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節

關燈
劉麗英重新結婚後,完全陶醉在一種叫她新奇的幸福之中。

    這個漂亮而好強的女人,對現在的生活很滿足。

    她的體面的新丈夫很快就把她安排到城關幼兒園當教師了。

     由于她丈夫盧若華是縣教育局副局長,她的同事都很尊重或者說都很巴結她。

    她覺得現在生活才算和她相匹配了。

     這一切是她以前睡覺時夢見過的。

    現在都變成了現實。

    而過去的現實生活,她現在覺得那一切倒好像是一場夢。

     高廣厚,一個鄉下的窮酸先生,老實得叫人難受,安分的叫人讨厭。

    她尋了他這個男人,常在衆人面前連頭也不敢擡。

    她當年之所以和這個男人結婚,純粹是因為他還算吃一碗公家飯,聽起來名聲好聽一些,說她尋了個吃國庫糧的女婿。

    要不,她才不會跟他呢! 她一想起和高廣厚生活的幾年,就感到委屈極了,那是個什麼家呀!什麼東西也置辦不起。

    她天生愛穿着打扮,可要買一件時新衣裳,常常得受幾個月的窮,全靠牙縫裡省出來的那點錢來滿足她的虛榮。

    每逢趕集上會,她常看見一些農民媳婦的衣裳都比她的水平高。

    她自怨命薄;她和誰也比不過。

    唯一可以驕傲的是,她天生的漂亮,這可以掩飾一下她穿戴方面的寒酸。

    她常想:如果她有一個像樣的男人,再加上她的出衆的容貌,她會在這個世界面前多榮耀啊!郎才女貌,夫榮妻貴,古書上的這些話說得實在對! 她因此而憤恨過去的那個沒出息的男人;感到自己是“鮮花插在了牛糞上”。

    但當時不論怎樣,那一切似乎是無法改變的。

    她自己的“門第”也不高。

    父母親都是農民,老實得像高廣厚一樣,家裡弟兄姐妹一大群,光景也很貧寒。

    盡管她從小就是他們家的“女皇”,他們也隻能湊湊合合地把她供養到初中。

    她的所有兄弟姐妹沒一個上學的——因為供養不起。

    父母親看重她的聰明和人樣,全力以赴重點保證她;希望她能給劉家的門上帶來一些光彩。

    她是六八屆的初中學生。

    剛上初中不久,“文化大革命”就開始了。

    她喜歡這場熱鬧的革命,可以借此出一下風頭。

    當然,她還不敢學習聶元梓和韓愛晶,當個什麼頭頭。

    她有她的特長:跳兩下唱兩聲還是可以的。

    因此她參加了派性文藝宣傳隊,并且成了主要女演員,整天給“武衛”戰士慰問演出。

    後來,武鬥激烈了,“戰友”們被“敵人”打出了縣城,他們的宣傳隊解散了。

    男的扛起槍“鬧革命”去了,女的都各自回了家。

    他們家和她的理想都被社會的大動蕩撲滅了。

     她在農村一呆就是好幾年。

    後來,年齡眼看大了,既參加不了工作,又尋不到一個像樣的女婿——農民她看不上,幹部又看不上她。

    最後經人介紹,就馬馬虎虎和高廣厚結了婚。

    結婚後她才知道,高廣厚也是縣中的,但她在學校時好像從來沒見過這個人。

    結婚不久,她就發現她的丈夫是一個“相當窩囊”的人。

    她也試圖教導他開展一些。

    無非是讓他多往公社和縣文教局(那時文化教育沒分開)的領導家裡跑。

    她甚至通過關系,想辦法讓他和縣委的領導也拉扯着認識。

    但高廣厚在這方面太平庸了!太死闆了!有時還沒農村那些有本事的大隊書記活套。

    的确,她娘家那面川裡有個高家村,那村裡的大隊書記叫高明樓,在公社和縣上都踩得地皮啊! 她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