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吉魯與喜多普的 PK
關燈
小
中
大
麼多聲音。
”古阿霞眼角含淚地進入夢中,在大樹的嘴巴裡睡去。
帕吉魯從睡袋裡拿出“水龜”,準備洗臉。
水龜是錫制的熱水保暖器,狀似烏龜得名,這是山上保暖的利器,有時候居民也會用日語稱它為“油湯婆”。
入睡前,把熱水灌入水龜内,用布套裹住防燙,放入棉被保溫,到了隔天水還是溫的,夠洗把臉清醒。
帕吉魯洗好臉,幫古阿霞洗。
她從睡意中被叫醒了,腦海仍殘留甜美的蜃夢,随即被一塊溫熱的毛巾擦去睡意。
夜正濃,星群也濃,她的睡意更濃,不懂為什麼這麼早醒來。
帕吉魯笑說,“去報仇。
”他跳下楔口,沿着工作台走下去時,撫摸大樹,謝謝它借宿與播放天籁。
他撥開營火的餘燼,一陣星火冒出,從底下燒得堅硬的土壤挖出早餐,那是昨夜放下去的泥裹地瓜。
然後,他重新燒熱水,灌入水龜,距離清晨之前的夜最寒冷,他還有一仗要打。
“走吧!”他帶了兩隻水龜,一人一隻,也把兩個睡袋收妥,想了想,心懷詭計地把其中一個留下來。
“貓頭鷹叫了整晚。
”古阿霞往大樹頂看,除了夜,除了銀河,現在什麼都沒了。
“大樹是它的家,樹家裡還有人。
” “當然有人,就是我們。
” “别的鳥。
” 走到第二道山棱外,古阿霞仍想不懂,那棵大樹整晚吟鳴,她卻聽不出有第二隻鳥的叫聲。
走到第三個山棱下方,他們蹲在紅桧的闆根間,披睡袋禦寒,把水龜放在胸口取暖,讓黃狗窩在腳邊。
古阿霞抱怨一個睡袋不夠兩人用。
帕吉魯的手順勢勾來古阿霞的腰,貼得更緊,他說那個睡袋破了,不想拿來。
“是你腦袋破了吧!想占我的便宜。
”古阿霞說罷,身子擠過去,實在是太冷了。
他們并非最早起的,四十幾公裡長的森鐵已有鐵路工人巡路了,拿手電筒查看有無寒霜鑽破岩塊而造成的落石壓軌,以免火車脫軌。
她看見黑暗世界有許多明滅的燈光。
不久,山邊有動靜,有道手電筒光沿森鐵來,切入山徑,停在一架龐大的機器邊,打開爐門燒火。
那機器是俗稱“水煙仔”的傳統蒸汽集材機,動能強,五股集材滾輪的作業區可達500公尺,比作業範圍200公尺、俗稱“落船仔”的柴油集材機來得寬大。
不過維修不易,機動性差,搬移得拆裝一個月。
這是摩裡沙卡最後一台“水煙仔”,用來吊挂大噸位的樹頭,做完這林區,它就要退休了,放在原地任其腐朽。
古阿霞現在懂了,為什麼帕吉魯說是來複仇的,眼前給“水煙仔”燒火的是趙坤。
她犯了嘀咕,給了白眼,心想昨天才說帕吉魯是可愛的外星人,今天起個大早迫害地球人。
帕吉魯拿出一條烤好的地瓜,一半給古阿霞,一半給自己,他說給“水煙仔”燒足水蒸氣壓力要在開工前三小時點火,不斷丢柴,很辛苦,不過可以多掙點薪資。
“然後呢?”古阿霞心裡想,難不成陪他看人燒火。
“喜多普,他的綽号叫喜多普。
”帕吉魯想起這個比他小十歲的趙坤,有如此小名。
喜多普是伐木工寮的鍋爐,以兩百公升汽油桶截成,另制造煙囪直通屋頂,供廚房煮菜,或放在公衆廳煮開水或單純燒火取暖。
“這是他喜歡燒鍋爐,或下工後進廚房的原因,然後呢?”古阿霞知道,君子遠庖廚,不過有些男人喜歡黏在廚房。
可是天冷,來偷看人幹活,沒意思,尤其她看到趙坤爬上梯子,一手抓穩,另一手對着鍋爐水箱口撒泡尿的賊樣子,還真無味。
“這時候,很早,天氣很冷。
” “确實很冷,雞皮疙瘩都不太想出來工作了,隻有鼻涕出來工作。
” “大家睡覺,他一個人工作。
” “然後呢?” “他很孤單,去問他要不要上學。
” 這半個月下來,她在山上待久了,淡忘此事,經過帕吉魯提醒,真有點酥酥麻麻的歉意。
古阿霞知道用意了。
兩人起身往趙坤走去,先沖去的狗引起了對方的響應,拿手電筒照過來。
古阿霞放下手電筒給對方看清楚,這是山區禮貌。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不過得發明手電筒才行。
”趙坤打招呼。
“這是你的蟲兒早餐,”古阿霞拿出熱地瓜,“還有,我們不是路過,是專程。
” “你們對我用情這麼厚,水深火熱,我渾身起雞母皮。
”趙坤拿過來吃,這麼冷還是需要點暖意。
古阿霞不喜歡耍嘴皮子,說:“倒也是,不過不會拿扁鑽戳人。
”這說得趙坤苦笑,差點烤地瓜也吃不下去。
“我覺得你喜歡拿球棒,多過拿扁鑽吧!”古阿霞剛剛看見他拿着棒子,把小石頭打出去。
夜裡隻有火爐迸出薄薄的光亮,晃着跳着,把人照得幽幽,趙坤能将幾乎看不到影子的石頭在起落間擊出。
石頭飛出去,沒回音,肯定打遠了。
“都幾歲大的人了,還學小孩子玩棒球,沒用。
”趙坤吃罷地瓜,拿起斧頭劈柴。
這些桧木角柴劈小點,才夠扔進火爐門。
他得多劈點,火爐整天吞進去的木柴得在兩小時劈完,天亮了還要去林場幹活。
“你不打完棒球賽?” “紅葉少棒打完了,成棒又被人打假的,沒人玩。
” “投手呢?你懂的。
” 趙坤把斧頭重重地劈下,直破木頭,斧刃嵌在墊底的樹墩,沉澱的心事又被攪動混濁了。
他停工,把劈開的木柴踢開,喝口水後,回頭幹活。
他把斧柄左右搖幾下,重新把斧頭提起來,就虛勁地愣在那。
“你很想當投手。
” 趙坤笑起來,說:“當然,不過呢!不是每個人都能當投手,總要有人當閑閑的右外野手,不然誰去撿球。
” 投手并不是棒球文化,是林場術語,指的是電鋸伐木工的工作。
關于林場術語與文化,古阿霞漸漸掌握了,也翻轉既有的錯誤印象。
林場大部分的是運材、集材、捆材工人,其中以集材工最多,伐木工最少。
伐木工拿電鋸,約一小時左右便砍倒千年大樹,胴剖分為四材,必須經過數十位的集材工裝吊,才能拖到幾公裡外的森鐵邊,再以火車裝載下山。
集材工是主力軍,可是焦點常在伐木工。
古阿霞當初到山上時,老把穿分趾鞋、戴膠盔的男人都當作伐木工,但是時日久了,她能熟常分辨職差:伐木工的褲管常常沾了木屑;胴剖師的食指沾着勾墨鬥線留下的黑墨;集材工成群出現,雙手操作鐵索而粗糙無比;機械操作師的袖套有機油味;各關口負責計算材積的檢尺,會穿有胸袋的上衣,方便放筆;原住民都擔任薪資低的捆工,負責流籠的材車解索、脫離笠木的工作,通常邦查人團結得要去采野菜般聒噪,太魯閣族像獨自埋伏草叢等待獵物般沉默,排灣族的國語有很濃的腔,輪廓很深又很黑。
伐木工畢竟是少數,工資較高,林場的人給他們“投手”的封号。
趙坤想當伐木工,古阿霞是聽帕吉魯說的。
帕吉魯說,趙坤曾向某個伐木工拜師,得當完三年六個月的徒弟才能自立門戶,勤于打雜侍奉,師傅便多教幾招。
不料,趙坤在清除倒木周圍的危險因子的時候,有缺失,倒落的大樹砸中一根樹枝,彈射出去,把師傅打斷腿。
師傅自此退休。
趙坤差半年出師,可是再也沒人願意收留他為徒了。
“當投手還得學三年半,當學徒月給少,我沒食飽閑閑的工夫了。
”趙坤還有此夢想,但重起爐竈很難,人生又有幾個三年半,還不如安分當集材工。
每個人都盼望完成夢想。
何其不幸,成功不是每個人的權利,挫敗是最常盡的義務,有人懷夢,有人築夢,更多人是夢破了。
古阿霞知道這點,尤以夢破了最無奈,破成無數碎片,補不起來,甚至觸摸時都被紮出新傷。
“我快沒錢賺了,也别找我回學校了,都幾歲了,還去讀小兒科。
” 古阿霞笑着不回應,既然知道她上山的目的,她不再扭捏打轉了,直接跟趙坤說:“你回來學校讀書,讀半年;另外半年,我們找個索馬給你拜師,你這樣就可以出師了。
” “師傅?你是說向他學锉樹?”趙坤看了帕吉魯,“我不要拿老家私頭仔⑩,锉整天,隻能拿零星錢。
我要拿鍊仔鋸,賺比較快。
” “之後我們會叫人安排一個索馬的工作給你。
” “哪有這麼好運?” “我們菊港山莊,不講白賊話?,講到做到。
”古阿霞開出條件,惹得一旁的帕吉魯偷笑。
不過,她相信影響力極大的菊港山莊能做到。
趙坤陷入沉思,他繼續掄斧砍柴,掩飾自己的猶豫,盤算着這樣的條件恰當否。
他最後發現,給再多時間,他仍陷入兩難抉擇的泥淖:重拾夢想的付出,或安于現狀的慣性,都是茫然,都是兩難。
“喜多普,”古阿霞丢出他的小名,“你要當投手,或是想在廚房幹活?” 喜多普這小名是關鍵詞,直擊了趙坤内心最深的情感。
他眼眶微酸,站着不動,過了很久,才有下個動作。
他從腹部解下了一個腰袋,袋子裡裹着細長的白色物。
那是發酵面團。
他說,父親從小把他用花布背着上山幹活,他是被鋸木聲喂大。
他父親有個絕活,上工前揉個面團,天冷,挂在腰部靠體熱發酵較快,那是充滿汗水與父味的發酵面包。
趙坤一邊說,一邊把面團解塊,放進“水煙仔”爐火旁給工人蒸便當用的特制小壁爐。
“隻有我是能夠守在火爐,第一個拿面包的人,‘喜多普’是這樣來的。
”趙坤說,可是到了三歲,他爸爸得了病,花大錢,沒法上工,隻能在家裡。
在趙坤的記憶,有段隐諱難言的片段,媽媽為了賺錢,每當有伐木工來家裡敲門,她會叫丈夫帶小孩子去操場打球,獨留自己與别的男人相處。
趙坤在很多年後初懂人事,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為何媽媽會和男人在房裡呻吟或吵鬧,這樣攢錢維持家計,令他羞愧與難堪。
可是,趙坤隻委婉地告訴古阿霞,他有段一輩子抹去不了的好記憶,是爸爸拄着拐杖,帶他去學校打棒球,他當投手,用棉線纏着廢布當棒球,爸爸用拐杖打擊,度過歡快時光。
後來他爸爸去世,媽媽離開了摩裡沙卡,把他交給姑姑收養。
他現在稱呼的媽媽并非親媽,而趙旻也非親弟弟,是表弟。
至于阿南哥,是爸爸的好友,多年來多虧他照顧了。
面包十分鐘就熟了,古阿霞握在手中沉甸甸,有質感,像外省攤賣的老面大餅杠子頭,硬得隻能用閩南語“堅粑”形容,咬久了,腮幫子長出國字臉。
趙坤抱歉說,沒做好,成了石頭。
古阿霞與帕吉魯搖頭,越嚼越香,配着趙坤講的故事饒有味道,人生不是每次都拿到好面包,吃掉是過程,必定回甘。
天亮了,東方的海岸山脈在低埋的雲層中透出光亮,遠處傳來碰碰車的喇叭聲,茶腹鸤在山麓急促高亢地叫着。
這世界又是新的開始,趙坤拉動蒸汽爐的笛聲呼應,尖銳聲響起,再半小時蒸汽壓力達飽和就可以操作了。
“我會考慮的。
”趙坤對離開的古阿霞與帕吉魯喊。
趙坤答得爽快,就意謂同意了。
古阿霞回頭瞧,帕吉魯也是,黃狗繼續爬上小徑,追逐自己剛長出來的影子。
一群飛鳥往森林疾飛而去。
太陽來了,晨曦鍍滿大地,萬事萬物拉出細長的影子,橘紅光芒令人溫暖,這真是美好的一天。
古阿霞想。
①台灣鐵杉。
②指土地公,客語。
③指電鋸。
④指賭博,閩南語。
⑤以粗俗的話語惡言怒罵,閩南語。
——編者注⑥指泔水,閩南語。
⑦這樣,閩南語。
——編者注⑧怎樣,閩南語。
——編者注⑨指肛門。
⑩傳統鋸子,閩南語。
?指謊話,閩南語。
”古阿霞眼角含淚地進入夢中,在大樹的嘴巴裡睡去。
帕吉魯從睡袋裡拿出“水龜”,準備洗臉。
水龜是錫制的熱水保暖器,狀似烏龜得名,這是山上保暖的利器,有時候居民也會用日語稱它為“油湯婆”。
入睡前,把熱水灌入水龜内,用布套裹住防燙,放入棉被保溫,到了隔天水還是溫的,夠洗把臉清醒。
帕吉魯洗好臉,幫古阿霞洗。
她從睡意中被叫醒了,腦海仍殘留甜美的蜃夢,随即被一塊溫熱的毛巾擦去睡意。
夜正濃,星群也濃,她的睡意更濃,不懂為什麼這麼早醒來。
帕吉魯笑說,“去報仇。
”他跳下楔口,沿着工作台走下去時,撫摸大樹,謝謝它借宿與播放天籁。
他撥開營火的餘燼,一陣星火冒出,從底下燒得堅硬的土壤挖出早餐,那是昨夜放下去的泥裹地瓜。
然後,他重新燒熱水,灌入水龜,距離清晨之前的夜最寒冷,他還有一仗要打。
“走吧!”他帶了兩隻水龜,一人一隻,也把兩個睡袋收妥,想了想,心懷詭計地把其中一個留下來。
“貓頭鷹叫了整晚。
”古阿霞往大樹頂看,除了夜,除了銀河,現在什麼都沒了。
“大樹是它的家,樹家裡還有人。
” “當然有人,就是我們。
” “别的鳥。
” 走到第二道山棱外,古阿霞仍想不懂,那棵大樹整晚吟鳴,她卻聽不出有第二隻鳥的叫聲。
走到第三個山棱下方,他們蹲在紅桧的闆根間,披睡袋禦寒,把水龜放在胸口取暖,讓黃狗窩在腳邊。
古阿霞抱怨一個睡袋不夠兩人用。
帕吉魯的手順勢勾來古阿霞的腰,貼得更緊,他說那個睡袋破了,不想拿來。
“是你腦袋破了吧!想占我的便宜。
”古阿霞說罷,身子擠過去,實在是太冷了。
他們并非最早起的,四十幾公裡長的森鐵已有鐵路工人巡路了,拿手電筒查看有無寒霜鑽破岩塊而造成的落石壓軌,以免火車脫軌。
她看見黑暗世界有許多明滅的燈光。
不久,山邊有動靜,有道手電筒光沿森鐵來,切入山徑,停在一架龐大的機器邊,打開爐門燒火。
那機器是俗稱“水煙仔”的傳統蒸汽集材機,動能強,五股集材滾輪的作業區可達500公尺,比作業範圍200公尺、俗稱“落船仔”的柴油集材機來得寬大。
不過維修不易,機動性差,搬移得拆裝一個月。
這是摩裡沙卡最後一台“水煙仔”,用來吊挂大噸位的樹頭,做完這林區,它就要退休了,放在原地任其腐朽。
古阿霞現在懂了,為什麼帕吉魯說是來複仇的,眼前給“水煙仔”燒火的是趙坤。
她犯了嘀咕,給了白眼,心想昨天才說帕吉魯是可愛的外星人,今天起個大早迫害地球人。
帕吉魯拿出一條烤好的地瓜,一半給古阿霞,一半給自己,他說給“水煙仔”燒足水蒸氣壓力要在開工前三小時點火,不斷丢柴,很辛苦,不過可以多掙點薪資。
“然後呢?”古阿霞心裡想,難不成陪他看人燒火。
“喜多普,他的綽号叫喜多普。
”帕吉魯想起這個比他小十歲的趙坤,有如此小名。
喜多普是伐木工寮的鍋爐,以兩百公升汽油桶截成,另制造煙囪直通屋頂,供廚房煮菜,或放在公衆廳煮開水或單純燒火取暖。
“這是他喜歡燒鍋爐,或下工後進廚房的原因,然後呢?”古阿霞知道,君子遠庖廚,不過有些男人喜歡黏在廚房。
可是天冷,來偷看人幹活,沒意思,尤其她看到趙坤爬上梯子,一手抓穩,另一手對着鍋爐水箱口撒泡尿的賊樣子,還真無味。
“這時候,很早,天氣很冷。
” “确實很冷,雞皮疙瘩都不太想出來工作了,隻有鼻涕出來工作。
” “大家睡覺,他一個人工作。
” “然後呢?” “他很孤單,去問他要不要上學。
” 這半個月下來,她在山上待久了,淡忘此事,經過帕吉魯提醒,真有點酥酥麻麻的歉意。
古阿霞知道用意了。
兩人起身往趙坤走去,先沖去的狗引起了對方的響應,拿手電筒照過來。
古阿霞放下手電筒給對方看清楚,這是山區禮貌。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不過得發明手電筒才行。
”趙坤打招呼。
“這是你的蟲兒早餐,”古阿霞拿出熱地瓜,“還有,我們不是路過,是專程。
” “你們對我用情這麼厚,水深火熱,我渾身起雞母皮。
”趙坤拿過來吃,這麼冷還是需要點暖意。
古阿霞不喜歡耍嘴皮子,說:“倒也是,不過不會拿扁鑽戳人。
”這說得趙坤苦笑,差點烤地瓜也吃不下去。
“我覺得你喜歡拿球棒,多過拿扁鑽吧!”古阿霞剛剛看見他拿着棒子,把小石頭打出去。
夜裡隻有火爐迸出薄薄的光亮,晃着跳着,把人照得幽幽,趙坤能将幾乎看不到影子的石頭在起落間擊出。
石頭飛出去,沒回音,肯定打遠了。
“都幾歲大的人了,還學小孩子玩棒球,沒用。
”趙坤吃罷地瓜,拿起斧頭劈柴。
這些桧木角柴劈小點,才夠扔進火爐門。
他得多劈點,火爐整天吞進去的木柴得在兩小時劈完,天亮了還要去林場幹活。
“你不打完棒球賽?” “紅葉少棒打完了,成棒又被人打假的,沒人玩。
” “投手呢?你懂的。
” 趙坤把斧頭重重地劈下,直破木頭,斧刃嵌在墊底的樹墩,沉澱的心事又被攪動混濁了。
他停工,把劈開的木柴踢開,喝口水後,回頭幹活。
他把斧柄左右搖幾下,重新把斧頭提起來,就虛勁地愣在那。
“你很想當投手。
” 趙坤笑起來,說:“當然,不過呢!不是每個人都能當投手,總要有人當閑閑的右外野手,不然誰去撿球。
” 投手并不是棒球文化,是林場術語,指的是電鋸伐木工的工作。
關于林場術語與文化,古阿霞漸漸掌握了,也翻轉既有的錯誤印象。
林場大部分的是運材、集材、捆材工人,其中以集材工最多,伐木工最少。
伐木工拿電鋸,約一小時左右便砍倒千年大樹,胴剖分為四材,必須經過數十位的集材工裝吊,才能拖到幾公裡外的森鐵邊,再以火車裝載下山。
集材工是主力軍,可是焦點常在伐木工。
古阿霞當初到山上時,老把穿分趾鞋、戴膠盔的男人都當作伐木工,但是時日久了,她能熟常分辨職差:伐木工的褲管常常沾了木屑;胴剖師的食指沾着勾墨鬥線留下的黑墨;集材工成群出現,雙手操作鐵索而粗糙無比;機械操作師的袖套有機油味;各關口負責計算材積的檢尺,會穿有胸袋的上衣,方便放筆;原住民都擔任薪資低的捆工,負責流籠的材車解索、脫離笠木的工作,通常邦查人團結得要去采野菜般聒噪,太魯閣族像獨自埋伏草叢等待獵物般沉默,排灣族的國語有很濃的腔,輪廓很深又很黑。
伐木工畢竟是少數,工資較高,林場的人給他們“投手”的封号。
趙坤想當伐木工,古阿霞是聽帕吉魯說的。
帕吉魯說,趙坤曾向某個伐木工拜師,得當完三年六個月的徒弟才能自立門戶,勤于打雜侍奉,師傅便多教幾招。
不料,趙坤在清除倒木周圍的危險因子的時候,有缺失,倒落的大樹砸中一根樹枝,彈射出去,把師傅打斷腿。
師傅自此退休。
趙坤差半年出師,可是再也沒人願意收留他為徒了。
“當投手還得學三年半,當學徒月給少,我沒食飽閑閑的工夫了。
”趙坤還有此夢想,但重起爐竈很難,人生又有幾個三年半,還不如安分當集材工。
每個人都盼望完成夢想。
何其不幸,成功不是每個人的權利,挫敗是最常盡的義務,有人懷夢,有人築夢,更多人是夢破了。
古阿霞知道這點,尤以夢破了最無奈,破成無數碎片,補不起來,甚至觸摸時都被紮出新傷。
“我快沒錢賺了,也别找我回學校了,都幾歲了,還去讀小兒科。
” 古阿霞笑着不回應,既然知道她上山的目的,她不再扭捏打轉了,直接跟趙坤說:“你回來學校讀書,讀半年;另外半年,我們找個索馬給你拜師,你這樣就可以出師了。
” “師傅?你是說向他學锉樹?”趙坤看了帕吉魯,“我不要拿老家私頭仔
我要拿鍊仔鋸,賺比較快。
” “之後我們會叫人安排一個索馬的工作給你。
” “哪有這麼好運?” “我們菊港山莊,不講白賊話
”古阿霞開出條件,惹得一旁的帕吉魯偷笑。
不過,她相信影響力極大的菊港山莊能做到。
趙坤陷入沉思,他繼續掄斧砍柴,掩飾自己的猶豫,盤算着這樣的條件恰當否。
他最後發現,給再多時間,他仍陷入兩難抉擇的泥淖:重拾夢想的付出,或安于現狀的慣性,都是茫然,都是兩難。
“喜多普,”古阿霞丢出他的小名,“你要當投手,或是想在廚房幹活?” 喜多普這小名是關鍵詞,直擊了趙坤内心最深的情感。
他眼眶微酸,站着不動,過了很久,才有下個動作。
他從腹部解下了一個腰袋,袋子裡裹着細長的白色物。
那是發酵面團。
他說,父親從小把他用花布背着上山幹活,他是被鋸木聲喂大。
他父親有個絕活,上工前揉個面團,天冷,挂在腰部靠體熱發酵較快,那是充滿汗水與父味的發酵面包。
趙坤一邊說,一邊把面團解塊,放進“水煙仔”爐火旁給工人蒸便當用的特制小壁爐。
“隻有我是能夠守在火爐,第一個拿面包的人,‘喜多普’是這樣來的。
”趙坤說,可是到了三歲,他爸爸得了病,花大錢,沒法上工,隻能在家裡。
在趙坤的記憶,有段隐諱難言的片段,媽媽為了賺錢,每當有伐木工來家裡敲門,她會叫丈夫帶小孩子去操場打球,獨留自己與别的男人相處。
趙坤在很多年後初懂人事,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為何媽媽會和男人在房裡呻吟或吵鬧,這樣攢錢維持家計,令他羞愧與難堪。
可是,趙坤隻委婉地告訴古阿霞,他有段一輩子抹去不了的好記憶,是爸爸拄着拐杖,帶他去學校打棒球,他當投手,用棉線纏着廢布當棒球,爸爸用拐杖打擊,度過歡快時光。
後來他爸爸去世,媽媽離開了摩裡沙卡,把他交給姑姑收養。
他現在稱呼的媽媽并非親媽,而趙旻也非親弟弟,是表弟。
至于阿南哥,是爸爸的好友,多年來多虧他照顧了。
面包十分鐘就熟了,古阿霞握在手中沉甸甸,有質感,像外省攤賣的老面大餅杠子頭,硬得隻能用閩南語“堅粑”形容,咬久了,腮幫子長出國字臉。
趙坤抱歉說,沒做好,成了石頭。
古阿霞與帕吉魯搖頭,越嚼越香,配着趙坤講的故事饒有味道,人生不是每次都拿到好面包,吃掉是過程,必定回甘。
天亮了,東方的海岸山脈在低埋的雲層中透出光亮,遠處傳來碰碰車的喇叭聲,茶腹鸤在山麓急促高亢地叫着。
這世界又是新的開始,趙坤拉動蒸汽爐的笛聲呼應,尖銳聲響起,再半小時蒸汽壓力達飽和就可以操作了。
“我會考慮的。
”趙坤對離開的古阿霞與帕吉魯喊。
趙坤答得爽快,就意謂同意了。
古阿霞回頭瞧,帕吉魯也是,黃狗繼續爬上小徑,追逐自己剛長出來的影子。
一群飛鳥往森林疾飛而去。
太陽來了,晨曦鍍滿大地,萬事萬物拉出細長的影子,橘紅光芒令人溫暖,這真是美好的一天。
古阿霞想。
——編者注
——編者注
——編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