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荒第一天
關燈
小
中
大
?會不會在物産供養鍊條的最末端一不小心就枯萎?會不會成為生命實踐的局外人和遊離者?連海德格爾也承認:“靜觀”隻能産生較為可疑的知識,“操勞”才是了解事物最恰當的方式,才能進入存在之謎——這幾乎是一種勞動者的哲學。
我在《暗示》一書裡還提到過“體會”、“體驗”、“體察”、“體認”等中國詞語。
它們都意指認知,但無一不強調“體”的重要,無一不暗示四“體”之勞在求知過程中的核心地位——這幾乎是一套勞動者的詞彙。
然而古往今來的流行理論,總是把勞力者權當失敗者和卑賤者的别号,一再翻版着勞心者們的一類自誇。
一位科學院院士肥頭大耳,帶着兩個博士生,在投影機前曾以一隻光盤為例,說光盤本身的成本不足一元,錄上信息以後就可能是一百元。
女士們先生們,這就是一般勞動和知識勞動的價值區别,就是知識經濟的意義呵。
我聽出了他的言下之義:他的身價應比一個臭勞工昂貴百倍乃至千萬倍。
可在一斤糧食裡,如何計算他說的知識? 在一尺棉布裡,如何計算他說的知識? 問題不在于知識是否重要,而在于1:99的比價之說是出于何種心機。
我差一點要沖着掌聲質問:女士們先生們,你們準備吃光盤和穿光盤嗎?你們把院士先生這個愚蠢的舉例寫進光盤,光盤就一定增值麼? 我當時沒有提問,是被熱烈的掌聲驚呆了:我沒想到鼓掌者都是自以為能賺來99%的時代中堅。
一個科學幻想作品曾經預言:将來的人類都形如章魚,一個過分發達的大腦以外,無用的肢體将退化成一些細弱的遊須,隻要能按按鍵盤就行。
我暫不懷疑鍵盤能否直接生産出糧食和衣服,也暫不懷疑一個鍵盤在七十二行的實踐之外能輸寫出多麼高深的學問,但章魚的形象至少讓我鄙薄。
一台形似章魚的多管吸血機器更讓我厭惡。
這種念頭使我立即買來了鋤頭和钯頭,買來了草帽和膠鞋,選定了一塊寂靜荒坡,向想象中的滿地莊稼走過去。
陽光如此溫暖,土地如此潔淨,一口潮濕清洌的空氣足以洗淨我體内的每一顆細胞。
從這一天起,我要勞動在從地圖上看不見的這一個山谷裡,要直接生産土豆、玉米、向日葵、冬瓜、南瓜、蘿蔔、白菜……我們要恢複手足的強壯和靈巧,恢複手心中的繭皮和面頰上的鹽粉,恢複自己大口喘氣渾身酸痛以及在陽光下目光迷離的能力。
我們要親手創造出植物、動物以及微生物,在生命之鍊最原初的地方接管我們的生活,收回自己這一輩子該出力時就出力的權利。
這決不意味着我蔑視智能,恰恰相反——這正是我充分運用智能後的開心一刻。
我在《暗示》一書裡還提到過“體會”、“體驗”、“體察”、“體認”等中國詞語。
它們都意指認知,但無一不強調“體”的重要,無一不暗示四“體”之勞在求知過程中的核心地位——這幾乎是一套勞動者的詞彙。
然而古往今來的流行理論,總是把勞力者權當失敗者和卑賤者的别号,一再翻版着勞心者們的一類自誇。
一位科學院院士肥頭大耳,帶着兩個博士生,在投影機前曾以一隻光盤為例,說光盤本身的成本不足一元,錄上信息以後就可能是一百元。
女士們先生們,這就是一般勞動和知識勞動的價值區别,就是知識經濟的意義呵。
我聽出了他的言下之義:他的身價應比一個臭勞工昂貴百倍乃至千萬倍。
可在一斤糧食裡,如何計算他說的知識? 在一尺棉布裡,如何計算他說的知識? 問題不在于知識是否重要,而在于1:99的比價之說是出于何種心機。
我差一點要沖着掌聲質問:女士們先生們,你們準備吃光盤和穿光盤嗎?你們把院士先生這個愚蠢的舉例寫進光盤,光盤就一定增值麼? 我當時沒有提問,是被熱烈的掌聲驚呆了:我沒想到鼓掌者都是自以為能賺來99%的時代中堅。
一個科學幻想作品曾經預言:将來的人類都形如章魚,一個過分發達的大腦以外,無用的肢體将退化成一些細弱的遊須,隻要能按按鍵盤就行。
我暫不懷疑鍵盤能否直接生産出糧食和衣服,也暫不懷疑一個鍵盤在七十二行的實踐之外能輸寫出多麼高深的學問,但章魚的形象至少讓我鄙薄。
一台形似章魚的多管吸血機器更讓我厭惡。
這種念頭使我立即買來了鋤頭和钯頭,買來了草帽和膠鞋,選定了一塊寂靜荒坡,向想象中的滿地莊稼走過去。
陽光如此溫暖,土地如此潔淨,一口潮濕清洌的空氣足以洗淨我體内的每一顆細胞。
從這一天起,我要勞動在從地圖上看不見的這一個山谷裡,要直接生産土豆、玉米、向日葵、冬瓜、南瓜、蘿蔔、白菜……我們要恢複手足的強壯和靈巧,恢複手心中的繭皮和面頰上的鹽粉,恢複自己大口喘氣渾身酸痛以及在陽光下目光迷離的能力。
我們要親手創造出植物、動物以及微生物,在生命之鍊最原初的地方接管我們的生活,收回自己這一輩子該出力時就出力的權利。
這決不意味着我蔑視智能,恰恰相反——這正是我充分運用智能後的開心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