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關燈
同争吵起來,無奈對方又有女兒,又有妹妹,人數占優勢,每次都是磊吉甘拜下風。

     從西邊過來的女傭們,到了熱海之後,模仿進出的商販,記住不少東京方言裡的單詞。

    比如,對着賣蔬菜的要說“老姜”,不說“土姜”;說“京菜”,不說“水菜”;說“芋頭”,不說“小芋”;“魔芋絲”要說“魔芋條”;“魔芋條”要說“魔芋絲”;說“南瓜”,不說“南京”。

    碰到賣魚的,要說“馬頭魚”,不能說“方頭魚”;“六線魚”不說“油目”;說“刺鲳”,不說“姥背”;說“小沙丁魚幹”,不說“小鳀魚幹”。

    不按照東京的說法,就沒辦法買東西,所以這些日常生活中必需的單詞馬上就記住了,可聲調卻改不過來。

    至于“あかん(akan)”、“あれへん(arehen)”、“しゃはリます(shaharimasu)”、“どないです(donaidesu)”這些動詞、助動詞之類更是用起來肆無忌憚,根本不想改。

    從前在江戶城裡使用關西方言,會讓人笑話;最近大阪的相聲打入了東京,電影裡也經常播放。

    在千倉家進出的商販們也受到感染,時不時把“多少錢”的“ikura”說成“幾多(nanbo)”;把“謝謝”的“arigatou”說成“多謝(ookini)”。

     接下來,我想從自住吉的反高林到現在的伊豆山鳴澤為止受雇于千倉磊吉家的女傭之中,挑選幾位讓人難忘的姑娘,把她們的事迹記錄下來。

    雖然打算如實記錄,可畢竟是寫小說,不能說沒有幾分潤色。

    如果讀者們以為本書中所記錄的人物事件都與事實無誤,定會令磊吉和各位人物原型感到困擾,這一點請各位讀者務必予以考慮。

     上文曾提到“磊吉在反高林正式成家”一事,其實那之前,磊吉就在蘆屋與贊子悄悄同居了,隻不過門牌上用了化名而已。

    說到這裡,話題就扯遠了,還是略去不談。

    蘆屋時代也曾用過女傭,不過在反高林才終于可以毫無顧忌地自立門戶,那時最先來到磊吉家的女傭叫“阿初”,所以就先從“阿初”說起吧。

     磊吉從未去過鹿兒島縣,對那裡的地理不甚了解,隻知道每年九月份,台風襲擊九州方面時,報紙上一定會出現枕崎這個地名。

    看看地圖,發現這個枕崎在九州的最南端,建有燈塔。

    阿初就出生在與枕崎一山之隔的川邊郡西南方村(現在的坊津町)一個叫泊的漁村,家裡以農業和漁業為生。

     阿初是昭和十一年夏天來到千倉家的。

    在她之前,已經有“阿春”和“阿蜜”兩個女傭,因為人手不夠,所以請贊子的朋友、一位牙醫的太太又介紹了阿初過來。

    那年,阿初二十歲,曾在神戶做過兩三戶人家的女傭,本名咲花若江。

    千倉家按照大阪贊子娘家的舊俗,認為對女傭直呼其本名,是對其父母不敬,一直給女傭另起别名。

    阿初來了之後,大家一起商量,定了“初”這個名字。

     雖說在神戶做過女傭,可阿初似乎有點不經世故。

    初次見到磊吉和太太時,就啪哒一聲跪在走廊上,磕頭行禮。

     贊子問她:“之前在神戶的哪裡做工?” “是在布引那裡。

    ” “在那裡做了多久?” “半個月。

    ” “為什麼半個月就不做了呢?” 阿初隻是傻笑,不回答。

     “是主人不要你了嗎?” “不是的。

    ” “那是你自己不做的?” “是的。

    ” “那是為什麼呢?” 阿初依然隻是傻笑,沒有回答。

    看上去不像有什麼大事,贊子也就沒有追問。

    兩三天後,阿春打聽出了原因,跑來告訴贊子她們。

    據說是因為差點被那家的男主人侵犯,所以逃出來的。

     “是嗎?阿初嗎?” 贊子她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覺得十分不可思議。

    的确,阿初相貌平平,實在稱不上是美女。

    她本人也有自知之明,說是在布引之前的一家做女傭時,總是被那家的小公子嘲笑“摔一跤也碰不到鼻子”。

    因為一天到晚被嘲笑,阿初也很氣憤。

    來到千倉家後,有一天阿初突然從廚房沖到客廳,大叫“少奶奶”。

     這裡要說明一下,稱家裡的太太作“少奶奶”是那個時候大阪舊家的習慣,千倉家直到戰争結束之前都用這個稱呼。

     “少奶奶,果然是的。

    ” “什麼事情啊?”贊子問道。

     “果然像那家的小公子說的那樣。

    ” 阿初邊說邊不停地摸着臉蛋。

    原來她剛剛在廚房門口跌倒,臉蛋蹭在地上破了皮。

    可是鼻子卻一點沒事,所以特地來向少奶奶彙報的。

     記得戰後,電影《亂世佳人》中出現過一個黑人女傭。

    千倉家的小姐睦子常說,一看見那個黑人女傭,就會想起阿初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