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主保守法莉妲絲不哭哭
關燈
小
中
大
古阿霞參加五燈獎賽的日子到了,早上十點前得到達八德路的攝影棚。
她六點便醒來,心思翻騰不已,跟着去的小墨汁則幫她提化妝箱。
小墨汁往後回到山上之後不斷向别人傳述這傳奇的一天。
小墨汁記得,她們下樓時,有個九歲小孩哭壞了,古阿霞摸了她便不哭。
一隻貓躲在巷子的車底下不走,急死了要趕着上班的轎車主人,古阿霞蹲下去喵兩聲就行了。
一隻受傷的鳥飛向藍天,一個老太婆咳出痰,一個通勤的學生找到車票,一盞紅綠燈突然好了,令兩條車流打結的馬路通暢。
“都是阿霞姐姐經過時發生的。
”小墨汁後來向伐木工這樣說。
她們搭上公車,往城區去。
車掌注意到小女孩提個化妝箱。
小墨汁說她們要去參加五燈獎。
全車轟動,七月烈陽從車窗落在顫晃的公交車地闆,小墨汁臉上是反光,古阿霞的也是。
可是,公交車開到五條路之外,車潮塞住了,公交車停在不見前方狀況的馬路,司機扭開收音機,聽到有車禍造成壅塞,“胡說,這是大學生抗議台美‘斷交’的遊行。
” “我們下車用走的。
”古阿霞帶小墨汁下車。
“加油,五度五關衛冕。
”全車乘客大喊,司機揿着喇叭。
她們沿馬路往回走,過了兩條街,小墨汁警覺這不是往攝影棚的路,說:“我們走錯了。
” “沒有錯,我不去參賽了,我們去找豬殃殃。
”古阿霞要是不能及時救出距離這裡有七條街的豬殃殃,她心裡有個疙瘩,或許終身遺憾。
小墨汁邊走邊哭,她不甘心古阿霞這樣就放棄了,失去了跟伐木工描述攝影棚内激烈競賽的故事。
過了兩條街,她們停在經常路過的制材廠,每每經過,會聽到帶鋸開剖的尖銳聲響,以及飄來的各種木頭香味。
古阿霞會駐足猜想,今天開剖的是亞杉,或是令鋸片發出尖銳聲響的堅硬鐵杉。
這次,古阿霞走進去廠區,想買塊木頭。
她想,也許這塊木頭能呼喚豬殃殃出門。
在制材廠,可以買到各種有經濟效益的原木。
不少出入的材商提着保力達B與槟榔巴結師傅,制材的費用以分鐘計算,稍有拖延,要付更多錢。
古阿霞兩手空空,也很清楚,自己口袋裡的錢連買個東西與師傅攀交情都不太夠。
可是,她還是進來試試。
廠區有些大,有個堆原木的小土場,還有漂滿浮萍與原木的貯木池。
原木泡在水池能防止龜裂與腐爛,放二十餘年不會壞,池中有幾根露出水面部分的木頭長滿了雜草,俨然是生物島。
古阿霞站在露天廠區,沒人搭理,也許這樣讓她可以優遊地走動觀察。
工人們從貯木池拉起一根紅桧,動力來源是從工廠天車延伸的兩根鋼索。
當鋼索拉上10噸原木,池水從木頭的朽藕中空處宣洩,裡頭的龜、鲫魚、水虿、紅娘華等也掉出來,在熾烈陽光下的水泥地跳動。
一個小孩用水桶撿起鲫魚,那是工人們中午的加菜;其他的水生昆蟲,成了盤踞在屋頂的烏鹙與白鹭鸶沖下來啄食的大餐。
接着,幾個工人使用鶴嘴撬與萬字鈎,那是以杠杆原理來搬動大原木的傳統工具,他們唱着古老的伐木歌,混合日語與閩南語,在抑揚頓挫齊之際使力翻動木頭。
古阿霞與小墨汁被眼前畫面吸引。
那根從水池邊翻動到屋檐下陰幹待用的原木,在水泥地鋪出了水痕波光,和工人赤裸上身的汗光構成了美麗畫面。
古阿霞牽着小墨汁走進室内廠區,堆滿的原木與木材能調節溫度,清爽宜人。
屋頂有兩根驚人的天車橫梁,年代久遠,孕育出姜茶色。
鋸台飄出濃濃的潤滑油味,沾了油漬與木屑的鐵盤呈現深褐色。
遠處,有兩個年輕小夥子把剛裁切的好木材塗上白膠,以免水分幹燥過快而裂開。
一個大剖師傅帶領徒弟在鐵軌上推着台車,把上頭直徑1公尺餘的原木推入帶鋸,伴随尖銳聲響噴出的除了木屑,還有爽沁的香味。
另一頭由工人在鋸縫打木楔,防止夾鋸。
古阿霞從味道判别這是俗稱“雞油”的台灣榉木。
好味道,她想。
一旁觀察的材商大聲喊停,他對大剖師傅抱怨,已經“走路”了。
所謂走路是鋸路歪掉了,損耗不少材積。
大剖師傅仔細檢查帶鋸之後,手支在下巴,說:“家私拿來。
”這句話不是講給材商聽的,是考驗跟随的學徒能力。
大剖師不明講拿哪種工具,意思是“為師的看出問題了,徒兒去拿出正确的修理工具”。
學徒得做出正确的判斷。
鋸路跑掉了通常是鋸齒咬到木頭内的鑲嵌硬物,像是小石頭,因而歪了,或偏斜。
學徒馬上拿鐵錘,轉動飛輪以松開帶鋸,準備把鋸片敲平。
“幹,還在眠夢。
”大剖師怒喊。
學徒被師傅罵,呆立在原地。
這意謂他答錯了,重新尋思問題所在,但是他想不到。
站在大剖師背後的古阿霞,不禁笑出來。
有半個月,她在摩裡沙卡的制材廠待過,監督制材以符合蓋學校所需的尺寸。
那兒最資深、俗稱“搖尺仔”的老師傅對她很好,拿着木尺,告訴她每道流程與問題所在。
這時候的古阿霞判斷,台車附近的木屑仍散發桧木香,顯示上個大剖的原木是桧木。
桧木較軟,會用較快的馬達轉速開剖。
之後換上較硬的台灣榉,理應調慢,要是材商在旁邊要求加快工作速度,而造成台車進材入切的速度過快,會造成“走路”。
古阿霞打暗示給學徒,要放慢馬達轉速。
學徒馬上去照做。
“困飽了,繼續。
”大剖師上工,把身後的古阿霞趕走。
他明白這是古阿霞的幫忙,卻不想知道她為何有這種能耐,隻盼不要有人再幹擾。
這一切,看在廠區屋檐下休息的老太爺眼裡,他從藤椅站起來,走過去打招呼:“平安,聖歌隊的女孩,找誰嗎?” 古阿霞回頭看,是拄拐杖的老人。
老太爺約七八十歲,稀疏的頭發仍梳得整齊上油,穿棉質薄襯衫、西裝褲,一種拘謹服裝。
古阿霞不懂老太爺為何知道她是教會聖歌隊。
老太爺解釋,他們是同個教會,他每次做禮拜坐在後頭,古阿霞才沒注意到。
“謝謝你提供我們宿舍洗澡的燒柴。
”古阿霞說。
“别客氣,”老太爺說,“就為這事來的?” “我來買木頭,”古阿霞帶着歉意,“我不是材商,不是一次買二三十才①的那種,我隻要一小塊。
” 老太爺笑起來,笑意是有目的。
制材廠通常位在大都市外圍,需要大廠區貯藏原木與切材,再供貨給城内下單的材商。
制材廠很少賣零星。
古阿霞懂得那種笑不是讪笑,是掩蓋老太爺的内心如何尋思回答。
提着水桶抓魚的小孩跑過來,抓着烏龜,對老太爺說:“它回來了。
”那是隻柴棺龜,常栖息在低海拔水塘與河流。
老太爺抓着烏龜後背,翻過來仔細瞧,他告訴古阿霞,幾個月前這隻烏龜爬到馬路外旅行,沒想到又回來。
“這些木頭都沒了生命,不過仍是一座小森林,烏龜還是喜歡待在這。
”古阿霞說,“我想,你這裡一定有穿山甲,可以吃木頭裡的白蟻。
” “那是五年前的事了,它藏在原木,從山上運到這裡。
” “不過,你們不喜歡虎頭蜂躲在原木的樹洞,應該會在這根木頭的另一側裝上紗網。
”古阿霞敲敲一棵原木。
“我們會在陰幹的原木裝紗網防虎頭蜂,”老太爺忽而說,“不過這棵原木的另一側靠牆非常近,你怎麼看出來那頭有幹空?” 這沒有考倒古阿霞。
她回答,一棵樹從砍倒的那刻已有軌迹可循。
首先,原木調查人員會測量好該砍的樹,做記号。
其次,砍倒的樹運下山,會經林務局與檢尺員的層層審核,在原木刳刻特殊記号,并用鐵錘打印。
那些看似黑熊爪痕的刳痕,事實上代表樹木身份。
“所以,你看得出原木身份?” 古阿霞點頭,說這是紅桧,由鐵錘在樹幹切面烙了“桧”字。
樹上刳刻的符号顯示:樹長5米,直徑153公分,屬二等材;來自大雪山,因為敲下“雪放”的鐵章,還印了表示一端有藕朽的“^”符号,記錄洞寬22公分。
有了以上的訊息,古阿霞合理推論說:“我想這樣的洞很适合虎頭蜂住,你們才會裝紗網,防蜂,又通風。
” 老太爺大感吃驚,眼前女孩竟然娴熟一切,問:“你從哪來的?” “摩裡沙卡的菊港山莊。
” “歹飲(難喝)咖啡,還有蘋果醬。
”老太爺點點頭說,“令人難忘。
” “謝謝。
” “那我好奇,你要買什麼木頭?”老人知道,古阿霞絕不可能買一塊小木頭當紙鎮或筆筒。
古阿霞在檐蔭下選了棵台灣雲杉原木,撫摸五百齡的切面,這棵樹進入材質的最佳時段。
從年輪,她認真看出雲杉生長的坡度與歲月,并請求老太爺拿鐵錘朝木頭的另一頭敲,自己貼上去聽。
那些清脆水沁的聲響傳來,穿過無數時間壓縮的年輪密隙,再貼近些,能聆聽到積疊的年輪對人訴說的語言。
樹是一座森林與氣候的百科全書,凡是貼近它的人在打開扉頁之後,其餘的書頁會被清風連續吹開般簡單。
古阿霞睜開眼,走到原木的某個位置,對老太爺說,“就在這位置裡頭,有個樹的心髒,我要買走,去幫助一個朋友。
” “心髒?” “那是樹曾經受過傷的部分,變得比較堅硬,如果要取下得小心,帶鋸切到心髒,整棵樹會裂開了。
” “你認識索馬師仔嗎?我上次聽到樹的心髒,是索馬師仔講的,隻有他們才用狡怪的話形容樹仔,他們把樹當人。
” 古阿霞顫抖了一下,有什麼打樁在心底,拔不走,隐隐咬住了那麼丁點的痛楚。
她六點便醒來,心思翻騰不已,跟着去的小墨汁則幫她提化妝箱。
小墨汁往後回到山上之後不斷向别人傳述這傳奇的一天。
小墨汁記得,她們下樓時,有個九歲小孩哭壞了,古阿霞摸了她便不哭。
一隻貓躲在巷子的車底下不走,急死了要趕着上班的轎車主人,古阿霞蹲下去喵兩聲就行了。
一隻受傷的鳥飛向藍天,一個老太婆咳出痰,一個通勤的學生找到車票,一盞紅綠燈突然好了,令兩條車流打結的馬路通暢。
“都是阿霞姐姐經過時發生的。
”小墨汁後來向伐木工這樣說。
她們搭上公車,往城區去。
車掌注意到小女孩提個化妝箱。
小墨汁說她們要去參加五燈獎。
全車轟動,七月烈陽從車窗落在顫晃的公交車地闆,小墨汁臉上是反光,古阿霞的也是。
可是,公交車開到五條路之外,車潮塞住了,公交車停在不見前方狀況的馬路,司機扭開收音機,聽到有車禍造成壅塞,“胡說,這是大學生抗議台美‘斷交’的遊行。
” “我們下車用走的。
”古阿霞帶小墨汁下車。
“加油,五度五關衛冕。
”全車乘客大喊,司機揿着喇叭。
她們沿馬路往回走,過了兩條街,小墨汁警覺這不是往攝影棚的路,說:“我們走錯了。
” “沒有錯,我不去參賽了,我們去找豬殃殃。
”古阿霞要是不能及時救出距離這裡有七條街的豬殃殃,她心裡有個疙瘩,或許終身遺憾。
小墨汁邊走邊哭,她不甘心古阿霞這樣就放棄了,失去了跟伐木工描述攝影棚内激烈競賽的故事。
過了兩條街,她們停在經常路過的制材廠,每每經過,會聽到帶鋸開剖的尖銳聲響,以及飄來的各種木頭香味。
古阿霞會駐足猜想,今天開剖的是亞杉,或是令鋸片發出尖銳聲響的堅硬鐵杉。
這次,古阿霞走進去廠區,想買塊木頭。
她想,也許這塊木頭能呼喚豬殃殃出門。
在制材廠,可以買到各種有經濟效益的原木。
不少出入的材商提着保力達B與槟榔巴結師傅,制材的費用以分鐘計算,稍有拖延,要付更多錢。
古阿霞兩手空空,也很清楚,自己口袋裡的錢連買個東西與師傅攀交情都不太夠。
可是,她還是進來試試。
廠區有些大,有個堆原木的小土場,還有漂滿浮萍與原木的貯木池。
原木泡在水池能防止龜裂與腐爛,放二十餘年不會壞,池中有幾根露出水面部分的木頭長滿了雜草,俨然是生物島。
古阿霞站在露天廠區,沒人搭理,也許這樣讓她可以優遊地走動觀察。
工人們從貯木池拉起一根紅桧,動力來源是從工廠天車延伸的兩根鋼索。
當鋼索拉上10噸原木,池水從木頭的朽藕中空處宣洩,裡頭的龜、鲫魚、水虿、紅娘華等也掉出來,在熾烈陽光下的水泥地跳動。
一個小孩用水桶撿起鲫魚,那是工人們中午的加菜;其他的水生昆蟲,成了盤踞在屋頂的烏鹙與白鹭鸶沖下來啄食的大餐。
接着,幾個工人使用鶴嘴撬與萬字鈎,那是以杠杆原理來搬動大原木的傳統工具,他們唱着古老的伐木歌,混合日語與閩南語,在抑揚頓挫齊之際使力翻動木頭。
古阿霞與小墨汁被眼前畫面吸引。
那根從水池邊翻動到屋檐下陰幹待用的原木,在水泥地鋪出了水痕波光,和工人赤裸上身的汗光構成了美麗畫面。
古阿霞牽着小墨汁走進室内廠區,堆滿的原木與木材能調節溫度,清爽宜人。
屋頂有兩根驚人的天車橫梁,年代久遠,孕育出姜茶色。
鋸台飄出濃濃的潤滑油味,沾了油漬與木屑的鐵盤呈現深褐色。
遠處,有兩個年輕小夥子把剛裁切的好木材塗上白膠,以免水分幹燥過快而裂開。
一個大剖師傅帶領徒弟在鐵軌上推着台車,把上頭直徑1公尺餘的原木推入帶鋸,伴随尖銳聲響噴出的除了木屑,還有爽沁的香味。
另一頭由工人在鋸縫打木楔,防止夾鋸。
古阿霞從味道判别這是俗稱“雞油”的台灣榉木。
好味道,她想。
一旁觀察的材商大聲喊停,他對大剖師傅抱怨,已經“走路”了。
所謂走路是鋸路歪掉了,損耗不少材積。
大剖師傅仔細檢查帶鋸之後,手支在下巴,說:“家私拿來。
”這句話不是講給材商聽的,是考驗跟随的學徒能力。
大剖師不明講拿哪種工具,意思是“為師的看出問題了,徒兒去拿出正确的修理工具”。
學徒得做出正确的判斷。
鋸路跑掉了通常是鋸齒咬到木頭内的鑲嵌硬物,像是小石頭,因而歪了,或偏斜。
學徒馬上拿鐵錘,轉動飛輪以松開帶鋸,準備把鋸片敲平。
“幹,還在眠夢。
”大剖師怒喊。
學徒被師傅罵,呆立在原地。
這意謂他答錯了,重新尋思問題所在,但是他想不到。
站在大剖師背後的古阿霞,不禁笑出來。
有半個月,她在摩裡沙卡的制材廠待過,監督制材以符合蓋學校所需的尺寸。
那兒最資深、俗稱“搖尺仔”的老師傅對她很好,拿着木尺,告訴她每道流程與問題所在。
這時候的古阿霞判斷,台車附近的木屑仍散發桧木香,顯示上個大剖的原木是桧木。
桧木較軟,會用較快的馬達轉速開剖。
之後換上較硬的台灣榉,理應調慢,要是材商在旁邊要求加快工作速度,而造成台車進材入切的速度過快,會造成“走路”。
古阿霞打暗示給學徒,要放慢馬達轉速。
學徒馬上去照做。
“困飽了,繼續。
”大剖師上工,把身後的古阿霞趕走。
他明白這是古阿霞的幫忙,卻不想知道她為何有這種能耐,隻盼不要有人再幹擾。
這一切,看在廠區屋檐下休息的老太爺眼裡,他從藤椅站起來,走過去打招呼:“平安,聖歌隊的女孩,找誰嗎?” 古阿霞回頭看,是拄拐杖的老人。
老太爺約七八十歲,稀疏的頭發仍梳得整齊上油,穿棉質薄襯衫、西裝褲,一種拘謹服裝。
古阿霞不懂老太爺為何知道她是教會聖歌隊。
老太爺解釋,他們是同個教會,他每次做禮拜坐在後頭,古阿霞才沒注意到。
“謝謝你提供我們宿舍洗澡的燒柴。
”古阿霞說。
“别客氣,”老太爺說,“就為這事來的?” “我來買木頭,”古阿霞帶着歉意,“我不是材商,不是一次買二三十才
” 老太爺笑起來,笑意是有目的。
制材廠通常位在大都市外圍,需要大廠區貯藏原木與切材,再供貨給城内下單的材商。
制材廠很少賣零星。
古阿霞懂得那種笑不是讪笑,是掩蓋老太爺的内心如何尋思回答。
提着水桶抓魚的小孩跑過來,抓着烏龜,對老太爺說:“它回來了。
”那是隻柴棺龜,常栖息在低海拔水塘與河流。
老太爺抓着烏龜後背,翻過來仔細瞧,他告訴古阿霞,幾個月前這隻烏龜爬到馬路外旅行,沒想到又回來。
“這些木頭都沒了生命,不過仍是一座小森林,烏龜還是喜歡待在這。
”古阿霞說,“我想,你這裡一定有穿山甲,可以吃木頭裡的白蟻。
” “那是五年前的事了,它藏在原木,從山上運到這裡。
” “不過,你們不喜歡虎頭蜂躲在原木的樹洞,應該會在這根木頭的另一側裝上紗網。
”古阿霞敲敲一棵原木。
“我們會在陰幹的原木裝紗網防虎頭蜂,”老太爺忽而說,“不過這棵原木的另一側靠牆非常近,你怎麼看出來那頭有幹空?” 這沒有考倒古阿霞。
她回答,一棵樹從砍倒的那刻已有軌迹可循。
首先,原木調查人員會測量好該砍的樹,做記号。
其次,砍倒的樹運下山,會經林務局與檢尺員的層層審核,在原木刳刻特殊記号,并用鐵錘打印。
那些看似黑熊爪痕的刳痕,事實上代表樹木身份。
“所以,你看得出原木身份?” 古阿霞點頭,說這是紅桧,由鐵錘在樹幹切面烙了“桧”字。
樹上刳刻的符号顯示:樹長5米,直徑153公分,屬二等材;來自大雪山,因為敲下“雪放”的鐵章,還印了表示一端有藕朽的“^”符号,記錄洞寬22公分。
有了以上的訊息,古阿霞合理推論說:“我想這樣的洞很适合虎頭蜂住,你們才會裝紗網,防蜂,又通風。
” 老太爺大感吃驚,眼前女孩竟然娴熟一切,問:“你從哪來的?” “摩裡沙卡的菊港山莊。
” “歹飲(難喝)咖啡,還有蘋果醬。
”老太爺點點頭說,“令人難忘。
” “謝謝。
” “那我好奇,你要買什麼木頭?”老人知道,古阿霞絕不可能買一塊小木頭當紙鎮或筆筒。
古阿霞在檐蔭下選了棵台灣雲杉原木,撫摸五百齡的切面,這棵樹進入材質的最佳時段。
從年輪,她認真看出雲杉生長的坡度與歲月,并請求老太爺拿鐵錘朝木頭的另一頭敲,自己貼上去聽。
那些清脆水沁的聲響傳來,穿過無數時間壓縮的年輪密隙,再貼近些,能聆聽到積疊的年輪對人訴說的語言。
樹是一座森林與氣候的百科全書,凡是貼近它的人在打開扉頁之後,其餘的書頁會被清風連續吹開般簡單。
古阿霞睜開眼,走到原木的某個位置,對老太爺說,“就在這位置裡頭,有個樹的心髒,我要買走,去幫助一個朋友。
” “心髒?” “那是樹曾經受過傷的部分,變得比較堅硬,如果要取下得小心,帶鋸切到心髒,整棵樹會裂開了。
” “你認識索馬師仔嗎?我上次聽到樹的心髒,是索馬師仔講的,隻有他們才用狡怪的話形容樹仔,他們把樹當人。
” 古阿霞顫抖了一下,有什麼打樁在心底,拔不走,隐隐咬住了那麼丁點的痛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