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力量
關燈
小
中
大
躺棺材的滋味令人難忘,又硬又冷。
那不是真的棺材,是約2公尺見方的流籠。
流籠是借着鋼纜通過山谷的工具。
疲憊不堪的古阿霞一夜淺眠,熬到幾乎天亮了。
紫藍色的天空挂着疏星,酒紅朱雀在流籠頂抖着尾巴,烏鴉粗聲叫着。
這時門外一道沁骨的風吹來,鑽進古阿霞睡袋,她才清醒些想到為何睡在流籠。
她昨日離開木瓜溪後,跟着帕吉魯往南,直到天色已暗。
他們打開車燈,經過一個原住民部落後,來到摩裡沙卡伐木村落,繼續沿着森林鐵道往山上走。
他們順着被車燈照亮的軌道,往上走到3公裡外的檢查哨。
哨口警察毫不客氣地用手電燈照向帕吉魯。
他摘下探險帽受檢,接着把古阿霞推進流籠。
流籠啟動了,帕吉魯把探險帽遞給了古阿霞,把腳踏車挂在流籠邊,揮手告别,黃狗叫着送别。
古阿霞覺得被出賣了,打不開反鎖的木門,窗外是深谷,強風呼嘯狂歡。
她的腿都酥了,縮在角落發抖,預想不到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流籠最後停在海拔1500公尺的大觀村落,操作員把她從末班車拉下來。
夜很深,村落隻有幾盞煤燈,幾聲狗吠,幾聲貓頭鷹叫聲,沒什麼人影。
古阿霞用剛下流籠仍在顫抖的腿在村子瘸走一小段,有門的商店、機房與民宅都關了,她又回到木門沒關的流籠,這個被自己稱為棺材的小空間,木闆刻上九九表,充滿尿漬與煙蒂。
她選了幹淨的那邊躺下,将探險帽上二十幾公分①的帝雉羽毛拔下來把玩。
伴着呼嘯的寒風,她總是逗留在淺眠夢境,要等到第二天清晨是非常煎熬的。
天将亮之際,強力的風聲撞擊大門。
古阿霞睜開雙眼,身體極為疲累,血管中流動的是快幹涸的血液。
她勉強擡頭,發現兩側窗戶擠了幾個小孩的人頭,幽幽的天色中分辨不清楚表情。
小孩們發出聒噪聲響,用腳急踢木門,有人說:“真倒黴,她沒翹辮子,大家看不到死人了。
”又提高聲量,大喊:“她是女生耶。
” “女生可以睡外面,真好。
” “她好黑,頭發卷卷的,鼻子塌塌的。
” “她好醜呀,鬼一樣。
”說話的是個叫趙旻的大孩子。
古阿霞最讨厭人家說她醜,無疑是點她的死穴。
她從地闆跳起,抓住趙旻的短發亂扯。
砰,好大一聲,趙旻從窗口掉進來,他躺在尿漬地闆,厚臉皮地露出牙齒笑,說抓頭發能按摩頭皮。
古阿霞放手,不必跟這家夥過不去。
她這才驚覺離開睡袋後像被扒去了皮,冷得要命。
流籠操作員來了,他六十歲,白發平頭,人稱阿海師。
他拿了一盞強力的手電筒往古阿霞照,好确認她是誰,又從機房拿來繪有牡丹的手提搪瓷保溫瓶,那是他上工後不離手的寶貝。
他倒出熱姜茶,用杯蓋盛給古阿霞。
她喝完,體力慢慢從腳底熱騰騰冒起來,從流籠走出來。
“我要怎樣下山?”古阿霞問了一個愚蠢的問題。
“進去。
”阿海師指着流籠。
古阿霞好不容易把自己從棺材弄出來,除非她死了。
于是,她詢問她能去哪裡,這裡的山看來很高,天空更是廣大,卻無比陌生。
“菊港山莊。
”阿海師看見古阿霞的衣服領口繡有一隻怪魚,頭上又戴着插藍尾翎的探險帽。
帽子是帕吉魯給的,衣服是他給跌入河裡的古阿霞穿的。
古阿霞的命運将與菊港山莊牽扯。
但是,菊港山莊的名字如此陌生,她沒有勇氣選它,隻好在原地等命運來決定。
天亮了,晨曦射入大地,卡社大山頂的疏星消失了,中央山脈尖銳的棱線迸出光亮。
二十七位下山讀書的小孩全擠進流籠。
阿海師瞥了一眼就知道哪幾家的孩子沒來。
他拿起鐵條,朝挂在機房屋檐下的鐵軌條敲,尖銳的聲響迸開,流動在大觀村六十八間木造平房。
過幾分鐘,一位眼睛浮腫的賴床孩子鑽進流籠。
另一位穿着寬大卡其服、将褲腰紮成餃子皮皺褶的小孩,被母親放進流籠後,照樣睡他的,不管旁人如何捏他的鼻子。
人到齊了,柴油發動機運作,鋼纜絞動,滑輪在主索發出嘩啦啦的聲響,流籠從海拔1400餘公尺的發送點下降到海拔260公尺的着陸點,之後他們沿鐵道到3公裡外的森榮國小上課。
流籠裡的小學生照例尖叫,或者唱歌曲安頓心緒。
古阿霞朝龐大的木制發送台走幾步,看到流籠往下滑去,陽光流蕩在萬裡溪河谷,谷間的雲霧反射刺眼的金光,流籠隐沒光芒中。
流籠不見了,暫時結束了她的噩夢,她轉頭到村莊。
一輛空的運材車将啟程往高海拔森林駛去,駕駛鳴笛示意,伐木工人陸續跳上車。
古阿霞心想,菊港山莊既然不會是最後選擇,幹脆當首選。
運材車穿過大觀村,順着造林樹木,深入中央山脈的林田山林場。
林田山林場的日文念作摩裡沙卡,日文漢字為森坂,意思是森林荟萃的山坡。
菊港山莊曾是這片荟萃森林裡的發光黃金屋,身負伐木指揮所基地的職責,現在是出産熊牌蘋果醬、難喝咖啡與酒鬼們聚會的沒落旅館了。
菊港山莊莊主馬海喜愛東面的窗口,冬日早晨,六點半左右的晨光打亮蘋果樹落淨的枝丫,夜霧留下的水珠迸光,令他沉寂的心發出輕聲喟歎。
每當早晨第一班的運材車經過菊港山莊門口,拖着十台的空闆車,果樹上的水珠晃動,光芒翻顫。
他總想起了楊燕唱的《蘋果花》,想象蘋果樹在春天開花,秋天垂挂累累的果實。
這時,傳來古阿霞溫良的敲門聲。
馬海心想,誰在敲門?大部分的伐木工大剌剌推門進來,有時過于粗暴,得在一年内修十次門。
即便有人敲門也很粗魯,要不是小學生亂敲了便嘻嘻哈哈跑掉,就是音量大到像在撞門。
“你的帽子怎麼來的?”馬海看見古阿霞手拿的探險帽。
“劉政光送的,他帶我來這裡,不過,人不知道跑到哪了?”她小心翼翼提起這名字,然後滑稽地戴起帽子,帽檐幾乎遮到眼睛。
“你跟那個家夥講過話?” “一些,其實跟帕吉魯也沒多說幾句。
” “帕吉魯?你叫他面包樹。
”馬海大笑起來。
“嗯!花蓮的孩子都這樣叫他。
” “那家夥非常自閉,不說話,是你讓他開竅了。
”馬海對古阿霞說,“歡迎來到菊港山莊。
” 馬海歡迎古阿霞入座,靠山谷那排座席最受歡迎,幾乎終年不息的火塘發出了熱源,添了荔枝炭使得山莊着魔般充滿馨香。
廚房早餐被剛上工的住宿伐木工吃光,馬海準備了簡單的西式早餐,餅幹蘸蘋果醬,配上一杯黑咖啡。
古阿霞吃光了餅幹,好吃得很,那杯沒有加糖與奶精的苦咖啡卻喝不慣。
于是給馬海拿回去喝了。
“這是難喝咖啡,慢慢喝才有味道,”馬海說,“你剛認識的朋友,就像這杯咖啡一樣。
” “也許他的大木箱裝的都是咖啡杯。
” “他是‘索馬師仔’,拿傳統的鋸子锉②大樹。
索馬(Soma)是日本話伐木的意思,這裡的人叫伐木工為索馬。
”馬海朝火塘扔了桧木塊,火勢大起來,空氣中充滿強烈檸檬香,“那箱子裡呀!其實就是斧頭與傳統的手拉截鋸,不過那鋸子非常大,城市人看到都會吓到。
” “我沒注意過箱子裡有什麼,他連睡覺時都抱着它。
” “你看過那家夥睡覺?” “不是你想的,嗯!他睡在木瓜溪橋下,我走過時,看到他抱着木箱。
”古阿霞不會說出她與陌生男人在橋下的遭遇,包括共享一個又髒又臭的睡袋,以巧遇帶過。
“天呀!他太随便了,路上撿到個人就帶上山。
”馬海率性,說得古阿霞低頭不語。
他又說:“他不喜歡坐流籠,喜歡慢慢走,沿着小山路走回來,不知道要走多久,或許去林班地伐木,不然就在‘咒谶森林’逗留幾天。
等他回來,可能是好幾天以後的事了。
” “我可以等。
” 馬海用堅決的口氣說:“我勸你,趕快下山,這裡不适合你這樣的女生來????迌③。
” 古阿霞凝視眼前的老男人。
他穿着灰粗布襖衣,反複摩擦的袖口加縫了褐布防止開綻,松垮的褲子用綁腿箍緊。
這是标準的日式伐木
那不是真的棺材,是約2公尺見方的流籠。
流籠是借着鋼纜通過山谷的工具。
疲憊不堪的古阿霞一夜淺眠,熬到幾乎天亮了。
紫藍色的天空挂着疏星,酒紅朱雀在流籠頂抖着尾巴,烏鴉粗聲叫着。
這時門外一道沁骨的風吹來,鑽進古阿霞睡袋,她才清醒些想到為何睡在流籠。
她昨日離開木瓜溪後,跟着帕吉魯往南,直到天色已暗。
他們打開車燈,經過一個原住民部落後,來到摩裡沙卡伐木村落,繼續沿着森林鐵道往山上走。
他們順着被車燈照亮的軌道,往上走到3公裡外的檢查哨。
哨口警察毫不客氣地用手電燈照向帕吉魯。
他摘下探險帽受檢,接着把古阿霞推進流籠。
流籠啟動了,帕吉魯把探險帽遞給了古阿霞,把腳踏車挂在流籠邊,揮手告别,黃狗叫着送别。
古阿霞覺得被出賣了,打不開反鎖的木門,窗外是深谷,強風呼嘯狂歡。
她的腿都酥了,縮在角落發抖,預想不到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流籠最後停在海拔1500公尺的大觀村落,操作員把她從末班車拉下來。
夜很深,村落隻有幾盞煤燈,幾聲狗吠,幾聲貓頭鷹叫聲,沒什麼人影。
古阿霞用剛下流籠仍在顫抖的腿在村子瘸走一小段,有門的商店、機房與民宅都關了,她又回到木門沒關的流籠,這個被自己稱為棺材的小空間,木闆刻上九九表,充滿尿漬與煙蒂。
她選了幹淨的那邊躺下,将探險帽上二十幾公分
伴着呼嘯的寒風,她總是逗留在淺眠夢境,要等到第二天清晨是非常煎熬的。
天将亮之際,強力的風聲撞擊大門。
古阿霞睜開雙眼,身體極為疲累,血管中流動的是快幹涸的血液。
她勉強擡頭,發現兩側窗戶擠了幾個小孩的人頭,幽幽的天色中分辨不清楚表情。
小孩們發出聒噪聲響,用腳急踢木門,有人說:“真倒黴,她沒翹辮子,大家看不到死人了。
”又提高聲量,大喊:“她是女生耶。
” “女生可以睡外面,真好。
” “她好黑,頭發卷卷的,鼻子塌塌的。
” “她好醜呀,鬼一樣。
”說話的是個叫趙旻的大孩子。
古阿霞最讨厭人家說她醜,無疑是點她的死穴。
她從地闆跳起,抓住趙旻的短發亂扯。
砰,好大一聲,趙旻從窗口掉進來,他躺在尿漬地闆,厚臉皮地露出牙齒笑,說抓頭發能按摩頭皮。
古阿霞放手,不必跟這家夥過不去。
她這才驚覺離開睡袋後像被扒去了皮,冷得要命。
流籠操作員來了,他六十歲,白發平頭,人稱阿海師。
他拿了一盞強力的手電筒往古阿霞照,好确認她是誰,又從機房拿來繪有牡丹的手提搪瓷保溫瓶,那是他上工後不離手的寶貝。
他倒出熱姜茶,用杯蓋盛給古阿霞。
她喝完,體力慢慢從腳底熱騰騰冒起來,從流籠走出來。
“我要怎樣下山?”古阿霞問了一個愚蠢的問題。
“進去。
”阿海師指着流籠。
古阿霞好不容易把自己從棺材弄出來,除非她死了。
于是,她詢問她能去哪裡,這裡的山看來很高,天空更是廣大,卻無比陌生。
“菊港山莊。
”阿海師看見古阿霞的衣服領口繡有一隻怪魚,頭上又戴着插藍尾翎的探險帽。
帽子是帕吉魯給的,衣服是他給跌入河裡的古阿霞穿的。
古阿霞的命運将與菊港山莊牽扯。
但是,菊港山莊的名字如此陌生,她沒有勇氣選它,隻好在原地等命運來決定。
天亮了,晨曦射入大地,卡社大山頂的疏星消失了,中央山脈尖銳的棱線迸出光亮。
二十七位下山讀書的小孩全擠進流籠。
阿海師瞥了一眼就知道哪幾家的孩子沒來。
他拿起鐵條,朝挂在機房屋檐下的鐵軌條敲,尖銳的聲響迸開,流動在大觀村六十八間木造平房。
過幾分鐘,一位眼睛浮腫的賴床孩子鑽進流籠。
另一位穿着寬大卡其服、将褲腰紮成餃子皮皺褶的小孩,被母親放進流籠後,照樣睡他的,不管旁人如何捏他的鼻子。
人到齊了,柴油發動機運作,鋼纜絞動,滑輪在主索發出嘩啦啦的聲響,流籠從海拔1400餘公尺的發送點下降到海拔260公尺的着陸點,之後他們沿鐵道到3公裡外的森榮國小上課。
流籠裡的小學生照例尖叫,或者唱歌曲安頓心緒。
古阿霞朝龐大的木制發送台走幾步,看到流籠往下滑去,陽光流蕩在萬裡溪河谷,谷間的雲霧反射刺眼的金光,流籠隐沒光芒中。
流籠不見了,暫時結束了她的噩夢,她轉頭到村莊。
一輛空的運材車将啟程往高海拔森林駛去,駕駛鳴笛示意,伐木工人陸續跳上車。
古阿霞心想,菊港山莊既然不會是最後選擇,幹脆當首選。
運材車穿過大觀村,順着造林樹木,深入中央山脈的林田山林場。
林田山林場的日文念作摩裡沙卡,日文漢字為森坂,意思是森林荟萃的山坡。
菊港山莊曾是這片荟萃森林裡的發光黃金屋,身負伐木指揮所基地的職責,現在是出産熊牌蘋果醬、難喝咖啡與酒鬼們聚會的沒落旅館了。
菊港山莊莊主馬海喜愛東面的窗口,冬日早晨,六點半左右的晨光打亮蘋果樹落淨的枝丫,夜霧留下的水珠迸光,令他沉寂的心發出輕聲喟歎。
每當早晨第一班的運材車經過菊港山莊門口,拖着十台的空闆車,果樹上的水珠晃動,光芒翻顫。
他總想起了楊燕唱的《蘋果花》,想象蘋果樹在春天開花,秋天垂挂累累的果實。
這時,傳來古阿霞溫良的敲門聲。
馬海心想,誰在敲門?大部分的伐木工大剌剌推門進來,有時過于粗暴,得在一年内修十次門。
即便有人敲門也很粗魯,要不是小學生亂敲了便嘻嘻哈哈跑掉,就是音量大到像在撞門。
“你的帽子怎麼來的?”馬海看見古阿霞手拿的探險帽。
“劉政光送的,他帶我來這裡,不過,人不知道跑到哪了?”她小心翼翼提起這名字,然後滑稽地戴起帽子,帽檐幾乎遮到眼睛。
“你跟那個家夥講過話?” “一些,其實跟帕吉魯也沒多說幾句。
” “帕吉魯?你叫他面包樹。
”馬海大笑起來。
“嗯!花蓮的孩子都這樣叫他。
” “那家夥非常自閉,不說話,是你讓他開竅了。
”馬海對古阿霞說,“歡迎來到菊港山莊。
” 馬海歡迎古阿霞入座,靠山谷那排座席最受歡迎,幾乎終年不息的火塘發出了熱源,添了荔枝炭使得山莊着魔般充滿馨香。
廚房早餐被剛上工的住宿伐木工吃光,馬海準備了簡單的西式早餐,餅幹蘸蘋果醬,配上一杯黑咖啡。
古阿霞吃光了餅幹,好吃得很,那杯沒有加糖與奶精的苦咖啡卻喝不慣。
于是給馬海拿回去喝了。
“這是難喝咖啡,慢慢喝才有味道,”馬海說,“你剛認識的朋友,就像這杯咖啡一樣。
” “也許他的大木箱裝的都是咖啡杯。
” “他是‘索馬師仔’,拿傳統的鋸子锉
索馬(Soma)是日本話伐木的意思,這裡的人叫伐木工為索馬。
”馬海朝火塘扔了桧木塊,火勢大起來,空氣中充滿強烈檸檬香,“那箱子裡呀!其實就是斧頭與傳統的手拉截鋸,不過那鋸子非常大,城市人看到都會吓到。
” “我沒注意過箱子裡有什麼,他連睡覺時都抱着它。
” “你看過那家夥睡覺?” “不是你想的,嗯!他睡在木瓜溪橋下,我走過時,看到他抱着木箱。
”古阿霞不會說出她與陌生男人在橋下的遭遇,包括共享一個又髒又臭的睡袋,以巧遇帶過。
“天呀!他太随便了,路上撿到個人就帶上山。
”馬海率性,說得古阿霞低頭不語。
他又說:“他不喜歡坐流籠,喜歡慢慢走,沿着小山路走回來,不知道要走多久,或許去林班地伐木,不然就在‘咒谶森林’逗留幾天。
等他回來,可能是好幾天以後的事了。
” “我可以等。
” 馬海用堅決的口氣說:“我勸你,趕快下山,這裡不适合你這樣的女生來????迌
” 古阿霞凝視眼前的老男人。
他穿着灰粗布襖衣,反複摩擦的袖口加縫了褐布防止開綻,松垮的褲子用綁腿箍緊。
這是标準的日式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