把自己建設起來再談别的。
她讀書,文學名著,大部頭,多卷本,繁體字,豎排的舊版本,發黃的紙,舊版書的黴味纏繞在她周圍,她讀得人也有些木似的,在人群中有不在場之感,連上課時分她都仿佛人在此處心在别處。
她微仰着頭,眼睛瞪着前方,她在想些什麼呢?沒有人知道。
課餘時間她不愛呆在宿舍裡,她背上一隻挎包就出去了,找一處有樹的地方,或者背陰少人處,她要背英語,她的英語太差了,她還要背唐詩,“錦瑟無端五十弦”,又要背宋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這些東西都在她随身的挎包裡,它們像霧一樣從挎包裡彌散出來包着她——校園、同學、老師、操場、教室、飯堂、圖書館、林蔭道……全都影影綽綽,灰蒙蒙一片。
這時候,邸湘楣來了。
她是怎麼來的,既不同專業更不同班,也不是某個社團同人。
事情一開始有點奇怪,自從海紅到俞明雪宿舍去過一次,她就總是在不同的場合遇見這個俞明雪的同室,操場、林蔭道、圖書館,還有飯堂——她們本來不在同一個飯堂打飯的,海紅走進飯堂,擡頭就看見邸湘楣亮亮的眼睛正迎着她。
她說:怎麼我沒有早點認識你呢,她想把胳臂搭在海紅肩膀上,沒有放下去,又挪開了。
她比海紅高一個頭,那是自然,她父親是山東人,母親生在上海,在長沙讀書。
湘楣小時候是跟外婆在上海過的,向來把上海當成自己的故鄉。
她很白,杓子臉,細長的眼睛,常常把嘴抿着,透出一點傲氣。
理一個很短的運動頭,簡潔利索,又有一點英氣。
這樣的女孩,免不了自以為是。
她來找海紅,宿舍的門開着,她旁若無人直統統地越過兩張桌子,徑直拉起海紅的手往門口走,海紅哎呀呀幾聲,也就随她到了宿舍外。
說句老實話,海紅這樣封閉的人,實在需要一雙手把她強拉出來,這一點,湘楣是一眼就看明白了。
她們下樓,走到樓外,湘楣說,走,到那邊去!海紅就老老實實跟她到樹林那邊去,夾竹桃開着花,那氣味不好聞,海紅有些暈乎乎的。
忽然她感到手背上碰到了一個冰涼堅硬的什麼東西,是一隻玻璃瓶。
湘楣說:拿着!她的語氣不容置疑,仿佛不拿着就會出大問題。
光線暗淡,看不清玻璃瓶裡是什麼東西。
回到宿舍一看,因标簽上寫着字,知道了是山楂醬,這是她從未見過的東西,半透明的暗紅色,鼻子湊上去,一股酸甜,用舌尖嘗一點,是山楂的味道,卻又比山楂甜香醇厚,口腔裡的酸甜味飒飒爽爽,仿佛也有一股邸湘楣的神氣。
這是怎麼吃的呢?下飯?那味道似乎另類了一些。
難道是零食?包裝卻不像,誰會拎着一個玻璃罐當零食。
第二天午餐打飯時分,海紅在飯堂見到了笑吟吟的邸湘楣,她劈頭問道:怎麼樣?早餐有了那東西,胃口大開吧。
原來山楂醬是用來抹在饅頭裡吃的。
好了,海紅學會了把熱騰騰的饅頭齊整地掰開,用幹淨的
邸湘楣不是海紅的同班同學,甚至也不同一個系,她是化學系,比海紅還高一屆,俞明雪的同學,所以直到海紅大三的下學期才認識她。
海紅的大一大二都過得沉悶。
她來自廣西圭甯小城,中學時代學習優異,衆人矚目,老師寵愛,内心頗為驕傲自得,對芸芸衆生低看一眼。
到了廣州,既是嶺南文化中心,又是國内名牌大學,來的都是各地的尖子,海紅的銳氣就被削掉了。
她本來以為自己多才多藝的——她會打排球,在中學的班級裡是一名接球的好手,再猛烈的發球她都不怵,眼看着那邊的球呼呼的飛砸過來,如同一發來勢洶洶的炮彈,誰見了不快快閃開,隻有海紅迎着炮彈,她昂着頭,瞄準了,雙手并攏一墊,斜飛的物體“磅”的一下,勢能轉化成了上升的動力,排球穩穩地升到了她的頭頂。
多麼有快感的事情。
但是在這裡,新的大學班級,那什麼都不算,她自告奮勇,站到球場上,啊她連球都發不過網。
她本來認為她歌唱得好,她甚至會唱一首叫做《櫻花》的日本歌,是高中時外文老師教會的。
但她的節拍不對啊,節奏,她沒有節奏感,從來沒有人跟她講過節奏。
讀書呢,更是不好意思說,她比她的中學同學多讀了許多書,但那些書幾乎都是不成樣子的,隻有高爾基的《童年》和《在人間》能說得出口。
大學同窗們像煙花升起在她黑暗的夜空,她們明亮,但是隔得遠。
她把自我縮了起來,同窗們要走近她,啊一起去聽交響樂的講座吧,她不去。
她哪裡都不跟同學們一道去,她單獨行動。
越是單獨行動她就越是孤僻,她往自己的深處走,她的世界越來越小,仿佛隻是蚊帳裡的方寸之地。
你的自我沒有得到外界的關注,于是就把自己封閉起來了。
她不談戀愛。
或者也有男生注意她,但她不留意人家。
啊她是這樣的沒有光彩缺少生機,她要把自己建設起來再談别的。
她讀書,文學名著,大部頭,多卷本,繁體字,豎排的舊版本,發黃的紙,舊版書的黴味纏繞在她周圍,她讀得人也有些木似的,在人群中有不在場之感,連上課時分她都仿佛人在此處心在别處。
她微仰着頭,眼睛瞪着前方,她在想些什麼呢?沒有人知道。
課餘時間她不愛呆在宿舍裡,她背上一隻挎包就出去了,找一處有樹的地方,或者背陰少人處,她要背英語,她的英語太差了,她還要背唐詩,“錦瑟無端五十弦”,又要背宋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這些東西都在她随身的挎包裡,它們像霧一樣從挎包裡彌散出來包着她——校園、同學、老師、操場、教室、飯堂、圖書館、林蔭道……全都影影綽綽,灰蒙蒙一片。
這時候,邸湘楣來了。
她是怎麼來的,既不同專業更不同班,也不是某個社團同人。
事情一開始有點奇怪,自從海紅到俞明雪宿舍去過一次,她就總是在不同的場合遇見這個俞明雪的同室,操場、林蔭道、圖書館,還有飯堂——她們本來不在同一個飯堂打飯的,海紅走進飯堂,擡頭就看見邸湘楣亮亮的眼睛正迎着她。
她說:怎麼我沒有早點認識你呢,她想把胳臂搭在海紅肩膀上,沒有放下去,又挪開了。
她比海紅高一個頭,那是自然,她父親是山東人,母親生在上海,在長沙讀書。
湘楣小時候是跟外婆在上海過的,向來把上海當成自己的故鄉。
她很白,杓子臉,細長的眼睛,常常把嘴抿着,透出一點傲氣。
理一個很短的運動頭,簡潔利索,又有一點英氣。
這樣的女孩,免不了自以為是。
她來找海紅,宿舍的門開着,她旁若無人直統統地越過兩張桌子,徑直拉起海紅的手往門口走,海紅哎呀呀幾聲,也就随她到了宿舍外。
說句老實話,海紅這樣封閉的人,實在需要一雙手把她強拉出來,這一點,湘楣是一眼就看明白了。
她們下樓,走到樓外,湘楣說,走,到那邊去!海紅就老老實實跟她到樹林那邊去,夾竹桃開着花,那氣味不好聞,海紅有些暈乎乎的。
忽然她感到手背上碰到了一個冰涼堅硬的什麼東西,是一隻玻璃瓶。
湘楣說:拿着!她的語氣不容置疑,仿佛不拿着就會出大問題。
光線暗淡,看不清玻璃瓶裡是什麼東西。
回到宿舍一看,因标簽上寫着字,知道了是山楂醬,這是她從未見過的東西,半透明的暗紅色,鼻子湊上去,一股酸甜,用舌尖嘗一點,是山楂的味道,卻又比山楂甜香醇厚,口腔裡的酸甜味飒飒爽爽,仿佛也有一股邸湘楣的神氣。
這是怎麼吃的呢?下飯?那味道似乎另類了一些。
難道是零食?包裝卻不像,誰會拎着一個玻璃罐當零食。
第二天午餐打飯時分,海紅在飯堂見到了笑吟吟的邸湘楣,她劈頭問道:怎麼樣?早餐有了那東西,胃口大開吧。
原來山楂醬是用來抹在饅頭裡吃的。
好了,海紅學會了把熱騰騰的饅頭齊整地掰開,用幹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