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懸崖
關燈
小
中
大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史道良從大學抽調到一家中央機關,他在東城分到了一套單元房,五十平米,兩居室。
生活中的新紀元開始了。
在八年抗戰般的離婚、漫長的難以忍受的單身漢生活之後,總算有了自己的家。
當然,這個家隻是房子,尚缺一位女主人。
單身漢的生活幹燥而堅硬, ——像核桃,一堆核桃在一起磨擦發出嘎嘎的聲音,到處都是硬的,幹的,沒有柔軟,沒有水。
一個男人如果隻有三十歲,那你就單身吧,廣闊自由,繁花似錦,簡直就是一片沃土,不知它能開多少花結多少果呢。
但是道良,他已經五十多歲了,一個五十歲的單身漢,春天就不再是春天,春天是令人讨厭的——風沙太大了,吹得人心裡發毛,楊花柳絮,飛得漫天都是,連紗窗那麼小的眼它都鑽進來了,而且,蚊子和孑蟲,成排成排地蘇醒過來,聚集在草地上。
你看着離離青草,茂盛、曠遠、明亮,一走近,“嗡”的一下,仿佛是各個朝代的蚊子都趕了來。
下水溝也發出一股子臭氣,把人搞得暈頭轉向; 秋天呢,天是高的,又幹淨,月亮也被老天爺擦過了。
但月亮有什麼用,兒子史安童,中秋節的前一天騎車到他的辦公室找他,兒子說,家家的月亮都圓,就是我們家的月亮不圓。
然後就走了。
這樣的秋天有什麼過頭,而且街上的樹葉已經黃了,它光彩奪目兩天馬上就要落下來,楊樹的葉子更幹脆,連黃它都不黃,季節一到,風一吹它就掉落了。
……萬物凋零的冬天,單身漢的日子就更難過,大冷天,刮着西北風,天又陰,你一個人在街上散步,那就不叫散步,而叫無家可歸。
食堂的飯菜總是涼的,它即使是熱的很快就涼了,即使不涼看上去也是涼的,吃到肚子裡沉墜墜的難受,就像吃下去的不是飯菜而是石頭——這樣的石頭不但在飯菜裡,它還在床上,在被窩裡,看不見的石頭布滿生活的角落。
道良覺得自己條件還是很不錯的,雖然已經五十多歲,年紀有點大,但他身體好,看上去最多四十出頭,而且,幹幹淨淨一個人,唯一的兒子跟了前妻,而且已經上大學了,重要的是,有獨立住房。
好生挑挑看吧。
來來往往的女性,大多三十多歲,對擇偶而言,并非妙齡——啊都是浪漫氣質把她們耽誤了。
大家紛紛說。
這些大齡女青年,多半是,一雙腳踩不到地上,她踩在雲端上,或者,不是雲端,是汽球,五顔六色,圓崩崩的,踩一隻,“啪”,破了,又踩一隻,“啪”,又破了。
一路踩下去,她以為這就是真正的人生呢,眼睛總是看天上的月亮,不看地上。
到了三十歲,如夢初醒,低頭一看,滿腳踩的都是垃圾,看似斑斓,卻沒有一塊破爛能揀得起來的。
于是她們,就慌了神,她們外表看起來還算光鮮,腦子也是聰明的,但免不了總有一陣要像沒頭蒼蠅沒了主張,怎麼辦呢?怎麼辦呢?拔劍四顧心茫然。
隻有過了若幹時候(若幹年,若幹個月)她們才能平靜下來,到那時,誰都不會像一隻沒頭蒼蠅亂飛了,她們當中的一些人,會變做一隻優美的蠶,安靜地吐出絲來織成繭,并且在繭裡修煉成精,那時候,如果她們偶爾張望一下她們的蒼蠅時期,大概會淡然一笑,像看到一出編劇拙劣的電視連續劇。
道良在冬天裡到南方這座城市開會,海紅正好被抽來搞會務,兩人就認識了。
能去北京當然不錯。
道良一心想要找一個比自己年輕很多的妻子,他覺得自己不但身體好,而且,他有活力。
老館長說這個男人是單身。
這時候海紅已經離過一次婚,她的婚結得古怪,對方是市圖書館的管理員,九月結婚,到十二月又離了,不但沒有給單位同事發喜糖,事先連父母親友都沒有告知。
事後雖然給母親寫了封信,卻始終沒有把人帶回家,年底,她回圭甯縣城過年,竟然是一個人回去的。
母親章慕芳有點怕這個女兒,她不敢問,讓海紅的姨母慕竹去問,海紅說:離都離了,還有什麼好說的。
簡直就是目無尊長。
自從十歲,海紅從陸安老家回到圭甯,母女關系就開始變得别扭,到後來,兩人甚至很少說話。
對此慕芳惟有仰天長歎。
她對親戚們說,這個女兒生來就是很古怪的,沒人同,随她去吧。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國門大開,狂飙突進,海紅探到了一個詞:超現實主義,她發現這個詞真是太适合她了,現實就是用來超越的。
她一心想要成為一名超現實主義詩人(後來又改成了超現實主義小說家),在大學裡,詩歌運動風起雲湧,海紅被裹挾着,在潮流中颠蕩,她堅信,隻有文學創作才是真正有價值的事情,其餘一概是臭狗屎。
大學畢業分回了省會南甯,她穿一條紅色的裙子,騎着單位公家的自行車,滿城狂奔。
紅色的衣裙是生活灰燼的花朵。
一團火焰在飄蕩,瘋颠,狂放,所謂激情。
寫詩至半夜,投稿,被退;再次投稿,再次被退。
直至無窮。
為什麼會喜歡紅色的裙子,是内心的火焰在亂竄。
同城有幾個詩友,人人都是瘋子,包括那個圖書管理員,他專門模仿舒婷,幾近亂真,詩句充滿了沙灘、大海、貝殼、帆船和木棉花。
這幾個人熱衷于談論詩歌。
上着班,聽見喇叭裡喊道:柳海紅,電話!海紅就會從樓上的大辦公室飛奔而下,沖進放着電話機的财務室。
超越現實才能成為藝術家。
全單位,僅兩部電話機,一部在領導辦公室,另一部,放在财務室的一張專門的桌子上。
電話是某位詩友打來的,在一個加油站工作,閑着無事,打電話聊天。
電話那頭神經質,哇哇亂喊,電話這頭呢,也是扯着嗓門叫喊,财務室的同志正在核對賬目呢,側目、愠怒、咳嗽。
海紅卻依然昂首高聲。
詩歌必須在生活中高昂着頭 海紅突兀的婚姻也像是這股瘋狂氣息的一部分。
既像是輕率的,又像是慷慨的。
她有一股子蠻勁,說得上是一往無前,她又有試錯精神,人生就是用來犯錯誤的,這時不錯,什麼時候錯!她是一個矛盾體,從十歲開始讨厭家庭,到了二十多歲卻又早早結婚。
離了呢,也釋然。
嗯,家庭是個性的敵人和奴役者,對,她不追求幸福,所謂幸福生活是個平庸的玩意,唯一有價值的人生是有創造性的人生。
她從書本上汲取精神力量,那些從書上看來的亂七八糟的理論和她混亂的思維攪在一起,她的生活更加缺乏邏輯,更加情緒化了。
海紅遇上道良的時候,正是她的廢墟期。
離婚之後她又談了一次戀愛,丢盔棄甲,一塌胡塗。
疲憊、頹廢、蒼老。
一個喜歡她的詩的高中男生來看她,他對她說:你變了,沒有了朝氣。
他說你從前是我的理想,現在我的理想破滅了。
小男孩感到失落。
生活停滞不前,暗淡
生活中的新紀元開始了。
在八年抗戰般的離婚、漫長的難以忍受的單身漢生活之後,總算有了自己的家。
當然,這個家隻是房子,尚缺一位女主人。
單身漢的生活幹燥而堅硬, ——像核桃,一堆核桃在一起磨擦發出嘎嘎的聲音,到處都是硬的,幹的,沒有柔軟,沒有水。
一個男人如果隻有三十歲,那你就單身吧,廣闊自由,繁花似錦,簡直就是一片沃土,不知它能開多少花結多少果呢。
但是道良,他已經五十多歲了,一個五十歲的單身漢,春天就不再是春天,春天是令人讨厭的——風沙太大了,吹得人心裡發毛,楊花柳絮,飛得漫天都是,連紗窗那麼小的眼它都鑽進來了,而且,蚊子和孑蟲,成排成排地蘇醒過來,聚集在草地上。
你看着離離青草,茂盛、曠遠、明亮,一走近,“嗡”的一下,仿佛是各個朝代的蚊子都趕了來。
下水溝也發出一股子臭氣,把人搞得暈頭轉向; 秋天呢,天是高的,又幹淨,月亮也被老天爺擦過了。
但月亮有什麼用,兒子史安童,中秋節的前一天騎車到他的辦公室找他,兒子說,家家的月亮都圓,就是我們家的月亮不圓。
然後就走了。
這樣的秋天有什麼過頭,而且街上的樹葉已經黃了,它光彩奪目兩天馬上就要落下來,楊樹的葉子更幹脆,連黃它都不黃,季節一到,風一吹它就掉落了。
……萬物凋零的冬天,單身漢的日子就更難過,大冷天,刮着西北風,天又陰,你一個人在街上散步,那就不叫散步,而叫無家可歸。
食堂的飯菜總是涼的,它即使是熱的很快就涼了,即使不涼看上去也是涼的,吃到肚子裡沉墜墜的難受,就像吃下去的不是飯菜而是石頭——這樣的石頭不但在飯菜裡,它還在床上,在被窩裡,看不見的石頭布滿生活的角落。
道良覺得自己條件還是很不錯的,雖然已經五十多歲,年紀有點大,但他身體好,看上去最多四十出頭,而且,幹幹淨淨一個人,唯一的兒子跟了前妻,而且已經上大學了,重要的是,有獨立住房。
好生挑挑看吧。
來來往往的女性,大多三十多歲,對擇偶而言,并非妙齡——啊都是浪漫氣質把她們耽誤了。
大家紛紛說。
這些大齡女青年,多半是,一雙腳踩不到地上,她踩在雲端上,或者,不是雲端,是汽球,五顔六色,圓崩崩的,踩一隻,“啪”,破了,又踩一隻,“啪”,又破了。
一路踩下去,她以為這就是真正的人生呢,眼睛總是看天上的月亮,不看地上。
到了三十歲,如夢初醒,低頭一看,滿腳踩的都是垃圾,看似斑斓,卻沒有一塊破爛能揀得起來的。
于是她們,就慌了神,她們外表看起來還算光鮮,腦子也是聰明的,但免不了總有一陣要像沒頭蒼蠅沒了主張,怎麼辦呢?怎麼辦呢?拔劍四顧心茫然。
隻有過了若幹時候(若幹年,若幹個月)她們才能平靜下來,到那時,誰都不會像一隻沒頭蒼蠅亂飛了,她們當中的一些人,會變做一隻優美的蠶,安靜地吐出絲來織成繭,并且在繭裡修煉成精,那時候,如果她們偶爾張望一下她們的蒼蠅時期,大概會淡然一笑,像看到一出編劇拙劣的電視連續劇。
道良在冬天裡到南方這座城市開會,海紅正好被抽來搞會務,兩人就認識了。
能去北京當然不錯。
道良一心想要找一個比自己年輕很多的妻子,他覺得自己不但身體好,而且,他有活力。
老館長說這個男人是單身。
這時候海紅已經離過一次婚,她的婚結得古怪,對方是市圖書館的管理員,九月結婚,到十二月又離了,不但沒有給單位同事發喜糖,事先連父母親友都沒有告知。
事後雖然給母親寫了封信,卻始終沒有把人帶回家,年底,她回圭甯縣城過年,竟然是一個人回去的。
母親章慕芳有點怕這個女兒,她不敢問,讓海紅的姨母慕竹去問,海紅說:離都離了,還有什麼好說的。
簡直就是目無尊長。
自從十歲,海紅從陸安老家回到圭甯,母女關系就開始變得别扭,到後來,兩人甚至很少說話。
對此慕芳惟有仰天長歎。
她對親戚們說,這個女兒生來就是很古怪的,沒人同,随她去吧。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國門大開,狂飙突進,海紅探到了一個詞:超現實主義,她發現這個詞真是太适合她了,現實就是用來超越的。
她一心想要成為一名超現實主義詩人(後來又改成了超現實主義小說家),在大學裡,詩歌運動風起雲湧,海紅被裹挾着,在潮流中颠蕩,她堅信,隻有文學創作才是真正有價值的事情,其餘一概是臭狗屎。
大學畢業分回了省會南甯,她穿一條紅色的裙子,騎着單位公家的自行車,滿城狂奔。
紅色的衣裙是生活灰燼的花朵。
一團火焰在飄蕩,瘋颠,狂放,所謂激情。
寫詩至半夜,投稿,被退;再次投稿,再次被退。
直至無窮。
為什麼會喜歡紅色的裙子,是内心的火焰在亂竄。
同城有幾個詩友,人人都是瘋子,包括那個圖書管理員,他專門模仿舒婷,幾近亂真,詩句充滿了沙灘、大海、貝殼、帆船和木棉花。
這幾個人熱衷于談論詩歌。
上着班,聽見喇叭裡喊道:柳海紅,電話!海紅就會從樓上的大辦公室飛奔而下,沖進放着電話機的财務室。
超越現實才能成為藝術家。
全單位,僅兩部電話機,一部在領導辦公室,另一部,放在财務室的一張專門的桌子上。
電話是某位詩友打來的,在一個加油站工作,閑着無事,打電話聊天。
電話那頭神經質,哇哇亂喊,電話這頭呢,也是扯着嗓門叫喊,财務室的同志正在核對賬目呢,側目、愠怒、咳嗽。
海紅卻依然昂首高聲。
詩歌必須在生活中高昂着頭 海紅突兀的婚姻也像是這股瘋狂氣息的一部分。
既像是輕率的,又像是慷慨的。
她有一股子蠻勁,說得上是一往無前,她又有試錯精神,人生就是用來犯錯誤的,這時不錯,什麼時候錯!她是一個矛盾體,從十歲開始讨厭家庭,到了二十多歲卻又早早結婚。
離了呢,也釋然。
嗯,家庭是個性的敵人和奴役者,對,她不追求幸福,所謂幸福生活是個平庸的玩意,唯一有價值的人生是有創造性的人生。
她從書本上汲取精神力量,那些從書上看來的亂七八糟的理論和她混亂的思維攪在一起,她的生活更加缺乏邏輯,更加情緒化了。
海紅遇上道良的時候,正是她的廢墟期。
離婚之後她又談了一次戀愛,丢盔棄甲,一塌胡塗。
疲憊、頹廢、蒼老。
一個喜歡她的詩的高中男生來看她,他對她說:你變了,沒有了朝氣。
他說你從前是我的理想,現在我的理想破滅了。
小男孩感到失落。
生活停滞不前,暗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