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顯形理念篇 第14章 但是,奇妙到如此地步的奇事是第一次

關燈
實場景。

    在那之前我必須看上田秋成的《二世緣》。

    但一切都等明天。

    在白天的天光下,事物看上去還會有所不同。

    我關掉床頭燈,聽着蟲鳴睡了過去。

     上午十點我往雨田政彥的職場打電話,說了情況。

    上田秋成的故事倒是沒搬出,但說了為了慎重起見請熟人過來,确認聽得夜半鈴聲的并非一個人的幻聽。

    誅仙小說 “事情實在莫名其妙。

    ”政彥說,“不過你當真認為有誰在石頭下面弄出鈴聲的?” “不清楚。

    問題是不能就這樣子不管嘛!畢竟聲音每晚都響個不停。

    ” “挖那裡如果挖出什麼怪東西怎麼辦?” “怪東西?比如什麼東西?” “不知道。

    ”他說,“不清楚。

    反正最好對來曆不明的東西置之不理。

    ” “半夜你來聽一次好了。

    實際聽到了,就一定知道是不能那樣置之不理的。

    ” 政彥對着聽筒深深歎息一聲。

    “不,那個我就算了。

    我從小就膽小得不行,鬼怪故事那類玩意兒根本接受不來,不想參與那種古靈精怪的東西。

    一切交給你好了。

    把樹林裡的舊石頭挪開挖洞,不會有什麼人介意。

    反正随你怎麼樣就是。

    但有一點,千萬千萬别挖出怪東西來!” “怎麼樣不清楚,有了結果再聯系。

    ” “若是我,倒是塞上耳朵……” 放下電話,我坐在客廳椅子上看上田秋成的《二世緣》。

    看原文,再看現代文翻譯。

    若幹細節固然有差異,但确如免色所說,書上寫的故事和我在此經曆的事極為相似。

    故事裡邊,钲聲傳來是醜時(淩晨兩點左右),時刻大體相同。

    隻是,我聽的不是钲,是鈴聲。

    故事中蟲鳴并未停止。

    主人公在深更半夜連同蟲聲聽得那個聲音。

    但除了這種細微差異,我體驗的和這個故事一模一樣。

    由于實在太像了,以緻險些驚呆。

     挖出來的木乃伊雖然幹得不能再幹,但手仍不屈不撓地敲钲。

    那令人驚懼的生命力使得身體自行動個不止。

    這僧人恐怕是在念佛敲钲當中入定的。

    主人公給木乃伊穿上衣服,讓嘴唇含水。

    如此一來二去,木乃伊能喝稀粥,逐漸有了肉。

    最後回複得看上去和普通人沒什麼兩樣。

    然而他身上全然看不出“開悟僧”氣象。

    沒有知性沒有知識,高潔更是蕩然無存。

    生前記憶盡皆喪失,想不起自己何以在地下過了那麼多年。

    如今吃肉,性欲也有不少。

    娶妻,做些粗活打打雜,用以維持生計。

    人們給他取了“入定之定助”這個名字。

    村裡的人看見他如此形貌不堪,失去了對佛法的敬意。

    心想這就是曆經嚴格修行、以生命鑽研佛法之人的最後下場?其結果緻使人們輕視信仰本身,漸漸不再靠近寺院。

    便是這樣一個故事。

    如免色所說,裡邊明顯反映了作者的反諷性世界觀,不是單純的鬼怪故事。

     至若佛法,豈非徒勞之舉?此人入土敲钲凡百年之久,然未顯任何靈魂,唯餘骨骸而已,如此形容不堪! (而若說起佛法,那豈不是虛幻無用的事情?這個人進入地下敲钲應有一百多年了,可是什麼靈驗也沒有,隻剩下一副骨頭架子,模樣這般慘不忍睹!) 《二世緣》這部短篇小說反複看了幾遍,看得我徹底糊塗起來。

    假如使用重型機械移石掘土而當真從地下出現“唯餘骨骸”、“形容不堪”的木乃伊,我到底應如何對待才好呢?我要負起使之死而複生的責任不成?像雨田政彥說的那樣别輕舉妄動,隻管塞上耳朵一切聽之任之豈非明智之舉? 問題是,即便我想照做,那也不能僅僅塞上耳朵了事。

    哪怕耳朵塞得再緊,也不大可能從那聲音中逃離。

    縱使搬去别處住,那聲音也難免緊追不放。

    何況,和免色同樣,我也有很強的好奇心。

    無論如何都想知道那石頭下潛藏着什麼。

     偏午時分免色打來電話:“雨田君的許可得到了吧?” 我說給雨田政彥打電話大緻講了情由。

    雨田說一切随我怎麼處理。

     “那就好!”免色說,“園藝業者那邊,我基本安排好了。

    跟業者沒講那個神秘聲音,隻要求對方挪開樹林裡的幾塊舊石頭,挪完接着挖洞。

    事情突如其來,好在對方正好得閑,說如果可以想今天下午先來看看,明天一早動手作業。

    讓業者随便進來看看情況不要緊的?” 我說不要緊,随便過來就是。

     “看了好安排必要的器械。

    估計作業本身有幾小時也就完了。

    我在現場看着。

    ”免色說。

     “我當然也去現場。

    作業開始時間定了,請告訴我一聲。

    ”我說。

    而後蓦然想起補充一句,“對了,昨夜那聲音傳來前我們談的事……” 免色似乎未能馬上理解我說的意思。

    “我們談的事?” “真理惠那個十三歲女孩的事,沒準真是你的孩子——談到這裡時,那個聲音傳來了,于是沒再談下去。

    ” “啊,那件事啊,”免色說,“那麼說來是談那個了。

    忘得一幹二淨。

    是的,還得接着談下去。

    不過那也不是多麼迫不及待的事。

    等這件事平安解決了,到時再接着談。

    ” 其後,無論做什麼我都無法集中注意力。

    看書也好,聽音樂也好,做飯也好,那時間裡我總是考慮那片樹林中的舊石頭堆下有什麼。

    無論如何我都沒辦法把魚幹般徹底幹枯的黑色木乃伊形象從腦海中驅逐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