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無聲地落在大地

關燈
動,也不多說話,怕呵出一口氣便融化他了。

     那是樹腔裡有個奇妙的冰柱,有點像裸體的人。

     這生成過程很簡單,千年紅桧因為蓮根腐病,樹體腐空,雨水冰雪從樹頂灌入堆積,久而久之,成了晶亮剔透的冰柱。

    布魯瓦拿了槟榔與煙,敬在地上,他告訴幾個小原住民,在極其困頓與無解的年代,他們的祖先在遷徙時,可能遭逢風雪,彷徨無助,卻獲得了眼前的景象,一個半樹半冰的人,庇護樹下的小草生生不息,然後,祖先獲得更大的勇氣繼續活下去。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波索·庫夫尼,但我們遇到了祖靈。

    ”布魯瓦說,然後打開腰間小酒罐,供小原住民以指尖彈酒,緻上敬意。

     馬海把火車開進了終站“摩裡沙卡”,長鳴笛,拉起刹車,把有股對抗力道的蒸汽節流閥杆像是某種難言的心情推回原位,靜觀車頭燈在夜裡照亮前方藍色的高山車站,草原結冰。

    然後,他才關掉發電機與大燈,隻剩火室的炭火從鐵門縫迸光。

    他深吸口氣,凍紅的鼻子内除了煤煙垢,别無他味,這是他一個月來修複這台火車頭的寫照。

     火車停駛便報廢了。

    擁有火車是馬海多年來的少年夢想,一旦擁有便注定失去,讓它蒼老在高原車站,亦是多年來的心念。

    這适合當火車墳場,寒冷多霧與安靜,等待時間慢慢讓它生鏽、使它摧毀。

    他拆下節流閥杆當作紀念物,這根肋骨不會是拆下亞當另外制造一台夏娃的快捷方式,隻是紀念。

    他這輩子擁有火車的夢想可以終止了,也夠了。

    他打算在車上睡一晚,可是尖銳的喇叭聲從遠處響起,他探出頭,一台碰碰車要靠站。

    這不尋常,一般運材車不會駛來,這條線的森林已經砍光,鐵軌嚴重生鏽。

     有個男人從駕駛室跳下來,穿厚襖、戴皮氈帽,灰長褲打綁腿,一看就是林場工人模樣。

    這個人眼光雪銳,掃了四周,預估了局勢,以外省口音說:“回去吧!我載你走。

    ” “我住一晚才回去。

    ” “哪行,這裡的風比刀子冷,比煤渣刺,古阿霞要你回去。

    ” “我不去六順山升旗,那更冷。

    ” 男人停頓一會,又說:“單缺你,阿霞要你一起去,那個啞巴的劉政光也是這樣。

    ” 馬海覺得這家夥在試探什麼,又認為對方沒敵意,隻是講話前把氣渾身繞一匝仔細。

    馬海原本想留一晚,但是現實與想象不一樣,這裡蕭條與凄寒很快打消他的念頭,決定離開。

    他在離别之際得了情感強迫症般把每個機關磨蹭了幾遍,确認它們存在,然後跳上駛離的碰碰車,頻頻回望,眼見機關車在擺了五個彎後消失在雪裡,惋惜它分分秒秒冷卻的火室,永遠回不到旺盛時刻了。

     “你是哪個林區工寮的?”馬海問。

     男人從口袋掏出了油漬指痕的工作牌,秀出“王銘祥”三個字。

    這工作牌挂在各工寮大門旁的闆子,上工的人把自己牌号翻過來,秀出背面名字,下工了翻回來。

    如此,工頭能掌控員工行蹤,别把人留在山上受傷沒回工寮都不知。

     “你帶出來了。

    ”馬海問。

     “糊塗了,一翻牌就擱在手裡。

    ”王銘祥熟練地踩下加速器,開啟撒沙控制閥,使火車在轉彎上坡時展現抓地力,又說,“那是鐵赳赳的老骨頭,望一次,心裡哀它一次,早走是好,别哭爛眼睛。

    ” “你不懂。

    ” “哪不懂,麥克阿瑟赢了二戰的太平洋,跑去當駐日盟軍總司令,說什麼kikansha(機關車)永遠不會成為kikanhei(退伍兵)。

    ”王銘祥把“老兵不死,隻是凋零”的名言轉成了夾雜日語的雙關語。

     馬海大笑,覺得真有趣,兩人聊開了。

    王銘祥說他的碰碰車駕駛與伐木技術從大雪山學來的,不是師徒制,是小班教學,速學速成,火速上工,橫掃一山又一山。

    他沒有開過馬力小、毛病多的蒸汽機關車,而且開碰碰車的時間也不長,大雪山林場主要是美式開發模式,大卡車、大電鋸、砍大樹,隻有少部分林區才用火車運輸。

     “機關車是跟不上時代的老貨仔,這台是林場淘汰的,我用廢鐵價買來當作發電機。

    我也不是駕駛,買它,隻為了夢。

    ”馬海轉而停頓,又說,“火車親像一場夢,隻有自己夢過。

    ” “說說那個夢吧!” “說來見笑,都淡了。

    ” “行,那再淡它一次,當作把老櫃裡的祖奶奶衣服再洗一回。

    ”王銘祥從褲腰拿出酒瓶,說,“來點酒,喝暖點。

    ” 馬海喝口酒,酒真辣,有股精神從肚子與喉嚨火火燙燙地暈開。

    他把這故事說了無數回,不差這回,卻永遠差一人贊美。

    他說,那時候他還是日本公學校的小孩,住在花蓮舞鶴小村落,一條貫穿村落的火車鐵軌規律地帶來了報時的鋼鐵機械聲,小孩子們沖過去,沿鐵軌跟火車賽跑,直到火車赢了,消失在蒼茫地平線。

    有天,出現了由機關車拖着的單節“展望車”,車廂美麗,花紋雕飾,兩端出現流線圓弧造型,大家都說這是大正年間日本皇太子裕仁來花蓮視察時搭過的花車。

    這種車絕對不停舞鶴小村落,所以車經過時,孩子們拼命跟它跑,不過是想在平行速度時多看一眼。

    這台車成了全村的傳奇,甚至在某次出題《夢想》的作文課有十幾人寫出自己想坐“展望車”。

    那麼多人想坐,卻沒有人有錢搭。

    于是,日本老師在班上發起活動,一人湊一點,不足的由他補,買了一張玉裡往花蓮市的車票,給全班最幸運的人──抽簽決定。

     “你抽中了,惡魔也來了。

    ”王銘祥說。

     “是心魔來了,全班吵死了,搶着用有的沒的跟我換車票,有的願意幫我打掃,有的發誓要幫我寫三年作業,有的說不給他就看着辦。

    ” “這是夢想,誰動得了?” 馬海鐵了心,堅持坐火車,不過得完成日本老師交代的工作,把坐火車的所見所聞在事後跟大家報告。

    坐火車那天,他透早走路到玉裡,憑票到站台,看見夢想已久的展望車停靠在那,安靜貞潔。

    他坐上無人的車廂,摸着木椅,敲着玻璃窗,一切那麼真實,隻有他獨享。

    火車開動了,奔馳在煤煙與視野遼闊的縱谷平原,不可思議的一刻來了,車子停靠在他根本忘了的站台,一個穿着藍衣吊帶褲、蹬馬鞋的女孩上車了,她牽着一隻斑馬上車。

    那是百般不得其解的畫面,藍衣女孩,黑白相間的斑馬,女孩手中抱着的紫色繡球花如此搶眼,斑馬随時擺動尾巴、抖動臀部,好趕走蒼蠅。

    這是真的,他甚至有一刻轉頭看見全班同學在村子裡追來,每個人朝他揮手,朝他大聲呼喊,他大氣不敢多喘,就怕眼前的女孩與斑馬一眨眼就沒了。

    最後,她們在某站下車,獨留他坐在車廂抵達花蓮市終站,自己一個人走了五十幾公裡路才在隔天回到家。

     “最美與最可怕的是,你見到了,但沒有人相信。

    ”王銘祥說。

     “嗯!”馬海沉醉在其中,“連我的老師都不相信,他說在台灣根本沒有斑馬。

    我的同學也說,他們追着火車跑,隻見到我呆坐,有位同學甚至說他幾乎跟火車平行跑了30公尺,看透了車廂,可是什麼都沒有,除了發呆又浪費一張票的傻瓜。

    ” “你遇到了神。

    ” “神?我連個屁都不信,哪來的神?”馬海嗤之以鼻。

     “神不是耶稣或佛陀,是跟自個的靈魂兜上了,那個東西不好說,也說不明白。

    因為說不明白,講了糊塗,有些人幹脆跟耶稣或佛陀兜一堆了。

    ” “這麼說我懂了,神是自己懂,别人都不懂的,而且還是尚好的東西。

    ” “你得看人來說,有人的神是挺不好的,可是他自認是好的。

    ” “有這種人嗎?” “有,”王銘祥頓了一會,又說,“就是我。

    ” “你也遇到神了?” “這種東西說不明白,是吧!說破嘴也沒人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