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廁所勤務兵的職責”
關燈
小
中
大
攜帶全部野戰裝備的演練,在24小時内行進了25英裡。
幾天之後,又進行了一次攜帶作戰行裝,在12小時内行進25英裡的演練。
此外還安排了餌雷、排地雷、通聯之類的特種訓練。
一個星期左右,他們就要到外面進行一次兩到三天的演習。
所設計的問題不僅給他們一些戰鬥機制運作方面的知識,而且教會他們步兵必須了解的基本知識:如何判讀地形,如何利用有利地形,如何根據地形采取不同戰術,尤其是如何在地面生存,在不影響體能的情況下一次在地面生存好幾天。
他們的軍官都強調這些事情的重要性,說這是關系生死存亡的大事,第一次就必須本能地不犯錯誤,因為是不會再有第二次的。
所以,E連的人逐漸了解了英國的鄉村。
他們對市鎮、山丘和樹林進行模拟攻擊。
他們挖了無數的散兵坑,就睡在裡面,學習如何在雨天、冷天和饑餓的情況下也這樣做。
到了12月初,連隊又回到野外,在很高、很荒涼、迎風的山坡上挖工事。
排長要他們把散兵坑挖得深一些,可是在石頭很多的土地上,這是很艱難的。
不久,一支由謝爾曼坦克組成的裝甲部隊就開始進攻了。
“它們就像史前的怪物一樣,轟隆隆地往山上沖。
”韋伯斯特在日記裡這樣寫道,“然後停下來,調轉車頭做橫向運動。
有一輛朝我沖過來。
我的散兵坑深度不夠,如果坦克從我上面開過去,就不一定很安全,于是我拼命大聲喊叫:‘沖我來吧!’‘沖我來吧!’它還真來了。
”卡森在日記中寫道:“這是坦克第一次從我的散兵坑上軋過去。
真吓人哪。
” 戈登回憶說,當時夜間作業很多,“我們進行越野跋涉,翻越籬栅,通過樹籬缺口,穿越樹林,蹚水過河”。
各個班排的人原本就比較熟悉,通過這樣的訓練,關系就更親密了。
戈登說:“夜間我看見一個側影,就能告訴你那是誰。
通過他帽子的戴法、鋼盔是怎麼戴的、步槍是怎麼挎的,我就可以告訴你他是誰。
”他們在訓練過程中學到的大多數東西,在後來的作戰中都非常有用。
但是最有用的,還是在英國的那些漫長、寒冷、潮濕的夜晚所建立起來的親密關系、完全信賴與戰友情誼。
跳傘訓練是定期進行的,而且是全副武裝,學習利用降落傘的吊帶引導自己避開灌木叢、道路、電話線杆、石頭牆或者小樹林,降落在開闊地或者耕作的莊稼地上。
由于英國的氣候寒冷潮濕,他們坐在C—47上等綠燈亮起的時候,雙腳已經麻木了,落地時的劇烈撞擊使他們感到鑽心的疼痛。
這些跳傘訓練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學習在人員着陸後如何迅速集結。
第一次進行這種訓練的時候,E連2排的弟兄就遇到了麻煩,因為他們降落在離空降地帶25英裡的地方。
*** 氣氛比較緊張。
駐紮在附近的第82空降師的人,把北非、西西裡和意大利戰場的情況說給101師的弟兄們聽。
軍官們尤其感到了戰前的壓力,但誰都不像索貝爾。
溫特斯說過這樣的話:“這從他的性情上就表現出來了。
他的脾氣變得更乖戾,更像個虐待狂。
簡直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
” 中士厄爾·黑爾回憶說:“有人在搞抽獎,賭的是誰會幹掉索貝爾。
”索貝爾弄到了一件空軍的羊皮夾克,覺得很自豪,在野外訓練中就把它穿在身上,使他變得越發顯眼。
蒂波記得,當時連隊準備進行一次實彈突現靶演習:“索貝爾有幾次差點被打中。
從背後和側面打來的子彈不止一次地從離索貝爾腦袋很近的地方嗖嗖地飛過去。
他連忙把身體向下一縮,猛然回頭喊上一兩聲,然後一躍而起。
很多人因此發出笑聲,或者打起手勢。
我不相信索貝爾會認為那是些偶然發生的事情,不過也許他就是這樣認為的。
不管怎麼說,他還是那樣跳上跳下、跑來跑去的,好像一切都很正常。
” 下面的人繼續在捉弄索貝爾。
二等兵喬治·魯茲能模仿别人的聲音。
有一天晚上,在進行越野行軍的時候,E連走在全營的前面。
行進速度老是因為碰到鐵絲網而受影響。
走在前面的是索貝爾。
“索貝爾上尉,”一個聲音喊道,“遇到什麼障礙了?” “鐵絲網。
”索貝爾回答說。
他還以為是在回答營長奧利弗·霍頓的問話呢。
“把鐵絲網剪開。
”魯茲繼續大聲模仿着霍頓。
“是,長官。
”索貝爾回答後就下令把鐵絲剪拿到前面去。
第二天上午,威爾特郡的農民就找到了斯特雷耶中校,一個勁兒地訴說鐵絲網被剪開的事,說他們的牛現在跑得到處都是。
斯特雷耶把索貝爾找去。
“你們為什麼要剪鐵絲網?” “是命令我剪的,長官。
” “誰?” “霍頓少校。
” “不可能。
霍頓有事上倫敦去了。
”索貝爾傻了眼,可是一直也沒搞清楚是誰在捉弄他,所以也無法進行報複。
E連的軍官、軍士和士兵最擔心的不是他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是他的亂發脾氣、動辄“嗨喲,還想當傘兵呢!”的挖苦以及他對戰術問題的魯莽态度。
他們對他的不滿日益增長,尤其是軍士們。
私下裡叽叽咕咕有不少議論,不想要索貝爾率領這個連去打仗。
其中起領頭作用的一個是1排那個來自北達科他州21歲的中士邁倫·邁克·蘭尼,還有一個是3排的“讨厭鬼”哈裡斯。
軍士們心裡都很清楚,他們所面臨的是一個非常微妙,同時也非常危險的局面。
如果采取行動,就會使他們面臨戰時不服從命令或者企圖嘩變的指控,不采取行動就會使全連遭到覆滅。
蘭尼、哈裡斯和其他軍士都希望排長們能把這個問題反映到辛克上校那裡去,也希望辛克本人能發現這個問題,然後悄悄地把索貝爾換掉。
不過這樣的想法太天真。
年輕軍官的責任就是支持連長的工作,他們怎麼會到上校那裡
幾天之後,又進行了一次攜帶作戰行裝,在12小時内行進25英裡的演練。
此外還安排了餌雷、排地雷、通聯之類的特種訓練。
一個星期左右,他們就要到外面進行一次兩到三天的演習。
所設計的問題不僅給他們一些戰鬥機制運作方面的知識,而且教會他們步兵必須了解的基本知識:如何判讀地形,如何利用有利地形,如何根據地形采取不同戰術,尤其是如何在地面生存,在不影響體能的情況下一次在地面生存好幾天。
他們的軍官都強調這些事情的重要性,說這是關系生死存亡的大事,第一次就必須本能地不犯錯誤,因為是不會再有第二次的。
所以,E連的人逐漸了解了英國的鄉村。
他們對市鎮、山丘和樹林進行模拟攻擊。
他們挖了無數的散兵坑,就睡在裡面,學習如何在雨天、冷天和饑餓的情況下也這樣做。
到了12月初,連隊又回到野外,在很高、很荒涼、迎風的山坡上挖工事。
排長要他們把散兵坑挖得深一些,可是在石頭很多的土地上,這是很艱難的。
不久,一支由謝爾曼坦克組成的裝甲部隊就開始進攻了。
“它們就像史前的怪物一樣,轟隆隆地往山上沖。
”韋伯斯特在日記裡這樣寫道,“然後停下來,調轉車頭做橫向運動。
有一輛朝我沖過來。
我的散兵坑深度不夠,如果坦克從我上面開過去,就不一定很安全,于是我拼命大聲喊叫:‘沖我來吧!’‘沖我來吧!’它還真來了。
”卡森在日記中寫道:“這是坦克第一次從我的散兵坑上軋過去。
真吓人哪。
” 戈登回憶說,當時夜間作業很多,“我們進行越野跋涉,翻越籬栅,通過樹籬缺口,穿越樹林,蹚水過河”。
各個班排的人原本就比較熟悉,通過這樣的訓練,關系就更親密了。
戈登說:“夜間我看見一個側影,就能告訴你那是誰。
通過他帽子的戴法、鋼盔是怎麼戴的、步槍是怎麼挎的,我就可以告訴你他是誰。
”他們在訓練過程中學到的大多數東西,在後來的作戰中都非常有用。
但是最有用的,還是在英國的那些漫長、寒冷、潮濕的夜晚所建立起來的親密關系、完全信賴與戰友情誼。
跳傘訓練是定期進行的,而且是全副武裝,學習利用降落傘的吊帶引導自己避開灌木叢、道路、電話線杆、石頭牆或者小樹林,降落在開闊地或者耕作的莊稼地上。
由于英國的氣候寒冷潮濕,他們坐在C—47上等綠燈亮起的時候,雙腳已經麻木了,落地時的劇烈撞擊使他們感到鑽心的疼痛。
這些跳傘訓練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學習在人員着陸後如何迅速集結。
第一次進行這種訓練的時候,E連2排的弟兄就遇到了麻煩,因為他們降落在離空降地帶25英裡的地方。
*** 氣氛比較緊張。
駐紮在附近的第82空降師的人,把北非、西西裡和意大利戰場的情況說給101師的弟兄們聽。
軍官們尤其感到了戰前的壓力,但誰都不像索貝爾。
溫特斯說過這樣的話:“這從他的性情上就表現出來了。
他的脾氣變得更乖戾,更像個虐待狂。
簡直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
” 中士厄爾·黑爾回憶說:“有人在搞抽獎,賭的是誰會幹掉索貝爾。
”索貝爾弄到了一件空軍的羊皮夾克,覺得很自豪,在野外訓練中就把它穿在身上,使他變得越發顯眼。
蒂波記得,當時連隊準備進行一次實彈突現靶演習:“索貝爾有幾次差點被打中。
從背後和側面打來的子彈不止一次地從離索貝爾腦袋很近的地方嗖嗖地飛過去。
他連忙把身體向下一縮,猛然回頭喊上一兩聲,然後一躍而起。
很多人因此發出笑聲,或者打起手勢。
我不相信索貝爾會認為那是些偶然發生的事情,不過也許他就是這樣認為的。
不管怎麼說,他還是那樣跳上跳下、跑來跑去的,好像一切都很正常。
” 下面的人繼續在捉弄索貝爾。
二等兵喬治·魯茲能模仿别人的聲音。
有一天晚上,在進行越野行軍的時候,E連走在全營的前面。
行進速度老是因為碰到鐵絲網而受影響。
走在前面的是索貝爾。
“索貝爾上尉,”一個聲音喊道,“遇到什麼障礙了?” “鐵絲網。
”索貝爾回答說。
他還以為是在回答營長奧利弗·霍頓的問話呢。
“把鐵絲網剪開。
”魯茲繼續大聲模仿着霍頓。
“是,長官。
”索貝爾回答後就下令把鐵絲剪拿到前面去。
第二天上午,威爾特郡的農民就找到了斯特雷耶中校,一個勁兒地訴說鐵絲網被剪開的事,說他們的牛現在跑得到處都是。
斯特雷耶把索貝爾找去。
“你們為什麼要剪鐵絲網?” “是命令我剪的,長官。
” “誰?” “霍頓少校。
” “不可能。
霍頓有事上倫敦去了。
”索貝爾傻了眼,可是一直也沒搞清楚是誰在捉弄他,所以也無法進行報複。
E連的軍官、軍士和士兵最擔心的不是他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是他的亂發脾氣、動辄“嗨喲,還想當傘兵呢!”的挖苦以及他對戰術問題的魯莽态度。
他們對他的不滿日益增長,尤其是軍士們。
私下裡叽叽咕咕有不少議論,不想要索貝爾率領這個連去打仗。
其中起領頭作用的一個是1排那個來自北達科他州21歲的中士邁倫·邁克·蘭尼,還有一個是3排的“讨厭鬼”哈裡斯。
軍士們心裡都很清楚,他們所面臨的是一個非常微妙,同時也非常危險的局面。
如果采取行動,就會使他們面臨戰時不服從命令或者企圖嘩變的指控,不采取行動就會使全連遭到覆滅。
蘭尼、哈裡斯和其他軍士都希望排長們能把這個問題反映到辛克上校那裡去,也希望辛克本人能發現這個問題,然後悄悄地把索貝爾換掉。
不過這樣的想法太天真。
年輕軍官的責任就是支持連長的工作,他們怎麼會到上校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