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意思。
說這話時,他的聲音迷人而純淨,充滿童趣,也在我心裡喚起了孩童般的感覺。
“她想讓你給她兩個銅币。
”他又說。
我給了她10個,剛準備走,他的母親——一名洗衣女工——便來了。
她是個美麗豐滿的女人,寬寬的額頭覆滿了藍色刺青。
她頭頂洗衣籃,好像一尊頂着供品籃的古代雕像,她也和雕像一樣,身上隻圍着一塊深藍色布,紮在腰間,垂至腳面。
她一看見巴齊爾就大聲呵斥他。
他不滿地回嘴,小姑娘也加入進來,三人吵得熱火朝天。
最後巴齊爾認輸了,跑來告訴我,說今天上午他母親需要他幫忙。
他怏怏不樂,把披巾遞還給我,我隻好一個人回去了。
還沒走上二十步,披巾的重量就讓我受不了了。
我大汗淋漓,一看到椅子就趕緊坐下。
真希望能有個孩子過來,幫我承擔這個累贅。
沒過一會兒,一個小男孩就來了。
今年十四歲,個頭挺高,膚色像蘇丹人一樣黑。
他一點也不害羞,主動要來幫我。
他叫阿舒爾,要不是瞎了一隻眼睛,我會覺得他長得不錯。
他喜歡說話,一路告訴我河水是從哪兒來的,水又是怎麼流經公園、穿過整個綠洲……我聽他不停地說着,竟忘記了疲憊。
我很喜歡巴齊爾,現在不由得覺得和他已經太熟了,換個人陪我也不錯。
我甚至在心裡向自己承諾:有一天我要獨自來公園,坐在椅子上,等待一次愉快的會面…… 我和阿舒爾一路走着,歇了好幾次,才最終走到我家門口。
我很想請他進房,卻不知道瑪瑟琳會作何反應,就不敢妄作主張。
我在餐廳裡找到了瑪瑟琳,她正在照顧一個小男孩。
那孩子很瘦小,一副病怏怏的樣子。
初看之下,我的心裡隻有厭惡感,而非同情。
瑪瑟琳有點擔心地對我說:“這個可憐的小男孩生病了。
” “希望不是傳染病,他怎麼了?” “我不是很确定。
他好像渾身都疼,法語很差。
等明天巴齊爾來了再說吧,讓他幫我們翻譯……我正在給他泡茶,讓他喝點兒……”接着,她見我一言不發地站着,又道歉似的補充道:“我認識他很久了,一直沒敢帶他過來,怕你會累,也怕你會不高興。
” “為什麼你會這麼覺得?”我大吼道,“你要是願意,就把你喜歡的孩子全帶來吧!”發洩完了怨氣這才意識到,我原本可以讓阿舒爾進屋,卻沒這麼做,那通喊叫完全是出自不滿。
我看着妻子——她十分溫柔,母性十足,正悉心照顧着那孩子。
沒過一會兒小孩走了,好像恢複了元氣。
我告訴她我剛去散步了,并委婉地解釋了一下我喜歡單獨外出的原因。
那些日子,我半夜睡着還是會偶爾醒來,身體不是冷得厲害,就是汗如雨下。
當天晚上,我卻睡得十分踏實,一夜未醒。
第二天上午剛到9點,我就做好準備要出門了。
那天天氣很好。
我覺得自己已經休息夠了,一點也沒覺得身體虛弱。
我心情不錯,甚至可以說是情緒高昂。
天氣和暖,但我還是拿了披巾,到時候好拿它做借口,認識些願意幫我拿的人。
我之前提過,公園離我們的平台很近,沒過一會兒就走到了。
我興高采烈地走進陰涼的園子裡,覺得空氣都透着亮。
金合歡樹先開花後長葉,此時已是芳香滿園,其間還夾雜着一股陌生的淡淡香味,不知是從哪兒來的,我的全部感官仿佛都捕捉到了這香氣,興奮不已。
我的呼吸越發通暢,步伐更加輕盈。
但一碰見長凳還是會坐下,不過不是因為疲乏,而是因為這種感覺讓我沉醉。
稀薄的樹蔭在地上搖曳,似乎隻是輕輕從地面擦過。
啊,多麼輕盈!我側耳聆聽。
聽見了什麼?沒有什麼聲音,卻又好似聲響齊鳴。
每一種聲音都能讓我品味許久。
我猶記得當時向遠處看去,望見一棵小灌木,從這個角度看,那樹皮顯得很堅硬,誘得我起身去撫摸。
我走過去,愛撫着它,内心深處感到無比愉悅。
我記得……莫非從那天上午起,我的生命才重又開始嗎? 我忘了當時隻有我一個人,我沒有等待什麼,時間也被我忘懷。
之前,我似乎一直覺得自己思考得太多,感受得太少;而那一天,我驚異地發現:我的感覺就和思想一樣強烈。
我說“似乎”,那是因為從我童年的幽深中,被吞噬的無數束微光終于重又亮起,千百種失落的感官終被喚醒,我終于能重新認識它們了。
是的,我的感官複蘇了,它們發現了一段完整的曆史,重建了我的往昔。
我的感官還活着!還活着!它們從未停止存在過,甚至在我一心求學的歲月裡,仍然以隐蔽的方式秘密潛伏着。
那天,我一個孩子也沒遇見,心裡卻很高興。
我從兜裡掏出袖珍版的《荷馬史詩》,從離開馬賽後,我還沒打開過這本書。
這次重新讀到《奧德賽》裡的三行詩,立馬默記在心裡,仿佛從詩的韻律中找到了足夠的營養,終于有消化它的能力了。
看完,我合上書本,隻是坐着,身體卻在顫抖,我的身體重又煥發了生命力,真讓人不敢相信,我的心靈也沉浸在無比的歡愉中……
說這話時,他的聲音迷人而純淨,充滿童趣,也在我心裡喚起了孩童般的感覺。
“她想讓你給她兩個銅币。
”他又說。
我給了她10個,剛準備走,他的母親——一名洗衣女工——便來了。
她是個美麗豐滿的女人,寬寬的額頭覆滿了藍色刺青。
她頭頂洗衣籃,好像一尊頂着供品籃的古代雕像,她也和雕像一樣,身上隻圍着一塊深藍色布,紮在腰間,垂至腳面。
她一看見巴齊爾就大聲呵斥他。
他不滿地回嘴,小姑娘也加入進來,三人吵得熱火朝天。
最後巴齊爾認輸了,跑來告訴我,說今天上午他母親需要他幫忙。
他怏怏不樂,把披巾遞還給我,我隻好一個人回去了。
還沒走上二十步,披巾的重量就讓我受不了了。
我大汗淋漓,一看到椅子就趕緊坐下。
真希望能有個孩子過來,幫我承擔這個累贅。
沒過一會兒,一個小男孩就來了。
今年十四歲,個頭挺高,膚色像蘇丹人一樣黑。
他一點也不害羞,主動要來幫我。
他叫阿舒爾,要不是瞎了一隻眼睛,我會覺得他長得不錯。
他喜歡說話,一路告訴我河水是從哪兒來的,水又是怎麼流經公園、穿過整個綠洲……我聽他不停地說着,竟忘記了疲憊。
我很喜歡巴齊爾,現在不由得覺得和他已經太熟了,換個人陪我也不錯。
我甚至在心裡向自己承諾:有一天我要獨自來公園,坐在椅子上,等待一次愉快的會面…… 我和阿舒爾一路走着,歇了好幾次,才最終走到我家門口。
我很想請他進房,卻不知道瑪瑟琳會作何反應,就不敢妄作主張。
我在餐廳裡找到了瑪瑟琳,她正在照顧一個小男孩。
那孩子很瘦小,一副病怏怏的樣子。
初看之下,我的心裡隻有厭惡感,而非同情。
瑪瑟琳有點擔心地對我說:“這個可憐的小男孩生病了。
” “希望不是傳染病,他怎麼了?” “我不是很确定。
他好像渾身都疼,法語很差。
等明天巴齊爾來了再說吧,讓他幫我們翻譯……我正在給他泡茶,讓他喝點兒……”接着,她見我一言不發地站着,又道歉似的補充道:“我認識他很久了,一直沒敢帶他過來,怕你會累,也怕你會不高興。
” “為什麼你會這麼覺得?”我大吼道,“你要是願意,就把你喜歡的孩子全帶來吧!”發洩完了怨氣這才意識到,我原本可以讓阿舒爾進屋,卻沒這麼做,那通喊叫完全是出自不滿。
我看着妻子——她十分溫柔,母性十足,正悉心照顧着那孩子。
沒過一會兒小孩走了,好像恢複了元氣。
我告訴她我剛去散步了,并委婉地解釋了一下我喜歡單獨外出的原因。
那些日子,我半夜睡着還是會偶爾醒來,身體不是冷得厲害,就是汗如雨下。
當天晚上,我卻睡得十分踏實,一夜未醒。
第二天上午剛到9點,我就做好準備要出門了。
那天天氣很好。
我覺得自己已經休息夠了,一點也沒覺得身體虛弱。
我心情不錯,甚至可以說是情緒高昂。
天氣和暖,但我還是拿了披巾,到時候好拿它做借口,認識些願意幫我拿的人。
我之前提過,公園離我們的平台很近,沒過一會兒就走到了。
我興高采烈地走進陰涼的園子裡,覺得空氣都透着亮。
金合歡樹先開花後長葉,此時已是芳香滿園,其間還夾雜着一股陌生的淡淡香味,不知是從哪兒來的,我的全部感官仿佛都捕捉到了這香氣,興奮不已。
我的呼吸越發通暢,步伐更加輕盈。
但一碰見長凳還是會坐下,不過不是因為疲乏,而是因為這種感覺讓我沉醉。
稀薄的樹蔭在地上搖曳,似乎隻是輕輕從地面擦過。
啊,多麼輕盈!我側耳聆聽。
聽見了什麼?沒有什麼聲音,卻又好似聲響齊鳴。
每一種聲音都能讓我品味許久。
我猶記得當時向遠處看去,望見一棵小灌木,從這個角度看,那樹皮顯得很堅硬,誘得我起身去撫摸。
我走過去,愛撫着它,内心深處感到無比愉悅。
我記得……莫非從那天上午起,我的生命才重又開始嗎? 我忘了當時隻有我一個人,我沒有等待什麼,時間也被我忘懷。
之前,我似乎一直覺得自己思考得太多,感受得太少;而那一天,我驚異地發現:我的感覺就和思想一樣強烈。
我說“似乎”,那是因為從我童年的幽深中,被吞噬的無數束微光終于重又亮起,千百種失落的感官終被喚醒,我終于能重新認識它們了。
是的,我的感官複蘇了,它們發現了一段完整的曆史,重建了我的往昔。
我的感官還活着!還活着!它們從未停止存在過,甚至在我一心求學的歲月裡,仍然以隐蔽的方式秘密潛伏着。
那天,我一個孩子也沒遇見,心裡卻很高興。
我從兜裡掏出袖珍版的《荷馬史詩》,從離開馬賽後,我還沒打開過這本書。
這次重新讀到《奧德賽》裡的三行詩,立馬默記在心裡,仿佛從詩的韻律中找到了足夠的營養,終于有消化它的能力了。
看完,我合上書本,隻是坐着,身體卻在顫抖,我的身體重又煥發了生命力,真讓人不敢相信,我的心靈也沉浸在無比的歡愉中……