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的來去

關燈
三毛原是一條流浪狗,其名取自《三毛流浪記》。

    當時蔣子丹、林剛夫婦深夜回家,碰上一場大雨。

    快到家的時候,他們看見三毛在冷清無人的街燈下亂竄,全身又是泥又是水。

     它肯定是找不到家了。

    林剛放慢車速,觀察了它一段,心一軟,拉開了車門。

    “要是有緣,它就會上車來。

    ”他後來這麼說。

     三毛對汽車似乎不太陌生,回頭看了看,縱身一躍,連泥帶水就上了車——這就進入了我的生活。

     回家後給這個爛布團洗澡,梳毛,喂食,他們收留了三毛。

    但問題是,他們家有一隻貓,嚴守每家一個孩子的原則,無論如何容不下新寵,一見三毛就怒發沖冠全身發抖,沒有調和妥協的餘地。

     無奈之下,蔣子丹把我和妻子召去,千言萬語培育我們的愛犬之心,甚至說到了托爾斯泰和昆德拉的狗,其目的不言自明。

     我倒沒什麼,養條狗就養條狗吧。

    雖說出外遛狗時稍有犯罪感,好像自己已經穿戴着小禮帽和長馬褂,成了呼鷹走馬蓄雞鬥蟲的纨绔一類,但硬着頭皮,頂一頂也就過去了。

    “受人之托”和“組織攤派”之類的廢話,後來也用不着再說。

    但我妻子從小就怕狗,更有酷愛整潔的毛病,衛生專制主義之下,幾無三毛的活路。

    她聞到三毛的氣味時要說三道四,掃到三毛的毛發時也要說三道四,見三毛跳上沙發或者床鋪,更似天塌了一般,怒不可遏,聲色俱厲,一心要消除這個置全家于萬劫不複的亂源。

    最後,她逼着我聯系了另一家,一定要把三毛送走。

     送走之前得把三毛洗刷一番。

    蔣子丹來給它洗澡,洗着洗着叭嗒一聲,眼淚就掉到了澡盆裡。

    我妻子吓了一跳,不看僧面看佛面,等三毛洗完了澡,不再提送走一事,任我含含糊糊地把小狗窩藏下來,算是不了了之。

     我一直相信三毛可以聽懂人語。

    我們後來到鄉下,一說到老鼠,它就去看老鼠洞;一說到雞,它就往雞埘裡跑。

    所以我相信它一直聽懂了我妻子的數落,聽懂了妻子對我人犬不分同流合污的的各種譴責。

    每到這時候,它就縮頭縮腦,下巴緊貼前爪,一付等着挨罵的呆樣。

    要是郁悶升級,就夾着尾巴鑽到木櫃下,賴在一道夾縫裡久久不出來。

     妻子說,它挑食的毛病是我慣出來的,跳上椅子和沙發的毛病也是我慣出來的,一見主人出門就要跟腳的習慣更是我溺愛的惡果——隻差沒有說它對母狗耍流氓也是有人教唆了。

    為了不讓它跟腳,我後來出門時總要扛一把鋤頭,以示這次出門沒什麼美事,不過是上地幹活,流臭汗,受大累,一點也不爽,這才讓它半信半疑放我一馬——雖然我一拐彎就把鋤頭棄在路邊,道具用過了就扔。

     妻子覺得這種哄騙更是可笑無比,說不準跟就是不準跟,玩這一套把戲做什麼?你對女兒也沒有這樣慣過! “隔輩親麼!” “你胡說什麼!” “我胡說什麼了?” “你說了什麼,你自己知道!”她的意思是,她被迫當了一回狗娘也就算了,但決不能當狗外婆,不能把女兒也扯到這臭哄哄的關系裡來。

     好幾年過去了,妻子漸漸接受了三毛,雖然還有一臉嚴肅的原則性,鎮得三毛不敢亂說亂動。

    但她說到它的時候也經常冒出“我們家三毛……”一類口白。

     這一天,我們走在山路上,驚動了前面一隻野雞,撲拉拉從草叢裡飛出來。

    三毛全身一震,撒腿狂追,拉成一道白線飛射而去,但射到那裡就沒有下文,一點動靜也沒有。

    我們趕上前去一看,發現剛才它是一步撲空,不知草葉下伏有危險,竟墜落到高高的陡壁下去了,正在那裡哀嚎。

    那裡是密密的雜林,山勢既陡,又沒有路,一旦它亂鑽,那麼不是滾到山坡下,就會迷失在密林裡,最終成為猛獸的美餐。

     我命令它不要動,不要動。

    大概我的聲音太急迫,反使它更慌張,急急地四處試探出路,眼看就要誤入絕途。

     我抓住一束茅草,準備把自己放下去。

    妻子說,你這麼重,等一下哪個能把你拖上來?我到哪裡去給你找起重機?這一想,隻好換上她。

    她平時最厭惡狗的肮髒,但關鍵時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