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顯形理念篇 第7章 無論好壞都容易記的姓氏

關燈
劇院做不到這一點。

    那裡需要有名的歌手放聲高歌。

    詠歎調有時簡直成了雜耍。

    可莫紮特歌劇那樣的作品需要的,是室内樂性質的親密性。

    不這樣認為?在這個意義上,在布拉格的歌劇院聽的《唐璜》,有可能是某種意義上的理想的《唐璜》。

    ” 他喝了一口咖啡。

    我不聲不響地觀察他的動作。

     “迄今為止,有機會在全世界各種各樣的地方聽了各種各樣的《唐璜》。

    ”他繼續道,“在維也納聽了,在羅馬、米蘭、倫敦、巴黎、紐約、東京也聽了。

    阿巴多(1)、萊文(2)、小澤(3)、馬澤爾(4),還有誰來着……喬治·普萊特(5)吧?但還是在布拉格聽的《唐璜》奇異地留在心底,盡管歌手和指揮家都是名都沒聽過的人。

    公演結束後走到外面,布拉格街頭大霧迷漫。

    當時照明還少,入夜街上一片漆黑。

    沿着人影寥寥的石闆路行走之間,有一座銅像孤零零立在那裡。

    不知是誰的銅像。

    但樣子是中世紀騎士。

    我不由得很想在那裡請他吃晚飯,當然沒有請成……” (1)克勞迪奧·阿巴多(ClaudioAbbado,1933—2014),當代著名意大利指揮家,位列“20世紀十大指揮家”。

    曾任米蘭斯卡拉大劇院藝術總監、維也納國立歌劇院藝術總監及柏林愛樂樂團藝術總監。

     (2)詹姆斯·萊文(JamesLevine,1943—),美國著名指揮家。

    曾任慕尼黑愛樂樂團音樂總監和波士頓交響樂團音樂總監。

    自1976年起一直擔任紐約大都會歌劇院音樂總監,是美國本土最為傑出的指揮大師之一。

     (3)小澤征爾(1935—),日本指揮家。

    早年師從卡拉揚,曾在紐約交響樂團做伯恩斯坦的助手。

    從1973年起,一直擔任美國波士頓愛樂樂團總監。

    2016年獲得格萊美大獎。

     (4)洛林·馬澤爾(LorinMaazel,1930—2014),美籍法裔指揮家,被譽為“指揮神童”。

    曾任多家著名樂團、歌劇院音樂總監。

    從2012年起出任慕尼黑愛樂樂團音樂總監。

    多次受邀執棒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5)喬治·普萊特(GeorgesPrêtre,1924—2017),法國指揮家,是當今活躍在古典樂壇上的少數幾位法國本土指揮大師之一。

    曾兩次指揮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是維也納交響樂團終身名譽指揮。

     說到這裡,他再次笑了。

     “經常去外國的?”我問。

     “因為工作時不時去。

    ”他說。

    而後像是想到了什麼,閉嘴不語。

    我推測大概不願意接觸工作具體内容。

     “那麼情況如何?”免色直直盯視我問,“我通過你的審查了嗎?能請你畫肖像畫嗎?” “哪裡談得上審查!隻是這麼面對面聊聊罷了。

    ” “不過,我聽說你在開始作畫前要先同客戶見面交談,不畫不合心意的來人的肖像……” 我朝陽台看去。

    陽台欄杆落着一隻大烏鴉,大約感覺出了我視線的動靜,馬上展開光閃閃的翅膀飛走了。

     我說:“那樣的可能性也未必沒有,但幸運的是,迄今從未遇到過不合心意的人士。

    ” “但願我别成為第一人。

    ”免色微笑着說。

    但其眼睛絕對沒笑。

    他是認真的。

     “沒問題。

    作為我,很樂意畫你的肖像畫。

    ” “太好了!”他說。

    略一停頓,“隻是,恕我冒昧,我這方面也有個小小的希望。

    ” 我再次直視他的臉。

    “是怎樣的希望呢?” “如果可能的話,想請你别受肖像畫這個限制,自由自在地畫我。

    當然,如果你想畫所謂肖像畫的話,那是不礙事的。

    用你以前一向采用的一般性畫法畫是可以的。

    而若不是這樣,是想用迄無先例的别的手法來畫,那麼我是由衷歡迎的。

    ” “别的手法?” “就是說怎樣的風格都無所謂,隻管随心所欲地畫好了。

    ” “就是說像某一時期的畢加索那樣,在臉的一側安兩隻眼睛也沒關系。

    是這樣的?” “如果你想那麼畫的話,我這方面概無異議。

    悉聽尊便。

    ” “那将挂在辦公室的牆上。

    ” “眼下我還不具有辦公室那樣的東西。

    所以,怕是要挂在我家書房牆上,我想。

    如果你沒有異議的話。

    ” 當然沒有異議。

    無論哪裡的牆壁,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