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顯形理念篇 第16章 比較美好的一天
關燈
小
中
大
計劃二無目的,隻是一味将自己心目中自然浮現的意念追逼着如實描摹下來,一如不顧腳下追逐原野上飛舞的珍稀蝴蝶的小孩子。
顔色大體塗完後,我放下調色闆和筆,又坐在兩米開外的木凳上迎面端詳這幅畫。
這是正确的顔色,我想。
被雨淋濕的雜木林帶來的綠色。
我甚至對着自己本身點了幾下頭。
事關繪畫,我已經好久沒有感覺出這種(這樣的)自信了。
不錯,這樣即可,這個顔色是我追求的顔色。
或者是“骨骼”本身追求的顔色。
接下去,我以此為基礎調試幾種外圍性變異色,适當加上去給整體以變化,賦以厚度。
觀看如此形成的畫面過程中,下一種顔色水到渠成地浮上腦海。
橙色!不是一般橙色。
是仿佛熊熊燃燒的橙、是令人感受頑強生命力的顔色。
同時又含有頹廢的預感。
那或許是導緻果實緩慢死亡的頹廢。
而那一顔色的調試比剛才的綠色更有難度。
因為那不是簡簡單單的顔色。
它必須在根本上連接一種情念。
那是被命運糾纏不放而又以其自身能量表現得堅定不移的情念。
調出那樣的顔色不是輕而易舉的事。
當然!但我最終調制成功。
我手拿新的畫筆,在畫布上縱橫馳騁。
局部也用了刮刀。
不思索再要緊不過。
我盡可能關掉思考線路,将顔色毅然決然加入構圖之中。
畫這幅畫時間裡,紛纭雜陳的現實基本從我的腦海中徹底消失。
鈴聲也好,打開的石室也好,分手的妻也好,她和别的男人上床也好,新的人妻女友也好,繪畫班也好,将來的事也好,一概不予思考。
就連免色也置之度外。
自不待言,我現在畫的原本是作為免色的肖像畫開始的,然而我腦袋裡甚至免色的臉也了無蹤影。
免色不外乎單純的出發點罷了。
我在這裡進行的,僅僅是畫之于自己的畫。
過去了多長時間,記不确切了。
蓦然回神,室内已經變得相當昏暗。
秋天的太陽已經在西山邊隐去身影,而我卻連開燈也忘了,隻顧悶頭作畫。
移目畫布,上面已添加了五種顔色。
顔色上面加顔色,其上面又加顔色。
有的部位顔色和顔色微妙地相互混合,有的部位顔色壓倒顔色,淩駕其上。
我打開天花闆的燈,再次坐在木凳上,重新正面看畫。
我知道畫還沒有完成。
那裡有仿佛放蕩不羁四下飛濺的東西——某種暴力性比什麼都刺激着我的心。
那是我長期缺失的粗犷與暴烈。
然而僅僅如此還不夠。
那裡需要某種核心要素來駕馭、整合和引導那暴烈的群體,需要統領情念的意念那樣的東西。
但為了尋而得之,往下必須放置一段時間。
必須讓四下飛濺的顔色暫且安睡下來。
那将成為明天以後在新的光照下進行的工作。
一定時間的經過恐怕會告訴我那将是什麼。
我必須等待它,一如耐心等待電話鈴響。
而為了耐心等待,我必須信賴時間這個東西,必須相信時間将會站在自己一邊。
我坐在木凳上閉目合眼,将空氣深深吸入肺腑。
在秋日黃昏中,我有了自己身上有什麼正在發生變化的切切實實的預感。
身體組織一度分崩離析而又重新組合時的感觸。
但是,為什麼這一情形此刻在此發生在我身上呢?同免色這個謎一樣的人物偶合邂逅、受托為其制作肖像畫結果從我身上催生出如此變化不成?或者像被夜半鈴聲引導着挪開石堆打開奇異石室這件事給了我精神以某種刺激?抑或與此無關而僅僅是我迎來了變化階段?無論取哪一說,其中都沒有堪可稱為論據的東西。
“這可能不過是開端罷了,我覺得。
”免色臨别時對我說。
若是這樣,莫非我把腳踏入了他所說的什麼開端?但不管怎樣,我的心得以久違地為繪畫這一行為亢奮不已,得以百分之百忘卻時間的流逝而埋頭于作畫之中。
我一邊收拾使用過的畫具,一邊持續感覺肌膚上類似快意發燒那樣的東西。
收拾畫材時我見到闆架上放的鈴。
我把它拿在手裡,試着搖響兩三次。
那個聲音在畫室中清脆地回蕩開來。
夜半讓我惴惴不安的聲音。
但不知何故,現在并沒有讓我懼怯。
這般陳舊的鈴為什麼能發出如此清脆的聲音呢?我隻有意外而已。
我把鈴放回原處,熄掉畫室的燈,關上門。
然後去廚房往杯子裡倒了一杯白葡萄酒,喝着準備晚飯。
晚上快九點時免色打來電話。
“昨夜如
顔色大體塗完後,我放下調色闆和筆,又坐在兩米開外的木凳上迎面端詳這幅畫。
這是正确的顔色,我想。
被雨淋濕的雜木林帶來的綠色。
我甚至對着自己本身點了幾下頭。
事關繪畫,我已經好久沒有感覺出這種(這樣的)自信了。
不錯,這樣即可,這個顔色是我追求的顔色。
或者是“骨骼”本身追求的顔色。
接下去,我以此為基礎調試幾種外圍性變異色,适當加上去給整體以變化,賦以厚度。
觀看如此形成的畫面過程中,下一種顔色水到渠成地浮上腦海。
橙色!不是一般橙色。
是仿佛熊熊燃燒的橙、是令人感受頑強生命力的顔色。
同時又含有頹廢的預感。
那或許是導緻果實緩慢死亡的頹廢。
而那一顔色的調試比剛才的綠色更有難度。
因為那不是簡簡單單的顔色。
它必須在根本上連接一種情念。
那是被命運糾纏不放而又以其自身能量表現得堅定不移的情念。
調出那樣的顔色不是輕而易舉的事。
當然!但我最終調制成功。
我手拿新的畫筆,在畫布上縱橫馳騁。
局部也用了刮刀。
不思索再要緊不過。
我盡可能關掉思考線路,将顔色毅然決然加入構圖之中。
畫這幅畫時間裡,紛纭雜陳的現實基本從我的腦海中徹底消失。
鈴聲也好,打開的石室也好,分手的妻也好,她和别的男人上床也好,新的人妻女友也好,繪畫班也好,将來的事也好,一概不予思考。
就連免色也置之度外。
自不待言,我現在畫的原本是作為免色的肖像畫開始的,然而我腦袋裡甚至免色的臉也了無蹤影。
免色不外乎單純的出發點罷了。
我在這裡進行的,僅僅是畫之于自己的畫。
過去了多長時間,記不确切了。
蓦然回神,室内已經變得相當昏暗。
秋天的太陽已經在西山邊隐去身影,而我卻連開燈也忘了,隻顧悶頭作畫。
移目畫布,上面已添加了五種顔色。
顔色上面加顔色,其上面又加顔色。
有的部位顔色和顔色微妙地相互混合,有的部位顔色壓倒顔色,淩駕其上。
我打開天花闆的燈,再次坐在木凳上,重新正面看畫。
我知道畫還沒有完成。
那裡有仿佛放蕩不羁四下飛濺的東西——某種暴力性比什麼都刺激着我的心。
那是我長期缺失的粗犷與暴烈。
然而僅僅如此還不夠。
那裡需要某種核心要素來駕馭、整合和引導那暴烈的群體,需要統領情念的意念那樣的東西。
但為了尋而得之,往下必須放置一段時間。
必須讓四下飛濺的顔色暫且安睡下來。
那将成為明天以後在新的光照下進行的工作。
一定時間的經過恐怕會告訴我那将是什麼。
我必須等待它,一如耐心等待電話鈴響。
而為了耐心等待,我必須信賴時間這個東西,必須相信時間将會站在自己一邊。
我坐在木凳上閉目合眼,将空氣深深吸入肺腑。
在秋日黃昏中,我有了自己身上有什麼正在發生變化的切切實實的預感。
身體組織一度分崩離析而又重新組合時的感觸。
但是,為什麼這一情形此刻在此發生在我身上呢?同免色這個謎一樣的人物偶合邂逅、受托為其制作肖像畫結果從我身上催生出如此變化不成?或者像被夜半鈴聲引導着挪開石堆打開奇異石室這件事給了我精神以某種刺激?抑或與此無關而僅僅是我迎來了變化階段?無論取哪一說,其中都沒有堪可稱為論據的東西。
“這可能不過是開端罷了,我覺得。
”免色臨别時對我說。
若是這樣,莫非我把腳踏入了他所說的什麼開端?但不管怎樣,我的心得以久違地為繪畫這一行為亢奮不已,得以百分之百忘卻時間的流逝而埋頭于作畫之中。
我一邊收拾使用過的畫具,一邊持續感覺肌膚上類似快意發燒那樣的東西。
收拾畫材時我見到闆架上放的鈴。
我把它拿在手裡,試着搖響兩三次。
那個聲音在畫室中清脆地回蕩開來。
夜半讓我惴惴不安的聲音。
但不知何故,現在并沒有讓我懼怯。
這般陳舊的鈴為什麼能發出如此清脆的聲音呢?我隻有意外而已。
我把鈴放回原處,熄掉畫室的燈,關上門。
然後去廚房往杯子裡倒了一杯白葡萄酒,喝着準備晚飯。
晚上快九點時免色打來電話。
“昨夜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