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我們想要佩戴銀翼徽章”
關燈
小
中
大
最基本的東西,每個部隊都能做到。
此外,還學着喝酒,喝的都是啤酒;由于營地大都不在市鎮上,就到軍人服務社去喝。
一面牛飲,一面唱着士兵歌曲。
每每喝到後來,就有人嘴裡罵罵咧咧,罵人家的娘,罵人家的愛人,罵人家的家鄉,罵什麼的都有。
接着就會打起來,打得鼻青臉腫。
最後,吼着戰鬥号子,互相攙着架着,跌跌絆絆地返回營房,和好如初。
這些共同的經曆使他們親密無間,這種關系是任何外人所無法感受到的。
戰友情比朋友情更親,比兄弟情更密,又和戀人關系有所不同。
他們相互絕對信任,彼此了如指掌。
每個人的身世,參軍前是幹什麼的,在何地以及為什麼報名參軍,有什麼飲食愛好,有什麼能力和本領,相互都能一口報出來。
夜間行軍,從咳嗽聲就聽得出是誰;夜間行動,從側影就看得出是誰。
他們同在美國陸軍空降兵506團2營E連,甚至在同一個排,同一個班。
空降兵513團的庫爾特·加貝爾談自己當兵體驗的話同樣适合E連的弟兄。
他說:“我們三個人,傑克、喬、我成了……不可分開的實體。
在我們嚴密的組織機構内,有許多這樣的實體。
三個人或四個人一組,通常都同在一個班或一個小組裡,構成了小部隊這個大家庭裡一個個核心成分,作為實體,很容易識别。
這樣的實體一旦形成,絕對不分開,也絕對不重組。
三個這樣的實體構成一個班,打起仗來效果極好。
同一實體内的三四個人同生死、共命運,一起挨餓,一起受凍,一起赴死。
班裡的任務總是按實體下達,責罵也是三四個人一起受,從不分開。
這樣組成的步兵班、機槍小組、偵察小組、開路小組簡直是絕了。
” 哲學家J.格倫·格雷在其經典著作《戰神》中說得十分準确:“和平時期為實現某一普通的具體的目标而建立的組織内是不會具有戰時組織内的那種戰友深情的……在戰時,戰友情可以強烈到不可思議的程度……隻有到了每個人根本不顧自己的安危,毫不猶豫地去為他人而死時,才算是真正的戰友。
” 這種在訓練中形成、在戰鬥中強化了的戰友情是終身不忘的。
49年後,當時來自俄勒岡州的在托科阿受訓的二等兵唐·馬拉其在寫到1942年夏天的情景時說:“這是我一生最重要經曆的開始,我成了E連的一分子。
這一天我終身也不會忘記。
我得感謝阿道夫·希特勒,是他給了我機會,使我與一生中認識的最最出色、最最鼓舞人心的一組人結了緣。
”本書作者在采訪E連成員的過程中,每個人都表示了這樣的感受。
*** 随着訓練變得越來越緊張,按照原來陸軍模式培養的軍士一個一個地離開了,從士兵中提拔起來的軍士漸漸取而代之。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内,E連的13名士官全都為原有的士兵所替換。
其中有:軍士長威廉·埃文斯,上士詹姆斯·代爾、“讨厭鬼”哈裡斯、邁倫·邁克·蘭尼,中士利奧·博伊爾、卡伍德·利普頓、約翰·馬丁、羅伯特·雷德、阿莫斯·泰勒。
正如一位二等兵所說:“他們個個都是好樣的,都是好的帶兵人,我們尊敬他們,願意跟他們上刀山下火海。
” 軍官中,除了連長索貝爾以外,都與衆不同,也都深受大家的尊敬。
二等兵雷德回憶說:“我們簡直無法相信,竟然有溫特斯、馬西森、尼克松等這樣的人存在。
這些人都是一流的。
他們關心我們,整天和我們泡在一起,這種情況簡直是奇迹。
他們使我們懂得了什麼叫信任。
”雷德繼續說道:“溫特斯改變了我們的一生。
他對我們十分友善,真心實意地關心我們,關心我們的體能訓練。
他這個人挺害羞,說話從來不帶髒字。
”戈登說,如果有誰大聲問他:“嗨!少尉,今晚你是不是有約會啊?”溫特斯的臉會“刷”地變得通紅。
不久就升到營部擔任人事行政參謀而最終成為正規陸軍少将的馬西森是E連裡最有軍事頭腦的年輕軍官。
赫斯特像個“慈父”,尼克松比較注重外表修飾。
但溫特斯和他們都不一樣,既不幽默也不固執。
用雷德的說法:“無論什麼時候,迪克·溫特斯都從不裝扮成上帝,卻也從不失大丈夫的風度。
”他特别注重要求部下表現出色,因為他唯一的期盼是大家都做得最好。
“弟兄們太喜歡他了,誰也不願使他失望。
”E連的弟兄們過去崇拜他,現在仍然崇拜他。
*** 溫特斯少尉一直感到有個人不好相處,這就是赫伯特·索貝爾中尉(不久,他晉升為上尉)。
索貝爾連長個頭挺高,身材細長,滿頭黑發。
細而長的眼睛,大大的鷹鈎鼻,長臉,下巴内凹。
入伍前他是賣衣服的,對野外活動一竅不通。
他行動笨拙,身體不協調,不是當運動員的料。
連裡的弟兄個個都比他體質好。
他的舉止“怪怪的”,“說起話來也與衆不同”,渾身上下滿是傲氣。
索貝爾挺霸道,在職權範圍内獨斷專行,容不得人。
看哪個不順眼,即使人家沒有過錯,他也會找個理由,把人家開除。
此人還挺殘酷。
星期六早檢查時,他總是在隊前走上一遭。
如果有誰使他不悅,他就停在人家面前,給一頓臭罵,并取消其周末請假外出的權利。
這樣整了三四個人後,他會轉而使用“輪流外出”的辦法,硬把另外六七個人留在軍營内。
如果誰星期天夜裡歸營晚了,那麼,星期一晚上,經過一天的緊張訓練後,他會罰那人用工具挖一個6英尺見方的坑,然後再把土回填好。
索貝爾下決心要使E連成為團裡最好的連隊。
為此,他對弟兄們的要求更加嚴格。
弟兄們操練的時間比别人的長,跑得比别人快,練得比别人起勁。
跑步上科拉希山時,索貝爾總是在全連最前面領跑。
他邁着大而平的腳,頭一點一點地,兩臂一扇一扇地,宛如一隻憂傷的鴨子。
他不時地回頭看看是否有人掉隊,嘴裡不停地喊着:“快呀
此外,還學着喝酒,喝的都是啤酒;由于營地大都不在市鎮上,就到軍人服務社去喝。
一面牛飲,一面唱着士兵歌曲。
每每喝到後來,就有人嘴裡罵罵咧咧,罵人家的娘,罵人家的愛人,罵人家的家鄉,罵什麼的都有。
接着就會打起來,打得鼻青臉腫。
最後,吼着戰鬥号子,互相攙着架着,跌跌絆絆地返回營房,和好如初。
這些共同的經曆使他們親密無間,這種關系是任何外人所無法感受到的。
戰友情比朋友情更親,比兄弟情更密,又和戀人關系有所不同。
他們相互絕對信任,彼此了如指掌。
每個人的身世,參軍前是幹什麼的,在何地以及為什麼報名參軍,有什麼飲食愛好,有什麼能力和本領,相互都能一口報出來。
夜間行軍,從咳嗽聲就聽得出是誰;夜間行動,從側影就看得出是誰。
他們同在美國陸軍空降兵506團2營E連,甚至在同一個排,同一個班。
空降兵513團的庫爾特·加貝爾談自己當兵體驗的話同樣适合E連的弟兄。
他說:“我們三個人,傑克、喬、我成了……不可分開的實體。
在我們嚴密的組織機構内,有許多這樣的實體。
三個人或四個人一組,通常都同在一個班或一個小組裡,構成了小部隊這個大家庭裡一個個核心成分,作為實體,很容易識别。
這樣的實體一旦形成,絕對不分開,也絕對不重組。
三個這樣的實體構成一個班,打起仗來效果極好。
同一實體内的三四個人同生死、共命運,一起挨餓,一起受凍,一起赴死。
班裡的任務總是按實體下達,責罵也是三四個人一起受,從不分開。
這樣組成的步兵班、機槍小組、偵察小組、開路小組簡直是絕了。
” 哲學家J.格倫·格雷在其經典著作《戰神》中說得十分準确:“和平時期為實現某一普通的具體的目标而建立的組織内是不會具有戰時組織内的那種戰友深情的……在戰時,戰友情可以強烈到不可思議的程度……隻有到了每個人根本不顧自己的安危,毫不猶豫地去為他人而死時,才算是真正的戰友。
” 這種在訓練中形成、在戰鬥中強化了的戰友情是終身不忘的。
49年後,當時來自俄勒岡州的在托科阿受訓的二等兵唐·馬拉其在寫到1942年夏天的情景時說:“這是我一生最重要經曆的開始,我成了E連的一分子。
這一天我終身也不會忘記。
我得感謝阿道夫·希特勒,是他給了我機會,使我與一生中認識的最最出色、最最鼓舞人心的一組人結了緣。
”本書作者在采訪E連成員的過程中,每個人都表示了這樣的感受。
*** 随着訓練變得越來越緊張,按照原來陸軍模式培養的軍士一個一個地離開了,從士兵中提拔起來的軍士漸漸取而代之。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内,E連的13名士官全都為原有的士兵所替換。
其中有:軍士長威廉·埃文斯,上士詹姆斯·代爾、“讨厭鬼”哈裡斯、邁倫·邁克·蘭尼,中士利奧·博伊爾、卡伍德·利普頓、約翰·馬丁、羅伯特·雷德、阿莫斯·泰勒。
正如一位二等兵所說:“他們個個都是好樣的,都是好的帶兵人,我們尊敬他們,願意跟他們上刀山下火海。
” 軍官中,除了連長索貝爾以外,都與衆不同,也都深受大家的尊敬。
二等兵雷德回憶說:“我們簡直無法相信,竟然有溫特斯、馬西森、尼克松等這樣的人存在。
這些人都是一流的。
他們關心我們,整天和我們泡在一起,這種情況簡直是奇迹。
他們使我們懂得了什麼叫信任。
”雷德繼續說道:“溫特斯改變了我們的一生。
他對我們十分友善,真心實意地關心我們,關心我們的體能訓練。
他這個人挺害羞,說話從來不帶髒字。
”戈登說,如果有誰大聲問他:“嗨!少尉,今晚你是不是有約會啊?”溫特斯的臉會“刷”地變得通紅。
不久就升到營部擔任人事行政參謀而最終成為正規陸軍少将的馬西森是E連裡最有軍事頭腦的年輕軍官。
赫斯特像個“慈父”,尼克松比較注重外表修飾。
但溫特斯和他們都不一樣,既不幽默也不固執。
用雷德的說法:“無論什麼時候,迪克·溫特斯都從不裝扮成上帝,卻也從不失大丈夫的風度。
”他特别注重要求部下表現出色,因為他唯一的期盼是大家都做得最好。
“弟兄們太喜歡他了,誰也不願使他失望。
”E連的弟兄們過去崇拜他,現在仍然崇拜他。
*** 溫特斯少尉一直感到有個人不好相處,這就是赫伯特·索貝爾中尉(不久,他晉升為上尉)。
索貝爾連長個頭挺高,身材細長,滿頭黑發。
細而長的眼睛,大大的鷹鈎鼻,長臉,下巴内凹。
入伍前他是賣衣服的,對野外活動一竅不通。
他行動笨拙,身體不協調,不是當運動員的料。
連裡的弟兄個個都比他體質好。
他的舉止“怪怪的”,“說起話來也與衆不同”,渾身上下滿是傲氣。
索貝爾挺霸道,在職權範圍内獨斷專行,容不得人。
看哪個不順眼,即使人家沒有過錯,他也會找個理由,把人家開除。
此人還挺殘酷。
星期六早檢查時,他總是在隊前走上一遭。
如果有誰使他不悅,他就停在人家面前,給一頓臭罵,并取消其周末請假外出的權利。
這樣整了三四個人後,他會轉而使用“輪流外出”的辦法,硬把另外六七個人留在軍營内。
如果誰星期天夜裡歸營晚了,那麼,星期一晚上,經過一天的緊張訓練後,他會罰那人用工具挖一個6英尺見方的坑,然後再把土回填好。
索貝爾下決心要使E連成為團裡最好的連隊。
為此,他對弟兄們的要求更加嚴格。
弟兄們操練的時間比别人的長,跑得比别人快,練得比别人起勁。
跑步上科拉希山時,索貝爾總是在全連最前面領跑。
他邁着大而平的腳,頭一點一點地,兩臂一扇一扇地,宛如一隻憂傷的鴨子。
他不時地回頭看看是否有人掉隊,嘴裡不停地喊着:“快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