蛹蟲時代
關燈
小
中
大
後,收到了回信,同學比媽媽還要把她當回事呢。
這封信鼓着,塞進了七八頁紙,是作文本或算術本上撕下的紙,每人都給她寫了回信,人人的信開頭都抄了一段毛主席語錄。
海紅把信壓在枕頭底下,每天睡前拿出來看一次,這一看,當當的鐘聲就在枕頭上響了起來,她問海燕:我什麼時候上學呢?海燕歎口氣,她也不知道啊。
她自己更是前路茫茫,回鄉知青的出路取決于家族在村子裡的勢力,沒有勢力的,參軍、招工、上學,一概沒指望。
二十多歲,在鄉下已經是老姑娘了。
海燕被生産隊分派管理一片菠蘿地,她站在一片刀戟般堅硬尖利的菠蘿葉中唱道“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千村僻苈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她的褲腿上濕滞滞的沾滿了露水,濕滞滞地,她把毛主席詩詞唱得越來越凄清。
十歲生日到了,海紅向來認真自己的生日,她心生幻想,覺得會在這天收到母親的信,讓她回圭甯上學……啊也說不定,母親說不定親自到陸安接她回去……空想的巨大狂喜使海紅透不過氣來,她仔細編好自己的辮子,一個人走到大隊去看信。
傍晚海燕收工回來,海紅跟她嘟哝,她又委屈又生氣,眼睛裡噙了淚。
海燕驚訝道:呀,今天是你的出世日啊?你怎麼不早說呢,十歲是大生日啊,你早說我一定讓五嬸給你做一隻荷包蛋!多麼古怪,這裡把生日說成是出世日。
海燕拍拍她的頭,說:一定一定,讓五嬸明天一定給你補上。
說完海燕就開始收拾行李,她已經報名參加三線修鐵路,那是一條國家的戰略性鐵路,動員民工無數。
海燕将要成為一支青年突擊隊的隊員,苦戰數年,落下各種病根,然後,得以被推薦到玉林師範學校上學,說來荒謬,這家學校正是文革前她就讀的省級重點高中改制而成。
這是後話。
第二天一早,海紅還沒起床,海燕就帶上行李走了,她要趕到大隊集合,之後去公社集中,再到陸安縣城,再到玉林,從玉林到柳州,那條鐵路,叫枝柳線。
海紅沒有吃到雞蛋。
海燕一走,天更加暗了,也更加冷了。
海紅當天就發起了燒,沒有吃晚飯,全身都是軟的,頭昏,嗓子和胸口都像着了火,辣辣地痛,卻又感到冷。
她夢到母親,慕芳圍着那條棗紅色的圍巾坐在圭甯縣文化館門口的石獅子上,這隻石獅子是海紅三歲時迷路的地方,在夢中它變得有些古怪,仿佛瞪着眼睛。
她喊媽媽,卻喊不應,再大聲喊,慕芳站起身,走了,連頭都沒回。
海紅在夢中半明白,半糊塗。
她眼淚滾下來,冒着煙,她覺得連頭發都在疼。
海豆叫來了五叔,他讓五嬸搗爛蔥姜做了一碗熱粥,海紅喝下去,哇的又全吐了出來。
冬天到來了,海紅姐弟帶的是夏天的單衣,兩人把所有衣服全部穿在身上,又找出兩件海燕沒帶走的舊衣服,拖沓着穿。
海紅不再打柴,她出門就空着手,她到坡上的小學校,站在教室外聽學生們唱歌和朗讀,她已經很久很久沒有唱過歌了,這裡跟外婆家的竹沖村大大不同,沒有人唱歌看書演節目,沒有蠶,也沒有河,連水塘都沒有。
人人都像有仇,鄰近有人娶媳婦,五叔警告姐弟倆,不讓去看熱鬧。
有半年沒看過電影了——大隊從來沒有電影放映隊來過,公社呢,要翻過好幾座大山。
從家裡帶來的一根鉛筆,省着用也用完了,一分錢都沒有,再也不能有鉛筆了。
她沉浸在她的絕望中,對一切視而不見。
她整天不說話,見到五叔五嬸也像見到陌生人。
她不學陸安的客家話,因為客家話于她不親。
她也不幫叔嬸幹活,到了吃飯時間,她就站到竈間門口,一碟蔥,或者一碗包菜放到飯桌上了,她就自己盛飯,然後夾一筷子菜,端到睡覺的屋子裡自己吃。
天冷,她不洗頭,頭發結成了餅,梳也梳不通。
她也不洗澡,衣服呢,有兩個月沒換過了。
天下起了雨,又冷又濕,真是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
如果死了就好了。
這樣的念頭從腦子裡滾出來,像石頭一樣砸着她的胸口。
但她不甘心啊,她要長大,如果能長大,她将永遠不理章慕芳。
過年的時候海燕從三線請假回來,見到叫花子般的海紅海豆,她連夜給慕芳寫了一封長信。
她是寫文章的好手,洋洋灑灑寫了五頁紙,她滿懷深情寫道:媽媽,請您一定讓我把海紅海豆送回到您身邊,我向您保證,海紅是個非常聰明的孩子,您無論如何要讓她繼續上學,她将來定會有出息…… 海燕的信改變了海紅的命運,慕芳寄來了路費。
半年寄人籬下的日子之後,海紅姐弟倆重新回到了母親的身邊。
7, 海紅和母親成了陌生人。
她不再開口叫媽,有時甚至,冷冷看慕芳一眼,像一個成年人。
遇到這樣的眼神,慕芳心中一凜。
她想讨好海紅,把她值夜班的宵夜省下來,帶給女兒吃,豬肉粥、雞蛋米湯粉,有時還有一隻菜包,海紅看了看,說,你吃吧。
慕芳隻要有時間做飯,也總做海紅愛吃的,番茄燒豆腐,蒸塘角魚,炒酸菜,用豬油,還加醬油和糖,再擱上香蒜。
海紅吃得高興,但她不說話。
她讨厭所有的親戚。
慕芳出生在一個大家族裡,同輩人散得到處都是,海紅有無數姓陳的表姨表舅,還有同樣多的章姓同宗的姨和舅。
親戚們來到圭甯縣城,會來看看,但基本上不留宿,也不留飯。
親戚有從鄉下來的,也有從大連、新疆、廣州來。
從新疆來的某姨穿着一身軍裝,長得身材勻稱皮膚白,一看就是跟慕芳同一血脈,她見了海紅就說:呀,你女兒啊,怎麼不像你。
無論是體面,還是不體面的親戚,家裡來了人海紅就溜出門。
她不愛說話。
慕芳就對客人說,這個女兒很古怪的,不理她。
她與母親更生分了。
甚至不能忍受跟母親在同一個屋頂下。
她在屋子裡待得好好的,母親進來了,空氣陡然長出了刺似的,别扭着、難受着,一眨眼,她就溜了出去。
她若從外面回來,母親正在家裡呢,她磨蹭着,不怎麼樂意進去。
母親的話,她是連一句都聽不進去的,她也不頂嘴,她隻是不應話。
到了初中,海紅住校,兩頓飯仍舊回家吃,吃完就走,一句多餘的話都沒有。
慕芳說:你把自己家當成客棧啊? 這個孩子,我們的海紅,她從别扭中來,到别扭中去。
她從來都不知道,一個正常的家庭是怎樣的。
她的問題就大了。
這封信鼓着,塞進了七八頁紙,是作文本或算術本上撕下的紙,每人都給她寫了回信,人人的信開頭都抄了一段毛主席語錄。
海紅把信壓在枕頭底下,每天睡前拿出來看一次,這一看,當當的鐘聲就在枕頭上響了起來,她問海燕:我什麼時候上學呢?海燕歎口氣,她也不知道啊。
她自己更是前路茫茫,回鄉知青的出路取決于家族在村子裡的勢力,沒有勢力的,參軍、招工、上學,一概沒指望。
二十多歲,在鄉下已經是老姑娘了。
海燕被生産隊分派管理一片菠蘿地,她站在一片刀戟般堅硬尖利的菠蘿葉中唱道“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千村僻苈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她的褲腿上濕滞滞的沾滿了露水,濕滞滞地,她把毛主席詩詞唱得越來越凄清。
十歲生日到了,海紅向來認真自己的生日,她心生幻想,覺得會在這天收到母親的信,讓她回圭甯上學……啊也說不定,母親說不定親自到陸安接她回去……空想的巨大狂喜使海紅透不過氣來,她仔細編好自己的辮子,一個人走到大隊去看信。
傍晚海燕收工回來,海紅跟她嘟哝,她又委屈又生氣,眼睛裡噙了淚。
海燕驚訝道:呀,今天是你的出世日啊?你怎麼不早說呢,十歲是大生日啊,你早說我一定讓五嬸給你做一隻荷包蛋!多麼古怪,這裡把生日說成是出世日。
海燕拍拍她的頭,說:一定一定,讓五嬸明天一定給你補上。
說完海燕就開始收拾行李,她已經報名參加三線修鐵路,那是一條國家的戰略性鐵路,動員民工無數。
海燕将要成為一支青年突擊隊的隊員,苦戰數年,落下各種病根,然後,得以被推薦到玉林師範學校上學,說來荒謬,這家學校正是文革前她就讀的省級重點高中改制而成。
這是後話。
第二天一早,海紅還沒起床,海燕就帶上行李走了,她要趕到大隊集合,之後去公社集中,再到陸安縣城,再到玉林,從玉林到柳州,那條鐵路,叫枝柳線。
海紅沒有吃到雞蛋。
海燕一走,天更加暗了,也更加冷了。
海紅當天就發起了燒,沒有吃晚飯,全身都是軟的,頭昏,嗓子和胸口都像着了火,辣辣地痛,卻又感到冷。
她夢到母親,慕芳圍着那條棗紅色的圍巾坐在圭甯縣文化館門口的石獅子上,這隻石獅子是海紅三歲時迷路的地方,在夢中它變得有些古怪,仿佛瞪着眼睛。
她喊媽媽,卻喊不應,再大聲喊,慕芳站起身,走了,連頭都沒回。
海紅在夢中半明白,半糊塗。
她眼淚滾下來,冒着煙,她覺得連頭發都在疼。
海豆叫來了五叔,他讓五嬸搗爛蔥姜做了一碗熱粥,海紅喝下去,哇的又全吐了出來。
冬天到來了,海紅姐弟帶的是夏天的單衣,兩人把所有衣服全部穿在身上,又找出兩件海燕沒帶走的舊衣服,拖沓着穿。
海紅不再打柴,她出門就空着手,她到坡上的小學校,站在教室外聽學生們唱歌和朗讀,她已經很久很久沒有唱過歌了,這裡跟外婆家的竹沖村大大不同,沒有人唱歌看書演節目,沒有蠶,也沒有河,連水塘都沒有。
人人都像有仇,鄰近有人娶媳婦,五叔警告姐弟倆,不讓去看熱鬧。
有半年沒看過電影了——大隊從來沒有電影放映隊來過,公社呢,要翻過好幾座大山。
從家裡帶來的一根鉛筆,省着用也用完了,一分錢都沒有,再也不能有鉛筆了。
她沉浸在她的絕望中,對一切視而不見。
她整天不說話,見到五叔五嬸也像見到陌生人。
她不學陸安的客家話,因為客家話于她不親。
她也不幫叔嬸幹活,到了吃飯時間,她就站到竈間門口,一碟蔥,或者一碗包菜放到飯桌上了,她就自己盛飯,然後夾一筷子菜,端到睡覺的屋子裡自己吃。
天冷,她不洗頭,頭發結成了餅,梳也梳不通。
她也不洗澡,衣服呢,有兩個月沒換過了。
天下起了雨,又冷又濕,真是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
如果死了就好了。
這樣的念頭從腦子裡滾出來,像石頭一樣砸着她的胸口。
但她不甘心啊,她要長大,如果能長大,她将永遠不理章慕芳。
過年的時候海燕從三線請假回來,見到叫花子般的海紅海豆,她連夜給慕芳寫了一封長信。
她是寫文章的好手,洋洋灑灑寫了五頁紙,她滿懷深情寫道:媽媽,請您一定讓我把海紅海豆送回到您身邊,我向您保證,海紅是個非常聰明的孩子,您無論如何要讓她繼續上學,她将來定會有出息…… 海燕的信改變了海紅的命運,慕芳寄來了路費。
半年寄人籬下的日子之後,海紅姐弟倆重新回到了母親的身邊。
7, 海紅和母親成了陌生人。
她不再開口叫媽,有時甚至,冷冷看慕芳一眼,像一個成年人。
遇到這樣的眼神,慕芳心中一凜。
她想讨好海紅,把她值夜班的宵夜省下來,帶給女兒吃,豬肉粥、雞蛋米湯粉,有時還有一隻菜包,海紅看了看,說,你吃吧。
慕芳隻要有時間做飯,也總做海紅愛吃的,番茄燒豆腐,蒸塘角魚,炒酸菜,用豬油,還加醬油和糖,再擱上香蒜。
海紅吃得高興,但她不說話。
她讨厭所有的親戚。
慕芳出生在一個大家族裡,同輩人散得到處都是,海紅有無數姓陳的表姨表舅,還有同樣多的章姓同宗的姨和舅。
親戚們來到圭甯縣城,會來看看,但基本上不留宿,也不留飯。
親戚有從鄉下來的,也有從大連、新疆、廣州來。
從新疆來的某姨穿着一身軍裝,長得身材勻稱皮膚白,一看就是跟慕芳同一血脈,她見了海紅就說:呀,你女兒啊,怎麼不像你。
無論是體面,還是不體面的親戚,家裡來了人海紅就溜出門。
她不愛說話。
慕芳就對客人說,這個女兒很古怪的,不理她。
她與母親更生分了。
甚至不能忍受跟母親在同一個屋頂下。
她在屋子裡待得好好的,母親進來了,空氣陡然長出了刺似的,别扭着、難受着,一眨眼,她就溜了出去。
她若從外面回來,母親正在家裡呢,她磨蹭着,不怎麼樂意進去。
母親的話,她是連一句都聽不進去的,她也不頂嘴,她隻是不應話。
到了初中,海紅住校,兩頓飯仍舊回家吃,吃完就走,一句多餘的話都沒有。
慕芳說:你把自己家當成客棧啊? 這個孩子,我們的海紅,她從别扭中來,到别扭中去。
她從來都不知道,一個正常的家庭是怎樣的。
她的問題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