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開始認識敵人
關燈
小
中
大
些雞蛋後,裡斯還在不停地朝她使眼色,并且給了她一支煙和一塊巧克力,眼看愛情之花就要綻放在D級幹糧(一種新發放的食物包)和切爾西面包構成的美妙花園裡時,我關上門走了出去,在太陽地裡等着他。
裡斯出來時,隻說了句‘落空了!’回家的時候,我帶着滿滿一頭盔的雞蛋,裡斯卻帶着一顆破碎的心。
但對那個農場,裡斯仍不死心,‘還真是一個親善的好地方呢’。
當天晚上在6點的宵禁令實施之前,他又去了一次那個農場,依然無功而返。
” 如果裡斯是一個俄國、德國或是日本士兵,這件事也許就不會這樣收場了。
*** E連乘坐卡車從莫米昂來到了魯爾礦區。
101師在萊茵河西岸駐紮下來,對面就是杜塞爾多夫。
2營的防區北起斯吐爾塞伯格、南到沃林根,其右側是82空降師,該師正面是科隆。
這裡與其說是前線不如說是占領區。
各排沿萊茵河設置了前哨,人員散居在各個小村莊的民宅裡。
這裡,雙方時不時地會有一些零散的炮擊,但沒有出現輕兵器的交火。
每晚都有弟兄放哨。
二等兵奧基夫在這裡站了他有生以來第一次崗。
那晚他與同在莫米昂加入E連的二等兵哈裡·拉格一起在堤壩邊上挖好的散兵坑裡放哨。
突然,他們聽見“砰、砰、砰”的聲音。
奧基夫在拉格耳邊小聲說:“你待在坑裡,留一個位置給我,緊急的時候我會跳進來。
我到堤壩上去看看那是什麼東西。
” 奧基夫後來回憶道,當他上了堤壩,“我什麼也沒看見,但那聲音卻幾乎就在我頭頂上。
突然,一輛小型坦克的炮口破霧而出。
我大喊一聲,‘站住,誰?’接着就準備跳下堤壩,跳進拉格待的散兵坑裡”。
坦克裡傳來一個聲音:“我們是幾個英國兵,我們迷路了。
”奧基夫命令那人下來接受檢查。
那人照辦了,是個英國中士,他說:“上帝呀,美國人,看到你們真是太高興了。
我們半夜從那個該死的堤壩出發,但找不到出去的路了。
” “剛才是什麼聲音在響?”奧基夫問道。
“哦,那個呀,”這個英國人回答,“我們的一根鍊條出了毛病,每小時隻能開行2英裡。
那是它着地時發出的聲音。
”奧基夫建議中士讓他坦克上的同伴下來,走在坦克前面,否則他們在前面的關卡處還會被盤問。
中士表示同意。
奧基夫回到了散兵坑,高興地看到拉格一直用M—1步槍做着防守準備。
這個小插曲讓拉格和奧基夫對自己有了信心,感到自己已經開始摸着門路了。
又一個夜晚,在沿着河岸的另一個地方,奧基夫和一個新加入的二等兵詹姆斯·韋靈一起值勤。
30歲的韋靈來自西弗吉尼亞,總以E連中年紀最大者自居。
而奧基夫恰巧是年紀最小的。
盡管韋靈剛剛加入E連,但他已是老兵了,他曾在突出部戰役中受傷,從英國的醫院出院後自願加入空降兵,一天中跳了5次傘,全部合格,成了101空降師中的一員。
他們正站在齊腰深的散兵坑裡放哨時,一輛10噸卡車沿着公路飛馳而過。
奧基夫大叫了3次“停車”,沒人理會。
一共9輛大卡車組成的車隊,一輛緊跟着一輛伴随着發動機的呼嘯聲從他身邊疾馳而過。
“當你大喊‘停車’而你知道沒人理會時,該怎麼辦呢?”奧基夫問韋靈。
“那你也沒辦法。
”韋靈回答。
半小時後,卡車又全速開了回來,隻是這一回隻剩8輛了。
“吉姆(詹姆斯的昵稱),這條路往下走是什麼地方?”奧基夫問道。
“不知道,沒人告訴我。
” 45分鐘後,斯皮爾斯上尉出現了。
“簡直瘋了,”他朝韋靈咆哮,“你為什麼不阻止那些卡車?那兒的橋塌了,一輛卡車現在懸在那裡了。
”奧基夫在這之前就聽說過有關斯皮爾斯脾氣很暴的許多故事,這時隻能等待着最可怕的後果。
但韋靈卻咆哮着回擊斯皮爾斯: “我們怎麼阻止那些不要命的見鬼的卡車?再說,為什麼沒人告訴我們橋塌了呢?見鬼,我們甚至不知道那兒有座橋。
” “還有個哨兵在哪裡?”斯皮爾斯問。
奧基夫從陰影裡往前走了一步,行了個持槍禮,盡可能壯着膽子理直氣壯地答道:“在這裡,長官。
”斯皮爾斯哼了哼,離開了。
也許是第二天,也許是幾天以後的一個晚上,一輛沒有打信号燈的吉普車開了過來。
韋靈喊了一聲“停車!”吉普車裡坐着斯皮爾斯上尉和另外一個上尉,後座上坐的是一位少校。
韋靈喊了一聲口令,斯皮爾斯用平時說話的聲調答了回令。
韋靈沒聽清,又重複了一遍口令。
斯皮爾斯以同樣的聲調又答了一次,韋靈仍沒有聽清。
緊張又有點迷惑的奧基夫用M—1步槍對準了後座上的少校,他再靠近一看,原來是溫特斯。
韋靈第三次盤問口令。
開車的上尉終于意識到韋靈沒有聽清楚回令,于是大聲喊出回令。
斯皮爾斯跳出吉普車對韋靈大罵起來。
韋靈打斷了他:“我說‘停車’,你就得停車,我給出口令,就一定要聽到回令。
”斯皮爾斯氣得要對韋靈進行懲罰,溫特斯打斷了他。
“走吧,上尉。
”他壓低聲音說。
就在他們發動車子的時候,溫特斯對韋靈喊了一聲:“幹得好!” *** 官兵們有時需要渡過萊茵河去巡邏,當時350米寬的萊茵河正發着大水,水急浪大,但除此之外,過河巡邏并沒有什麼危險。
4月8日,溫特斯接到派兵到河對岸去巡邏的命令,他決定在觀察所裡對巡邏隊進行監控,以保證無人員傷亡。
溫特斯設定了巡邏目标,安排了掩護的炮火,巡邏隊踏上東岸的每一步都是在他的監控之下完成的。
韋爾什中尉作為營裡的情報參謀,一直陪在他身邊,對溫特斯嚴格堅持按安全規定,決不往前多走一步的做法很不以為然。
溫特斯後來回憶說:“我們進行了作戰巡邏行動,在對岸沒有發現異常,所有的人都安全返回了。
” 大多數的巡邏行動都像這樣無功而返。
馬拉其講述了這樣一件事,一個替補軍官組織了一次巡邏,渡過河後向内陸進發了數百碼,一個敵軍步兵開了火。
此軍官通過無線電彙報說遭遇了激烈的抵抗,最後他終于回到了友軍的防區。
他的弟兄們為他的脫險松了一口氣,同時對他的行為感到不齒。
幾天後,事情就不再這麼理想了。
這次帶隊巡邏的是威廉·李奇少校,他剛被辛克提升為團裡的情報股長。
他佩着少校軍銜一回到莫米昂就受到了大家無情的嘲笑:“李奇,你什麼時候帶隊巡邏啊?”他的同級軍官問他。
大家嘲笑他是因為他從未參加過戰鬥,什麼勳章也沒得過。
溫特斯曾說他是“依靠人格和交際技能得到提升的一個好的參謀”。
李奇決心在軍隊裡幹出一番事業。
他感到自己需要
裡斯出來時,隻說了句‘落空了!’回家的時候,我帶着滿滿一頭盔的雞蛋,裡斯卻帶着一顆破碎的心。
但對那個農場,裡斯仍不死心,‘還真是一個親善的好地方呢’。
當天晚上在6點的宵禁令實施之前,他又去了一次那個農場,依然無功而返。
” 如果裡斯是一個俄國、德國或是日本士兵,這件事也許就不會這樣收場了。
*** E連乘坐卡車從莫米昂來到了魯爾礦區。
101師在萊茵河西岸駐紮下來,對面就是杜塞爾多夫。
2營的防區北起斯吐爾塞伯格、南到沃林根,其右側是82空降師,該師正面是科隆。
這裡與其說是前線不如說是占領區。
各排沿萊茵河設置了前哨,人員散居在各個小村莊的民宅裡。
這裡,雙方時不時地會有一些零散的炮擊,但沒有出現輕兵器的交火。
每晚都有弟兄放哨。
二等兵奧基夫在這裡站了他有生以來第一次崗。
那晚他與同在莫米昂加入E連的二等兵哈裡·拉格一起在堤壩邊上挖好的散兵坑裡放哨。
突然,他們聽見“砰、砰、砰”的聲音。
奧基夫在拉格耳邊小聲說:“你待在坑裡,留一個位置給我,緊急的時候我會跳進來。
我到堤壩上去看看那是什麼東西。
” 奧基夫後來回憶道,當他上了堤壩,“我什麼也沒看見,但那聲音卻幾乎就在我頭頂上。
突然,一輛小型坦克的炮口破霧而出。
我大喊一聲,‘站住,誰?’接着就準備跳下堤壩,跳進拉格待的散兵坑裡”。
坦克裡傳來一個聲音:“我們是幾個英國兵,我們迷路了。
”奧基夫命令那人下來接受檢查。
那人照辦了,是個英國中士,他說:“上帝呀,美國人,看到你們真是太高興了。
我們半夜從那個該死的堤壩出發,但找不到出去的路了。
” “剛才是什麼聲音在響?”奧基夫問道。
“哦,那個呀,”這個英國人回答,“我們的一根鍊條出了毛病,每小時隻能開行2英裡。
那是它着地時發出的聲音。
”奧基夫建議中士讓他坦克上的同伴下來,走在坦克前面,否則他們在前面的關卡處還會被盤問。
中士表示同意。
奧基夫回到了散兵坑,高興地看到拉格一直用M—1步槍做着防守準備。
這個小插曲讓拉格和奧基夫對自己有了信心,感到自己已經開始摸着門路了。
又一個夜晚,在沿着河岸的另一個地方,奧基夫和一個新加入的二等兵詹姆斯·韋靈一起值勤。
30歲的韋靈來自西弗吉尼亞,總以E連中年紀最大者自居。
而奧基夫恰巧是年紀最小的。
盡管韋靈剛剛加入E連,但他已是老兵了,他曾在突出部戰役中受傷,從英國的醫院出院後自願加入空降兵,一天中跳了5次傘,全部合格,成了101空降師中的一員。
他們正站在齊腰深的散兵坑裡放哨時,一輛10噸卡車沿着公路飛馳而過。
奧基夫大叫了3次“停車”,沒人理會。
一共9輛大卡車組成的車隊,一輛緊跟着一輛伴随着發動機的呼嘯聲從他身邊疾馳而過。
“當你大喊‘停車’而你知道沒人理會時,該怎麼辦呢?”奧基夫問韋靈。
“那你也沒辦法。
”韋靈回答。
半小時後,卡車又全速開了回來,隻是這一回隻剩8輛了。
“吉姆(詹姆斯的昵稱),這條路往下走是什麼地方?”奧基夫問道。
“不知道,沒人告訴我。
” 45分鐘後,斯皮爾斯上尉出現了。
“簡直瘋了,”他朝韋靈咆哮,“你為什麼不阻止那些卡車?那兒的橋塌了,一輛卡車現在懸在那裡了。
”奧基夫在這之前就聽說過有關斯皮爾斯脾氣很暴的許多故事,這時隻能等待着最可怕的後果。
但韋靈卻咆哮着回擊斯皮爾斯: “我們怎麼阻止那些不要命的見鬼的卡車?再說,為什麼沒人告訴我們橋塌了呢?見鬼,我們甚至不知道那兒有座橋。
” “還有個哨兵在哪裡?”斯皮爾斯問。
奧基夫從陰影裡往前走了一步,行了個持槍禮,盡可能壯着膽子理直氣壯地答道:“在這裡,長官。
”斯皮爾斯哼了哼,離開了。
也許是第二天,也許是幾天以後的一個晚上,一輛沒有打信号燈的吉普車開了過來。
韋靈喊了一聲“停車!”吉普車裡坐着斯皮爾斯上尉和另外一個上尉,後座上坐的是一位少校。
韋靈喊了一聲口令,斯皮爾斯用平時說話的聲調答了回令。
韋靈沒聽清,又重複了一遍口令。
斯皮爾斯以同樣的聲調又答了一次,韋靈仍沒有聽清。
緊張又有點迷惑的奧基夫用M—1步槍對準了後座上的少校,他再靠近一看,原來是溫特斯。
韋靈第三次盤問口令。
開車的上尉終于意識到韋靈沒有聽清楚回令,于是大聲喊出回令。
斯皮爾斯跳出吉普車對韋靈大罵起來。
韋靈打斷了他:“我說‘停車’,你就得停車,我給出口令,就一定要聽到回令。
”斯皮爾斯氣得要對韋靈進行懲罰,溫特斯打斷了他。
“走吧,上尉。
”他壓低聲音說。
就在他們發動車子的時候,溫特斯對韋靈喊了一聲:“幹得好!” *** 官兵們有時需要渡過萊茵河去巡邏,當時350米寬的萊茵河正發着大水,水急浪大,但除此之外,過河巡邏并沒有什麼危險。
4月8日,溫特斯接到派兵到河對岸去巡邏的命令,他決定在觀察所裡對巡邏隊進行監控,以保證無人員傷亡。
溫特斯設定了巡邏目标,安排了掩護的炮火,巡邏隊踏上東岸的每一步都是在他的監控之下完成的。
韋爾什中尉作為營裡的情報參謀,一直陪在他身邊,對溫特斯嚴格堅持按安全規定,決不往前多走一步的做法很不以為然。
溫特斯後來回憶說:“我們進行了作戰巡邏行動,在對岸沒有發現異常,所有的人都安全返回了。
” 大多數的巡邏行動都像這樣無功而返。
馬拉其講述了這樣一件事,一個替補軍官組織了一次巡邏,渡過河後向内陸進發了數百碼,一個敵軍步兵開了火。
此軍官通過無線電彙報說遭遇了激烈的抵抗,最後他終于回到了友軍的防區。
他的弟兄們為他的脫險松了一口氣,同時對他的行為感到不齒。
幾天後,事情就不再這麼理想了。
這次帶隊巡邏的是威廉·李奇少校,他剛被辛克提升為團裡的情報股長。
他佩着少校軍銜一回到莫米昂就受到了大家無情的嘲笑:“李奇,你什麼時候帶隊巡邏啊?”他的同級軍官問他。
大家嘲笑他是因為他從未參加過戰鬥,什麼勳章也沒得過。
溫特斯曾說他是“依靠人格和交際技能得到提升的一個好的參謀”。
李奇決心在軍隊裡幹出一番事業。
他感到自己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