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父親
關燈
小
中
大
投入火光。
鄰座永遠都是平庸的,你就把包裡帶的雜志或書拿出來,雜志不是《詩刊》就是《星星詩刊》,詩集呢,外國的,普希金萊蒙托夫,惠特曼聶魯達。
到底還是外國詩耐讀,拿着也像樣些。
紙頁微微歙窣,心不在焉。
啊最好是在火車上看見一個青年正在讀一本詩集,最好,拿的也是她喜歡的一類外國詩,青年幹淨美好,陽光必定是要照到他身上的,陽光在快速行進的火車外,透過一排高大的樹木照到他臉上,颠颠騰騰,閃閃爍爍。
也像是一隻追逐燈光的蛾子。
這種事情在八十年代可真不少——同事小吳,她就是在火車上認識她的男朋友的,是一個小有名氣的青年攝影家,在廣州,兩人結婚了;著名青年詩人顧城,他跟謝烨,據說也是相識在火車上。
即使是你,海紅,不是也曾在火車上遇到一個讀詩的青年?重慶開往成都,座位的斜對過。
他真年輕,讀的正是一本萊蒙托夫詩選,還是老版的豎排本。
你們搭起了話,他是工人,在成都附近的一家兵工廠——啊心無邪念時光如清泉,他陪你一路登上峨眉山的洗象池。
你覺得這類戲劇性的事情還會源源不斷地到來——它之所以沒有來,是它在下一個路口等着你。
因為它在下一個路口等着你,所以你興緻勃勃走在路上,從一個路口到另一個路口。
海紅就是這樣颠騰蕩蕩到了柳州,她不知道柳州意味着什麼,她沒心沒肺地去,沒心沒肺地回來。
在群藝館安排的住處住了一晚,把公家的差事一天幹完,然後找她的兩個同學玩。
一個小學同學,在地質醫院當化驗員;另一名高中同學,在柳鋼醫院急診室當護士。
她覺得好玩極了,尤其是在柳鋼醫院,同學值夜班,海紅陪她守夜。
啊那真是一個新鮮的夜晚——來了兩個大人抱着一個小男孩,男孩三四歲,哇哇大哭滿嘴血,是摔跤把自己舌頭咬斷了,還沒斷完,餘下三分之一連着。
大人也哭,當媽的邊哭邊說:醫生啊怎麼辦,怎麼辦啊醫生。
舌頭要縫針,孩子死命掙紮又哭得閉過氣去,大人摁着他,扭過臉不忍看。
即使不看那針也是戳在她的肉裡。
滿頭大汗縫完舌頭,又來了三個壯漢,一個傷在頭,一個傷在手臂。
到半夜,來了一個瘦瘦的男人,臉色暗晦,他鎮定地站在急診室門口。
他被毒蛇咬了,但他自己處理過,用刀片劃開傷口,擠掉了毒血,又用鞋帶紮緊。
他兩隻鞋的鞋帶都沒有了。
再次處理傷口,打針。
百越瘴疠之地,向來蛇多,即使成為工業城市,即使是京廣線上的樞紐站,也仍是蛇多。
該用刀割開皮膚就割開吧,該打何種針就打吧,夜已經很深,臉色暗晦的男人也沒入深夜中。
海紅迷糊着,倒在了同學的值班床上。
沉沉睡去。
第二天她一個人去了柳侯公園,尋到一個衣冠冢,埋着柳宗元的衣服和帽子,圓圓高高的,砌了一層灰色的水泥。
你隻顧看柳侯墓,卻不知道自己的父親也葬在柳州。
幼時在鄉下,身邊父母皆無。
偶爾回到縣城,亦不見父親影蹤。
母親說:你爸在柳州。
僅此一句。
是啊在柳州,在柳州的一家精神病院,你一點也不知道。
1965年,柳青林由單位的人護送,從縣汽車站搭車到玉林,再從玉林坐火車到柳州。
在火車上柳青林看上去跟正常人沒什麼兩樣,他有禮貌,聽話,車廂人多他也不煩躁,更沒有大家所擔心的那樣大喊大叫。
正是春天,四月份,在我們亞熱帶小鎮上,木棉花和油菜花一齊盛開,那時候,國家以糧為綱,油菜種得很少,你不可能像現在到江西婺源,能看見那種,令正常人亦颠狂的天地皆金黃,所謂一望無際的大片油菜花。
都說油菜花開是精神病發作的季節——不但人會發瘋,狗也會。
一條狗,不聲不響地穿過黃得亮眼的油菜地,它搭邋着尾巴,伸出的舌尖上滴着口水。
它無緣無故地忽然,把一個小孩咬了。
——油菜花所以也叫瘋狗花。
不過木棉花才真正是瘋狗花,木棉花紅得激烈啊——油菜花能有多少,它基本上不起作用,在漫漫水稻的起伏中,它不過是大河裡漂浮的一朵刨木花。
木棉樹自古就有,它逸出計劃經濟伸向天空,花朵碩大實厚,亮紅灼灼如火,猶如一樹火焰燒上了天——就是如此明亮才使人發瘋的。
每年三四月,木棉花開了,披頭散發的瘋子穿街而過,她從東門口走到西門口,再從水浸社繞回來,有時呢,她從電影院門口徑直走到大橋頭,她不管不顧就走到了橋中央,那是全鎮風最大的地方,江風吹着她的長發,擋住了她的半邊臉,她對着河水唱了起來:哎——什麼水面打跟鬥哎,嘿了了羅!什麼水面起高樓哎,嘿了了羅!什麼水面撐洋傘哎,什麼水面共白頭哎—— 披頭散發的音樂老師,她在河岸上終日徘徊,木棉花灼灼盛開沉沉落到河水裡,它在水面上漂啊漂她重重複複
鄰座永遠都是平庸的,你就把包裡帶的雜志或書拿出來,雜志不是《詩刊》就是《星星詩刊》,詩集呢,外國的,普希金萊蒙托夫,惠特曼聶魯達。
到底還是外國詩耐讀,拿着也像樣些。
紙頁微微歙窣,心不在焉。
啊最好是在火車上看見一個青年正在讀一本詩集,最好,拿的也是她喜歡的一類外國詩,青年幹淨美好,陽光必定是要照到他身上的,陽光在快速行進的火車外,透過一排高大的樹木照到他臉上,颠颠騰騰,閃閃爍爍。
也像是一隻追逐燈光的蛾子。
這種事情在八十年代可真不少——同事小吳,她就是在火車上認識她的男朋友的,是一個小有名氣的青年攝影家,在廣州,兩人結婚了;著名青年詩人顧城,他跟謝烨,據說也是相識在火車上。
即使是你,海紅,不是也曾在火車上遇到一個讀詩的青年?重慶開往成都,座位的斜對過。
他真年輕,讀的正是一本萊蒙托夫詩選,還是老版的豎排本。
你們搭起了話,他是工人,在成都附近的一家兵工廠——啊心無邪念時光如清泉,他陪你一路登上峨眉山的洗象池。
你覺得這類戲劇性的事情還會源源不斷地到來——它之所以沒有來,是它在下一個路口等着你。
因為它在下一個路口等着你,所以你興緻勃勃走在路上,從一個路口到另一個路口。
海紅就是這樣颠騰蕩蕩到了柳州,她不知道柳州意味着什麼,她沒心沒肺地去,沒心沒肺地回來。
在群藝館安排的住處住了一晚,把公家的差事一天幹完,然後找她的兩個同學玩。
一個小學同學,在地質醫院當化驗員;另一名高中同學,在柳鋼醫院急診室當護士。
她覺得好玩極了,尤其是在柳鋼醫院,同學值夜班,海紅陪她守夜。
啊那真是一個新鮮的夜晚——來了兩個大人抱着一個小男孩,男孩三四歲,哇哇大哭滿嘴血,是摔跤把自己舌頭咬斷了,還沒斷完,餘下三分之一連着。
大人也哭,當媽的邊哭邊說:醫生啊怎麼辦,怎麼辦啊醫生。
舌頭要縫針,孩子死命掙紮又哭得閉過氣去,大人摁着他,扭過臉不忍看。
即使不看那針也是戳在她的肉裡。
滿頭大汗縫完舌頭,又來了三個壯漢,一個傷在頭,一個傷在手臂。
到半夜,來了一個瘦瘦的男人,臉色暗晦,他鎮定地站在急診室門口。
他被毒蛇咬了,但他自己處理過,用刀片劃開傷口,擠掉了毒血,又用鞋帶紮緊。
他兩隻鞋的鞋帶都沒有了。
再次處理傷口,打針。
百越瘴疠之地,向來蛇多,即使成為工業城市,即使是京廣線上的樞紐站,也仍是蛇多。
該用刀割開皮膚就割開吧,該打何種針就打吧,夜已經很深,臉色暗晦的男人也沒入深夜中。
海紅迷糊着,倒在了同學的值班床上。
沉沉睡去。
第二天她一個人去了柳侯公園,尋到一個衣冠冢,埋着柳宗元的衣服和帽子,圓圓高高的,砌了一層灰色的水泥。
你隻顧看柳侯墓,卻不知道自己的父親也葬在柳州。
幼時在鄉下,身邊父母皆無。
偶爾回到縣城,亦不見父親影蹤。
母親說:你爸在柳州。
僅此一句。
是啊在柳州,在柳州的一家精神病院,你一點也不知道。
1965年,柳青林由單位的人護送,從縣汽車站搭車到玉林,再從玉林坐火車到柳州。
在火車上柳青林看上去跟正常人沒什麼兩樣,他有禮貌,聽話,車廂人多他也不煩躁,更沒有大家所擔心的那樣大喊大叫。
正是春天,四月份,在我們亞熱帶小鎮上,木棉花和油菜花一齊盛開,那時候,國家以糧為綱,油菜種得很少,你不可能像現在到江西婺源,能看見那種,令正常人亦颠狂的天地皆金黃,所謂一望無際的大片油菜花。
都說油菜花開是精神病發作的季節——不但人會發瘋,狗也會。
一條狗,不聲不響地穿過黃得亮眼的油菜地,它搭邋着尾巴,伸出的舌尖上滴着口水。
它無緣無故地忽然,把一個小孩咬了。
——油菜花所以也叫瘋狗花。
不過木棉花才真正是瘋狗花,木棉花紅得激烈啊——油菜花能有多少,它基本上不起作用,在漫漫水稻的起伏中,它不過是大河裡漂浮的一朵刨木花。
木棉樹自古就有,它逸出計劃經濟伸向天空,花朵碩大實厚,亮紅灼灼如火,猶如一樹火焰燒上了天——就是如此明亮才使人發瘋的。
每年三四月,木棉花開了,披頭散發的瘋子穿街而過,她從東門口走到西門口,再從水浸社繞回來,有時呢,她從電影院門口徑直走到大橋頭,她不管不顧就走到了橋中央,那是全鎮風最大的地方,江風吹着她的長發,擋住了她的半邊臉,她對着河水唱了起來:哎——什麼水面打跟鬥哎,嘿了了羅!什麼水面起高樓哎,嘿了了羅!什麼水面撐洋傘哎,什麼水面共白頭哎—— 披頭散發的音樂老師,她在河岸上終日徘徊,木棉花灼灼盛開沉沉落到河水裡,它在水面上漂啊漂她重重複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